王羲之的《蘭亭序》為什麼那麼牛?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
千百年來,談書法必談王羲之,說王羲之必說《蘭亭序》。
《蘭亭序》究竟牛在哪裡?【用筆特點】
作為行書代表之作,《蘭亭序》中以轉筆代折筆的方式,算是用筆的一項獨創。
首先,重側勢。
晉人斜執筆、重運腕、硬毫側鋒取勢。在運筆使轉過程中,自然會有一種中側的變化。對晉人而言,用筆八面出鋒不單指行筆的方向,也包括了對筆毫各個面的運用。
側勢用筆有刷掠的意味,使點畫產生振動感,行書起筆顯得豐富而生動,也使筆力得以充分地體現。
其次,用筆牽引並多用翻筆。
《蘭亭序》點畫的牽引既複雜多變又出於自然,單有牽引還不能極其變化,同時還需增加用筆的翻轉。旋毫翻轉使筆鋒能不斷凝聚在一起,使筆力得以增強。
最後,用筆多露鋒,用筆多藏露。
用筆藏、露是相互轉換,相輔相成的,這是一個筆鋒調整的過程,也是一個節奏轉換的過程。露鋒取勢,點畫多生動而見性;藏鋒蓄勢,點畫多含蓄而生情。
【結構特點】
行書結構以欹側為主,使字形顯得生動而多變。由於筆勢強勁,使字勢開張,欹側多能達到一種勢的平衡。
【章法特點】
行書不單要注重點畫的關係,同時也要注重上下字的關係,再是整行與整篇。
《蘭亭序》是一篇序文。書寫介於楷書與行書之間。用現在的分法應屬於楷行,而非行草。
從篇幅來說,字形有大小,字勢有左右的擺動,字距有鬆緊,從整體章法來說,一般前面多平和,後面多跌宕,有一個變化的過程。
開始較為平緩,隨書寫的速度不斷加快,筆畫的擺動也就不斷增強,至尾達於極點,所以前半部分偏於行楷,後半部分偏於行草。
雖然說行書是在楷書基礎上生髮出的一種字體,似乎沒有固定的法則,但羲之《蘭亭序》無形中有一種法度的意味,後來的行書也是在此基礎上不斷生髮演變的,所以,可以說《蘭亭序》為行書樹立了法則,相當於中醫學的《黃帝內經》,實屬典範。
請
推薦閱讀:
※王羲之的愛子,謝安眼中的才俊,卻慘遭妻子嫌棄?
※王羲之喪亂帖最後兩個字頓首為什麼這樣寫?
※單從書法角度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是否過譽了?
※談談趙子昂(孟頫)的書法和二王之間的關係?
※王羲之集字《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