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鍔與袁世凱
蔡鍔與袁世凱來源: 今晚報10月16日16版發稿時間: 2015-10-20 14:54(本文轉自:南開故事)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在「帝制運動」之前,袁世凱非常器重蔡鍔,蔡鍔也竭力維護袁世凱,兩人的關係非同一般。而在門戶之見主導之下的歷史敘述中,一個並非「自己人」的歷史人物,要想不被遮蔽,就需要有足夠的影響——因有足夠的影響,遮蔽就非常困難。蔡鍔有足夠的影響,無法完全遮蔽,所以,從國民黨的史家開始,就致力於另一工作:努力把蔡鍔說成是其同道——也是孫中山的追隨者。蔡鍔在辛亥革命和護國戰爭中的作為,為這種改寫提供了方便,所以一些人就把雲南起義記到同盟會賬上,把護國戰爭也納入孫中山領導的「反袁鬥爭」。然而,蔡鍔在「二次革命」中的表現,卻使這種敘述有點為難,因為事實擺在那裡:蔡鍔在「二次革命」中支持的是袁世凱,而不是孫中山。眾所周知,「二次革命」源自宋教仁案。1913年3月20日晚10點,宋教仁要從上海乘火車赴北京與大總統共商大事。時間到了,黃興、廖仲愷、于右任等國民黨要人陪他走向檢票處,這時突然有人開槍,宋教仁中彈被送往醫院,搶救無效,至3月22日凌晨去世。關於宋教仁之死,可謂眾說紛紜,但從上世紀30年代初國民黨主導編撰的歷史教科書開始,就一直認定是袁世凱主使的。直到今天,主流史書仍執此說。為了增強這種說法的邏輯力量,在講宋教仁被刺之前,總要講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的勝利,因為這勝利構成對袁的威脅,袁才會有刺殺宋教仁的動機。然而,至今這個結論仍然停留於推測。與此同時,從宋教仁被殺當時,就一直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殺宋教仁的不是袁世凱,而是國民黨的高層。近年,張永東的《百年之冤》、張耀傑的《百年懸案》,以及張大春、葉曙明等,都把暗殺宋教仁的元兇鎖定在孫中山的親信陳其美。不過,這種說法也沒有提供可靠證據。然而,回到1913年的現場,事情卻是這樣:宋教仁去世三天,孫中山即從日本回到上海,當晚在黃興住處召開國民黨高層會議,就咬定袁世凱是刺宋元兇,並主張武力討袁。由此,袁世凱是宋案元兇的說法傳播開來。面對這種說法,蔡鍔於4月14日致電大總統和各省都督:「宋案發生,浮言紛起,現在兇犯就獲,一經交涉索還歸案訊辦,自有水落石出之日。克強諸公對於此案極力維持,用心尤苦。乃奸人樂架造蜚語,破壞大局,以大總統之明察,各都督之忠誠,必不為所熒惑。」(曾業英編《蔡鍔集》,湖南人民出版社)蔡鍔在提醒人們不要為謠言所惑,這顯然是在維護袁世凱。半月之後,國民黨人在上海召開全國公民大會,聲討袁世凱殺宋教仁和大借款的罪行,並且通過了要求袁世凱去職、各省不再奉行袁世凱命令等五項決議。對此,蔡鍔聯合廣西都督陸榮廷、四川都督胡景伊、貴州都督唐繼堯聯合通電,認為五條決議「陷國家於至危極險之境地」。電文嚴厲譴責大會組織者「假託全國公民名義,意在藉此大題,以為擾亂破壞之計」,並且要求江蘇都督程德全「查究該會主名,按法懲辦」。(同上)蔡鍔認為,宋案應待法庭審判,借款應由國會裁決,對總統用兵,不僅出師無名,而且是拿國家的命運開玩笑。所以,在「二次革命」爆發之前,他一直在努力調停,竭力避免戰亂的發生。然而,由於孫中山的堅持,「二次革命」還是爆發了。此時的蔡鍔滿懷憂憤,致電獨立各省的將領,勸他們顧全大局,罷兵休戰。7月19日,在與四川都督胡景伊、廣西都督陸榮廷、貴州都督唐繼堯等人的聯合通電中,他表示了一系列擔憂:一、「統一之局破,則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縱不必有此名義,要未必不有此事實。」二、戰火蔓延,「需索劫奪,獨苦吾民」,「以一部分梟傑者之政爭,陷我四萬萬同胞於水火,天道滅絕,人道何存?」三、「以國家為兒戲,視革命為故常。今日甲革乙,明日丙又革甲,革之不已,人將相食……」電文的最後,蔡鍔表達了為維護國家穩定不惜決一死戰的鮮明態度:「鍔等岩疆孤寄,未知死所,然一息尚存,對於國家前途,惟有以保土安民,鞏固統一為第一義。苟反於此意,力所能至,殲除不遺。」(同上)由此可見,在「二次革命」爆發之際,蔡鍔做出的選擇:反對「二次革命」,支持袁世凱。蔡鍔為何支持袁世凱從上世紀20年代末,國民黨的教科書要以是否「符合黨義」為標準,面對現代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要以孫中山的是非為是非,以擁孫還是反孫、擁袁還是反袁劃線。這樣一來,凡是反對「二次革命」的,就都是錯的。而蔡鍔卻像當時大多數人一樣,從根本上不認可「二次革命」。因為在蔡鍔看來,無論以宋教仁案為理由,還是以大借款為理由,興兵都是對新生的民主共和國的危害,是對辛亥革命成果的不珍惜。蔡鍔的這種態度,當然對神化「國父」的南京政府是不利的。所以,此後的史書基本只講蔡鍔興兵討袁,而閉口不談他在「二次革命」中對袁世凱的支持。蔡鍔曾支持袁世凱,這是不應迴避的。同時,另一個問題也不應該迴避:蔡鍔為什麼支持袁世凱?考察其原因,蔡鍔的表現在當時具有很大的代表性。首先,蔡鍔認為袁世凱是當時中國政壇中最有魄力和聲望的人物。1912年1月,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布成立,孫中山做了臨時大總統,蔡鍔在致黎元洪的電報中就說袁世凱「閎才偉略,實近代偉人……中國有必為共和之時機,而項城亦自有被舉總統之資望」。南北和議成功,清帝退位,袁世凱出任臨時大總統,出現了「定都之爭」。在這次爭論中,蔡鍔多次通電,都支持袁世凱建都北京,反對建都南京。蔡鍔欽佩袁世凱,還因為袁世凱有做大事的才略,能以智慧和勇氣終結帝制,使得這個古老帝國不動刀兵,和平地創建民國。在蔡鍔看來,這麼大一個國家,國體政體新變,亟須一個強有力的領袖,而袁世凱正是這樣的領袖。此時推翻袁世凱,意味著要使國家陷入戰亂。況且,1913年的袁世凱沒有背叛憲法和國家,他廢除約法、變更國體都是後來的事。所以,在蔡鍔看來,逞一時意氣,動輒興兵,只能是摧殘東方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這個「初生嬰兒」。客觀地說,「二次革命」中蔡鍔擁護袁世凱,非出於私情,亦非出於黨派利益。他的敵友之分,在國事而不在私怨,誰背叛和破壞民主共和,誰就是他的敵人。只要袁世凱擁護共和,做共和國的大總統,他就支持袁世凱。後來袁世凱不想做中華民國的總統,而要做中華帝國的皇帝,蔡鍔就反對他。同樣是擁袁或反袁,是在1913年,還是在1915年,不可同日而語。蔡鍔進京受袁世凱重用蔡鍔與袁世凱關係的密切,是在他進京之際。「二次革命」平息不久,蔡鍔進京了。關於蔡鍔進京,長期以來流行這樣一種說法:蔡鍔被袁世凱奪了兵權,弄到北京,軟禁了起來。但是,回到歷史現場,卻很容易發現事實亦非如此——蔡鍔進京是自願的,且是主動爭取的。從當時情況看,蔡鍔沒有失職,沒有犯錯,袁世凱沒理由奪其兵權。退一步講,即使袁世凱想以調走的方式剝奪他的兵權,只要蔡鍔不想走,袁世凱也未必調得動——考察1913年各省的軍事首腦們,凡是中央調的,前提都是自願。何況是雲南,蔡鍔在那裡有聲望。如果他不願離開,只要一句話,全省軍民就會一同挽留,他就可以拒絕進京。此外,這時的蔡鍔是擁袁的。用人之際,袁世凱沒有理由先來收拾蔡鍔。那麼,蔡鍔為什麼要離開他的根據地而只身前往北京呢?我們從梁啟超與他的來往電函中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回答。1913年6月,梁啟超給蔡鍔的電報中有這樣一段話:「總理一席,人望在君,時速艱難,何不來京一行,共商大政。」(《亞細亞日報》1913年6月17日)也就是說,有人想讓蔡鍔進京來做總理。雲南畢竟地處邊陲,舞台沒有北京大。一個傑出人物,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就不會拒絕更大的舞台。所以,蔡鍔進京,首先是為了自己有更大的作為。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告別雲南之際,營以上軍官為他送行,蔡鍔講過這樣一段話:「現在的總統袁世凱,原是我們的政敵,戊戌那一年因為他臨時告密,我們的師友,有的死,有的逃,現在想起來,猶有餘痛。但衡量中國現在的情勢,又非他不能維持。我此次入京,只有蠲除前嫌,幫助袁世凱渡過這一難關。」他甚至表示:「袁是中國的一個人才,能把中國治理好……如果他願意,就讓他做一個終身總統。」(趙鍾奇《雲南護國前後回憶》,《雲南文史資料選輯》第10輯,105頁)這樣的話,過去的歷史教科書不講,原因是不願把蔡鍔與袁世凱扯得太近。可是,這段話使我們看到,蔡鍔進京,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幫助袁世凱!因此,蔡鍔入京被軟禁,不是歷史事實。事實上,袁世凱很喜歡蔡鍔。蔡鍔進京,袁世凱對其生活等方面做了很好的安排。蔡鍔過生日,袁世凱送了一萬元。工作上,袁世凱給了蔡鍔一系列職務,薪水加起來比袁世凱本人高得多。袁世凱經常見蔡鍔,大事小事與他磋商。從大總統起居錄可以看到,那段時間,袁幾乎天天見蔡鍔。在此期間,袁世凱還讓他的長子袁克定與蔡鍔拜了結義兄弟。因此,袁世凱與蔡鍔的關係就又近了一步。袁世凱真的喜歡蔡鍔,想重用蔡鍔。袁世凱說過這樣一句話:「孫氏志氣高尚,見解亦超卓,但非實行家,徒居發起人之列而已。黃氏性質直,果於行事,然不免膽小識短,易受小人之欺。蔡鍔遠在黃興及諸民黨之上,此人之精悍,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這裡論及四個人物:孫中山、黃興、宋教仁、蔡鍔。袁世凱器重宋教仁,認為他高於孫、黃;但在蔡鍔面前,宋教仁也未必能夠與之相比。袁世凱把蔡鍔調到北京,確是準備重用的,當陸軍總長,當總參謀長,重建國家軍隊,都在袁的計劃之中,只是付諸實踐的條件尚未成熟。然而,袁世凱對蔡鍔的欣賞和器重顯而易見,接二連三地委以重任:先是任命他為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總裁是段祺瑞),後又讓他做了政治會議議員、參政院參政,又讓他做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成員。這個辦事處成員只有6人,其他5人是:陸軍總長段祺瑞、海軍總長劉冠雄、海軍上將薩鎮冰、加上王士珍和陳宦。這是中華民國最高軍事指揮部,相當於今日中央軍委,蔡鍔置身其中,袁世凱對蔡鍔是重用還是不重用?此外,蔡鍔還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部級單位——全國經界局。對袁世凱的賞識和重用,蔡鍔心中有數,而且給予了積極的回報——費心費力,積極工作,並且召集當時最優秀的軍官組成了軍事研究會,編撰了《軍事計劃》。從蔡鍔留下的那些文件,可以看到他為政府很賣力,實實在在地為之出謀劃策。細微之處與歷史分野然而,到1915年,袁世凱與蔡鍔之間的關係卻變得非常微妙。袁世凱準備改變國體,當然想知道一些重量級人物的看法。他器重蔡鍔,應該也想知道蔡鍔的看法。遺憾的是,袁世凱沒有明問,蔡鍔也沒有直說。歷史的巨大分野就發生於如此細微之處!袁、蔡二人進行的是一場無言的對話,雙方表現都不夠坦誠。他們相互關心,相互尊重,卻沒有真正走近。蔡鍔進京後第一次覲見袁世凱,身為將軍,自然是一身戎裝,一絲不苟。袁世凱送給他一件做工考究的大氅,並且親切地跟他說:以後見面不必拘禮,穿便裝就行。第二次召見,袁世凱卻穿起了大元帥服,而且通知許多將官參加,大家提前到達,只等蔡鍔到來。蔡鍔正點到達,並沒有穿便裝,依舊著裝整齊,馬靴、手套、勳章一樣不少。袁世凱的這一招,曾經在浙江的朱瑞身上用過,朱瑞真的身著馬褂去見大總統,結果尷尬得汗流浹背,而袁世凱也從此不把朱瑞放在眼裡。袁世凱所用的,是考察人的常用方法,可以一下看到許多方面,知道一個人是否有自知之明,是否知禮節,是否宜於親近。有些人給個鼻子就上臉,居高位者是不喜歡的。袁世凱努力親近蔡鍔,蔡鍔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半點不敢僭越。蔡鍔謙謹自重,使袁世凱對他敬重有加。然而,與這種謙謹自重的人交往,自身也必須謙謹自重。所以,面對年齡上是晚輩、職務上是下屬的蔡鍔,袁世凱一方面極力表示親近,一方面卻謙恭地稱他「先生」。這種關係,很難說是蔡鍔的成功還是失敗。用句俗話說:他們把關係搞生分了。蔡鍔進京後,袁世凱一直努力親近他,但蔡鍔的態度卻讓袁世凱摸不著頭腦。比如,蔡鍔進京之後,袁世凱熱情相迎,從生活到工作都對他非常關心,不僅送錢送物,連生日都記著。蔡鍔有許多兼職,任何人都明白,那是大總統的抬愛,因為一個兼職一份薪水。然而,蔡鍔卻在五份薪水中選了一份較少的領取,其餘都沒領。這讓袁世凱怎麼想?不領情嗎?根據中國傳統,用人就要先收服。要收服人,無非幾種辦法:一是投其所好,滿足他;二是乘人之危,救助他。這些辦法,袁世凱在別人那兒大都用過,非常成功。可是,蔡鍔的情況卻不同:他謹言慎行,不惹事,不犯錯,不貪錢;你想幫助他、庇護他,他不給你這個機會。面對蔡鍔這樣的人,袁世凱這個有辦法的人沒了辦法。蔡鍔的表現,讓袁世凱不敢輕視,只能尊敬,也不敢貿然視為親信。在「帝制運動」中,袁世凱弄不清蔡鍔的內心,蔡鍔也弄不清袁世凱的內心。如果是好朋友,蔡鍔就應該對袁世凱有所勸誡。可是,蔡鍔沒有勸。因為他不知道袁世凱的真實想法,卻知道做皇帝對一般人的吸引力。所以,他只是看,什麼也不說,而且表面上沉迷於女色,似乎玩得什麼都顧不上了。他們此時進行的是一種特殊對話。蔡傳遞的意思袁能讀懂:你稱帝也罷,不稱帝也罷,我不關心。可是,蔡鍔真不關心嗎?袁世凱不敢輕信。恢復帝制的列車加速,蔡鍔做出了一個判斷:復辟帝制勢在必行。既然如此,需要的就不是一般的反對,而是行之有效的阻擊。誰來承擔這個重任?蔡鍔有理由產生捨我其誰的使命感——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就在於置身歷史的關鍵時刻,對自己有準確的估計和足夠的自信。這時的蔡鍔,已責無旁貸地把東方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命運放在了自己肩上。既然如此,他就需要有所準備,不能暴露自己,在袁世凱面前,就更不能說真話了。8月14日,楊度等六人聯名通電全國,發表籌組籌安會宣言。第二天蔡鍔就到了天津,與梁啟超討論了一夜。蔡鍔說:「眼看著不久便是盈千累萬的人頌王莽功德,上勸進表,袁世凱便安然登其大寶,叫世界看著中國人是什麼東西呢?國內懷著義憤的人雖然很多,但沒有憑藉,或者地位不宜,也難發手。我們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他得過。但為四萬萬人爭人格起見,非拼著命去干這一回不可。」(《飲冰室全集·文集之三十九》)此後,蔡鍔每隔幾天就要到天津找一次梁啟超。護國戰爭勝利之後,蔡鍔曾經回憶說:「當去歲秋冬之交,帝焰炙手可熱。鍔在京師,間數日一詣天津,造先生之廬,咨受大計……」(曾業英編《蔡鍔集》)他們議定,由梁啟超寫文章公開反對帝制,然後蔡鍔離京回雲南,袁世凱什麼時候稱帝,雲南就什麼時候獨立。8月20日,蔡鍔開始與西南各省聯絡,告訴他們帝制勢在必行,北京叫幹什麼就幹什麼。8月23日,籌安會宣布正式成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電全國,要各地官員和社會團體派代表進京討論國體問題。此時的蔡鍔需要偽裝,且被動不如主動。所以,在8月25日的軍界要人會議上,蔡鍔在一張紙上揮筆寫下「主張中國國體宜用君主制者署名於後」,然後帶頭簽了「昭威將軍蔡鍔」,跟著他簽名的是12位將軍。蔡鍔一邊製造假象,一邊準備離京,最終去雲南豎起了討袁護國的大旗。面對這段歷史,我總在想,如果蔡鍔與袁世凱的交往更坦率一些,如果他在關鍵時刻能與袁世凱推心置腹,直言反對帝制,「帝制運動」的列車會開出那麼遠嗎?遺憾的是,他們都不喜直言,而喜歡隔著肚皮猜。(李新宇)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
推薦閱讀:
※袁世凱一生究竟有多少老婆孩子?(圖)
※晚清官制改革中慈禧反對袁世凱廢除軍機處
※袁世凱隱居彰德韜光養晦
※袁世凱高纓像中華帝國洪憲紀元飛龍銀幣
※袁世凱去世後,長子袁克定奪得千萬家產,但晚年卻窮困潦倒,一日三餐就著鹹菜啃窩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