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元:《史記》中的口述史 | 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上海書城專場第一講課前預習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 上海書城專場
重返歷史現場:口述,文物與考古(共三講)
【時間】8月20日(周六)10:00—21:00
【地點】上海書城(福州路店)7樓演講廳【地址】上海市福州路465號【主辦】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開放式講座,歡迎參加。諮詢電話: 021-63914262
【課程表】
第一講 烏江自刎:《史記》中的口述史
時間:8月20日 10:00-12:00
主講人:李開元(日本就實大學人文科學部教授)
第二講 從歷史中醒來:怎樣認識陶俑
時間:8月20日 14:30-16:30
主講人:孫機(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
第三講 考古學視角下的中國誕生史
時間:8月20日 19:00-21:00
主講人:許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第一講提要】
在《史記》中,「荊軻刺秦王」、「鴻門宴」和「項羽之死」三篇名文,膾炙人口,千古傳頌,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不過,這三篇名文,因為太精彩,一直受到中外學者的質疑:是文學還是史學,是虛構還是紀實,是太史公的秉筆直書還是神來之筆?新的研究表明,這三篇名文都是基於親歷者的口述寫成的紀實文學,是中國口述史學的先驅。歷史學家李開元先生將引領大家一起解讀《史記·項羽本紀》中的項羽之死,尋找事件的親歷者和口述人,破解故事的真假虛實,進而在實地考察,親臨歷史現場的基礎上,對這段歷史做聯通古今的再敘事。
【主講人簡介】李開元,四川成都人,1982年北大歷史系畢業,留校協助田餘慶先生任教。1989年獲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日本就實大學人文科學部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研究秦漢史。著有《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楚亡:從項羽到韓信》、《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2000)、《秦謎:重新發現秦始皇》(2015)等。
誰殺死了項羽?追尋倒影回聲中的秦與楚文 | 李開元
公元前202年,項羽自刎烏江,年僅三十一歲。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畢加索說,死是一種美。我想,美麗的死,是人生的極致。項羽是軍人,戰死,正是他軍旅生涯最美的終結。
我整理歷史到項羽之死時,對於《史記》的這一段記事,在感嘆文辭之精絕壯美、敘事之栩栩如生的同時,常常有不可思議之感。這一段記事,究竟是文學還是史學,是虛構還是真實?究竟是司馬遷筆補造化的神來之筆,還是歷史託付太史公的秉筆之語?
讓我們再一次回到太史公筆下項羽之死的最後身姿言語:
烏江河岸,血戰中的項羽,已經身負十餘處創傷,突然間轉身不動,望著眼前一位漢軍騎將喊道:「來人可是舊友呂馬童?」
突然被項羽直呼其名的呂馬童不敢正視項羽的目光,側身面對身邊的戰友王翳,手指著項羽說:「這就是項王!」
項羽繼續喊道:「我聽說漢王懸賞千金,封邑萬戶,要我的頭。我成全你!」說完揮劍自刎,享年三十一歲。
漢軍將士,蜂擁而上搶奪項羽的遺體,數十人相互蹂躪殘殺而死。最後,郎中騎王翳奪得項羽的頭,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奪得項羽遺體的一部分,帶回劉邦軍大營,經過驗證,確切無誤。
按照劉邦頒布的軍令,五位斬殺項羽的騎士分享千金萬戶的封賞,都受封最高爵位為列侯,從此載入史冊。
烏江自刎
真是不可思議的記事。項羽之死的最後身姿,有誰看見了?項羽之死的最後言語,有誰聽見了?又是如何輾轉流傳,由司馬遷記載下來?這位被項羽稱為舊友的呂馬童是什麼人?他與項羽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進而,與呂馬童並肩追殺項羽到烏江,共同奪得了項羽遺體一部分的王翳、楊武、呂勝、楊喜又是些什麼人?他們與項羽和呂馬童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凡此種種,千百年來都是不可解的謎。《史記》啊《史記》,在你的這些神秘記事後面,究竟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幸運的是,呂馬童等五位斬殺項羽的漢軍騎士,因功封侯,從此載入史冊,他們的功業和世系的簡介,都被保存在《史記》和《漢書》的《功臣表》中,一直流傳到了今天。我為了破解項羽之死的秘密,逐一查閱了這五位騎將殘存的檔案材料,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五位斬殺項羽的漢軍騎將,竟然無一例外都出身於同一地區,都是舊秦軍的將士。
呂馬童,秦帝國的內史好畤縣(今陝西乾縣東)人,本是舊秦軍郎中騎將,漢元年參加劉邦軍團,曾經以司馬的官職出擊楚國將領龍且的軍隊,後來與他人共同斬殺項羽,漢七年正月受封為中水侯,一千五百戶。
王翳,秦帝國內史下邽縣(今陝西渭南市臨渭區)人,本是舊秦軍郎中騎將,漢元年參加劉邦軍團,屬於淮陰侯韓信的部隊,後來跟隨將軍灌嬰與他人共同斬殺項羽,漢六年封為杜衍侯,一千七百戶。
楊喜,秦帝國內史華陰(今陝西西安南)人,舊秦軍郎中騎將,漢二年參加劉邦軍團,屬於淮陰侯韓信的部隊,後來跟隨將軍灌嬰與他人共同斬殺項羽,漢七年封為赤泉侯,一千九百戶。
楊武,秦帝國內史下邽縣人,舊秦軍郎中騎將,漢元年參加劉邦軍團,曾經參加攻擊陽夏縣的戰鬥,後來以都尉的官職與他人共同斬殺項羽,漢八年因功封為吳防侯,七百戶。
呂勝,秦帝國內史地區人,舊秦軍騎士,漢二年加入劉邦軍團東出函谷關,後來以郎將的官職與他人共同斬殺項羽,漢七年封為涅陽侯,一千五百戶。
這張表,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張個人檔案表,明確記載劉邦軍的功臣們參加革命的時間、地點、身份、所屬、功績等等內容。這種記錄,是勝利後論功行賞的依據,不但可靠,而且古今中外通行。通過這張表,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非常驚人的事實:斬殺項羽的五位漢軍騎將,都出身於秦帝國本土的核心區域——首都內史地區,都是舊秦軍的騎兵將校,他們都是秦帝國滅亡以後,在關中地區加入到劉邦軍團中來的。
歷史是淡化遠去的海流,歷史記載是水面泛起的浪花。古往今來活過死去的人何止數十百億,在史書上留下姓名者能有幾人?秦末漢初,人口大約在一千五百萬到一千八百萬之間,垓下之戰,漢軍六十萬,楚軍十萬。七十萬戰士當中,六十九萬九千九百人都是無名戰士。七十萬戰士當中,呂馬童、王翳、楊喜、楊武、呂勝五名騎士能夠留下名字來,幾率在十四萬分之一,可以說是偶然中的偶然。不過,以十四萬分之一的幾率脫穎而出的五人,都是關中本土出身的舊秦軍的將士,幾率在百分之一百,這就絕非偶然了。
仔細追究下來,這五位秦軍將士的身後,不但牽連著數十萬舊秦軍將士的命運,也關涉秦楚漢之間分合聚散、既爭鬥又承繼的複雜關係,不得不分頭一一敘說。
最後的秦軍
秦始皇麾下的帝國秦軍,曾經是當時歐亞大陸上最強大的軍隊。這支軍隊,歷經百戰,名將輩出,在短短十數年間,徹底摧毀六國的軍事力量,統一了中國。秦帝國建立後,這支軍隊北上與匈奴軍團作戰,奪取了河套地區,將匈奴的勢力驅趕到蒙古高原北部,移民建立九原郡。在南方,秦軍越過五嶺山脈,深入亞熱帶和熱帶山川叢林,征服廣大的百越地區(現福建、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移民建立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
秦帝國的軍隊組織,大體可以分為中央軍和地方軍兩部分。地方軍是屬於各地的守備部隊,由各地徵集,按各縣各郡配置,由各郡縣守尉指揮,數量不多,一般在當地駐守。中央軍是秦軍的主力,包括駐守關中保衛京師咸陽的衛戍部隊和駐守邊關要塞的野戰部隊。中央軍也由各郡縣徵發,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秦征服六國,北擊匈奴,南侵百越,主要都是由中央軍擔當。
秦末之亂爆發時,秦帝國軍隊的配置,除各地的地方軍外,中央所屬的主力軍大概有四支。一支是征服嶺南地區後留駐的南部軍,一支是屯駐長城沿線的北部軍,一支是新組建的中部軍,再有一支是駐守關中的京師軍。這四支秦軍,在秦末之亂中命運各不相同。我們一一分別敘述。
南部軍
南部軍是秦帝國征服和鎮守嶺南地區的軍隊,人數大約有十萬人。南部軍的第一任統帥是屠雎,第二任統帥是任囂,第三任統帥是趙佗。
秦帝國出兵逾越五嶺,征服嶺南地區,在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左右。出征嶺南,秦帝國究竟出動了多少軍隊,《史記》沒有明確的記載。西漢時期編撰的《淮南子·人間訓》提到,秦將屠雎領軍五十萬進攻嶺南。《淮南子》是諸子雜說彙編,夸夸其談的事情多,嚴謹的史事少。五十萬大軍南征的說法,大概也是遊說之士的誇張。
當時,嶺南地區還處在部落君長時代,沒有完整的國家機構和組織嚴密的軍隊。面對這樣的對手,秦帝國全面動員,以五十萬大軍征嶺南的說法,很難令人相信。新近的研究認為,秦帝國南征軍的數量,可能在八到十萬之間,比較合於情理。據史書的記載,隨同秦軍的南進深入,秦政府曾經數次向嶺南地區移民,將五十萬人數理解為秦南征軍、後勤運送和前後移民的總人數,或許更合適一些。
秦末之亂爆發後,帝國東南的舊楚國地區反叛最為劇烈,秦與嶺南的交通聯繫完全斷絕。駐防嶺南的南部軍採取了安土保民的政策,封鎖了五嶺邊界,斷絕與北部地區的交通,完全沒有介入秦末之亂的戰爭中。大約在秦二世三年(前207)末,南部軍統帥趙佗宣布獨立,建立了南越國。支撐南越獨立建國的基本軍事力量,就是南部軍。
北部軍
北部軍是秦帝國負責北方邊境地區防務的軍隊,沿長城駐守,主要是為了防禦北方地區的游牧民族,特別是匈奴騎馬軍團的南侵。北部軍的第一任統帥是蒙恬,第二任統帥是王離,總部設在上郡膚施縣(今陝西榆林一帶)。北部軍數量最高時號稱有三十萬人。
關於北部軍,史書的記載比較明確。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統領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奪取了匈奴在河套地區的肥美牧地,設置九原郡,移民屯田,修築長城要塞,建立了帝國北部邊境最大的軍事基地,常年駐重兵。北部軍不僅直接面對匈奴的數十萬騎馬兵團,也是關中地區的北部屏障,重要性非同一般,軍隊的統帥蒙恬為內史,即兼任首都地區的行政長官,監軍是皇太子扶蘇。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死於出巡途中,李斯、趙高、胡亥偽造詔書送抵膚施,扶蘇和蒙恬先後自殺,北部軍改由副將王離統領,王離的副將是蘇角和涉間。
秦末之亂爆發,北部軍奉命內調參與平叛。在王離的統領下,北部軍主力渡過黃河,進入雁門太原地區,負責平定趙國和燕國地區的叛亂。北部軍控制了雁門太原地區後,封鎖井陘口,策反趙國大將李良,顛覆了武臣的趙國政權,進入華北平原,攻擊在齊國支援下重建的趙歇趙國。這一段時期,北部軍的主要交戰對手是齊趙聯軍,主要戰場是河北地區,數量有十餘萬人。二世二年九月,北部軍一部秘密南渡黃河,與退守濮陽的章邯軍會合,一舉擊潰圍城的楚軍,殺死了楚軍大將項梁,取得了平叛戰爭中的重大勝利。
濮陽大勝後,北部軍乘勝攻戰,將齊趙聯軍和趙王君臣圍困在巨鹿,章邯也統領中部軍主力渡河北上支援,拉開了巨鹿之戰的序幕。不久,項羽統領楚軍主力渡河北上,切斷王離軍和章邯軍的連接,破釜沉舟渡過漳河,在巨鹿城下大敗秦軍,大將王離被俘,副將蘇角戰死,另一位副將涉間燒身自殺,北部軍全軍覆沒。
中部軍
中部軍是秦政府在秦末之亂中新組建的軍團,數量在二十餘萬左右,主帥是章邯,知名的重要將領有司馬欣和董翳。
二世元年八月,陳勝部將周文攻入關中,秦都咸陽告急。京師軍在戲水擊敗楚軍穩住陣腳後,秦政府任命少府章邯為大將,徵集關中地區的兵員,釋放驪山刑徒,緊急組建中部軍。不久,中部軍擊潰周文軍,出關乘勝東進,逐一消滅陳勝軍主力,攻克張楚首都陳縣。平定了張楚以後,中部軍進入魏國地區,攻克魏國首都臨濟,平定了魏國地區的叛亂。進而再接再厲,擊敗增援魏國的齊軍和楚軍,殺死齊王田儋。幾經勝敗反覆之後,與北部軍聯手在濮陽作戰,擊潰項氏楚軍主力,殺死了項梁。
消滅了黃河南岸各地的叛亂軍主力後,中部軍主力渡過黃河,攻佔了趙國首都邯鄲。然後,一面沿黃河設防,一面修築甬道為圍困巨鹿的王離軍運糧,準備圍點打援,在巨鹿一帶聚殲六國援軍。巨鹿大戰,北部軍全軍覆沒,章邯統領中部軍退守河內安陽。二世三年七月,內外交困的章邯統領二十萬中部軍投降項羽。次年十一月,投降的秦軍在即將進入關中的時候,軍心不穩,遭到項羽所統領的聯軍突然襲擊,被坑殺於新安。至此,中部軍全軍覆沒。
秦帝國的建立,靠的是秦軍多年連續不斷的征戰勝利。與此相應,秦帝國的滅亡,也因為秦軍主力逐一從戰場上消失。南部軍獨立,北部軍被殲滅,中部軍投降以後,秦帝國滅亡的命運已經決定,二世三年八月,秦宣布放棄皇帝稱號,恢復秦王的名號。秦的這項決定有兩重意義,一是宣布秦帝國解體,二是希望秦國與六國並存。這個時候的秦國政府,最大的希望就是維持舊秦王國的存在,而支撐這個希望的物質力量,一是舊秦國的本土——關中地區——還在秦政府的手中,二是最後一支秦軍主力部隊——駐守首都地區的京師軍——還完好無損。
京師軍的去向,將決定秦國的命運。
秦軍成為漢軍主力
秦帝國的京師地區,行政上稱為內史。秦的內史地區,大致東以函谷關為界,西到散關,北到蕭關,南到武關,三面環山,一面臨河,是易守難攻的形勝之地。渭河橫貫內史地區的中央,形成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口密集,是當時天下最富饒的地區。內史地區的北部是上郡和北地郡,西部是隴西郡,南部是漢中郡、巴郡和蜀郡,都屬於秦國的本土地區。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以來,關東大亂,各郡縣紛紛反叛,六國全部復國,秦軍陷入苦戰。與此相對照,舊秦國的本土地區一直非常穩定,沒有出現任何反叛和動亂。帝國秦軍的一支精銳的主力部隊——京師軍——始終駐守在內史地區,維繫著首都的安全。這一支軍隊,不但與秦帝國中央政府的存亡休戚相關,也與漢帝國的建立關係密切,項羽之死種種難解之謎,需要到這支秦軍的來龍去脈中去尋找。我們稍微詳細地加以敘述。
大體而言,秦帝國的京師軍,也就是配置在京師地區、負責保衛首都和皇帝的軍事力量,主要有三支,它們分別是郎中令軍、衛尉軍和中尉軍。
郎中令軍是皇帝的侍從武官團,由郎中令統領,主要由郎官組成,數量多的時候將近千人。郎中令是皇帝的侍從總管,九卿大臣之一。郎官們既是皇帝的侍從近衛,也是官員的預備隊,個個出身良好,經過嚴格的挑選。郎官們比照軍事組織編製,由諸位郎將統領,在宮內負責皇帝的警衛和侍從。
衛尉軍是皇宮宿衛軍,由衛尉統領。衛尉也是九卿之一,統率衛尉軍負責首都咸陽內外各個宮城的進出以及宮城內的保衛。衛尉軍的戰士稱為衛士,由帝國內郡徵召,數量在兩萬人左右。
中尉軍是首都地區的衛戍部隊,由中尉統領。中尉也是九卿之一,他的工作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管理京師地區各縣的地方軍,負責首都各縣的治安秩序,一是統領駐京衛戍部隊,負責京師地區的守備、各個官署的保衛等等。由中尉所統領的這支駐京衛戍部隊,被稱為中尉軍,戰士主要由首都地區徵召,數量在五萬人左右,是一支精銳的野戰部隊。
秦末之亂中,京師軍一直留在關中負責首都地區和皇帝的保衛。二世二年九月,陳勝部將周文領軍攻入關中,抵達咸陽東郊的戲水地區時,屯駐在這個地區的中尉軍成功擊退了敵軍,保衛了首都咸陽,為章邯組建中部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戲水阻擊戰,是秦末之亂中秦京師軍參加的第一場戰事,關於這場戰事的詳細情況,我已經寫入了《秦崩》第五章中。戲水阻擊戰後,中尉軍協助新組建的中部軍將周文軍趕出關中,中部軍出關乘勝追擊,中尉軍則留在關中,繼續承擔著保衛首都地區的重任,始終沒有離開首都地區,也沒有捲入關東地區的戰事。
二世三年八月,劉邦軍攻破武關,進入關中地區。九月,秦王子嬰刺殺丞相趙高,掌握了政權,派遣軍隊在嶢關(今陝西藍田)附近阻擊劉邦軍,被劉邦軍擊敗。這支前往嶢關的秦軍,應當是中尉軍。
嶢關阻擊戰失敗,劉邦軍兵臨咸陽城下。漢元年十月,秦王子嬰為了保全首都不被屠戮,統領百官開城投降。劉邦和平地接管了秦國政府和秦國本土,秦京師軍各部也被接管,成為劉邦軍的一部分。
十二月,項羽統領四十萬聯軍進入關中,鴻門宴中劉邦屈服,將所接管的秦國政權全部交出,秦京師軍也交由項羽處置。二月,項羽分封天下,舊秦國的關中地區被分為雍國、塞國和翟國三個王國,史稱三秦,秦京師軍被編入三秦的軍隊。
八月,韓信統領漢軍由漢中反攻關中成功,塞國和翟國投降,雍國不久被消滅,編入三秦軍的部分舊秦京師軍將士,再一次回到劉邦軍中,成為漢軍的一部分。
劉邦攻佔了三秦以後,確定了從法統、領土、人力、制度等各個方面全面繼承秦國的秦本位政策,定都櫟陽,以舊秦國為根基,東進與項羽爭奪天下。從此以後,隨著戰爭的持續、徵兵制的執行,舊秦軍將士、舊秦國本土出身的秦人,源源不斷地加入到漢軍當中,成為漢軍的主要兵源,漢軍的人員結構也因此發生了重大而意義深遠的變化。
我們已經敘述過了,劉邦是秦泗水郡沛縣人,這個地方,過去屬於楚國。陳勝、吳廣起兵反秦,劉邦在沛縣起兵,殺掉縣令,依照楚國的制度,被推舉做了沛公,就是沛縣的長官,正式組建了軍隊,宣稱從屬於陳勝所建的張楚。劉邦起家的這支軍隊,由沛縣出身的青壯年組成,約有三千人,被稱為沛縣子弟兵,是以後劉邦政治軍事集團的核心,未來漢帝國的開國元老,如蕭何、曹參、王陵、夏侯嬰、樊噲之屬,幾乎都在其中。
陳勝死後,劉邦又投靠楚王景駒。二世二年三月,劉邦軍攻克碭縣,徵召碭縣兵六千人編入軍隊,一氣擴張到近萬人。四月,項梁攻殺楚王景駒。劉邦投奔項梁,得到項梁的信任和支持,五千楚軍由項梁撥歸劉邦,劉邦軍擴張到一萬五千人,成為楚國的主力軍團之一。
項梁戰死後,各路楚軍收縮撤退,集結於彭城。二世二年後九月,楚懷王親政,對反秦戰略做了重大的調整,確立了保留秦國,寬待秦人,以首先攻入關中的將領做秦王的方針,同時對楚國軍隊也做了整頓改編。劉邦得到楚懷王的信任,被任命為碭郡的最高長官——楚國的碭郡長,接受了西進攻取關中的重要使命。從此以後,早期劉邦軍的基本建製成形,這支楚國建制的楚軍碭郡軍團,人數在三萬人左右,主要由舊楚國和舊魏國出身的人組成,未來漢軍的中堅力量,就是這支三萬人的楚軍老部隊。在以後的征戰中,這支軍隊始終跟隨劉邦轉戰各地,直到建立漢帝國,轉化成為帝國統治階層的核心。
劉邦攻入關中,佔領秦國,統領的是這支軍隊。項羽分封劉邦為漢王,跟隨劉邦進入漢中的也是這支軍隊。以這支軍隊為基礎,劉邦在漢中擴軍備戰,在韓信的主導下按照秦軍的制度整訓舊部,將楚制的軍隊改造成為秦制的軍隊,同時徵召巴蜀、漢中的秦人入伍,重新組建漢軍,一舉反攻關中成功。攻佔關中以後,漢軍開始大規模地徵召關中地區的秦人入伍,編入漢軍出關作戰。從此以後,秦人源源不斷地進入漢軍,逐漸成為漢軍的主力,在戰事中嶄露頭角,開始出現在史書的記載中。
《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楚亡:從項羽到韓信》
李開元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5年5月
正是在這種漢繼承秦,外來的楚人和本土的秦人由上而下的合流重組中,漢軍在彭城大敗以後組建騎兵部隊,分散在漢軍中的舊秦京師軍的騎兵將士,被集中抽調出來,組建了灌嬰騎兵軍團。這支騎兵部隊,在灌嬰的統領下,馳騁各地,屢建奇功,成為漢軍精銳的機動部隊。垓下之戰,他們奉命追擊項羽到烏江。其中的五位幸運者,因為斬殺項羽的功績,被封為列侯,從此青史留名。
呂馬童及其戰友們,在這種秦漢合流的背景下,都有自己曲折的歷史。
*文章節選自《楚亡:從項羽到韓信》(三聯書店2015年5月刊行)。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與微信後台聯繫
「近期活動」
上海書展、南國書香節活動總覽
▲ 點擊圖片閱讀
重返歷史現場——口述,文物與考古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推薦閱讀:
※當前國際形式和大國關係的新變化
※大學新生, 羽翼未豐(下)
※讀大學沒做過這幾件事等於白讀了
※大學、田徑場、還有格林公式
※應用物理專業有什麼出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