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父母的壞情緒是孩子心靈的污染源
清晨,四歲的小雅要求媽媽:「我要編兩個漂亮的小辮子!」「沒時間了,媽媽上班該遲到了!」眼見時鐘的指針已經指到了7點40分,還有20分鐘就到點了。媽媽簡單地給小雅梳了一個馬尾,小雅噘著嘴,一邊反抗一邊扯下剛綁好的橡皮筋。「你這孩子,不告訴你要遲到了嗎!」媽媽的音量明顯提高,拽過孩子又重新紮回了馬尾,這時小雅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大聲哭鬧起來「我就要編辮子!」媽媽又急又氣,「我不管你了!」把孩子交給爸爸摔門而出。小雅哭得更歇斯底里了,「哭哭哭,再哭我也不管你了!」爸爸被吵得心煩,氣憤至極。
上述案例中的媽媽,相信在時間充裕的條件下,一定會很容易滿足女兒的願望,但是在即將遲到、女兒還不配合的情形下,她抑制不住急躁的情緒,口不擇言,說出傷害孩子的話,而爸爸不僅沒有對孩子的哭鬧給予關心和適時的疏導,還被媽媽的負面情緒傳染,使孩子更加委屈和忐忑不安。或許,這偶爾的一件事不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陰影,但可以肯定的是,沉重、不快的情緒開啟了孩子新的一天,而這一天,孩子只有離園時見到父母的那一刻,內心才能安定下來。
世間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可生活中,類似上面的例子幾乎在每個家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過。我們也常聽家長反思,明明知道「不該這麼做」,可是脾氣上來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提高嗓門,有時候恨不得大罵粗口或者打孩子幾下,心裡才痛快。原本可以一笑而過的事,在這些時候卻怎麼都不能忍受,這就是失控的情緒宣洩。
父母既是孩子最親密的成長夥伴,又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在和父母的朝夕相處中,父母的生活態度和情緒情感影響著孩子。你今天對孩子挑剔,他明天就會事事抱怨;你今天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他明天就會膽小怯懦;你今天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他明天就會對生活失去希望和熱情;父母的壞情緒,就像瘟疫一樣「污染」著孩子原本潔凈的心靈,孩子將這些消極、抑鬱或憤怒的情感,內化成一種不被信任、不被欣賞、懷疑的一切壓力,進而被迫說謊,敵對父母,使親子關係惡化。如果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下,便會對孩子的為人處世、性格塑造乃至一生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筆者曾經看到過一則報道,北京海淀區法院少年法庭庭長尚秀雲共親手審批過629名未成年犯罪者。她發現,「問題少年」往往是「問題父母」的產物,每15個持械鬥毆犯故意傷害罪的少年中,就有12個的家長性格粗暴、愛與人爭鬥、動輒打罵孩子。
這樣的數據令人痛心!也為我們的家庭教育敲響了警鐘!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能再讓壞情緒傷害和扭曲孩子的心靈,影響孩子本該快樂和幸福的人生。
孩子是上天賜給父母的禮物,他們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不是父母夢想的繼承者,更不是父母發泄或者炫耀的工具。父母發怒,表面上看是因為孩子這樣或那樣的行為偏差,實際上大都是父母的原因。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的同一種行為,會帶給父母不同的情緒反應,比如:孩子很頑皮、淘氣,心情好時你會覺得是活潑可愛,但心情不好時卻覺得煩人、討厭。可見,對孩子行為的認知、評價,父母自己的心情才是真正的「標準」。
因此,父母首先要努力修為,提高自己的涵養,當盛怒來臨時,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如果實在控制不住,就離開現場冷處理,深呼吸後告誡自己,今天的憤怒會給孩子烙下傷害的印記。其次,父母還要懷著一顆愛和尊重的心去擁抱孩子的情緒,不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不強迫孩子做不願意做的事情,認真觀察孩子,搞清楚孩子鬧情緒的原因,認可和接納孩子的感覺,讓孩子在愛與尊重的環境中獲得安全感、滿足感,促進身心的健全發展。(作者單位:天津市大港油田港獅礦區管理處幼兒園)
內容來源:《中國教育報》2016.6.19
推薦閱讀:
※Calendar of the Soul 心靈周曆(第41周...
※心靈的面目
※禪佛凈身,讓我們來尋找心靈深處的菩提樹
※網緣,心靈深處的守望
※給心靈的說的十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