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與曆法中容易誤解的一些概念與數據

為了搞清楚天文學和曆法中容易混淆和誤解的一些概念,然後說明它們在人們觀察中的實際效果及其在曆法中的實際應用時,有哪些因素需要考慮,有哪些因素不需要考慮,並建立起相應的模型以助於說明問題,讓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一些概念和相關數據:1、【恆星年】與【黃道】圈(以遙遠的恆星作為參照系來看,地球在繞日公轉的軌道上運行一周所經歷的時間叫做一個恆星年。一個恆星年=365日又6小時9分9.5秒,約等於365.25636日)2、【回歸年】與【春分點】(地球繞日公轉時相繼兩次通過「春分點」所經歷的時間叫做一個「回歸年」。一個回歸年=365日又5小時48分46秒,約等於365.2422日。回歸年比恆星年約短20分23秒)3、【近點年】與【恆星年】(地球繞日公轉時相繼兩次通過橢圓軌道的「近日點」所經歷的時間叫做「近點年」。一個「近點年」=365日又6小時13分49.4秒,約等於365.2596日。「近點年」比「恆星年」約長4分40秒)4、【恆星月】(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27.321661日)5、【交點月】(月球繞地公轉時,其中心相繼兩次通過白道與黃道的同一交點所經歷的時間,其值≈27.2日)6、【近點月】(月球繞地公轉時相繼兩次經過「近地點」的時間≈27.6日)7、【朔望月】[月亮「盈虧」(圓缺)的周期≈29.530588日]一、【恆星年】與【黃道】圈:現代科學表明,萬物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宇宙間只有相對不動但卻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但是,為了研究的方便,我們總是要選取某一個在我們看來是相對不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然後來研究其它相對這個參照物來說是運動著的物體的運動規律。在【球面天文學】中,我們可以選一個在很長時間內都基本上看不到位移的天體(遙遠的恆星)作為參照物,然後看太陽在【天球】上移動的路徑,當太陽在天球上移動一個周期後又回到原來的位置上時,我們就把太陽繞著天球轉了一圈的路徑稱作是【黃道】,而太陽在【天球】內旋轉時所投影到天球上的軌跡,我們就稱之為【黃道圈】。因為在【球面天文學】中,天球是個假設的圓球,這樣一來,太陽在天球上走過的路線或其投影,也就是一個圓圈。因此,在【球面天文學】中,【黃道】就是一個標準的圓。太陽繞著這個圓轉了一圈的時間,就叫做【恆星年】。一個【恆星年】的時間,是365日又6小時9分9.5秒,約等於365.25636日以上概念,是源於以地球為中心的【球面天文學】。但是,從【日心說】的角度來看,一個【恆星年】的時間,實際也就是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了一圈的時間。二、【回歸年】與【春分點】的西移:在地球上的人們看來,地球上一年之間的寒暑變化,與太陽光在地球的某一點的南北方向上的照射角度直接相關。我國春秋時代的人們,早就發現了這個現象,並利用一種叫做【圭表】的物件來測量太陽光在地球上的這個角度變化,並進而測出這個變化的周期大約為365又1/4日。現代的人們經過精確測量和計算,得知這個周期的平均值為365日又5小時48分46秒,約等於365.2422日。並將這個時間稱為【回歸年】。對於處在北半球的人們來說,「回歸」的含意,就是指某一點上空的太陽,從最北的地方向南去了以後,又返回了原位置的意思。因此,人們就把太陽由最北向南,再回到最北所花的這個時間叫做【回歸年】。在【球面天文學】中,人們認為這種變化是由於太陽繞著【黃道】運行的面與地球的【赤道面】存在著一個23°27′的夾角而造成的。這個交角也叫做【黃赤交角】。在近代【天體力學】中看來,這種現象的造成,實際上是由於地球在繞日運動時歪著身子繞日公轉所致。而地球歪著身體的的這個角度,從地球的赤道面與公轉的軌道面看,也正好就是23°27′。當人們把【黃道圈】與【回歸年】聯繫起來研究,並按這個規律把【黃道圈】按角度等分為24份,並在每個等分點上取上一個名字作為每年24個節氣的名稱,同時還規定:視太陽圓面中心兩次通過【春分點】所經歷的時間就是一個【回歸年】。從現代天文學的角度來看,所謂【回歸年】,也就是地球在繞日公轉時,兩次通過【春分點】所經歷的時間。但是,近代天文學證明,由於旋轉體【進動】的關係,地球自轉軸的指向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這樣一來,就造成了一個問題:地球在繞日公轉時,還沒有轉滿一周,一個【回歸年】就完成了。這種現象,在客觀上就好象節氣點在【黃道】上逐年往後退一樣。通常,當我們以【春分點】為參照點時,就把這種現象稱作【春分點】的西移。【春分點】的西移速度,於黃道的某一定點而言,是每年50.24角秒!約25800年就要移動一周。由此可知,所謂地球繞日公轉一周就是一年的說法是不嚴格的!正確的說法,是地球繞日公轉一周就是一個【恆星年】。因為【回歸年】比【恆星年】的數值要小,而且其各自的定義都不相同,又因為人們在制定曆法時,所依據的是主要是【回歸年】,所以,對於【春分點】的西移問題,在按【回歸年】周期制定的陽曆曆法中,是可以不用考慮的。換句話說,對於觀察天體的位置變化而言,【春分點】的西移現象可以被發現,但從「視太陽圓面中心兩次通過春分點為一個【回歸年】」的定義來看,在任何一個【回歸年】里,都不需要考慮【春分點】的變化。這就是制定陽曆曆法時不需要考慮【春分點】變動的理由。三、【近點年】與【恆星年】的關係:近代【天體力學】表明,任何一個處於自由運行的天體(不包括帶有軌道校正功能的人造「同步衛星」),其繞著別的天體作公轉運行的軌道都不是標準的圓,而是一個橢圓!當地球繞日公轉時,因為軌道是個橢圓,從而就存在著一個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問題。所謂【近點年】,就是地球在作繞日公轉時,其每一次經過「近日點」時的周期。經過現代天文觀察和計算表明,地球的【近點年】周期平均約為365.2596日。它比【恆星年】約長5分鐘!以上這種現象,就相當於地球的近日點,每年在【黃道】上要向東(朝前)移動約11角秒!約117818年,地球的「近日點」就會繞著黃道運行一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呢,這是因為,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同時還要受到其它天體的引力作用,從而使地球的軌道發生改變。這種現象,在《天體力學》上被稱為「攝動」。由於「攝動」的影響,地球的公轉軌道就會不斷地發生緩慢的改變。這就是「近日點」會產生變動以及「近點年」要比恆星年長一些的原因。如果們在【黃道】的某一處定一個點作為參照,那麼,相對於這個點而言,一方面是春分點每年要向西移動50.24角秒,另一方面是近日點相對於這個點要向東移動約11角秒,這兩個因素合起來,就相當於「春分點」和「近日點」間每年都有61.24角秒的位移。依此計算,約21163年,地球的「近日點」和「春分點」,就會交會一次。同理,對於24個節氣中的某一個節氣點而言,也會有相同的規律。由於地球繞日的公轉存在著這樣一些因素,這些因素反映到曆法中的公曆里來,那就相當於地球的「近日點」相對於陽曆中的「節氣點」的位置是在不斷地變化著的。依此計算,每經過約58年,地球的「近日點」就會後移約一日。就目前而言,地球的「近日點」是在公曆的1月4日,遠日點是在公曆的7月6日,那麼,58年後,地球的近日點就會後移至公曆的1月5日。580年後,近日點就會移動至公曆的1月14日,余類推。依據開普勒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行星在繞日作橢圓公轉時,其近日點的角速度最快而遠日點時角度速度最慢的道理,10581年後,如今我們地球上的夏秋季節氣之間的時間間隔長、冬春季節氣之間時間間隔短的現象,就會反轉過來。這一點,相對於現今公曆中的節氣間隔而言,明顯地是有很大改變的。以上天文現現象,可以用一個模型來說明。這個模型可以由三個透明的薄板組成:第一個板,可以叫做「黃道板」,這是個固定不動的標準圓盤,這個圓盤的邊緣,可以定義為黃道圈。在這個圓盤的最邊緣上,刻一個標記,表示地球繞這個圓盤一周,就是一個恆星年。另外,在這個圓盤靠邊緣周圍挖出一道槽,以放置可以在旋轉磁場的作用下自動繞黃道盤運行的鋼珠。第二個圓板,也可以叫做「節氣板」,這是一個刻有24個節氣點的圓盤,這個圓盤是可以轉動的,用這個圓盤表示地球繞日公轉時「回歸年」的變化情況。第三個板,是一個橢圓形的板。這也可以叫做「軌道板」。用這個板表示地球繞日公轉時的實際軌道。並且,在這個橢圓板的近日點和遠日點間,刻出一條直線,用以表示近日點的變化情況。把第一和第二個圓板的中心鑽一個孔,再將橢圓板其中的一個焦點處也鑽一個孔,然後將這三個板用釘子串在一起重疊起來釘在桌子上,這個模型就做成了。此時,我們將一隻小鋼珠放進黃道盤上的環形槽內,讓鋼珠在桌面下的旋轉磁場的作用下隨著黃道邊緣上的槽內運轉。在鋼珠開始在黃道板刻有記號的邊緣處開始運轉時,我們可以用手慢慢扳動上面的「節氣板」和「軌道板」,「節氣板」按順時針方向扳動,表示向西;「軌道板」按反時針方向扳動,表示向東。通過這樣的演示,我們就可以看出,當小鋼珠繞「黃道板」運行一周時,對節氣板上的某一個節氣點而言,它會提前到達,而對「軌道板」上的「近日點」而言,它要多走一段路才到到達。這是因為,當鋼珠在運行時,節氣板上的某個節氣點在向著鋼珠到來的方向轉動,就好象是在迎接它的到來一樣;而對軌道板而言,因為在鋼珠運行時,軌道板在慢慢地朝著鋼珠前進的方向走,這對鋼珠下一次的到達,起到了要追趕一段路才能到達的效果。以上這個模型可以說明,為什麼「近點年」最長,「恆星年」稍短,而「回歸年」最短的道理。結論一:「春分點」在現行陽曆中相對位置的微小變化只與置閏日的累積誤差有關,而與該點的在黃道上西移無關。結論二:地球軌道的近日點是隨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變化的,於現行陽曆中的一年24節氣中的某一節氣點而言,其位移量約為每58年後移一日。以上結論,只是本人之淺見。由於天文知識有限,若是此結論有誤,還望天文專家們不吝賜教。雪竹2007年5月7日


推薦閱讀:

介紹心算萬年曆法
中國古代曆法知識
破解《銀盤子》心算萬年曆法的秘密
曆法--陰曆 農曆是陰陽合曆
為什麼會上13個月的班,秒懂東西方曆法

TAG:數據 | 曆法 | 概念 | 天文 | 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