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癌症"紅遍網路 "健康元素"也"中槍"
「舌尖上的癌症」紅遍微博
酒精最危險?含糖飲料最清白?看專家給你細細分說
「舌尖體」已經紅了一段日子,最近又一個「舌尖家族」成員紅遍微博,只是這個「新成員」的名頭有點嚇人,因為它叫「舌尖上的癌症」。
網上流傳的圖譜
微博上的這一張《舌尖上的癌症:那些增加或降低腫瘤風險的食物》圖譜,在短短几天就被轉發近千次。在圖譜中,作者一共列舉了近20種食物和15種癌症的關係,並且分別用紅色、黃色、深藍和淺藍色分別顯示該種食物增加或降低某種癌症風險的可能性,這其中有大家熟知的致癌風險物比如黃曲霉菌,也有一些一直以來被當成健康元素的營養素「中槍」,比如高鈣飲食和β胡蘿蔔素就被提出,可能有致前列腺癌和肺癌的風險。
我們拿著這張圖走遍了南京4家三級醫院和一所大學,採訪了多位腫瘤醫生和營養專家。看到這樣一張圖,專家們基本上都肯定了它的科學性,不過,有一些地方說的也不算嚴謹,得重新分析。
閑話少說,就讓我們一起「讀圖」,研究下這份舌尖上的腫瘤圖。
酒精「中槍」最嚴重 被指控和6種癌症關係密切
在這張腫瘤圖裡,紅色標識的是「已確證增加腫瘤風險」,而黃色標識「可能增加風險」。這裡面,最讓人感到觸目驚心的莫過於酒精——它被標明起碼和6種癌症關係密切,分別是口腔癌、食管癌、肝癌、結直腸癌、絕經前乳腺癌和絕經後乳腺癌。
酒精傷肝,這個中國人都知道,但是酒精還可能增加如此之多的腫瘤風險嗎?專家們說:有可能。
南京市第一醫院腫瘤外科專家曹秀峰說,酒精對肝臟的傷害,主要發生在酒精吸收後的代謝過程里,但酒精本身就是一種刺激性很強的液體,在它從口腔進入、經過一系列消化通道的時候,創傷就已經出現。這一方面是酒精的物理刺激性,一方面則是酒精成分帶來的化學刺激,兩種刺激一交疊,會引起一種慢性炎症反應。「現在醫學界很關注慢性炎症反應和腫瘤的關係。因為存在炎症,肌體就要修復,在修復過程中就可能出現增生。一開始還是炎性增生,這個好逆轉;等到發展到異性增生特別是重度異性增生,要逆轉就難了。大概2/3以上的重度異性增生是無法逆轉,反而可能往腫瘤發展。」
南京醫科大學的莫寶慶教授說,他前不久還在微博上看到有外地的醫生感慨,「最近我們一個月又收治了十多個食道癌患者,都是喝酒喝的,然後因為出血來就醫。」他說,酒精和腫瘤的關係還是相對比較突出的,當然,這主要是針對大量飲酒而言,況且,除了腫瘤,大量飲酒還可能增加許多疾病的風險。
江蘇腫瘤醫院研究院丁建華說,酒精導致腫瘤的風險,和個人的敏感性有關,存在一定個體差異性。「通俗來說,喝酒臉容易紅的人,因為體內的基因多態性決定,更容易因為大量飲酒誘發腫瘤。所以這樣絕對不是民間所謂的『喝酒上臉代表更能喝』,反而說明這類人要更加警惕酒精增加的腫瘤風險。」
高鹽飲食也會致癌 但鼻咽癌其實不是重頭戲
高鹽飲食和高血壓的關係大家都聽說過,但高鹽飲食和腫瘤的風險也被專門提出。
在「舌尖上的癌症」中,高鹽飲食包括兩類,「廣式鹹魚」和「鹽、鹹食」,前者被指增加鼻咽癌風險,後者則是可能增加胃癌的風險。
廣式鹹魚和一般鹹魚製作方法有點區別,它有一個發霉變質的過程,所以是一種特殊的「霉香鹹魚」。科學家在用這種鹹魚餵養大鼠所做的實驗中發現,大鼠鼻腔及鼻旁竇癌發生率增加,且是吃得愈多,發生癌症的幾率也愈高。含有很高的N-二甲基亞硝胺和N-二乙基亞硝胺,在進一步的模擬實驗中也證實,含上述亞硝胺的鹹魚可導致細胞突變;另一個導致鼻咽癌高發的原因是鹹魚中存在一些可以活化EB病毒的化學物質,而感染EB病毒又是世界公認的可以引起鼻咽癌細胞增生的活化劑。
不過,鼻咽癌終究不是高鹽飲食引發腫瘤的「重頭戲」。曹秀峰說,「廣式鹹魚多見於兩廣地區,當地本身鼻咽癌發病率就相對較高,主要還是與EB病毒感染有關。在江南一帶愛吃的鹹魚屬於腌漬類食物,這些和其他高鹽飲食主要還是和胃癌關係更密切。」
莫寶慶說,一個高鹽飲食的人不僅容易血壓飆升,由於大量鈉離子攝入會改變人體的局部滲透壓,可能導致細胞壞死。為了修復這些受損部位,細胞會出現代償性增生,在這個過程中癌變的風險就高了。而在這個過程中,胃首當其衝成為」受害人「。
「另外,腌漬類食物里還容易產生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和消化道腫瘤的風險是得到公認的。」江蘇省人民醫院營養科專家李群教授補充。
「健康元素」也「中槍」 胡蘿蔔素被疑增加肺癌風險
在其他相關危險因素里,黃曲霉素與肝癌風險、紅肉/加工肉類與結直腸癌風險、含砷飲用水與肺癌風險之間的聯繫,都算不上新聞。莫寶慶說,黃曲霉素多見於霉變食物中,和肝癌的風險在醫學界基本已成定論;紅肉和加工肉類本身並不是不能吃,但如果在膳食不平衡的模式下大量食用,確實會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含砷飲用水因為其中的砷元素也會對人體帶來危害,不過更突出表現在皮膚癌上,而不是圖表裡的肺癌。
可讓網友高呼傷不起的,卻是一些被認為有益的營養素和健康的飲食模式,也在圖表中「中槍」,例如高鈣飲食和前列腺癌,β胡蘿蔔素與肺癌之間,也被指出存在密切聯繫。
「β胡蘿蔔素可能增加肺癌的風險,這個現象是有的。」莫寶慶說,當時這個研究是為了看一下補充β胡蘿蔔素能不能降低消化道腫瘤的風險,結果最後意外發現,消化道腫瘤風險降低了,可肺癌腫瘤風險卻增加了。另外,高鈣飲食和前列腺癌,也有一些文獻報道曾經提及。
「其實這些風險都有一個前提,就是攝入可能超量了。」李群分析,「應該說,在飲食里攝入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比如β胡蘿蔔素,對於人體還是利大於弊的,尤其是現代城市人的飲食模式,決定許多人可能存在鈣質攝入不足,或者維生素攝入不足。但是任何營養素一旦超量,也都可能會帶來一定不良影響。所以對於這些元素,市民、網友看了倒不用覺得『傷不起』,因為正常攝入量下,它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危險。」 「抗癌食物」也別敞開吃 膳食纖維有些患者就不能吃
至於大家所熟悉的健康膳食模式,比如適當進食蔥蒜、多攝入膳食纖維、多吃蔬菜水果(特別是綠葉蔬菜),都被歸入「降低腫瘤風險」的範疇,特別是番茄、含葉酸食物和含硒食物。對此,李群說,「這些食物確實公認有益,但即便有益的食物也不是能敞開無限吃的,終究要看不同人群來確定。」
比如攝入豐富的膳食纖維改善腸道功能,降低腸道腫瘤風險,這點醫學界基本都贊同。但是有些人群,比如有一些慢性腸道炎症的患者,過多攝入膳食纖維可能增加腸蠕動,結果讓這些患者腹瀉更加嚴重。
另外,圖譜上顯示葉酸食物可能降低胰腺癌風險,含硒食物能降低前列腺癌風險,可要是一味過量去吃富含葉酸和硒的保健品也不好。「這類食品通過日常飲食就能補充,天然的食物補充對人體更好。國外就有研究指出,雖然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能降低胰腺癌風險,但服用葉酸藥片卻起不到預防的作用。」莫寶慶說,其實只要多吃深綠色葉菜、十字花科蔬菜(如花菜、西蘭花等)、柑橘類、豆類(如扁豆、蠶豆、豌豆等)、全穀類食物等,就能攝入足夠的葉酸,而含硒豐富的食物包括海鮮、蘑菇、雞蛋、大蒜、銀杏等,我們完全可以從飲食中獲取。
含糖飲料不「清白」 →肥胖→腫瘤
在這張圖譜中,含糖飲料可謂「身家清白」,與15種癌症沒有任何聯繫。可在專家眼中,它們並沒有那麼清白。
「含糖飲料本身還好,但現代人卻存在一個問題:能量攝入不均衡,熱量過高。在這種情況下,含糖飲料攝入多了,可能增加肥胖的發生風險,而肥胖和腫瘤之間就不那麼『清白』了。」李群說。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科專家劉超教授曾經在臨床發現,許多肥胖、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同時也是腫瘤的高發人群,這其中以消化道腫瘤最為多見。在這張圖表裡,肥胖也被「指控」和7類腫瘤相關,目前已知能增加食管癌、胰腺癌、肝癌、絕經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腎癌的風險,還可能增加膽囊癌的發生。
所以,含糖飲料就算本身「無罪」,如果導致肥胖,那麼就可能間接「有罪」。(通訊員 張子青 胥林花 羅鑫 吳倪娜 記者朱菁菁)
[責任編輯:陳普]推薦閱讀:
※家屬和醫生應該對癌症病人隱瞞真實病情嗎?
※如何解釋我身邊被中醫醫好的癌症同事?
※如何看待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超生科主任經翔醫生無緣由被患者砍傷事件?
※小圓細胞惡性腫瘤?
※[轉載]被禁的癌症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