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學者和地理學家 顧炎武 行書王維詩立軸
06-08
顧炎武(1613-1682)
中國明末清初學者和地理學家。初名繹,清初更名炎武,字寧人,號亭林。南直隸崑山(今江蘇崑山)人。平生學風嚴謹,學識淵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學、歷史學、哲學、經學、音韻學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他注重經世致用,凡社會風俗,民生利弊,必親歷體察;於地理考證,不完全依賴文字記載,而重視實地調查,經歷南直隸(今江蘇)、浙江、北直隸(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河南等省,糾正前人不少錯誤。
行書王維詩立軸 南京藝蘭齋藏
釋文: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節錄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作品介紹:這一天是1682年的小除夕,顧炎武已在山西曲沃住了一年。北游25年,他還是第一次在一個地方「淹留」超過三個月。70歲的他,一年患了幾次嘔吐和風寒。快要走不動了,他想。今天是小除夕,顧炎武興緻很高。他寫道:夜晚登上山崗,看見遠處燈火明滅,聽見狗像豹子一樣的叫聲。他獨坐著,童僕也靜默一邊,坐對清泉流水,想起那時攜手賦詩的情景。在感傷的句子中行文戛然而止。過了十天,正月初八,顧炎武騎馬時失足墜地,翌日猝死。 顧炎武(1613—1682),號亭林,又號蔣山佣,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江蘇崑山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學術大師,曾參加復社,與歸庄並稱為「歸奇顧怪」。顧炎武提出讓民獲利,藏富於民,以達到小康,進入大富的富國之策。在著名的《子胥鞭平王之屍辯》中,顧炎武認為伍子胥只是鞭墓。一字之差,使後代蔑視人倫,仇對枯骨。 顧炎武是個傳奇人物,章太炎說他曾掘得李自成所藏窖金,《清史稿》稱其雁北墾田畜牧累之千金,因無確證,成了幾百年的謎。讓人好笑的是,顧炎武五十九歲在山西靜樂買妾,不一兩年弄得眾疾交侵,因傅山在太原診脈後說他尚可得子,勸令置妾。顧炎武為此還責怪傅山。 崑山人最自豪的,一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崑曲發源崑山,二是寫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是崑山人。崑山最寬的馬路是亭林路,最美的公園是亭林公園。行書手札圖片由可嘉提供
行書手札
圖文來自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網站
推薦閱讀:
※初學者,如何記住八卦的長相?
※學者風采 許紀霖
※【新提醒】棒針23種針法和8種編織方法匯總(初學者必備)、手工編織毛衣教程,棒針編織教程、快樂編織論壇
※易經卜卦象~譯解『坤』...易經學者超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