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 《白鹿原》的創作
開放分類:中國作家中國各大學教師中國現代作家中國著名作家人物
編輯詞條分享
陳忠實,男,漢族,1942年8月出生,陝西西安人,1966年2月入黨,1962年9月參加工作,高中學歷,文學創作一級。現任中國作協第五屆全委會委員,陝西省作協主席、黨組成員。1993年以長篇小說《白鹿原》一舉成名,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一個厚積薄發的作家,1993年以長篇小說《白鹿原》一舉成名,該作品集家庭史民族史於一體,以厚重的歷史感和複雜的人物形象而在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代文學中不可多得的傑作之一。
編輯摘要
陳忠實 - 人物介紹
1942年出生於西安霸橋區。中共黨員。國家一級作家。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作家協會主席、黨組成員,
陳忠實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省政協常委。曾任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2005年榮獲陝西省首屆紅旗人物。
陳忠實青少年時期就喜歡讀書,熱愛文學藝術。早在初中二年級時,就在作文本上寫下了平生第一篇短篇小說《桃園風波》 。高中二年級時,在西安市三十四中學組織了《新芽》文學社。先後擔任過農村中小學教師,從事過基層文化工作,於1965年初發表散文處女作《夜過流沙河》1979年《信任》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2年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鄉村》 。1992年報告文學《渭北高原,關於一個人的記憶》獲1990——1991年全國報告文學獎。
陳忠實創作的長篇小說《白鹿原》,集家庭史民族史於一體,以厚重的歷史感、豐富的文化意蘊和複雜的人物形象而在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代文學中不可多得的傑作之一,被著名學者范曾譽為「陳忠實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書也。方之歐西,雖巴爾扎克、斯坦達爾,未肯輕讓。」,西方學者評價說 「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說的技巧來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陸當代最好的小說之一,比之那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並不遜色。」,獲得1998年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迄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陳忠實文集》7卷、《陳忠實小說自選集》3卷、散文集《生命之雨》 、 《家之脈》和《原下集》等7種。有的作品本翻譯成英、日、韓、越等國文字出版,其中《白鹿原》已被改編成秦腔、連環畫、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話劇、電視連續劇、電影正在籌備中。
2005年10月,陳忠實先生受聘西安工業學院教授、人文學院名譽院長,同時在西安工業學院成立陳忠實當代文學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
陳忠實 - 發表作品第一次發表作品是1965年的春天,發表第一篇散文《夜過流沙河》,在《西安晚報》文藝副刊上。拿到報紙之後
陳忠實非常興奮,我當時做民辦教師,報紙就放在我的抽屜里,上完一節課下來,抽屜拉開把報紙拿出來看一看,怎麼看鉛印的「陳忠實」那三個字都跟我鋼筆寫的不一樣。(笑)這篇散文的發表在我追求文學的歷程中,我把它說成是自信第一次戰勝了自卑。因為從初中不自覺的喜歡上文學到後來自覺的追求文學,這時候最折磨人的也就是關於天才。因為從一愛上文學我就知道,搞文學創作需要天才,天生之才呀。那麼自己究竟有沒有這個是無法驗證的。當然也在想如果我追求二十年沒有任何成果,二十年證明我不具備文學創作哪怕一丁點天才的時候,人生的失落就可能很難承受。所以有無天才,具備不具備文學創作的素質,就成為經常在思想上折磨你的東西。當然這篇散文的發表並不能證明我就具備文學創作的天才,但它最基本的,讓我感到自信的一件就是我可以向這個世界發言,用文字,哪怕很短,而只要我繼續努力,我就可以繼續向世界發言。它的意義就在這。陳忠實 - 作品集散文
《毛茸茸的酸杏兒》 《軲轆子客》 《送你一束山楂花》 《馬羅大叔》
陳忠實《鬼秧子樂》 現代小說《最後一次收穫》 《夭折》 《四妹子》 《白鹿原》 《鄉村》 《土地詩篇》 《初夏》 《康家小院》 《燈籠》 《害羞》 《橋》 《到老白楊樹背後去》 《兩個朋友》 《夜之隨想曲》 《失重》 《藍袍先生》 《丁字路口》 《初夏時節》 《珍珠》 《土地——母親》 《旅伴》 《田園》《綠地》 《蠶兒》 《霞光燦爛的早晨》 《征服》陳忠實 - 《白鹿原》的創作
如果要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長篇小說中選一部作品作為標誌和高峰之作,陳忠實的《白鹿原》當之無愧。這部小說不僅把陳忠實推到了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榮譽——茅盾文學獎的領獎台上,也讓他成為當今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1942年,陳忠實出生在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南坡的一個小村子裡,父母親都是地道的農民。1955年,靠賣樹為生
陳忠實的父親實在無力承擔兩個兒子的學費,只得讓當弟弟的陳忠實先休學一年,供大兒子考上師範學校後再做打算。可是大家都沒想到,這一決定從此改變了陳忠實的命運。
1962年,陳忠實20歲時高中畢業。「大躍進」造成的大饑荒和經濟嚴重困難迫使高等學校大大減少了招生名額,成績在班上前三名的他名落孫山,這次打擊粉碎了陳忠實從大學中文系學生到職業作家的絢麗規劃,並將他拋擲回出生和成長的黃土高原。然而,也正是這40年的農村生活,為《白鹿原》的誕生提供了豐富生動的真實素材,根植了堅實厚重的文化底蘊。
當個農民又如何?高考結束後,陳忠實經歷了青春歲月中最痛苦的兩個月,少年陳忠實進入了六神無主的失重狀態。沉默寡言的父親的一句「考不上大學,再弄個精神病怎麼辦?當個農民又如何,天底下多少農民不都活著嘛」驚醒夢中人,在無情的現實面前,20歲的陳忠實選擇了到村小學當老師。
進不了大學,他就通過自學來完成當作家的理想,大量的閱讀和造句練習為他的寫作打下了紮實的根基,在老屋顏色晦暗的牆上,陳忠實寫下了他的座右銘——不問收穫,但問耕耘。如今站在中國當前文學創作制高點上的陳忠實回眸過往歲月,他深切感受到,他在農村的歲月,其實對他以後的創作起了決定性的影響,他對中國農民、對中國農村的理解和了解,正是那些年完成的。
淡泊名利搬回鄉下早在《白鹿原》寫成之前,陳忠實已經是陝西頗有名氣的作家,1982年,陳忠實調入陝西省作家協會,正式成為一名專業作家。當時,陳忠實又做了一個不同凡響的決定,他搬回了鄉下的老家。「我想找一個能使人靜下來的地方,跟文壇能夠相對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要接受文壇的新的信息,而不要受到一些是是非非的影響。」身份的改變和漸漸嶄露頭角的聲名,對陳忠實來說,只改變了一樣東西———「就是捆桌子腿的繩子。我無非就是把它換成了一條更結實的繩。」陳忠實的「無非」里,有壯志滿心的豪情,更有淡泊功利的平和。
陳忠實 - 社會反響
《白鹿原》一出世,評論界歡呼,新聞界驚嘆,讀者爭相購閱,一時「洛陽紙貴」。其暢銷和廣受海內外讀者讚賞歡迎的程度,可謂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中所罕見。迄今人文社的累計印數( 含修訂本、精裝本和「茅盾文學獎獲獎書系」) 已達六十六萬一千冊,此外還收入他的「小說自選集」和「文集」,海外則有香港天地圖書公司版、台灣新銳出版社版和韓文版、日文版先後面世。
《白鹿原》面世後確實出現了好評如潮,暢銷不衰,一時「洛陽紙貴」的盛況,卻也一直有不同的爭論、批評乃
陳忠實至粗暴的壓制。然而,牡丹終究是牡丹。儘管它本身還存在某些不足,但那些非科學的批評、壓制,卻無損於牡丹的價值、華貴和富麗。它先是榮獲陝西第二屆「雙五」文學獎最佳作品獎和第二屆「炎黃杯」人民文學獎。後來,略加修訂的《白鹿原》又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九日榮獲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榮譽——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日,它的作者終於登上了北京人民大會堂的頒獎台。他——這個臉上已是溝溝壑壑、滿臉滄桑,卻有一雙炯炯有神大眼睛的五十六歲的漢子就是陳忠實。這個一九四二年誕生於南倚白鹿原北臨灞河的那個叫作西蔣村的孩子,幾十年前曾經穿著鞋底磨穿的舊布鞋,腳後跟淌著血從這不足百戶的小村子裡走向灞橋,走向西安,如今卻堂堂正正地走向北京,走向世界,攀登上中國當代文學殿堂的高峰。《白鹿原》確如海外評論者梁亮所說,「肯定是大陸當代最好的小說之一,比之那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並不遜色。」( 《從〈白鹿原〉和〈廢都〉看大陸文學》,載《交流》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那麼,我們說《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是當代中國作家群中的大家之一,也就不算誇張了——他畢竟以自己震驚中外文壇的非同凡響的佳作而達到了一般作家所難以企及的高度。陳忠實 - 獲獎作品
信任(短篇小說)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立身篇(短篇小說)獲1980年首屆甘肅《飛天》文學獎 尤代表軼事(短篇小說)獲1981年陝西《延河》文學獎 第一刀(短篇小說)獲1982年《陝西日報》優秀作品一等獎 康家小院(中篇小說)獲上海《小說界》首屆優秀作品獎 初夏(中篇小說)獲1984年《當代》文學獎 十八歲的哥哥(中篇小說)獲1985年河北《長城》文學獎 四妹子(中篇小說集)獲首屆陝西「雙五」文學獎(陝西) 渭北高原,關於一個人的記憶(報告文學)獲1990年——1991年全國報告文學獎 白鹿原(長篇小說) 獲陝西第二屆「雙五」文學獎最佳作品獎 獲第二屆人民文學出版社炎黃杯獎
陳忠實 - 漫談創作《梆子老太》是陳忠實的中篇小說。主人公梆子老太是一個有點嫉妒心、又很單純的農村婦女。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從而犯下一系列錯誤。陳忠實先生認為這部作品是他寫的最好的中篇。我覺得比較而言,《康佳小院》和《十八歲的哥哥》寫得最好,真正達到了作者所說過的感情的介入。而陳忠實的大部分短中篇都有圖解政策的嫌疑。小說里出現最多的關鍵詞是「四清」、「文革」,創作題材的限制讓人感覺作家似乎江郎才盡了,這是86年之前的創作概況。當然其中也可以看得出作家在創作題材和手法上的變化和探索。
陳忠實
很多評論家因為《藍袍先生》和《白鹿原》之間的傳承關係而推崇《藍》 ,我感覺藍還是前一時期創作和思索的繼續。陳忠實在80年代中期以前的創作在題材、技法上的單調和自我複製是讓人非常心和不忍卒讀的。如果沒有《白鹿原》的出世,陳忠實在陝西作家或者說在當代作家群中永遠只能是個二流作家。是《白》拯救了陳忠實。而《白》的獲獎在一定意義上則是滿足了評獎圈的特定時期的「宏大敘事」的需要。作品在思想上或許有那麼一些難以言傳甚至作者都說不明白的所謂意義。
然而,自從《白》獲獎、陳忠實升為陝西作協主席之後,他的創作生涯就終結了。他忘記了作家是需要以作品名世的,在無聊的俗事中葬送了自己的文學生涯,而終不可成為一位本來很有希望名垂文史的大家。
最近,陳忠實終於從主席的位子上退下來了。寫了一些短篇小說,《李十三推磨》最近還獲得了「人民文學獎」。讀過之後既欣慰又失望。欣慰的是陳老終於不再大談「四清運動」和「平反」以及農村的模式化的鬥爭,而是再次深入到歷史敘事的主題;失望的是並沒有從小說中看到作家的進步。小說給人的感覺是「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我們評論作品動不動就愛談思想多麼深刻而往往忽略文學藝術性的探討。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這篇小說,我感覺算不上一篇佳作,「若不署上陳老的名字恐怕真的很難發表」。因為現在小說界在創作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陳忠實先生還駐留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創作水平上實在有點說不過去了。我建議陳忠實先生可以把《李十三推磨》擴展為一個長篇,相信會比賈平凹的《高興》讓讀者更加高興一點。否則,我害怕陳老會重複他的作品《夭折》眾所描繪的故事,令人扼腕不已。
陳忠實 - 文學觀點陳忠實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如果連文學都要死亡,那就等於說情人之間不再相愛,母親不要她的孩子,也沒有陽光了。」著名作家陳忠實對文學的前景充滿信心。
失望源於「玩文學」陳忠實
陳忠實認為,人們對當代文學之所以有諸如「死亡」諸如「不再神聖」的議論,大約是對某些浮泛文壇的玩文學的現象產生失望。「到美國坐地鐵坐汽車,站前的書攤上賣著各種流行雜誌和流行小說。旅客花小錢買一本,看看熱鬧和離奇,下車時就扔到廢物箱里了。據說有一批專門寫作這種讀物的作家,寫得快出得快,收益頗豐,卻也不計較在文壇的排名。然而這並不妨礙一個又一個堪稱偉大的作家在美國出生。用一句話概括,不以文學為神聖而樂在玩中的作家盡可以繼續玩下去,還以文學為神聖的作家仍然在探索著藝術的新的途徑。」陳忠實說。
商業驅動形不成傾向而對於目前一些「身體寫作」「行走寫作」「零度寫作」等號稱「有以腐朽為美,有以殘酷為美,有以淫穢為美」的所謂文學,陳忠實說,只能熱炒熱鬧一陣兒便迅速冰鍋冷灶,形不成傾向。
他分析說,這些停息一波又起一波的寫作現象,主要是一個商業利益的驅使,出版方想以此謀利,寫作者也以此獲得厚酬。還有「名」的誘惑,不能正道出名就想絕招歪招。
文學還停在圈內在回答「文學還有多大力量」這個問題時,陳忠實這樣評價目前的文學作品:即使是一些被評論家叫好的作品,也僅僅只是在文學圈子裡反響一陣兒,很難走向普通的非文學職業的讀者群里。這樣,這些被好評的作品的影響力,也只是局限在文學圈子裡被評說的閣樓上,對社會生活各個階層的讀者完全陌生,更談不上影響力量的大小和有無了。
樂觀期待時日之所以確信未來文學前景的樂觀,陳忠實認為首先是時代的進步,思想的開放,信息的流通,年輕作家可以獲得諸多的思想啟示和藝術形式的參照借鑒。再教育的普及和作家文化素養的奠基,都比老一代作家雄厚得多了,藝術視野更開闊,起步會更高,思想力度會更具穿透的深度,優秀的作家和偉大作品,肯定會出現,只是一個時日長短的事。[1]
推薦閱讀:
※《白鹿原》作枕且安歇 寫完此書時他曾嚎啕大哭
※馬嵬驛和白鹿原旅遊景區的遊客為什麼日益銳減?
※《白鹿原》見證了他倆的友誼
※為什麼白嘉軒的七房女人一半抱病身亡,一半莫名橫死?
※陳忠實:寫《白鹿原》,使的就是這個「豪狠」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