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對標洛杉磯和紐約,意味著什麼?
帝都深漂群問: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穩拿們解讀下,這個跟珠三角經濟區提法不同哦?
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港澳大灣區進報告意味著什麼?
1. 廣東省長:對標洛杉磯、紐約、東京灣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李曉喻)2017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對此,廣東省長馬興瑞6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要對標洛杉磯、紐約、東京灣。
從十二屆全國**五次會議廣東省代表團全體會議6日透露出的信息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不是簡單的城市群,而是包含經濟、社會、環境、交通互聯互通等多個方面。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要和洛杉磯、紐約、東京灣去比。」馬興瑞稱,相信粵港澳「能在世界大灣區競爭中沖得更快一些、更強一些」。
近年來,粵港合作在機制與平台、基礎設施等多方面取得明顯進展。粵港高層會晤機制和具體項目合作機制已經建立,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深港通均已落地。
2.馬化騰:建議打造世界級科技灣區
日前,全國**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提出,建議發揮協同創新優勢,打造粵港澳世界級科技灣區。
他認為,粵港澳是世界重要的科技產業、金融服務業、航運物流和製造業中心,擁有比較完備的創新鏈、產業鏈和供應鏈,可以實現從理念、籌資、研發、製造、產業化等「一條龍」的創新全過程。
馬化騰建議,應該從五個方面著力:建立粵港澳科技灣區常態化合作機制,共同制定粵港澳三地科技創新政策;發揮香港「超級聯絡人」角色,為科技產業創新牽線搭橋;堅持不懈引進高端人才,建設全球創新人才「棲息地」;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產業,為創新創業提供資金支持;發揮強企引領作用,促進香港經濟轉型升級、保持國際競爭力。
3. 劉悅倫:期待粵港澳大灣區成聯動發展區域
全國**代表、廣州市政協**劉悅倫說,「粵港澳大灣區」進入到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體現出國家對大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優勢互補的高度重視,是**作出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決策,將對粵港澳地區的發展產生非常深遠的歷史影響。
他解釋,世界上有著名的幾大灣區,其發展都有著巨大優勢:面向大海,實行開放式、聯動式、互補式的發展。因此,這體現出**對粵港澳大灣區甚至大珠三角地區的期望:成為世界上一個著名的聯動發展區域,實現幾個區域優勢互補,同時也是對港澳地區發展的重大關注。
劉悅倫表示,相信廣東省委、省政府,廣州市委、市政府都會就此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拿出具體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大灣區系統化、整體的實施推進,當然,也需要一個實施落地的時間過程。
4.陳經緯:從三地合作到地域性經濟體發展
「以前說粵港澳合作,更多的是考慮三個地方如何攜手;如今講大灣區,意味著將粵港澳作為地域性經濟體考慮,像一家人一樣。」談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建設,長期在內地投資發展的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香港經緯集團董事局**陳經緯深有感觸。
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能上升到國家層面非常有必要。面對經濟轉型,粵港澳更應該通力合作,通過優勢互補,促進經濟發展。陳經緯表示,廣州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在經濟轉型中實現了穩步發展。
他認為,廣州、深圳、香港、澳門應該彼此借鑒,推動管理模式和科技創新,不僅在新興產業發力,同時推動傳統產業的發展。至於合作模式,陳經緯認為,除了像港珠澳大橋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應有配套的通關便利化、金融制度創新等政策。
5. 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如何發展?
吳道聞:是推動廣東發展重要的抓手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吳道聞表示,廣東省發改委已經啟動編製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現在正在推進。吳道聞說,從歷史上來看,粵港澳一直聯繫很緊密。現在的自貿區建設,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也是加強粵港澳緊密合作。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城市不管是港口還是空港都有競爭關係,避免這種衝突,就必須規劃好、協調好。既要協作,又有分工,有側重,共同推進發展。
吳道聞表示,從人口、經濟總量上來看,如果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好的話,將來在世界上肯定是數一數二的。這裡有很好的基礎,現在到了建設大灣區的必要階段。「粵港澳大灣區,是推動廣東發展重要的抓手,也是重要的方向。」(廣州日報)
大灣區城市群建設成國家戰略 廣州應成為其建設的「火車頭」
(金羊網新聞)
那麼,粵港澳大灣區的打造將給廣州帶來什麼?廣州能夠有何作為?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連線了前方的全國**代表和專家。
全國**代表、廣東省知識界人士聯誼會會長朱列玉:
6.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經濟具有全國影響力
5日上午,**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時,廣東省代表團深受鼓舞。我們相信,粵港澳大灣區提上國家規劃層面指日可待。
在下午分組討論現場,**代表們又熱烈地討論起來。有的同志說,廣東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這一契機,為廣東經濟騰飛注入新動力。有的同志說,再過幾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將超過東京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成為世界第二大灣區。有的同志說,粵港澳大灣區將對中國經濟產生重大貢獻,包含香港澳門在內的灣區還會產生巨大的國際影響。
全國**代表、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
7.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要扮演重要角色
國家提出規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對廣東來說是一個重大機遇。作為中心城市的廣州、深圳和香港都要考慮既各自扮演重要角色又要相互促進發展,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一個集創新、協同、服務於一體的「巨無霸」城市群。
從經濟方面考量,粵港澳大灣區對外開放程度高、創新型經濟基礎雄厚、自然生態較之國內其他城市優越。
從地理位置上看,粵港澳大灣區具有海洋經濟特徵,其海港和空港連動通道效應還要加強,未來更要考慮在如何深化實施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從產業協同來看,廣州、深圳這兩座龍頭引擎城市,地區生產總值有望在2017年雙雙突破2萬億元大關。GDP進入2萬億元之後,「1+1+7」創新體系要進一步實施深化的產業協同合作,成果轉化要便捷流通,人才交流要高效,帶動周邊的廣闊腹地共同發展。
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之一,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既要發揮南沙自貿片區的優勢,要整合海陸空鐵交通多式聯動,要發揮科技創新樞紐輻射作用,又要加強教育、醫療和生態優勢,形**才匯聚、總部集聚的福地,從而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火車頭」帶動作用。
全國**代表、台盟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暨南大學教授盧馨:
8. 對廣州城市發展格局提出新考題
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是國際公認已久的三大灣區,經濟總量巨大和產業高度協同是這三個灣區的顯著特點。
國家提出規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說明香港、澳門和珠三角9市也基本具備了這些條件。比如珠三角1小時生活圈、粵港澳一體化理念提出由來已久,取得了一些成效,這說明在協同發展上,粵港澳大灣區條件成熟,值得大膽一試。粵港澳大灣區的11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世人有目共睹,廣深兩市還有望在今年攜手突破GDP兩萬億元大關,其他珠三角城市增長勢頭良好,經濟量變必然會要求灣區城市格局產生質變。
粵港澳大灣區進入**決策展面,這將為灣區內的11個城市發展帶來新思考:城市發展如何開放包容,產業協同如何更為高效,交通設施怎樣齊頭並進,人才引進如何不拘一格,社會管理如何與國際接軌?
廣州要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扮演多重角色,不僅是向珠三角腹地經濟輻射的「老大哥」角色,也是吸納各項重要成果的「學生」角色。比如廣州要向香港學**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進而服務實體經濟,廣州要學**吸引和激發創新型人才,讓眾多高校院所的人才成為灣區的「最強智庫」。
縱深:大灣區將給廣州帶來什麼?
產業協同 珠三角環線可比肩矽谷101高速公路
3月1日,富士康10.5代8K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在廣州增城破土動工。園區一亮相就吸引了全球關注,這是因為富士康不僅投下了610億元大手筆投資,還帶來了全球最先進的顯示器技術。
對於富士康這家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商而言,廣州是其在粵港澳大灣區布局中的關鍵一城。
「從過去的深圳、佛山、中山、珠海到現在的廣州,過去近30年沿著珠三角環線高速一步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投資,就是希望讓珠三角環線能像矽谷的101高速公路,也成為一條串連信息技術的高速環線,並在珠江三角洲產業供應鏈,創造出每1元的產值,拉動5~7倍的GDP效應。」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台銘如是說。
在粵港澳大灣區,像富士康這樣以廣州為龍頭、深度嵌入城市群產業鏈、創新鏈的巨頭企業還有不少。國際巨頭美國思科公司就是其中一例。在去年4月「牽手」廣州共建智慧城之後,思科公司又於去年底攜手惠州打造思科潼湖科學城,唱響了創新「雙城記」。
「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就必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良性合作。」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表示,從全國範圍來看,粵港澳一體化水平高,城市內部形成了良好的協同創新效應。作為「1+1+7」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龍頭之一,廣州應當發揮「領頭羊」角色。
在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終身教授黃亞生看來,廣州既背靠強大的珠三角製造,又有全球前沿的科技匯聚,未來應成為連接國際先進技術到產品的重要舞台。
創新龍頭 平均每天誕生7家高企
放眼全球,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經可比較世界級灣區龍頭——紐約灣區。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香港、澳門和9個珠三角城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萬億美元,是舊金山灣區的2倍,接近紐約灣區1.56萬億美元水平;進出口貿易額約1.5萬億美元,是東京灣區的3倍以上。
灣區經濟比拼的不僅是「塊頭」,更是質量。從創新實力來看,粵港澳大灣區高新科技企業數量多,發明專利量大,研發投入向先進發達國家靠近。截止2016年底,粵港澳大灣區中的珠三角9個城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8880家。2015年珠三角9市研發經費投入支出比重達2.7%,百萬人口發明專利申請量達1728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3.33件,技術自給率超過71%。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領頭羊之一,廣州2016年GDP達到1.96萬億元,創新實力也不容小覷。
去年,廣州新增高企數量2800家,實現增長超過100%的快速「井噴」,相當於平均每天誕生7家高企。廣州高企含金量足,新獲評高企稱號的物聯網第三方雲服務品牌「機智雲」,估值超過數十億美元,去年拿到2億元B輪融資。2016年典型技術創新企業Top20榜單中,「機智雲」排名第四,前三位分別是華為、大疆和騰訊。
2016年,廣州發明專利申請量31892多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642件,增速均位居全國前列。高校是發明專利的主陣地,高新科技企業增勢喜人。去年有3546多家企業申請發明專利,同比增長了68.2%。主打液晶顯示主控板卡的上市企業廣州視源股份,通過高額投入研發和創新,去年專利申請量突破千件。
在全國**代表、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看來,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之一,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因此,廣州既要發揮南沙自貿片區的優勢,要整合海陸空鐵交通多式聯動,要發揮科技創新樞紐輻射作用,又要加強教育、醫療和生態優勢,形**才匯聚、總部集聚的福地,從而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火車頭」帶動作用。
互聯互通 2020年廣州到泛珠地區所有省會城市均有直達高速
5日,國家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透露,世界級大橋——港珠澳大橋橋樑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預計年底通車。
一橋飛架三地,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水平即將步入新的時代。
作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廣州更將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注入新的活力。「十三五」,廣州將拿出6000億元建設近200個交通項目,預計到2020年,實現廣州至泛珠江三角洲區域省會城市及珠三角地區地級市均有高速公路直達。
高鐵的步伐邁得更大。十二五期間,南廣、貴廣等高鐵相繼開通,廣州到達南寧、貴陽的時間分別縮短了10小時、17小時,增強了對泛珠三角地區的輻射能力,未來將形成通往東盟國家的運輸大通道。
《廣州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顯示,廣州將在十三五期末形成「雙人字型+三橫」(總規模超過1800公里)的鐵路網路格局,打造成為輻射湖南、廣西、貴州等泛珠三角地區的南方鐵路主樞紐,並劍指全國四大鐵路客運中心地位。
瞄準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目標,廣州將藉助空港、海港等交通體系,構建全球城市網路重要節點。《廣州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顯示,到「十三五」期末,通過搭建以廣州為起點的「空中絲路」,與國內、東南亞主要城市形成「4小時航空交通圈」,與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時航空交通圈」,屆時白雲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將超過8000萬人次,這相當於德國的人口數。而依託海港,廣州將形成一個連接全球的國際航運中心,讓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提升走上「快車道」。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網路,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是種美德,請戳右上角轉發到朋友圈
官網
www.woteacher.com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查看更多好文
本文來自於:併購時間;作者:Alpha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