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不需要條件(二十七):暗示與溝通

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所以,我們的很多父母在對待孩子教育上,應去掉那些讓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須」等辭彙,而通過「啟發、暗示、商量」等形式來進行,這種形式的教育,孩子會更樂於接受,更喜歡。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暗示就是體態手勢、表情。

眼神暗示。眼神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比語言能更細膩更清晰地表達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說的話,所要表示的態度暗示出來。

表情暗示。人的表情能傳達多種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可以、不能、不該等等。孩子做了好事,你對他讚許地點一點頭。孩子經過努力,解開了一道題,你對他會心地笑笑,都是一種最好的激勵。

言語暗示。既然是「暗示」,就是不用言語直接表態。當要表揚或批評時,而採取一種迂迴的方法,用講故事、打比喻、作比較等把自己的觀點巧妙的「點」出來,讓孩子心領神會,在一種柔和的氣氛中接受教育。

動作暗示。動作暗示就是用體態語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來,從而教育孩子。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時,發現孩子坐姿不正,可以面對孩子做幾個挺胸的動作,並書寫一兩個字,讓孩子接受這些暗號,他就會學著做出反應。

溝通的目的不外乎為要增進親子之間彼此的了解、默契的培養,但是,隨著溝通的時機及孩子當時的狀況,溝通內容的深度需隨之調整,同時不要和日常的活動有所脫節。

由淺到深的溝通應注意的事項:

寒暄、客套。例如:「吃飽了沒?」「天氣變涼了,多穿件衣服喔!」這是日常生活中不應缺少的基本關懷,千萬不可忽視。

報告或轉述。例如:『今天晚餐吃魚。』『爸爸希望你先把功課作完。』報告或轉述,必須要真實,誇大或不實的陳述,是無法得到孩子的信任的。

陳述意見、看法或決定。例如:「這件衣服不夠暖,換一件吧!」「先把功課作完,才能去玩。」當父母要給孩子建議或決定時,孩子可能認為這是出於父母的直覺,父母不妨將思考的過程與子女分享,讓孩子也了解原因,學習判斷事物的道理。

分享感受和情緒。例如:「我今天心情很好。」「昨天你做的事真把我給氣壞了。」

在傳統中式的家庭很難做到這一點,但這卻是增進親子間感情很重要的一環,放膽去做吧!讓家庭能夠充滿愛。

無論是何種方式的溝通,對孩子都要坦誠,讓自己有一顆虔誠細膩的心,能傾聽,且願意去了解,不要為了求快速的果效而只注意到子女外在的問題,要能真正的了解子女內心的感受,這也是幫助子女和其它人建立美好關係的重要因素。

推薦閱讀:

怎樣學會溝通視頻講座在線播放
結構化思維教你如何極簡溝通
思維方式有多重要?
大叔分享 — 做銷售怎麼練好口才?
沉默:秘密的溝通工具

TAG:孩子 | 溝通 | 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