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增一阿含經》學記 摘錄(十七)

《增一阿含經》五十卷五十二品苻秦三藏曇摩難提譯比丘能海學抄及記

   

十不善品 第四十八 卷第四十四 有六經

第一經

此品與上品聯繫是一,重教十種善惡果報之事,然略十善者,反十惡即成十善法故,故不重緒也。然佛說經之意者,非但教於初中學人,而意重在教於久修有證之人,起究竟信,以此轉教後學具分別之能力也。

此第一經,佛說十不善業所感之果報者,以無明為因,造作善惡為業,所感苦樂之報是果。許多久修有證之人,亦但隨信行之,難解深義,故於修中每多疑情,乃至忘失報果,而不重視其事,必須多聞生慧,學習六因、四緣、五果、十二緣起等義,乃得諸法性相自共因緣,深信隨法之行,解了佛意。今者以通俗道理略顯五果之大義,俾知善惡感報取與之所以然也。

五果者:

一、異熟果。由習氣因緣故之存在性也。在外身口,在內種子,現生苦樂等受,是名異熟果;

二、等流果。善惡染凈習氣相續力用,同等類流之性,所得之果也;

三、增上果。除上所余之因緣,如法、教、及事物,外緣之力用所得之果也;

四、士用果。士者人也,人事造作有為之因緣力用之果;

五、離系果。由真實見因緣,所得修行成熟之果也。

複次異熟果者,即現在各各有情之身心內外總報之果也。從何而有耶,由過去無明緣行等十二因緣展轉相生,於中造作善惡業行,能感人天及三惡道苦樂果報之受者作者是。

云何稱為異熟耶,一者煩惱異,由種種無明習氣無量徧計識風動轉所起之情事不同故名為異;二者,由此發生善惡業行,內外因緣所起不同變現各異故名為異。若廣言之,人也物也事也。由造作時,時分、地處、人事類變,四大物體轉易,如是等等各各不同之條件,相應或不相應,總合而成一體,成就有情本身,或事物之某種形態作用,此之諸相相異和合成為一種統一之相名曰熟。由此異體和合成熟之存在體,名之曰異熟果,即現在各各有情之內識種子與外四大所成之身口之表現及其依報等之總稱也。喻者猶如國邑一區一域之地盤全面包含其中物體人事具在故,以此喻顯一有情之內外身心依正之異熟果也。

複次若欲滿分通達此五果中內外識、行、及時間、地分、人事類變,物體轉易,各各相應及不相應,無常變現,生起消滅,化現之形量作用等,乃至是處非處一切因果之相者,必須多聞法法之性相,六因、四緣、緣生之理,另須專學此異熟因果分別之義相,一年數月,敏慧者通達,常人則多學時日以知之。

二等流果等,即此異熟界內有幾大河流,善也,惡也,染也,凈也,各各河身,展轉迂迴,順流向下,日夜不息,河與河分,各不混亂合流,此顯各各有情,身心所造善惡染凈業行,雖在同一異熟區中,分河而流,各起苦樂作用及果報,善惡染凈之業,生相同之果,同等類流,故曰等流果。

三增上果者,即此異熟界地之中,幾大河流之兩岸,物體資緣,人事相助,及宇宙太空,天時季節寒熱之感,能增長舟人運行之事用者,名增上果,即如法、教、事、物等因緣之力用也。此復分二,順與違也。順緣增上者,如日陰晴風雨寒熱太空變化水勢通行等不違其事,及兩岸物資豐美人事多助等名曰順緣增上。若違緣者,天時不利,水道阻礙,逆流難行,岸上物資缺乏不美,盜賊橫行,居民不善怨橫阻礙難通等名曰違緣。然此無論順違,若能成事便曰增上緣之果。

四士用果者,即此舟中之人操作設施,行舟之力也,一切有為染凈人力所作勤勞之事能成異熟士夫人力之作用也。

五離系果者,離諸有為系縛之事也,由真實見因緣而起道諦之修行,所得無為解脫之果是也。複次所言無為無因果者,何義耶,無為者離有為故,有為者,有生住異滅故,有惑業之作用故,若得離此有為性及惑業之系縛,本性自在如如,超有為之因果也。又本體本有自在活動之力,以彼縛於惑業力故,不得自在,雖縛而不失本有之活動力,若得解結不縛,則得自在。此之自在,不來不去,不增不減,本人本有,此依得果者之言也。若未得解脫者,還須修行離系,作解脫事,獲離系果,非坐待而不修,名曰無為離因果也。

複次本經佛說好殺生之因,昔時異熟習氣故名異熟因,墮三惡道異熟果也,若生人中壽命短者,等流果也,多病難者,增上果也;貪盜他物之因者,昔時異熟習氣之因也,墮三惡道者,異熟果也,(劫奪物亦同斷他命根)若生人中,恆遭貧困等流果也,食不充口衣不蓋形,增上果也;好喜貪淫,昔異熟因也,墮三惡道果也,若生人中,門不貞良,等流果也,竊盜淫泆增上果也;好妄語者,先昔習氣之因也,墮三惡道果也,為人所輕,等流果也,言不信受,為人所賤,增上果也。如是乃至邪見等,各各細細觀列表常看,大助道行。

佛言此十不善等之因緣者,皆由前世無信根故,(今生不遇善友等,反遇邪教邪說。)不信沙門婆羅門(心無正理正見,復無仁慈),不識父母兄弟,比丘當離十惡,修行正見。

若誰多聞深修廣學此六因、四緣、五果、十二緣起之教義者,便能深解佛說此十惡業取果與果之所以然之故,或能善聽佛說慎行亦好,此是初中後行人時時應當警策之要條也。

第二經

前經所說十惡業果,取果與果感報之義,理趣深微,業行細相更難了知,理路交互,文相複雜,乃至應事接物對境沾吸,於其善惡事境之上,頗難盡符因果正量,恰如其分,雖廣修博學之士,亦難免絲毫不差,是故佛慈制以別解脫戒,如人不知物量輕重,予以稱秤升斗之器,度法衡量之則,於此善惡是處非處,恰定分毫不慮而知,決無錯失,使初中後行人,智見決定,依此便能膽大修行應事,不入疑心,止持得當,事前先知。

複次,別解脫戒學修之路者,依功德光論師律四阿含之次第學行之最上最妙,此經如來指示行持中最重之點者。復以布薩說戒為中心之要事,是行持上律法全部提綱之總持,上能攝持辯識阿含之相具全,下起根本阿含羯磨眾事緊要儀則盡備,凡其攝僧及自義修行之道事無不具。古德有雲,若以短少時間行持律部全分教相事儀且能作二利實施之道者,莫善於布薩之法軌也,然必當依准布薩犍度根本之定則,前後次第,如法行之。

此經指示之要點者,在令眾清凈,有罪者使自己發露無少覆藏,亦不以神通所見治罪,當依八補治法及七滅凈等法行事為善。


推薦閱讀: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二
阿含經選集-因緣
增壹阿含經卷第七
阿含經隨身剪輯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八

TAG:阿含經 | 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