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餐桌上的喝酒路數,至今有什麼變化?

國人喝酒,若在接待陣勢上,公務也好,商務也罷,都有一個暗自使壞的目的,就是賓主之間默默較勁,都希望對方有人出洋相,喝倒一個更好,更有甚者,設定門檻,上菜前必須完成定量,才有資格「埋台」吃飯(埋台是廣東俗語,指跟別人一起坐在桌子邊)。

我一友人說起多年前在某鎮區的一個飯局經歷,還心有餘悸,賓主坐下先上三水杯白蘭地,這是主人的慣例,那可是當年中山玻璃總廠出品的晨星牌水杯,三杯已過一斤的量了,可憐我那友人完成頭輪後,菜還沒上就倒了,睡到讓人送回家,幸好不用上醫院。

近幾年酒風有所收斂,但還有讓對方先倒之心,所以戰況仍然是激烈的,最後,喝酒變成苦差,樂了賣酒人!

前幾天跟朋友吃飯,按西式流程,但把前菜酒開胃酒合在一起,主菜配紅酒,未了,還來一道甜品,配上小杯甜酒,這頓飯吃的身心舒暢,微醺之餘還能對食物有清晰的感覺,朋友感慨,這才叫吃飯。

國內的餐桌上還沒有形成健康、品味的路數,還是各顯神通,主人想怎樣就怎樣,還是領導與下級的關係,所以才有未上菜就先每人一斤的慘烈。

我們都認為中國人在飯局上好說話,其實西方人也如此,他們的商務飯局也普遍,只不過人家沒有先讓誰倒下的決心而已,他們認為吃飯也要享受生活,只不過在享受生活的同時談點工作,所以一頓飯從頭到尾都保持起碼的清醒,賓主皆悅。

這個狀態靠的是一種相互尊重、享受生活的人文基礎,派生出溫和的酒風,形成嚴格套路的餐桌文化和習慣,這也是我們目前還欠缺的內涵,但我相信,我們也在進步的,畢竟,已經到在餐桌上,還要競爭,還要拼搏,那真是活得太累了!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十大名劍
中國:是一個可憐楚楚的怨婦
中國羅盤詳解-第一層天池
中國古代史為何總也擺脫不了「治亂興亡」的周期現象

TAG:中國 | 變化 | 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