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才女之八——上官婉兒:宮闈鬥法惜玉人
中國古代才女之八——上官婉兒:宮闈鬥法惜玉人
江湖空抱幽蘭怨,豈是離騷屈子心。楚澤長安難並論,天涯何苦作苦吟。
——梁雨生《女帝奇英傳》
盛世大唐,是中國歷史上女性地位甚高的一個朝代。唐朝時,很多公主、貴婦,大膽開放,並且參與政事,權力很大。而上官婉兒,更是一個一生始終接近於最高權力中心,曾像神話中的文魁星一樣掌管著天下文宗的美貌才女。
巾幗首相第一人富麗巍峨的宮室中,珍饈美酒的盛宴前,一群人正搜腸刮肚、搔頭撓發來吟詩作賦。他們可非同尋常的文人,他們或是昭文閣的飽學之士,或是有名的文臣,但是在這九五之尊的御宴之前,還是不免有些緊張,有些人更是「戰戰兢兢,汗出如漿」。而一位美艷高華的美人怡然高坐,居然是評判他們文章的最權威的「評委」。
她,就是唐朝第一首相,上官婉兒,後人稱之為上官昭容。
這昭容,原本是宮中的「職稱」,據史料載:「宮中位號十有四品。昭儀、昭容、昭華、保香、保芳、保衣、安宸、安蹕、安情、修容、修媛、修娟等,秩比公卿士大夫。」因為當時的女皇帝武則天,當年就是昭儀出身,所以昭儀這個封號,當時已暫時不用了。而在上官婉兒那時候,昭容可能已是宮中職位的極品。
上官婉兒家學淵博,是高宗皇帝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的詩,雖然現在不是很有名,但在當時也算是一代文壇泰斗。
當時高宗對武則天的專橫跋扈甚為不滿,與宰相上官儀密謀廢后。上官儀遂附和高宗之意,說道:「皇后恣意專權,天下極為不滿,應當廢掉以順人心。」高宗便命他起草廢后詔書。皇后武則天聽到密報後,匆忙趕去。她一把搶過詔書,圓睜怒目,看了一遍後,惡狠狠地把脖子伸到高宗面前,嚷道:「你殺了我算了!殺呀!殺呀!」高宗久處積威之下,對撒潑的武則天,毫無辦法,只得支支吾吾地說:「這並不是我的意思,都是上官儀教我的。」只一句話就嫁禍於人,上官儀則成了他的替罪羔羊。
武則天豈肯輕易罷休,暗地指使親信許敬宗誣陷上官儀勾結前太子李忠圖謀反逆。結果,上官儀和他的兒子上官庭芝被下獄處死。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按著當時的規矩,一同被籍沒入宮為奴。
婉兒母女雖身份為奴,但所有的人包括武氏在內,對上官儀的冤獄心知肚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婉兒的母親鄭十三娘是太常少卿鄭休遠的姐姐,有文學素養,上官婉兒年紀小又美麗聰慧,母親是她第一個老師。本以為會暗無天日,可是等婉兒長成,被選入宮中為宮女,她的才華開始在宮中顯露出來。朝廷把聰明穎悟的婉兒送到後宮內文學館學習。婉兒「天性聰明,善文章」,博古通今,詩詞文章猶為出色,甚至書法、數術、弈棋等無所不精。內廷文學館宦官老師非常喜歡、器重她,並經常講課以武則天的發展為榜樣,大講武則天的非凡、偉大,使少年婉兒內心無限欽佩。
婉兒把武則天的故事講給母親聽,鄭夫人潸然落淚。婉兒不了解身世,把夢想寄托在殺祖弒父的仇人身上,「認賊作父」。她又不願破碎女兒的夢想,深知婉兒的成長需要有夢想支撐。她不能讓女兒懷恨武后,女兒一旦知情而且懷恨,性命便危在旦夕了。
眼見女兒把仇人視作偶像,她只有自己偷偷流淚。
上官婉兒在宮中逐漸長大。她天資聰慧,又肯用功學習,對宮中萬事都了如指掌。 到了婉兒十四歲的時候,已出出落得艷麗如花、,美輕盈秀,一笑一顰,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慧,過目成誦,文採過人,下筆千言,是名副其實的絕色才女。
儀鳳二年,上官婉兒的才名很快傳到了武后的耳朵里 ,武則天便召見她入宮,當場命題,讓她依題作文。上官婉兒一首七言詩,文不加點,須臾而成,文辭精美,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好像是夙構而成。比起那些朝廷大臣們的腐儒酸調,可謂天上人間。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後甚是喜悅,並感嘆道:「此女才智非凡,賽過鬚眉!」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封她為婕妤(宮中女官名),讓她掌管宮中詔命。
此時的上官婉兒,已然知道了當年的恩恩怨怨。她接到詔命,心裡非常複雜。這個權力至上的女人,曾是殺死自己家人、害得自己和母親淪落為奴的仇人。然而現在,又是她將自己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委以重任,而且是隨侍身邊的貼身秘書。憎恨、感激、恐懼各種滋味頓時具涌心頭,煩惱無比。但是一個月以後,她就成了武后最信任的貼身女官。此後,武則天批閱的表奏,擬敕的制詔,所下的制誥,多出自上官婉兒的手筆。
有人說,上官婉兒能成為「巾幗首相」是天生的。新舊唐書的《后妃列傳?上官昭容》上有相關的記載。《新唐書》還記載了一個細節:鄭十三娘懷孕時夢見巨人拿著大秤說「拿著這秤可以稱量天下」。這預示著上官婉兒將掌握大權衡量天下大事。而《劉賓客佳話錄》則有詳細記載,傳說上官婉兒的母親鄭十三娘身懷婉兒時,夢見有神人送自己一桿大秤,占夢者說:「當生貴子,手握天下大權。」鄭氏料想腹中,必是一個男子,將來必能稱量天下人才,待到婉兒出生,竟是一個女孩,大家都很失望,說相術騙人,無非為錢財而已,也就不再在意。這婉兒面貌美麗,勝過她母親,自幼兒長成聰明伶俐,出世才滿月,鄭氏抱婉兒在懷中戲語道:「汝能稱量天下士么?」婉兒即呀呀地相應,如今果然。
當然,婉兒的成長固然有天才的因素,但是真正造就婉兒的,卻是武則天,是武則天給了她千載難逢的機遇,讓她這塊金子閃光。她從一個罪臣孤兒到稱量天下,她的成長得自於天賦,得自於環境,更得自於武則天。
對於武則天,上官婉兒是矛盾的。而這種矛盾伴隨了她一生。武則天是她的「殺父仇人」,她註定要恨她;武則天又是她的「教母」,她身邊惟一值得效仿的高貴的女皇,也是真正懂她、賞識她、喜歡她的人。
武則天憑藉著時勢和能力登上帝位,開始她輝煌統治中國幾十年的帝業。而上官婉兒,14歲從掖庭宮走入朝廷之後,從此便跟隨這個偉大、非凡的皇后,給武則天當「秘書」, 開始了實際上的「巾幗首相」生涯;從19歲起草擬「聖旨」等重要文件;百官奏章都由她先行過目,並加上擬辦意見,武則天只要在上面批一個字就頒行天下。慢說文武百官,就是武后的兒子唐中宗也得看她幾分面子。這年女皇62歲,婉兒26歲。
上官婉兒追隨武氏27年,對武氏個人以及武氏國策的影響很大。上官婉兒可謂為女皇御前的「巾幗首相」。但即使如此,上官婉兒仍是武則天一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近侍奴婢。武則天是何等的人物,權柄也不會全由上官婉兒把持。說起來上官婉兒在武則天面前地位還是很低的。和諧甚至美好的君臣關係卻因一個失寵的男寵起了波折。
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被主厭棄。薛懷義深感失寵之苦,苦惱至極。一日,他沿宮中的密道求見女皇武則天。而少輕氣盛的婉兒將這失寵的「床榻上的君王」拒之門外,不與通報。薛懷義一氣之下,便以一把驚天之火燒了他為女皇建造的明堂。武則天知道後盛怒,認為是婉兒故意逼薛懷義放火,結果是「忤旨當誅,後惜其才,止黥而不殺也」。
武則天將上官婉兒倚為心腹,甚至與面首張昌宗在床榻間交歡時也不避忌她,免不得被引動。有一次,武則天、上官婉兒及武則天的「男妃子」張昌宗、張易之一起飲宴。婉兒正值情竇初開,也是個有情有欲的女兒身,加之張昌宗姿容秀美,心如鹿撞,不禁貪婪地多看了幾眼,大有垂涎之意,正好被武則天看見。
武則天何許人也,眼裡決不揉砂子,瞧見婉兒的這種神情,當場龍顏大怒,拔下一枚玉簪就擲向婉兒,正中婉兒中額,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虧得張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兒不敢怒不敢言,眉間落下了個傷疤。婉兒便在傷疤處刺了一朵紅色的梅花以遮掩,誰知卻益加嬌媚。宮女們皆以為美,甚至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額點紅效仿。後來這種紅梅妝反而漸漸成為宮中的一種時髦打扮。
此後,上官婉兒便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深得武則天歡心。聖曆元年,她更被武則天提拔為貼身秘書,又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上達天聽,接近至尊,權勢可謂日盛。就這樣,上官婉兒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朝內最具權柄的女人。在一言九鼎的至尊面武則天前,一字之褒和一字之貶,那可天差地別。
日邊紅杏倚雲栽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死後,唐中宗複位。而唐中宗即位後,政權實際一直掌握在韋後的手中。而皇后韋後則一心想效仿婆婆武則天的樣子,便勾結女兒安樂公主,企圖把持朝綱。中宗即位後政權掌握在韋後的手中。中宗一生顛沛流離,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養成了一副柔弱性格。
早在唐高宗駕崩之時,由於婉兒善於修飾裝扮,畫眉貼翠,搔首弄姿,便和中宗皇帝偷有私情。上官婉兒那年十六歲。中宗即位後,宮裡的女人像婉兒等嬪妃全收納後宮,因為上一任皇帝武則天,是女人,是她的母后不是父皇,所以也不存在子占父妾的問題,當時嬪妃們當得也是徒有虛名。這上官婉兒倒也樂於「身兼兩職」。婉兒深被信任,大權在握。後來,中宗被廢,幽囚在房州地方,在幽囚地方只有韋後與中宗皇帝相伴,吃盡苦楚。到中宗複位以,大權在握,便接著把婉兒召幸,合成一個鸞鳳交,冊為昭容,封婉兒母鄭氏,為沛國夫人。又再度任命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
但是,此時婉兒並不滿意。因嫌棄中宗懦弱無能,在武后晚年時,她就開始與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私通,並在詔命封旨上推舉武氏,抑制唐中宗的實力。此時的上官婉兒已變得心機重重,她甚至為了討好皇后韋氏,將武三思讓給了韋氏。
由於有了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的加入,韋後勢力大大增強,唐中宗的權柄完全被架空。依靠韋後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武三思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並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
武家人權勢熏天,比武則天在位時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這致使並非韋後所生的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武則天在世時,李家人備受壓制也罷了,現在武后不在了,武家人還張狂,這天下還是李家的嗎?
景龍元年七月,李重俊與左御林大將軍李多祚等,密謀矯皇帝旨意,發左御林軍及數千騎兵,在半夜時分,分兩路軍馬直搗武三思、武崇訓府第,並誅其親黨十餘人。繼而又統兵三千,直赴肅章門,斬關直入,搜捕韋皇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後處求救。李重俊來到宮前,叩擊宮門,指名索要上官婉兒,要她的性命。而婉兒面無懼色,鎮定自若,對中宗和韋後說:「觀太子之意,是要先殺上官婉兒,然後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這樣一來,巧妙地將自己的命運和中宗韋後綁在一起。
韋後和中宗一聽,想想自己和上官婉兒的關係算得上是親如同一體,可謂唇亡齒寒。再加上,韋後的一挑唆,於是中宗李顯大怒,於是便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同時又派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火速調集羽林飛騎二千餘人,屯在太極殿前,閉門而守。當叛軍來到宣武門下時,中宗便依照婉兒的指令,向門下的叛軍官兵高聲勸降。叛亂的羽林軍見金口玉言的皇帝親自發話了,當場倒戈向傾,而太子李重俊兵敗被殺。中宗下詔將太子首級獻上太廟。
這時,韋皇后見寵男武三思死了,心中萬分凄涼,一聽說太子首級到京,便下懿旨:「將太子首級,在三思、崇訓父子柩前致祭。」而韋皇后自己則和安樂公主親自到靈前弔奠。
經過此役,武氏勢力算是被消滅了。但韋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三個女人的勢力區日趨擴大了,當然還有另一方的勢力是女皇武則天的女兒,也就是中宗的妹妹太平公主。現在上官婉兒不但掌握天下文宗,而且參政議政,她在朝中可謂舉足輕重,這時候的上官婉兒也已經是過了不惑之年。
上官婉兒經常勸說中宗,設立修文館(後來因避太子諱改稱昭文館),廣召朝中善詩文的大臣、學士、才子入修文館,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連流竟夕,醉不思歸。而對大臣所作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韋後本不工詩,每次有由婉兒代為捉刀,詩句之優美,詞藻之揚華,為時人所傳誦唱和。諸位文臣也明知非帝後親筆,但當面只好認作是她自製,格外稱揚,於是韋後對婉兒寵上加寵。因此,一時間,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這也算是對文化事業的一種促進和推動吧。
政權欲下情慾滅
上官婉兒,作為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心腹,以其才情著稱。她不同於那些宮廷武官、酷吏和男寵,只僅一時充當了武則天鎮壓其反對派的政治工具而已;她也不同於那些忠勇將帥、治國能臣,他們大多是武則天政策的躬親執行者。
而她長期生活在武則天的身邊,是武則天的心腹筆桿,一面對武則天的日常生活精心侍奉,一面在宮中執掌制定命令,為一代女皇代筆草擬敕詔,在政治舞台上異常活躍。無論是宮內外官宦人,還是朝中文武大臣等,都無不對她刮目相看。
上官婉兒雖然一生未曾嫁人,但許多桃色新聞卻也流傳不斷。因此,她的私生活和她的身世一樣,也格外引得後人的注目。
上官婉兒的一生,都是和政治緊緊牽繫在了一起,感情也是。她14歲時就成為武則天的秘書,和皇子們一道長大。據說,美麗可人、冰雪聰明的上官婉兒先後被皇子李賢、李顯和李且所愛。但是對她來說,政治成就的滿足感是永遠大於愛情,愛情也是為政治服務。於是,政治的鐵腕搗碎了愛情的曼妙 ,青春美麗成為婉兒政治目的的誘餌。
上官婉兒第一次對愛情的背叛,是武則天派她去東宮,檢查太子李賢私藏武器。其實,武則天早已知道這個消息,完全可以不通過上官婉兒,便可清洗東宮,枕戈待旦,勝券在握。但是,頗富城府的她還是讓上官婉兒去了。從此之後,她成為武皇后畢生的心腹。就這樣,上官婉兒被迫第一次背叛了愛情。
在一些傳聞中,上官婉兒還和太子李賢站在一邊。她曾經由於得罪武則天,被囚下獄。但是一個出身奴婢的人,不可能對抗給予自己自由的人。上官婉兒又替盛怒的武后草擬了廢黜李賢的詔書。從此,李賢被廢為庶民,流放到巴州。
在李賢走後,上官婉兒又再次接受了新太子李顯的愛。之所以這樣,很可能是由於她潛意識中有著強烈的攀附權貴的慾望,或是在冥冥中預感到「未來的天下」可能會掌握在李顯手中。但廢黜中宗李顯的第二天,相王李旦繼位,大唐的天下又重回到武后手中。在這次權力變更中,上官婉兒再次成為武后的利劍,給了李顯沉重的一擊。
據說,上官婉兒最愛的人,還是唐宗室諸王中的李逸,可是那李逸卻深愛著武則天的侄女武玄霜,然而最愛上官婉兒的是長孫秦,而長孫秦的妹妹恰好是李逸的妻子。天意弄人,這幾人都是朋友知交,這可謂尷尬之人遇尷尬之事。
以後的歲月中,她同武三思、崔湜,甚至中宗都有過曖昧的關係,但是都談不上愛情。她也不再眷戀那堪稱真愛的關係,只不過逢場作戲而已。
公元695年,也就是武則天稱女皇的第五年,她重任委派侄子武三思、上官婉兒修周史,為其歌功頌德。上官婉兒憑藉聰明和多學,在修史的過程中為武三思提供了大量無私的幫助,讓武三思感激涕零,並對這個女人產生了一種很深的感情。
上官婉兒敏銳地看到了武氏一族的勢力正因女皇而迅速發展、越來越大,勢不可擋。她在武三思那裡找到了安全感和性的實惠,兩人因生存利益、彼此利用而保持了十多年的關係。
後來中宗複位以後,大權在握,此時的婉兒已不知情為何物、何為廉恥,她逢迎所有喜歡她、需要她的男人。首先,她重新恢復了和中宗的親密關係。之後, 她運用「教母」武則天卓越的控制能力,成為唯唯諾諾的中宗的「患難之友」,她自己也在這種給予中獲得了「未來」。上官婉兒不但沒有被「一朝天子一朝臣」廢棄,反而成了「不倒翁」,在幾朝皇帝之間遊刃有餘。
在40歲之後,上官婉兒鍾情於那個小她6歲而又才華橫溢的崔湜,這可以算作她最後的「愛情」。
當時,宮禁寬疏,宮內官員允許隨意出入。上官婉兒便與一些宮官在宮外購築宅第,經常同一些的紈子弟和巿井小民鬼混其間,有的人甚至還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職。婉兒向中宗引薦崔湜,將其從中書舍人升職到兵部侍郎,再拜中書侍郎、檢校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高居相位。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銓選時,多有違失,被御史李尚隱彈劾,以罪被貶。因上官婉兒的奔走,說動安樂公主使他官復原職。
上官婉兒將他一手提拔的兵部侍郎崔湜引做面首。佳人才子相憐相惜。當初上官婉兒和武三思尚結有一份私情,見了這崔湜,神情之間,若接若離。當時武三思在叛亂中已死,丟下婉兒一個人孤苦凄凄的,一縷痴情,便全寄在崔湜身上。崔湜年少多才,與婉兒也堪稱一對佳偶,現如今結成露水情緣,婉兒也如願以償。但尚有不如意之處是,崔湜居住在宮外,婉兒在深宮之內,宮闈雖然弛禁,究竟還有中宗在,終究有所不便。婉兒便想出一法,請營外第,以便游賞。
於是,上官婉兒在長安市區群賢坊的東南,側修建了一座異常豪華的住宅。由於上官婉兒和皇帝關係曖昧,中宗又派人擴建婉兒居所,穿池為沼,疊石為岩,修建庭院,窮極雕飾,亭台閣宇,園榭廊廡,儼然如「行宮」一般豪華,風雅堪為洛陽第一家。
從此,上官婉兒便與崔湜每日鴛鴦戲浴。崔湜還有三個弟兄崔蒞、崔液、崔滌,這弟兄四人個個都生成眉目清秀,面如冠玉。崔湜一個一個地將他們引進宮來,與上官婉兒見面。婉兒看見這許多美貌少年,心裡喜悅萬分。從此,上官婉兒行走坐卧,無時無刻都有崔家弟兄四人追隨陪伴在一旁。上官婉兒常常在宮中設宴,一個美人兒中間,其周圍坐著四個花樣少年兒郎,陪著飲酒說笑,行令賦詩,好不逍遙快活。
崔湜品性卑鄙,但在上官婉兒的幫助下,卻在很短的時間裡從中書舍人到兵部侍郎,再拜中書侍郎、檢校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是相位)。後來,在主持銓選時,崔湜多有違章失職之舉,被御史李尚隱彈劾,被貶為外州司馬;但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為其申理,不久便又官復原職。
在臨淄王李隆基兵變前夕,上官婉兒在自知性命難保的生死關頭,卻出謀讓崔湜背叛韋氏,反戈一擊去投靠李隆基。李隆基兵變成功後,崔湜幸運地保住性命,僅被貶出長安,充任華州刺史。
正史和野史把上官婉兒說得詭詐姦猾、作惡多端、私生活糜爛。但是站在上官婉兒的角度,「生存或是死去,這是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罪臣孤女,如同驚弓之鳥,她只能運用她所有的資本,包括肉體和靈魂,全方位地保護自己。巨大的「原罪」陰影給了她可貴的清醒,她的頭上永遠是高懸的利劍,身後是夾緊的尾巴。她的道德良知就是隱忍地生存。她忍了家族血仇,忍了生而為奴,忍了臉上的墨跡,忍了被白白耗盡的青春。
她表面凸顯強烈的女性特質,她中庸狡黠、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做事融通;她骨子裡卻有強烈的男兒氣概,她殺伐決斷、手腕強硬、權秉國政、叱吒風雲。她處理政事、處理情感都有其「教母」武則天的痕迹。上官婉兒的骨子裡又是高貴的,這是來自上官儀的血脈。她鍾情於往來唱和的千古詩篇和文人雅士的風月清談,後世愛她的人提及她,總是真誠讚歎她的文學成就,對她的「卑鄙」只善意地轉過臉去,裝作什麼都沒看見。
香消玉隕文魁星儘管上官婉兒曾一度享盡榮華富貴,掌握治國大權。但是她依舊要仰仗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這其中的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清楚,非他人可想像體會的。後來,她仍未逃脫厄運,最終還是做了皇權爭鬥的犧牲品。
景龍四年,太平公主的勢力日益強盛。上官婉兒作為武三思的妻子,和武攸暨的妻子太平公主有著共同的利益。於是上官婉兒又陰附太平公主,二人聯合起來對抗韋後和安樂公主。這原本是一次有利的政治聯盟。
由於上官婉兒時常把崔湜召進宮中,不想被那長年在宮中出入的太平公主看到。太平公主在宮中年紀雖然略大一些,但徐娘雖老,風韻依存,又生有母后武則天的風流性格,見崔湜這樣玉般的美男子,心中便已有意,便打發宮中侍女瞞著上宮婉兒,把崔湜召進自己的寢宮。之後,不時召崔湜入府陪她作樂,終於被上官婉兒發現。於是因為崔湜這一繡花枕頭,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便從此有了裂痕。
上官婉兒一怒之下,加入了韋後、安樂公主一邊的陣營。
六月,韋後、安樂公主居然棋行險招,毒死了中宗。唐中宗死後,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年僅16歲的幼子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這就是唐睿宗。韋後稱太后,臨朝聽政,並派上官婉兒商請太平公主,希望可以得到她的幫助。此事未果以後,韋後親自當朝執政,相王李旦輔助參決政務。後來,韋後想殺少帝李重茂和相王李旦,但此事被相王第三子李隆基得知,便與太平公主合謀,欲斬殺韋黨。
中宗死後,這年的七月,太平公主聯合臨淄王李隆基(也就是後來的唐明皇)殺入宮中,羽林將士欣然從命,宮城的防衛不攻自破,遂韋後及其黨羽被誅殺殆盡。婉兒本是個聰明人物,雖殺聲喊之聲震天,但她妝束整齊,竟帶著眾宮女,秉燭出迎,並從容地出示先帝駕崩之時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給劉幽求過目,申明自己的立場是反對韋後的,而且囑託他婉告隆基,以期免得一死。
劉幽求見婉兒嬌喉宛轉,一幅楚楚可憐的樣子,便滿口答應下來。剛好李隆基入宮,便將草制呈上,替上官婉兒申辯。但李隆基鐵了心得要將上官婉兒於死地,便說:「此婢妖淫,瀆亂宮闈,怎可輕恕?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於是鋼刀利劍無情地砍了下去,遂殺了上官婉兒。稱量天下」的一代才女從此香消玉殞。婉兒大約活了四十六歲。
上官婉兒雖死,但是她的文學成卻流傳下來。她的詩文一洗江左萎靡之風,力革南朝以來四六駢儷的章法,脫盡六朝餘風,使文風清麗,為之大變。與其說開古文復興氣運的是韓愈、柳宗元,不如說是上官婉兒已經早為盛唐的文學面貌繪出了一張清晰的藍圖。上官婉兒的詩,對唐詩歌的輝煌發展有著極大的啟導之功。
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李隆基追念愛惜上官婉兒的才華,下令讓人收集她的全部詩作,共輯成二十卷,並有當朝位極人臣的「燕許大手筆」之一的燕國公張說,為其詩集作序,稱上官婉兒:「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
在唐代歷史中,上官婉兒是個極有魅力的後宮女性,在《舊唐書》、《新唐書》的「 后妃傳 」中都有專篇記載。貞元時,呂溫曾做《上官昭容書樓歌》,尚可見其文學生活的片段。唐詩中始終稱上官婉兒為上官昭容,對其文其人評價很高。
不過說來,婉兒婉兒一生弄權,榮光一時無限,不亞於「為將相一時」。如好多優秀的文人一樣,可能在宮庭鬥爭中浪費了過多的才華,才華就大大被扼殺了。上官婉兒一當了最高統治者秘書這一角色,其才華可能過多地消耗在「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上了,如果婉兒只是個普通女子,恐怕會多寫出幾篇膾炙人口的好作品。上官婉兒的詩流傳下來的詩作不是多,現存的上官婉兒的井離32首詩中,絕大部分都是應制詩,個人性的詩僅有一首五律《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這首詩格外筆調清新、意境高遠,是無疑上官婉兒現存詩中優秀的代表作。有人認為這首詩是寫給遠在天山的李逸的,也有人說這是寫給被廢棄的太子李賢的。詩中表達了她對意中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當洞庭湖的落葉紛紛飄下的時候,我在遙遠的萬里之外思念你。秋露晶瑩,香被不耐夜寒。月亮西墜,看著錦屏的目光一片茫然。本想再多談些江南的事,但急於把信寄給身在薊北的你。信中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惆悵我和你分別已經很久了。據說,那時候婉兒尚是十幾歲的清純少女,情懷正濃之時,正是少女對宮廷鬥爭的殘酷與複雜認識尚淺,也尚未真正捲入政治鬥爭的濁流中去。俗話說「少女情懷總是詩」,詩中那熾烈純情的句子確實自有其妙。
還有一首詩上官婉兒游驪山時寫的詩,也不失為上乘之作:
三秦季月景龍年,可乘觀風出灞川。
遙看電掣金馬躍,國矚霜原玉作田。
隱隱驪山雲外聳,迢迢御帳日邊開。
歲歲年年常扈驛,長長久久樂承平。
這首詩寫出了她衷心的願望,希望安享太平,歲歲平安,年年昌盛,不再有腥風血雨的殺戮場面。然而她久居要津,在武則天時期,幫武則天尊崇武氏,排抑李氏一祖,李唐皇家是怎麼會輕易放過她的。
上官婉兒後來的詩句中雖亦有「斗雪梅先吐,驚風柳未舒」這樣的曼妙詩句,但應制之詩太多了。雖然婉兒才思敏捷,經常能替二張、唐中宗、韋一干人等數首並作,倚馬可待,而且意趣相宜。但內容卻多為「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獻酬。太平詞藻盛,長願紀鴻休」這類冠冕堂皇的場面話,如同嚼蠟,乏味得很。
韓愈曾經在《柳子厚墓志銘》中講過一段話:「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至必傳於後於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其大意是說如果柳宗元一生官場如意,出將入相,但文章卻沒有這麼好,這其中的得失,只留得由後人評說了。此言用於形容婉兒也不是為過。
但人各有志,上官婉兒這樣一生處在政治權利的巔峰,享盡宮廷生活的優裕,也沒有白活。
點評:
上官婉兒,歷史上最有才氣的女子。她一生始終接近於最高政治權力中心,曾像神話中的文魁星一樣掌管著幾朝天下的文宗,一生弄權,榮光一時,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卻有丞相之實。至尊紅顏武則天甚至曾一度要把她立為女皇,不亞於「為將相一時」。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但也可能因此,卻少留下許多優美的詩篇。但是,人各有志,正因為如此,也許有人覺得婉兒這樣過才算沒有白活一世,比那些窮愁苦吟的才女們過得精采多了。
推薦閱讀:
※「美女」與「才女」男人更需要哪一個?
※民國的才女有多浪,她曾睡過三千男人!
※楊絳先生,最後一位民國才女
※一代才女,三段刻骨銘心的情感
※誰捧紅了與張愛玲齊名的民國才女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