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的拔罐療法
二、飲食不節、脾胃有熱 (一)癥狀 患兒大便次數增多,大便如蛋花樣,或呈黃綠色糞便,伴有惡臭,嘔吐口渴,舌質紅苔黃,食指側(靠近大拇指方向)的皮膚可見血管紋色紫。 (二)治法 (1)選穴 中脘、天樞、四縫、上巨虛。 (2)定位 中脘: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與胸劍聯合部(心窩上邊)的中點為取穴部位]。 天樞:在腹部,肚臍兩側旁開2寸。 四縫:在第2至第5指掌側,近端指關節的中央,每手4穴,左右各8穴(在手2、3、4、5指的掌面,當第2指關節橫紋中點為取穴部位)。 上巨虛: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當犢鼻穴向下,直量兩次4橫指處,當脛、腓骨之間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四縫穴用三棱針點刺,擠出黃白色透明樣黏液或點刺出血,兩側交替操作。余穴採用單純拔罐法,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三、脾腎虧虛 (一)癥狀 大便次數增多,時泄時止,或泄於黎明之前(五更之時),便溏或便中夾有不消化食物,腹隱痛腹脹,體瘦乏力,怕寒,四肢冷,面色淡白或萎黃,舌淡胖,舌邊有齒痕。 (二)治法 (1)選穴 脾俞、命門、中脘、神闕、天樞。 (2)定位 脾俞: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兩側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 (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命門:在腰背部,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處(俯卧位,在腰部,後正中線上與臍相對處為取穴部位)。 中脘:見前。 神闕:見前。 天樞:見前。 (3)拔罐方法 神闕穴用艾炷隔鹽灸,3~5壯。余穴採用單純拔罐法,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四、注意事項 (1)虛弱患兒注意施灸部位保暖,避風寒,預防感冒。 (2)小兒氣血脆弱,屬熱證者施灸不可過久,否則反而對病情不利。 (3)患兒腹瀉屬熱證者,需注意施灸手法,以瀉法為主。 五、病例 李某,女,3歲。由兒科門診確診為消化不良腹瀉轉來,腹瀉已十餘天,水樣便,黃綠色,每日約10次。大便常規鏡檢:有黏液、未消化物、脂肪滴,白細胞、紅細胞少許。大便培養無細菌生長。曾用中西藥治療,效果不顯著。取脾俞、命門、中脘、神闕、天樞。神闕、天樞穴採用艾條行溫和灸,約30分鐘,以局部皮膚紅暈為度。余穴採用單純拔罐法。治療1天後大便次數逐漸減少,2天後癥狀消失。
推薦閱讀:
※拔罐靠譜嗎?
※拔罐 | 治療腰部疼痛的拔罐療法
※拔完火罐感覺冷,全身顫抖。這是身體體質差的表現嗎?
※哮喘的拔罐療法_
※拔罐需要注意的問題,你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