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天 音 寶 鑑

天 音 寶 鑑

第一回       國曆九十年二月廿四日?天噝烈涯甓月初二日

本堂主席 玄天上帝 登台

詩云:靈識清明照大千,仁德扶眾暢真言;

   使命無愧能渡眾,修持真道禮不謙。

人生在世修持為先,苟無修身,則禮退失。人道不圓,地道不滿,談何修持乎?禮之行,和為貴,諸生知乎?今至此,吾退。

第二回       國曆九十年二月廿四日?天噝了饒甓月初二日

本堂濟公活佛 登台

談﹃孝道﹄

詩云:孝為人生之至寶,五倫八德理遵從;

行住坐臥不離道,思慮清明合圓融。

孝行天下無蔽障,則人人和樂,社會風氣可改。為人子女當感孝思,父母育兒辛勞寒暑,怎能不有所感念乎?年青人當培其人倫思想,及笄則反受其恩矣!有云:報在爾身焉,因果輪迴當不爽矣。至此,吾退。

第三回       國曆九十年二月廿八日?天噝了饒甓月初六日

大成至聖先師 降

述﹃禮﹄

詩云:禮之行大同呤潰奶幨撈煜氯剩

   吉凶修咎轉返功,眾生終求境不同。

世人汲汲於得失,終日不得心之寧靜,缺理也(禮也)。相處之道,貴在乎私中近求和諧,莫以自心成見以論斷是非,當思圓滿人格之締成,由日常生活中所造就,莫輕乎一言一行也。心中一切思慮當行一切因果,一切境當造一切得失。禮之行在心矣,非表相之遵從而無有其真心,修身齊家治國亦由是而肇。修道當以心行合一為本,偵噸校僥苄瀉蹯鍛狻VT賢生勉之。至此,吾回天。

第四回       國曆九十年三月一日?天噝了饒甓月初七日

彌勒古佛 降

談﹃開心﹄

詩云:開開心心過一生,修道習道本是心;

   心性昇華方正路,五光十塵非是真。

  開啟心性之扉,有多少修持之人一生行持,可惜可惜!未得心靈自在之甘泉,未得心性開悟之鑰,不知掌握在已之眼前,不知天地之造化,而啟悟大道之妙,不可言之樂音,一切由心之契悟而感足,此種快樂,非吾佛之筆墨所能形容,開心吧!眾生!開心吧!修子!體悟宇宙自然之美,認識俗塵五光十塵之假相,莫被外相所綁,困於牢弧7鷦疲狠嗈捔籃文艹雒摗SX醒吧!世人。諸天仙佛杖黃諗無挌w圓滿之道,在爾心性開啟一剎那,則終止輪迴。至此,吾回天。

第五回  國曆九十年三月一日.天噝了饒甓月初七日

關聖帝君 降

述﹃正氣﹄

詩云:正氣參天道莫偏,理合虛空暢直焉;

大道無私藏真性,自然無為方合天。

  忠義耿直人根本之行止,毋論修持有無地域之方圓,人一生所為動靜須合公,天之所在心之所向,吾讀春秋知禮義,爾聖門修子所習為何?當知大道無循私,天不言,地不語,賴人以傳母言,眾生難明天地之音,賴汝傳之,何能傳之?惟心也。心者包羅太虛一切萬象,雖陳列雜紛,從中可矣。中者心,心則道,心合道,正氣則由此而生。至此,吾回天。

第六回     國曆九十年三月四日.天噝了饒甓月初十日

本堂 無極虛空地母至尊 登台

述﹃真心修道﹄

詩云:天心在人真正修,上天視爾願心酬;

   心心相印上天道,苟無真心一切休。

  吾至本堂視爾諸生堅志與否?本堂自開堂十數年來,諸生出入因緣,雖有其心未有其真,憾乎!修道士當以真心應對大千一切事物,若失卻真心,一切淪為空談,夢幻泡影而已。諸生明否?仙佛助道亦視發心與否,宏願立,則事臻可成。人生於世,一切終歸塵土,惟精神不死,此不死,乃汝真靈之心也。勉之,今後但視汝等好好作為,好好體天行道,則上天喜之,諸天仙佛喜之。人間一慈航,天上一淨土。勉之,再勉之。至此,吾退。

第七回       國曆九十年三月四日.天噝了饒甓月初十日 

濟公活佛道濟天尊 降

述﹃光明人生﹄

賦曰:光大聖門兮,普渡群生

   明心見性兮,回歸本源

   堂中修子兮,招男揶k

   降至道場兮,惕勉修眾

  光明大道由爾心造,行善渡眾開啟初機,為接引凡夫眾生,使之有正確人生觀。佛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使人人具善念行善道,自然社會祥和,處處圓滿,其後再啟天擼右嫘迣崯捴芯壢耍_啟心性以悟大道之奧妙。自身之真機,謂明心見性矣。明心者,瞭解自我;見性者,行事合道。修子若能臻於此,則可傳大道,收圓普渡可成,老母之洪慈大願成就可期。吾望諸子體天地之心,契自心真我之一切慈悲宏志,戮力於大道之行持,不落入人我是非對立之見,方能呷胱勻粺o為之道。自然者,不落造作也,無為者,不落入所求矣。知者可傳聖道,明者,日月光輝不私照,人心豈有私為也。光明大道即爾後汝之修持正路,捨正路而弗由,遑論修道行道乎?空談矣!因而須徹底明悟瞭解上天敕賜光明堂號之真實義也。願爾修子心性光明,大地寰宇遍照一切,光明無礙之心性也。至此,吾回天。

第八回       國曆九十年三月八日.天噝了饒甓月十四日

觀世音菩薩 降

述﹃自在般若﹄

詩云:觀爾自在般若心,萬法由心一念生;

   若了自心一念法,圓通自在般若身。

  觀眾生於世有曉聞善法者,惟不甚了諸法實義所在,為觀爾真心原始清淨本源,故愈修愈迷茫矣,著外相皮毛,不由已心之顯露佛性之一點真,法門雖多,入實相觀照者鮮矣!世謂:修道為出脫生死,未審生死為何?則何能了此生死乎。生死者,爾心之沉淪矣。不明真理實相,則愈欲出脫生死,生死則愈困眾生矣。有為造作乎?非上天自然無為之大道,諸生明乎?觀自在亦云自然所生發之一切心念與行為,非後天之識,後天之智,革除一切物慾貪著,即顯爾自我真面目。上天賜爾之生機,在明悟真性,彰顯真行之一剎那,生死不相干矣,爾明乎?勉之。至此。吾回。

第九回     國曆九十年三月八日.天噝了饒甓月十四日

本堂 齊天大聖 登台

述﹃心猿意馬﹄

詩云:心不在焉意馬也,如水上舟盪不止;

   人心如斯何能休,心不正行亦猿焉。

  人生於世,心念不停,片刻不寧,正念何能顯露於日常行止之間,應對之刻則以欲心為所由,道心不存,真心不知,則片刻離此也。心念之輪轉,即如生死之輪迴,如何終止,但視真心之本源覓著與否?起心動念但視目標為何,過程合道乎?切不可今念後念,始終不明。心之所向,繫於日後事物之一貫與圓滿達成,須時時審查已心之動靜所由,方可在一切作為中,不偏失初發之善念種子。因而,莫輕乎一念一行也。修道關乎於顯微之間,顯者,爾之行,微者,爾之心也。明乎心行,但繫乎爾之一念之間,動靜之間,學道修身本此可得,非表相之莊嚴與文詞之華麗也。諸生明否?願汝等爾後重於心行合一,方能進入大道隱微之奧妙。今至此。吾退。

第十回       國曆九十年三月十一日.天噝了饒甓月十七日

本堂 濟公活佛 登台

述﹃濟世渡眾﹄

詩云:濟世渡眾爾職志,公心公天處世仁;

   活水如智暢汝心,佛仙本是人作成。

  經云:天下溺,援之以道。修子學道之初,為保任爾初發心之願,以真理作為立身處世之準繩,輔以智慧洞悉世事之一切險阻與真實內涵,已身徹底明心後,須懷悲心渡世,以發揮所悟之妙智真理,引渡有緣人入正法修持,以了脫習氣稟性之牢弧A壘嗈捴駒桑陟緞牟幻魛砣プ栽謚胬硭冢蕟l世人須曉明人生在世困於所欲之一切,而使智慧障礙不得生發靈智,以明悟天地間永恆之靈明本性存在之真實,故開啟其修持明心第一道門︱即直破人生真諦之所在,與因果業報之原由。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公心,濟化有緣之一切眾生,乃成為爾降生人世間一大事之緣由,可比擬為活佛在世之誼行,故佛仙本是凡人作,身為塵世之器,心為天地之真。因此,濟化人間,公心渡眾,爾即活佛。明乎?至此。吾退。

第十一回      國曆九十年三月十一日.天噝了饒甓月十七日

先天豁落靈官王天君 降

述﹃戒律﹄

詩云:戒心戒身戒爾行,律例由心行為肇;

   身為心由合一行,心乃萬法一切就。

  各宗教法門均有戒行律例,以約束修子身心切莫放逸,緣於心之動念放諸於行為,使修持彰顯得失與圓滿與否,故不可視為教條與老生常談矣。不重視戒行亦無能進入真修實煉之第一次第。戒行常存於心,久之自然後,即不須再強調,因戒律已融入生活之間,與正道正理已打成一片。故修道初期須明一切事物之是與非、對與錯,方可在心及行為中建立一規範,樹立一準則,有所明悟後,須配合各人修持道場之戒律佛規,將其融合入修道辦道之一切事物中,久之自然由心領悟聖賢修身持心之堂奧,進入心行合天之領域,方不愧已入聖門之初發心愿,與上大賜爾善緣入道場改造人生契機之良辰。故修持不外乎徹明道場經義與如何圓滿已身之行為,並與人人相處融洽,不外乎如佛示之萬德莊嚴圓滿,由爾之一念一行所累積也。戒律不在表相之遵從,有云:人善人欺,天不欺。汝之起心動念,上天均明察秋毫,不容一絲造作與輕忽。因而,戒本無戒,不明曰戒,既明則自然暢行而無戒之名也。明乎?吾之語重心長。吾督天下聖門之戒律,吾之職也,爾修子督汝心之正行,修子之職也。人人正心正行,吾則自在無憂,可告慰母心矣!願人人身心戒行清淨圓滿,亦無須戒律一言也。可,明乎?至此。吾回。

第十二回      國曆九十年三月十五日.天噝了饒甓月廿一日

天上聖母 降

述﹃代天宣化﹄

詩曰:天言地語人不見,上上真言尋常間;

   聖心母意眾須悟,母心慈悲願子歸。

  夫修道莫不正已而後成人,使人人清淨圓明之本性彰顯於人寰,使天地之真理賴汝子大宣揚,而使眾生有回歸之生機。明悟吾聖門之修持乃內聖外王之功,不僅獨善已身,更須悟天地之大德曰仁,仁之大用在人人以本性良心為一切事物之出發點,為一切觀照之所由。何謂觀照,乃內觀其心,外照其行,皆能合乎天地之大仁。故修子於持修一切善法,須生發大慈悲心代天宣化,以明悟眾生之所執,執破則真顯,執為一切有情之最大障礙,使心不明、性不清,難以脫離生死苦海。故去執賴爾修子自悟後啟人向佛道而行,使母心之普渡三曹大事能圓滿,使諸天聖神勞心於眾生之迷茫而有所成,故聖門修子,須自修所習之道場義理,明悟後再傳付給一切有緣眾生,使之徹悟人生真諦之種種,而生發大因緣大善緣來向道修持以解脫執習,使人人向真理而悟修,如此世界蓮花佛國則近矣!望諸子勉勵--行大道圓人道,達成大同世界之實現。勉之。至此。吾回。

第十三回      國曆九十年三月十五日.天噝了饒甓月廿一日

本堂 濟公活佛 登台

述﹃保任初心﹄

詩曰:濟世化眾賴願行,公心處事賴爾心;

   活佛世界人造就,願眾行持保初心。

  人若知修道,則人生之意義又臻進於一層矣。惟見眾多諸子初發心熱烈,修持過程中難免有眾多順逆因緣以礙之、以助之,使心生種種喜惡之心念,喜則願行,惡則莫以續也,此為初進道之修子,可見之次第過程。惟修道乃是見汝心性之本真,以率性不造作之心行去行持,若有外緣阻之,使本心無明肇就,則初心蔽之,修道道程難以繼續,則憾矣!汝等知道而修,及汝善緣貴人以辛勤渡化,才有爾之今日行功立德之善緣,若果一退失道心,則前之努力亦白費也。故道程之行持須時時刻刻返照已身初入道門之喜樂心、慈悲心、大願心,是否仍保任無失。有云:學道保初心,成道便有餘。此初心爾之本真也,此初心爾之生機也。故初心不失,次第不轉,終究果成位就而圓滿此生之修持也。知乎?至此。吾退。

第十四回      國曆九十年三月十八日.天噝了饒甓月廿四日

南海古佛 降

述﹃明心見性﹄

詩曰:南頓北漸惟心焉,海中慈航渡有緣;

   古始天真乃爾性,佛佛相傳一真天。

  修子學道修心乃終為明心︱明瞭已身心念之本源,瞭解事物一切之真理。故明者,如日月之更迭不停,知乎陰陽之造化,心念之隱顯,為修持一生最大之掌握要點。明心者,能徹底了悟自我,不迷失於塵境中之一切外緣,使外來之眾因障,爾修持之真心,皆能善為明辨是非與當為之一切事物。故明心為修持正確與否之重要分水嶺,其後即見性之功。見性者,一切行為不絲毫錯失矣。行為合天道,做事符人道,與人相處吻合地道,此天地人三才一貫之理。一貫者,性心身不錯謬矣,不錯謬則合乎圓滿,圓滿人人可達,人人可至,即眾生原具之佛性。故佛云:萬德莊嚴,應用無染之佛慧也。修持一生但從明心而起,終至見性不謬失於世間之大小事物,使之大小圓融無礙,可謂一切心念與作為不失中道,即已心自渡。自渡而自然渡他,即大乘菩薩行誼也。盼願眾子皆為菩薩行,則千手千眼在爾身也。至此。吾回天。

第十五回  國曆九十年三月十八日.天噝了饒甓月廿四日

本堂 瑤池金母娘娘 登台

述﹃知足常樂﹄

詩曰:瑤天大道照人寰,池中真容顯本顏;

   金水相生爾靈智,母心慈悲靈子返。

  夫人生於世,維生所需物質不可或缺,生生不息為靈命之相行衍傳,人苟於世僅為物質生活而勞碌一生,不知一生所為之目的、真諦為何,則同草木畜生一般,空至世間走一回,而失卻萬物之靈的目的,空渡良辰也。上天賜爾聞道修身之機,即是給予眾靈昇華靈性之機會,要能看透生死之一大因緣,識透人生在世名利情愛乃過眼雲煙,一場生離死別之因緣矣。故明人即能善用此生之資糧,善用此世之光陰,聞大道開悟真性,向真理邁進,修持凡身返為法身,真性若顯,則世上之一切不啻為此生之增上緣。是故眾子需明悟,不可溜漣於世上物質慾望之享受,而沉淪於欲界生死輪迴之種子,尚不知暮日已近,人生將窮之氣數,乃爾沉醉於人間之一切名聞利養,不知歸返真理大道。因此,悟此生而知修,覓心源以悟道為爾聖門修子一生一世之一大因緣。特勉之。至此。吾退。

第十六回      國曆九十年三月廿九日.天噝了饒耆魯蹺迦

釋迦牟尼佛 降

論﹃空性﹄

偈云:釋其心結論本真,迦喻經義空性流;

   牟尼寶珠眾本俱,尼山真人現其為。

  修道之士常於浩瀚經海中不知所由,使心困擾於諸多名相之中,而未解諸法實義所在,使名相解名相以經縛經,不能明諸佛本懷,所造經典,無非是願使眾生明悟所俱之佛心真性。如空性之本然,乃諸眾生之清淨自在本體,是為圓融無礙顯露於一切行住坐臥之間之平常心、無執心、自在心等一切可稱。唯於吾滅度之後,一切修行僧眾為恐真傳迭失,而以諸多經典記載吾在世所開演之佛法妙諦真理。可惜眾多修道人,不明吾咐囑之教外別傳,諸佛妙義豈在紙中,又何能契悟空性,乃爾自如自然之身心,身心與虛空同體同用之妙,在於行持一切事物須抱無為而為之心志,不著於功德之名相,不流福報之妄想,則空得矣!性乃爾之天賦佛性,故彰顯佛性即在有形之世界中,顯露無執無礙之空,空與性兩者本是一體,即般若妙智也。故修行切莫被名相所縛所綁,使進道之路有所畏懼,不落入文字般若之困,則一切能由最根本之實相著手,如此悟道之途又進一層。吾勉天下修佛學道之子,莫被外在形相所困惑,由已心真章手敝l端,即見道、見佛矣!則道程之光明坦途可期也。吾勉諸佛子,至此。吾回天。

第十七回      國曆九十年三月廿九日.天噝了饒耆魯蹺迦

本堂主席 玄天上帝 登台

示﹃伏魔﹄

詩曰:玄玄之理平常間,天賦真性一點真;

   上下相合理不悖,帝示伏魔勉爾修。

  世人對於世間一切事物只論其果而爭論不休,不論過程中所懷抱是何許心?何許動機?何許初心?致口頭上論長議短,只怪他人非,不論已有過。修行人在道場上,習道經年,已有些許道之滋味,便執已之見議人之短,如此是異地而處之修道人(凡夫而已)。所謂修道之心,應不分在任何場所任何事物,亦不掛著修道人之名相。所謂和光混塵,在塵而不染塵。因此,若表相是某種人,行為亦似某種人,但心卻不是怎麼作為,則魔生矣!可懼之魔不在外,卻在人之心中無處不顯!若有異心,異行只是待緣而現罷了。修道人切莫以短暫之虛名欺善欺天,而最甚者、最愚者,乃欺已之心。嘆天下知進道修身者如過江之鯽,知己心之真實者,寥如晨星。修道即是心之轉化,轉後天執識妄為成先天之智,亦子如如面目矣。伏魔非吾執劍之威嚴形相,其是外相也,若知由相而契入內心蠢動不實之心念,則人人可為伏魔尊者,人人可成吾之代理,可行道降魔於天下。故此心若淨,天魔亦淨,心魔亦無由可生矣。至此。吾退。

第十八回      國曆九十年三月廿九日.天噝了饒耆魯蹺迦

無極麻姑元君 降

述﹃清淨法行﹄

詩曰:清水如性心如冰,淨化妄識存如心;

   法法圓融不離道,行持身心莫離性。

  修身者,不離對所習之一切經典,與行道作為上之反省及圓融之實踐,而如上之作為不離清淨之身心所締就。一心清淨,即心專注在所從事之方寸之間,無妄思與妄行衍生,若人行不由專注之心念,則事難圓成,必有缺失而不自知矣。所以,清淨非表面之文字解義,而是指禪定專一之功夫。俗云:作什麼像什麼,作什麼是什麼而已。並非經典所詮釋之文字釋義,使人更加迷惑。吾以簡單言之:清淨乃專注不亂也,法行乃應事圓融之行為也。故吾人從事任何事,須有專注不散亂之心,再由此心去力求行事各方圓滿,即是吾示本文之義也,願諸子悟解體行之。至此。吾回天。

第十九回      國曆九十年四月五日.天噝了饒耆率日

本堂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登台

示﹃慎終追遠﹄

詩曰:慎思明辨行莫偏,思歸正道暢理焉;

   明心見性終成果,辦述真理道亦全。

  清明時節雨紛紛,每逢佳節倍思親。爾東方民族之美德傳統,乃在於數千年以來,孝道之思想貫徹於民族之生活中,使老有所終,幼有所學,見長者之孝行,使幼輩兒孫能由心感受對老者之孝,為人一生所必履行之責任也。因此,有禮嘰笸畟魘琅c宣揚。儒曰:孝悌忠信。悌由孝而產生。夫手足之情,乃同胞血源之所生,由雙親之茹苦含辛及無所回報之大愛,而建立人類民族之血脈相連,故親情乃天賦於人,共存共榮之良好天性流露。吾輩學習真理大道之士,在此叔世之際,須有悲天憫人之胸懷,首要之務,必將孝之固有思想與精神,由宗教之情操闡揚與因果報應之自然循環去實踐,方能以身作則去感化天下迷茫之眾生。故修習學道,不可輕視人倫於不行,若人道不全,則天道難成也。

  至理不在多言,多言終是贅語,若人能真正大徹大悟,則五倫八德自然由心率真行,不待旁人多言。仙佛剴切期期告之有緣眾生,若眾生馬耳東風,則告之亦也無用,心體悟而自知去力行,不計成果與回報,才是合乎心性開悟之作為。孝在一點真心而已,在世能晨昏定省,奉養雙親,比雙親故後大加排場更有其找病=穹昵迕鰨崽貫槲囊雜栔T子體悟,志心恢復人心固有良知良能,則大道回歸矣。至此。吾退。

第二十回      國曆九十年四月五日.天噝了饒耆率日

太陽帝君 降

示﹃思歸正道人生﹄

詩曰:正心找鈺橙碎g,心合圓融行道焉;

   存心養性弘中道,意動心明常檢點。

  觀眾生一生於人世,以已身之境遇與後天之學習,去抉擇事物之喜好或離棄,故天下事紛紛生矣。在世間一切境,對一位尚未瞭解已心之眾生,總是會有或大或小之影響,其影響之層面,但視事務之善惡與對錯,故一生所累積蘊識,由眼根乃至於識想而不斷儲存入心王中,使執染愈加重,做不知心之真正本來面目,不知天賦之良知,為不假造作之心。如見孺子入井而心生悲憫欲救之心,此心何有思索?何有欲求?吾喻此例,爾眾生思之可明。

  所云正道人生,乃須明徹人生在世之本末。本者,精神之靈識也,末者,後天生命動靜也。先天之本,乃賦於人圓明朗照之光輝其心不求,放下即顯。一切圓明無礙之大用,不學而知不思而得,後天之知識,乃輔爾在俗世生存之器,其器隨時空背景之不同,而有所更迭也。莫執現擁有之一切為真實,所謂四大乃因緣假合,則名利情愛豈有天荒地老,終窮不存也。故莫執心中一切假相,須探求精神萬古長存,不死之志節,將天賦人人之佛性,發揮顯露至極至,則方不辜負來人生一遭。若空渡有限之生命,則生命又有何意義?須招臏Q慮去思--每日忙忙碌碌之意義何在?每日與人爭長論短之目的在何?又每日期盼明日在何?過去、現在、未來,好好靜心思索。爾天下眾生當本座給予﹃人生題目﹄有所答案後,即上稟蒼皇,已心已覓也。所謂天地良心一帖藥,真藥到病除也。惟病除不可在坐息不按規律,則病又生焉。諸子習道亦若是,明乎本座之真言,則正道人生暢行天下可矣!至此。吾回天。

第廿一回      國曆九十年四月八日.天噝了饒耆率迦

關聖帝君 降

示﹃凜然大義﹄

詩曰:凜冽氣節萬古存,然如蒼穹沛宇宙;

   大用無方直心取,義氣可風學聖賢。

  文天祥夫子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夫古今歷代聖賢其能存於世者,惟萬古不死之精神,久歷時空不異之志節也。是故,人生於世,苟能留存一心應世,供後人學習追隨,則不枉此世此生。人於世間雖無能通曉萬事萬物之精髓,雖百年亦無法習得世間一切萬法,惟若能在心德上一門深入,則一心隨萬法,萬法亦通一心也。有云:禮義廉恥,雖分殊四端亦兼萬善,故吾在世以大義之行,而能登九五之尊,何能臻此上果乎?惟一心通徹義理,至於無極之至,無以復加也。佛云:彰顯佛性之妙用至無為。故人人若解在世為此生修習累積智慧,與體驗萬物一切真實之珍貴時光,則吾義以取身,眾生可由明義而作為人生之指針。義者,凡事利已利人,圓滿世間,則無反顧亦無所欲想而直心去行也。凜然者,正義之極致也,將人性之最博大精深之性理發揮至高遠平實之處處,天下萬事萬物,均可顯露汝之凜然大義之風,則此世界可為大同禮義周遍之寰宇。思此,諸天仙佛之苦心意詣可慰半矣。吾今至光明道場勉有緣諸生暨天下諸子︱道不在多,在明、在一、在無為處,明此可也。至此。吾回天。

第廿二回      國曆九十年四月八日.天噝了饒耆率迦

嫦娥仙子 降

示﹃柔和之道﹄

詩曰:柔能載物坤德揚,和善處世含和光;

   之子於歸乾坤配,道德含藏斯明將。

  吾仙子至光明道場,將坤德一一述明詳。坤者柔為尊位,溫良恭儉讓,夫子已明汝,汝應一一來參詳,婦夫之和,如鼓琴瑟,琴瑟欲和,首在配當,弦手合和,心音流暢,緩能扣心腸。今之女子,凡事曰強,強則損陰,世界不獨,惟乾曰剛,剛則亦耗,耗則不長,如思大地載物,仙稱地母,再曰娘娘,聞之聖號,豈不懷暢,思吾坤身,三從須明,四德須講。今之世間,古道不復,但可開創,新法舊章,章為汝德,無德則人身難得,故坤道在柔,社會賴此而春風和日。母儀慈祥,莫與夫爭,莫與乾張,失卻汝真,怎稱坤揚。故乾坤二道,本天妙造化,各遵立場,角色不謬,天地可蒼,明乎此理,齊家可言,社會安祥,國家泰和,人人齊昌。可,今至此。吾回天。

第廿三回      國曆九十年四月十二日.天噝了饒耆率湃

興儒妙道天尊 降

述﹃心性之原點﹄

詩曰:無極一點氣含英,無盡真理藏玄真;

   明明白白汝心源,盡性至命大道臻。

  夫舉世古今道德文章,一切經義含藏大道之真性,修真之士舉其內含之所示而潛修靈光,外行自然妙智般若,而顯天賦之慈悲與真藏,佛性浩瀚真理,賴人之心體顯發而契入上天咿D不息,週行不怠之中心,在於人而言,如日常生活事務雜亂紛紛,擾人清心不得歸心性之源頭(點),源頭如壇經中所示:「不思善,不思惡。」正於麼時,正是修子本來面目,亦是大地眾生,失卻萬劫不得回復清淨自在本源之根由,故覓得心性之原頭(點),即可得一萬事畢-佛曰:華嚴世界一真法界。儒曰:至善之地,道云:清淨無為。均為「源頭(點)」之不同名相表示,故修道宜去繁御簡。簡謂爾之本來心,天真面目也。世人求凡事週全已欲,不如以根本之心的動靜覺察,萬彙之所本在於如如不動之心。不動非一切不思慮、不慎念,乃為不起一切邪思妄為。若人正解諸佛惕眾之本義,則可了文字經義之實相,在覓汝欲動靜前,心之狀態是否自然無染,明此,則修道不困於聲色形相,能入大道佛詣之核心。今我宣說修道要旨,若真會吾心,汝道可成、汝心可覓、汝行可真,外在塵緣萬相,如空華泡影,引眾生上岸之引緣也。噫呼!爾真修之士,莫亦困於此,可乎?明心見性止於此耳。至此。吾回天。

第廿四回      國曆九十年四月十二日.天噝了饒耆率湃

南無光明磊落佛 降

述﹃逍遙遊﹄

詩曰:光大心門妙智開,明理達義妙用來;

   磊落心地人不非,佛心仙性一處哉。

  哈哈哈!猜猜吾是誰?吾是爾等之開心果。賣個關子,爾再猜猜!(眾答:濟公活佛),天上佛仙歷劫證,寰宇大地不計年。吾至塵世數十遍,人人稱吾醉濟顛,吾濟世為公,故留下後世美名,與在世瘋瘋顛顛之形象,使眾生樂於親近,說吾是最佳男主角也行,說吾是裝瘋賣傻也罷,吾皆歡喜接受,樂意去行,一生逍遙灑脫自在不拘。爾諸生行道於世,又何妨開心自在去行持,常保赤子天真面容,使歡欣之心情感染有緣大眾,則不須說「渡」而實已「渡」,不須說修道好而眾生自明其好。此為以身示道之表現,較一成不變之滿腹經論在口,給人印象效果亦顯著也。今世人歡喜他人「羨」之,不喜他人「示」之,故「妙法、圓通、自在、般若、行深」心經之奧旨,即述明得道後之妙用無礙。善用汝於人世間之資糧,不礙真性顯露,則無須拘泥以自專,固執不通之己見。欲教示他人之心,切不可過重也,使有緣人懼而遠之。吾示逍遙法身行,爾諸子可體悟而摹之一、二,使渡生大業更有活潑玲瓏之生機。吾示此,爾明乎?可,吾回天。

第廿五回      國曆九十年四月十五日.天噝了饒耆侖ザ日

復聖 顏回 降

示﹃簞食瓢飲之道﹄

詩曰:居陋不改道初志,貧賤不移菩薩心;

   不行無道戒當守,移心洗性明初心。

  吾於世,雖夭壽窮通為世人所不樂喜,惟留於後人所景仰者,乃貧賤不移之初發立身弘道心愿。雖屢屢遭困厄與種種逆境加身,吾仍視道如命,不以為忤,不以為苦,身心融入大道自然妙化之境,已認清在世生命之真諦,已徹悟人生乃吾鍊心洗性之資,故心早有定見,著意於真性之顯揚及闡化。雖世壽三十有二,惟留存事蹟供人追隨,學習堅志不移之願心。

  觀世人現今物質文明豐盛,坐享便利之資糧,法門處處可聞,善緣處處可就,惟有心於道業恢宏者、致力於心性開啟者,鮮矣!何故如此?眾等當宜深思,古時一切不利於人與人之間交通與傳達,今之一切已成大方便,故時空環境已非障道之因,爾等可捫心自問也。吾勸世人,人生境遇固然各自不同,富貴貧賤夭壽亦各迥異,確有殊同之感受,惟萬靈慧命未有不同,因而慧命永寄於長生不滅之真道,為眾生首要之課題,亦為降生娑婆之重大昇華超脫機緣,切不可無明使之喪失,而空度人生。吾在世深得至聖先師之教誨而明心見性,雖僅雪泥鴻爪於世間,惟志節精神不死矣!望爾眾生能悟明吾降筆扶鸞之剴切深意,莫掛慮於命擼鋇藍校瑒t未來之道果,將是無比之豐碩!希悟之。吾回天。

第廿六回      國曆九十年四月十五日.天噝了饒耆侖ザ日

西方寶光佛 降

示﹃戒殺放生之意義﹄

詩曰:慈心三昧佛本願,悲憫世人輪迴道;

   護生不忍生靈嚎,生生不息天地造。

  佛云:「慈悲為懷,被及陰陽,大願娑婆,拔渡幽冥」,乃為使十法界化為一真常淨不變之樂土,此為諸佛菩薩之悲心本懷。嘆眾生累劫造業輪迴不休,早已將佛性本然忘失殆盡,慧光已蔽,慈心也已微顯不明,起心動念著以私意為出發點,則萬事萬物於己,不過是用盡不喜可棄之物哉。如承襲世代之習心觀念,則殺生而續己之生命亦視為當然必需之事,殊不見屠門血流成渠,生靈哀嚎遍野,汝忍視之?汝堪聞之?此一景象,莫由汝來承受,汝可願乎?必呼天喊地而怨氣沖天也。故戒殺在於自心自然所生發之惻隱悲念,放生在於慈心關愛萬靈,如摩訶菩薩之大愛。故不以己身之強凌弱,人性畜性原本受之於天,乃老母分性賦於萬彙耳,怎可昧心私利以強霸欺贏弱之生靈,如此,不啻為欺天歟。

  現今世間,業果循環複雜,如滅絕一切殺生圖利之業,亦不是短期可奏功,望諸賢生利用期期放生活動之舉,藉機開示,成全有緣善士有心人士,使之能由心中本然地引發其天賦之慈悲良知,漸次體悟明白--萬物皆平等之道。如此,悲心常顯,慈心不昧,則爾賢生,功莫大焉,放生之真義,方得彰顯至圓滿。吾亦喜助光明道場,於此次春季放生活動,能大加圓滿,人人離苦得樂,萬靈皆蒙法受益,再勉貴堂更進一層道業也。至此,吾回。

第廿七回      國曆九十年四月十九日.天噝了饒耆侖チ

圓通古佛 慈航大士 降

聖示:闡﹃慈航普渡﹄

詩曰:慈心悲願渡有緣,航向無極契道源;

   普化有情慈悲誓,渡舟搖楫不辭焉。

  夫聖門濟世普化,在於以一切合乎天理流行之妙法,契引有情眾生契悟心田中之真如,靈命之根本。故法門雖多,不外藉權設之次第以解眾生一時之所困,進而使困消而心解,爾後方有機緣聆悟有緣人借機周全之真理。因此,渡引有情之聖業,須以權設而再引入生命了義之實相,致使解脫生死,去除宿世習染而頓入明心之根本所在,故不可視權設為渡眾之宗旨,其是舟筏渡水之器也。主要在於引眾生喜願上彼岸之光明大道,非普化落於一方而無能契引眾生開悟心性,明白一大事因由,所謂因病與藥,即藥乃康復之助緣,若人不自生免疫之能,則藥無用,故濟世之宗旨在於日後循機緣救心也。心若沉迷,無藥可救。一切萬法肇始於自心,自心若不自悟,仗托外緣他力,終不究竟也。眾賢生須明瞭聖門濟世之功,在於契引眾生回歸自心真道,尋回人生正確之方向,不再迷失於宿業習染執見之中,使人人皆能透過諸聖佛之慈悲,隨方救渡,配合眾賢生之善願無畏,以真理啟發眾生靈慧,使之找回天賦之本性,方是聖門普化之奧義所在。

  吾觀天下宮堂廟宇林立,真能契合上天渡靈歸返大道者,鮮矣!多數尚落在顯化感應,不了大乘之佛諦,在引發大願渡眾生脫生死海、解習氣弧⒘巳松場⑽蚍鸚撓傘4速囍T賢生體悟上天處處闡道,方方設堂之真實義也。若爾等徹悟心性究竟實相,則不退轉之金剛大身證得矣!證此法身不滅之常樂我淨,則有緣眾生可賴也。故修子精進於心性解悟者,須時時惕勵,不可有絲毫怠心,若心生凡夫意志,則多少眾生慧命堪慮。吾輩習道之士,必有千魔萬考不退轉之心,一人繫天下蒼生慧性昇降之機,切莫自輕,切莫離道。吾語重心長勉諸賢生,心中之喜樂非外礫我也,乃自性無極光明朗照之快樂。願汝等一朝心性大門洞開,光由心生,亦普眾生,則慈航早啟,普渡宇寰,諸佛在人間矣!希悟而大行之。至此,吾回天。

第廿八回      國曆九十年四月十九日.天噝了饒耆侖チ

本堂主席 玄天上帝 登台

聖示:身心和諧之道。

詩曰:身心合一氣血暢,心吻自然臻性流;

   合入暢能循脈絡,一境困行莫可經。

  本堂自開辦濟世以來,見眾生身心失調者多。有云:「凡有所求者,不得其正。」眾生日日追求所欲,使心紊亂難以歸入真元氣海之中,故血脈亢進或阻塞不通,使氣血無能滋潤臟器及細胞,造成功能失調,此病癥非單以藥物可解,其主要緣由,在於心靈上忐忑不安之燥,使氣血上行下由不得其正位經脈也。故須佐以氣血調和,心性安平之道,於濟世中由仙佛開示心靈安撫之道,再由諸賢生視其心中之困惑,對症開解妙言,使之心開意解,瞭解不必要之煩惱造成腦力損、體力失之現象,明白之後,其心理狀況已康復大半,生理之病象亦有助於加速痊癒耳。故身心互為作用,心調則氣順,氣順則體健,望諸生體悟而普化他人,此即為最佳養生之道。

  觀天下眾生不明身心和諧,使心塞體弱文明病充斥。吾聖門諸生既明人身天地循環之真理,望於爾後與善信結緣時,可多多見機開示,則不啻為濟世宗旨之彰顯也。

  吾勸天下眾生每日勞碌繁忙,就寢之前,可沉心靜慮片刻,使紛紛紊心,歸入自性本元,心若清靜,則智慧返照必生,生理免疫修補功能亦能歸全,自然身心和諧,百病不生矣。以上為吾勉有緣眾生簡單之養生之道。爾等修道之士,吾僅賜一語:清心寡欲而已。可。吾退。

第廿九回      國曆九十年四月廿六日.天噝了饒晁腦魯跛娜

南海觀音大士 降

聖示:平常心入道。

詩曰:道大理微人不識,入生出死凡夫執;

   平常尋用心不知,常清常淨故能施。

  夫道者,真理之常心。眾生於日常動靜思慮之間,若能契融天地變而有常之自然,即曰合道也。可言悟得真性矣!惟受七情六慾所繫而切難以平實、平等之心量應對日常境遇,使內心執著浮沉於得失、愛憎之間,無能將所習悟之真理流行於行為舉止上,使心與現實世界脫節,則所學習之事務,在心中混淆之一剎那,不啻前功盡棄也。故道貴於平常,常者不變,不因境地之不同而有矛盾之思惟與作為。吾人在學道之過程,尤須重視心境之平衡與道理之務實通達,使真理確切落實於生活當下,而非空談闊論,不切實際。平常對己心內所造成異常波動之事物,更須認得清放得下,以免業緣現前,則心不由主,隨業而輪迴矣!

  凡夫眾生,總有許多難以捨棄之心執,讓一生之光陰,虛耗於三途八苦之中,吾輩修真之士,當明凡業,須真實放下心中困擾,不得復於真性之種種,須能遇境不退轉菩提道心,遇外色塵引誘,須能不被識心迷惑,才是引復歸根之大道。吾勉爾等,今後對迷執不解之心內物,應徹底放下,徹底革除,以明乎常心即是真性顯露之妙義,並勉諸子身體力行以達之。至此。吾回。

第三十回      國曆九十年四月廿六日.天噝了饒晁腦魯跛娜

南天文衡聖帝 降

聖示:鸞文之正邪。

詩曰:正鸞淨靈代天宣,邪心姿意反背天;

   明闇在心咎由取,辨理識意智慧田。

  吾鸞門儒宗神道設教,藉聖佛真靈下降而啟玄微,倡言古聖之心性奧旨,一覽諸聖之本地風光。故傳真聖言者,其心淨乃能使靈示傳達無礙也。何言正邪之論,其在人心也,非天有誤,乃人有私意焉。故觀讀鸞章,若不涉是非,不論人我,不涵私意,引人心靈昇華,向聖道光明邁進者,正也。倘師(私)心作為,言人謬非,事論有為、色相、著功德,議法門短長,即為邪矣。故任正鸞者,其心性修為與靈識清明重大也。平常即須建立正確之修道觀,與公心應事之操守,方不違初發願心,使爾後之真道闡揚,不悖一貫之宗旨。吾掌天下聖門,今勉眾鸞,應時念聖門之興衰繫於爾之一念間,責任可謂重大,須持守如吾正義參天之精神,千古不變之志,則大任何圓,鸞門可再大興於塵世也。今勉至此。吾回天。

第卅一回    國曆九十年四月廿九日.天噝了饒晁腦魯跗呷

菩提達摩祖師 降

聖示:萬法歸一。

詩曰:誰縛汝心誰安心,心心心者誰覓心;

   三教共宗大道經,得一悟己明本心。

  夫八萬四千法門,為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煩惱心執,於今有五教共存於世,接引各契緣之眾生入善門、歸善路,以漸次明悟人生方向,期能明本復初,達至本源,不再落生死境。如儒教之忠恕,其以如如之心,恕他之慈,作為入門之道。道者以清靜無為。清靜者,心源之始態;無為者,元性流露之赤真也。釋教慈悲空性,慈者體眾生之大愛,悲者憫有情之生死。空性,法界之真實。耶教之博愛,體恤大地子民乃上帝同化,一氣同生。回教,清真返一也。清者,眾生原俱之心;真者,悟此心而現此行,故五教雖因時空各殊,名相亦異,惟所欲傳示者其「理」同也。娑婆塵世廣土,切難以一言一色一相,達普化人宇之功,故衍生不同之名相,為度化各色人等,究其名相之實,未有不同也。惟後世之人,執於名詞釋義,使上天降下為普收蘊靈之慈悲,化為爾我見解上之爭議,故佛有云:正法、末法、相法之說,乃言此也。如吾禪宗,因指見月之說,「指」乃文字假相,「月」為眾生本俱之真性,棄真執假,混淆諸聖所傳之宗旨,使修學之士,亦受執識之影響而失去真諦,流於時下千宗萬門互爭高下之流弊,豈不令古聖先賢哀嘆哉!

  吾雲萬法歸一,即示法界諸塵未有實性,而汝等自問,見法界諸色者,誰也?誰聞聲?誰抉擇?誰誰又誰?參也!其「一」者。哈哈!汝問吾?吾問誰?自覓己心,則「一」現矣。一即為眾生之本來,行住坐臥不離,只喚聲即應,如此寶貴應,如此寶貴物,即諸佛無始以來與大地有情同一物。又云:眾生本來即佛,明乎?既明速速覓己心之一,一契無始無生之佛性大海,即見性成佛矣!吾至東土,傳佛心印,續佛慧命,現天時道咿D變,特降光明道場,傳示明心見性,教外別傳之心法,契盼諸子息妄而頓見無始本真,則吾心大慰矣。望能體悟吾示之微妙心印,契入自心大道流行,則天下眾生生機活現,聖門大道可再啟新擼咸煲嘀俎D大法輪,使爾等創設道場之慈心悲願,功不唐捐也。勉之。吾回天。

第卅二回      國曆九十年四月廿九日.天噝了饒晁腦魯跗呷

西方阿隬陀佛 降

聖示:持佛誦經之意義。

偈曰:佛咒佛經陀羅尼,心心不息體常寂;

   念念無念恰恰念,持佛洪名心入跡。

  吾於西方常樂我境,聽聞娑婆濁世持吾名號,為求生西方入涅槃土,脫生死岸,惟吾甚少見持佛咒經行者,明悟「念」佛之實相。東土經論著作,從「唸」者多,不了實為「念」也。所謂口誦心不唯,空口傳聲,聲歷而微,自不存矣。吾示「念」者,乃念念是「佛」之義,亦即行者舉心動念不離佛心,二六時中不離這個,不離那個,即汝之自性佛也。持誦佛號之義,在於仰仗佛之慈光、大威神力,以接引妄心困擾,不得清淨之凡夫眾生,惟仗他因力,究竟權法,不明自性,尚在化國,不了自性淨土,了了分明,念念清楚,故行者須悟諸佛慈憫,以大願力幻化淨土之本願,乃為藉法而引眾歸真,明悟佛乃自心之本來,而念佛亦是稱名無始蒙塵,不見慧性之自己矣!有云:各修各得,說食不飽。吾示此念佛之實相,望天下有心人,深悟之。

  誦經亦然,經為諸聖之足跡,豈費汝誦,諸聖已明,方能證真。故同持佛洪名之義,經典賴汝等解而行之,貴在心悟而體行,非在口誦而已。由此可明,修持之本,須從「心」入手,由「念」降伏,由「行」轉化,方能克臻其功。吾示短篇,為天下修子印證所悟,以明道程。可,吾回天。

第卅三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三日.天噝了饒晁腦率蝗

本堂主席 玄天上帝 登台

聖示:匡世道正人心。

詩曰:天地悠蒼生白首,下塵民瘼幾堪憂;

   為政以德體天行,公道爾心與天壽。

  東土神洲,歷數千年歲月,吾華夏文化溯源於黃河流域,惟黃土高原厚積,使水域澇災不計其次,使生民塗炭,百姓民不聊生,斯時為政者居位有道,窮其心力,以救水患,救斯子民脫災難苦,免於親情永隔人世之傷痛,此舉畢心之血汗而拔萬靈之苦者,人民之保姆也,歿後必證聖成賢。夫光陰者,人生之逆旅,一切現象有其盛衰榮枯,此天地不滅之定律。古時雖資源、舟楫、道路之險阻與缺,惟在朝任父母官者,尚能視民如親,窮盡己力以救民困,故世道與人心昌明也。

  今者,雖時空迭轉至民主時代,與昔時君王統治之型態有所互異,惟其乃機咧P,與人心之轉變,造成以民為尊之社會。吾觀現今雖處處稱超越昔時之種種,以科技文明掛帥,相對仁義道德之衰微不講,為人父母不明道理所在,焉能教子明禮義。故人人崇尚名利,造成民風之衰頹,世風日下,承習既久,如何可望為政者視民如親、視民如己乎?此皆一切以狹隘之觀念及私慾作出發點。當知,為政者,應以當時之緣機而設也。溯昔為君主,現為民主,政者亦無常而變矣。如佛法應眾生因緣而說,法不定法也。既謂政者無常,則何謂常?云:汝慈悲廣大不變之真常心,以此治世,自可打破人我意識之藩籬,使天下生民免於你爭我奪之痛苦,如現世台島之政治相爭,皆不離吾所言之私意範疇,爾等道子至此可明學道明心(理)之可貴,在於能徹悟起心動念不落於用法及識心之困綁。故宣揚大道,自可匡世道、正人心,此為吾示本文之要旨。

  諸生處於論眾紛紜之現世,切莫被人我諸般意識所牽引,後天之種種又豈能啟發汝等自心發露,迷者更迷,悟者知也不論,不落入我執相矣。須真知吾到訓文之用意,方能在混世中激濁揚清矣。可吾退。

第卅四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三日.天噝了饒晁腦率蝗

先天豁落靈官 王天君 降

聖示:勘透生死,鞏固道志。

詩曰:生住異滅道自然,死生循環六道煎;

   無來無去性本然,常而不變須明然。

  夫生死者,無常之始終也。亦為大地眾生難以逃脫之過程。世上無不壞之現象,無不死之生命,勘透此點,即為眾子發心學道修真之基本動機。惟人既於世,一切有情堪能免除?故有儒之人世。「謹而信,汎愛眾」--儒之人道思想。佛亦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惟均不離由己身乃至旁親而周及他人,此生於世,難免生離死別,徒生感傷。情也,人至性本然之流露,須契合圓滿中道,方不失修道應俱之平常心,對生死大事,必須藉助悟道之真切,以能不住可怖之情狀,對至親旁人之生死因緣,應以最大之願心,助其解脫,則汝已盡心無愧,自對亡者無罣無礙矣。切記!過份之傷悲,無濟於靈識之自主解脫,須懷深心以助其朝光明路途而往,則可矣!莫讓人世之悲歡離合,影響己身進道之法喜和平常心,須以「理」觀照世事,世事莫成阻障也。吾慰本堂劉生尊親遽然過往,此生老病死之自然也,爾等時臨亦遇,重要在修持數十年後,臨終(重生)一剎那汝等能自在平常乎?盼諸生視塵世生死為自然,不畏不怖,方可稱吾聖門之大自在金剛,以此道志而行持,何患不能超生了死乎?可,吾再勉。回天。

第卅五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六日.天噝了饒晁腦率娜

六祖慧能大師 降

聖示:頓漸不二。

詩曰:頓法漸法無二法,漸次明心不啻頓;

   無有真妄汝心體,二心修行離頓漸。

  夫「理可頓悟,事須漸修」,乃述明心體妄識放下,可明己心之真,惟歷世積習宿業,不可能也冰消雪解。此因果尤存之定律,萬物皆然,故明心於一剎那,則道程之闕功,方為新起之際,此際正為悟心體起真修之開始,不可因心悟道而欣喜、放鬆己心之慧積,終至鬆懈,業習纏身,致心萌退道之意,尚不自知也。

  吾於南宋巧緣聞金剛經開悟此心,惟急欲求大善智識印證所悟,終得忍大師為吾授記印證所悟無差,故留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遂造成後世學人分別頓漸法修持之高下。吾於昔時,雖能契悟微妙佛心而大闡本地風光,惟吾與門人彼時無有頓漸高下優劣之分別心。雲頓漸,若以實相論之,乃各人所契之因緣各殊,故有不同之入手途徑,其終歸目標亦無軒輊,乃明心見性也。故各法門莫以為彰顯殊勝而舉己之頓而攻他之漸,如此,則違背大圓智鏡無分別之根本要旨。由此可知,頓為心體之發現,漸為見性之流行,兩者一體兩面,殊途同歸也。

  人心之高下分別,錯解修行之目的,無非藉正道之途徑而回歸自性真常,雖方法不一,然不離真理核心,大用流行,可也。修子須從心體勘入(透),我是誰?誰又是我?再言其他,則方能不離此道。吾示此頓漸無二之要,望法門諸子體悟而行,將大平等心、大慈悲心、大度願心,昌行於天下矣!今至此。吾回天。

第卅六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六日.天噝了饒晁腦率娜

本堂 太子元帥 登台

聖示:純真赤子心。

詩曰:赤盞ば慕佬模語@童真為爾襟;

   純陽道體專氣柔,真真假假顯本來。

  嘻嘻嘻!吾許久未登鸞與諸生談天說地,非常思念!藉此訓鸞一隅,與諸生暢談,非常快意,未知諸生感覺如何?吾平生喜赤懷顯露真性情,不喜修飾,故眾生亦喜歡與吾親近,使童稚之心油然顯露出來,是否諸生亦懷念兒時那種無憂無慮之時光?雖無充裕之物質、財富,可是卻還那麼快樂開心,真不知為什麼囉!汝等可追憶,好好地想一想,或許此時,天真無邪之笑容亦得不經意露出。哈!那原來是闊別已久的真我。

  孩提之時,無欲無私,哭笑即忘,性情由衷,不就是爾等及長之時,苦苦尋覓尚不見,有心尋他卻不知的菩提本性。然也!悟也!經吾言,則修道有何困難?放下即是,天真稚心即是也。至此尚有何問題不解,莫不是自我之偽裝面具,戴用已久難以拔除,面子乎?修道能如童子般無偽識,無面子,則可成矣。可以效吾之相,無憂無愁生活行止,則萬事開心矣!可。今至此。吾退。

第卅七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十日.天噝了饒晁腦率巳

本境 城隍尊神 降

聖示:正確之修道觀。

詩曰:正心正念彰正行,確切實修不離悟;

   觀照般若返入身,念念無念乃至明。

  吾座於桃邑本境見諸多宮廟道場,出入善士及有心習道者甚多,惟大抵因循旁人之途徑而行,莫知修道之下手處究竟為何?到底由何處入門?吾在世亦為志心修習之士,今殊機良緣,特以己之微薄心要,以享學眾。

  修道之首,人生真相須勘明了悟,則不被暫時之因緣假相蒙蔽己之真如。修道之次,古德聖賢經典須究參,以印證所行所悟之理路不謬,以加深內心之實證功夫,並將體悟之義理,一一參研落實於生活之中,學、思、悟、行,四體兼備,乃融入為一,則汝心大明大用矣,修道之終,自然暢達諸佛同歸之妙理實相,雖名色不一,但殊途相同化於一理,故至此心已無一絲罣礙執著。應緣應機渡化有情,可顯心體實證之一切妙觀自在法門,以廣說心性道源提契學人以開悟明心。故一切萬象之始,學人須參究入道之門,以心鑰打開心性阻塞之路,以漸進頓入實修體相之本矣。吾蒞貴堂,見諸子為道用心,殊表嘉勉。至此,吾回

第卅八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十日.天噝了饒晁腦率巳

西方開心尊者 降

聖示:無所求之快樂。

詩曰:無念念無乃明無,求修真道契真如;

   最最上乘無為樂,樂道無涯須自悟。

  有云:為人處世,無求品自高,無為心最樂。若不信吾言,可試有所求而去行使眾人之事,則保汝夜不思眠,日不知餓,生活在得失與壓力之中,真不恁是行屍走肉一個?一切事物若能以無為之心去面對、去行使,縱然事不能盡如人願,惟若盡 心,則無愧矣。此心中之光明、灑脫、自在,不因事事之得失而困擾著汝,此不就是神仙住世嗎?

  因而吾勉諸生,不論是在道場或家庭社會,當以無為心去行,行然後放下,無執無礙之心,應對一切因緣,則何事能困擾著汝呢?又為何不能時時保持自在快樂之心呢?快樂要自內心深處坦然去尋,非是外在之因緣色相去苦苦求覓。若塵世一切快樂須苦苦去覓,那就無有真樂可言了。吾示至此。回天。

第卅九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十三日.天噝了饒晁腦侖ヒ蝗

西方善無畏菩薩 降

聖示:論真善真行。

詩曰:善心無轍行無跡,行由真心契無極;

   無無明盡體真奇,跡為示現菩薩心。

  世謂善者,我去行,行有善功,積德基,功德由相去抉取,不了心真無轍跡,明了!善為名相,非善是心內之無為自然,為化廣大眾生,故立名以契引,非著善即行道,道非善,真善直心直用,不假思索,天真無邪,豈費識心擇相去行,故修持體真,須由心體上勘入天賦靈明之一點,不偏失心起之真,則念念契善之實,行行履善之務,不再以人心私用之分辨矣。諸佛菩薩從本以來,以此正覺三昧而開啟心性本體,契入無生妙境,汝等修習聖道之士,可循此以徹悟之。既明了,速速去證、切切去行,莫讓現象界名色六入所牽絆,體契形名背後所代表之真實義,即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偈諦,菩提薩婆訶。至此。吾回。

第四十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十三日.天噝了饒晁腦侖ヒ蝗

南無鬥戰勝佛 降

聖示:樂觀進取之人生觀。

詩曰:至樂無他體真常,樂道由心嗅芬芳;

   無真無妄無先後,求得一點返瑤鄉。

  夫人生在世有種種事務賴己細心思量去抉擇、去明辨,在過程中難免有挫折阻礙,使原本之熱烈希望,流於失望,終至信願不再,其行退失矣!吾聖號「鬥戰」聞名,使眾知吾愈挫愈勇之心,不使失敗打倒,勇往奮發之心志,故以此成就證得正果。汝等在世間一切因緣,應視磨練己心之資糧,從過程之順遂與困難中尋求成功與失敗之根由,此為行事之正鵠,莫於得失中,讓情緒之起伏牽絆今後長遠之人生道路,使勝驕敗惱之心,深深困擾著汝。

  同樣之時光,一樣之事務,相當之能力,上天賜眾生平等之靈識,惟以樂觀歡喜之心而對,積極去努力,則一是人也。若信心不足,悲憂得失,行事草率馬虎,得過且過,再患失敗之頹果,則另一是人也,二者有若天壤之別,故汝願以何種心思面對現在、過去、未來之事呢?細抉可明。希願天下蒼生,凡正道之事,須盡心盡力去努力、去獲得過程經驗之教訓,去增長人生之智慧,去求得腳踏實地的人生歷練,毋論修道與否,方不枉此來世一遭。今示至此。吾回。

第四一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十七日.天噝了饒晁腦侖ノ迦

太上道祖道德天尊 降

聖示:回歸自然之道。

賦曰:大地蒼茫兮,水天一色

   道法自然兮,無私無作

   自在妙用兮,體合宇境

   然復天縱兮,合契真常

  夫大地蒼蒼,天宇茫茫,萬物營營,眾靈輪迴。吾觀縱古至今,歷久不壞真宗,惟自然之道循環,變而有常,人壽數十戴,老、幼生命始終之際,及壯營生汲汲,何能契入經萬古長空不滅之真跡,以汝天賦智慧之顯發,可入真道也。餘者四大假合之變幻,終究過往不存,故常清常靜,復歸真性。在於平日嗜慾少,則智慧生,莫使身心入聲色境地,引識田之慾想,使心靈蒙垢,拭之不去,靜中常擾爾真心,困矣!

  現世之人,生活碌碌忙忙,何有暇時觀心動靜,何有閒功靜住反省。暇時可至大地水雲之處,踏青洗淨塵世之厚重垢污,放下汲汲追尋之名利心,以自然之靈氣淨化身心,則觀山河雲海,內心之感受自有不同矣。汝等可試之,以陶冶性靈,顯露難得之本真。

  吾於昔古,觀大地四時咿D不息,似有真機藏於宇內,而悟己假合中之真性,大悟真常之道,離爾不遠--眼前即是,放下可得。思悟之,明瞭之,則一花一草無非是梵唄,一事一物莫不是般若;道不遠人,人自遠道罷了。可,今至此,吾回。

第四二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十七日.天噝了饒晁腦侖ノ迦

東嶽大帝 降

聖示:消冤解孽之道。

詩曰:冤冤相報怨加怨,孽障由心蔽心田;

   消解無明根本解,除障須賴智慧肩。

  吾主司幽冥界,一切亡靈宿世因果,仗天律以衡服眾靈,故六道眾生所造一切,不離天網報償之互動之間。自有萬物肇起,怨孽相尋,生死相報即不得間斷,諸天仙佛為勸化眾生冥靈頑性,以種種妙法啟悟萬靈,惟於今地獄成空之願,尤待諸子普化之功,以償地藏大願。

  吾見眾生宿世所行,現世所償報之種種苦難,惟不明因果循環之理,故怨天尤人,使心境更加沉淪,怨孽更加深重,致兩者之間,無一能超脫生死輪迴之迷障。吾示天下眾生,若有業報加身,則須即刻以大懺悔心,懺及過往種種之無明,以赤罩南驙栐┯H債主祈求寬恕,釋其怨結,再行真實無妄之善功,著以心意迴向,則怨結可解過半矣。如貴常濟世即是秉承此理而為,則豈有何怨不解乎?望諸子開示其理於求助之善信,使根本理解釋冤過程之道理能落實受用,如此善信與冤欠皆心開意解,歡喜作為,自然加速身心復原。可。今至此。吾回。

第四三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二十日.天噝了饒晁腦侖グ巳

蓋天古佛 昭明翊漢大天尊 降

聖示:天地造化之道。

詩曰:天源一氣本無極,地載萬物降本末;

   生生不息肇娘親,成住壞空本自然。

  天地本源一氣所化,上帝於無始之際,默咦鏆饃f靈於三天一貫,萬物芸芸均此無形靈氣大化流行,故理氣象本始於一氣所生,三天無際分,惟人降生之後,心動欲生,使形轉相,致有象天之名稱。故明此天地咿D之真理,可由大而內觀己之心性世界,此理氣祖氣是否仍主宰心之所向,使修持之中心不偏不倚,使色身不困惑己之心靈,從一理契萬緣之本來,明悟宇宙之真常,了悟降世償業了願之始末,則稱三才一貫,大明人生所為,則不啻為聖賢在世。

  今科學文明頂盛,鑽研物質世界之極致,惟仍不明無始之祖氣化呷f物,育化眾生之根本原理,其靈訊之傳達,剎那即至,無聲無臭,非任何科學儀器所能測度,故人靈之貴無價,來自於無極祖氣之源。欲明此奧妙之根本,惟修道可以徹底了悟,因此,學道之可貴,思之可明,世人當珍惜此人身難得之機緣,若能契入大道默化咿D之真機,明己心之體用真如,即可入聖之境,一切後天智識所不知之處,當下可了如自然,無所疑惑。惟人世間文字語言之傳達有所局限也。汝等可嚮往明心見性與別聖諸佛同在之法喜嗎?只要精進!再精進!吾統轄中天九五之尊,上下三界宇宙造化明然當胸,故示汝等天地造化之理,欲使眾生明乎人身之一小天地,以小契大,合而為一(理),則夙世之輪迴可免矣。至此,吾回天。

第四四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二十日.天噝了饒晁腦侖グ巳

文殊師利菩薩 降

聖示:智慧寶筏。

詩曰:智珠明朗慧光照,慧心無遮萬事明;

   朗朗乾坤無私慾,照徹大地一真人。

  智慧也,梵雲般若,即述表眾生真性透發明朗之境。後天之學習,可稱知識經驗之累積,若無智性作為照徹本末之始終,則可能有失偏頗,造成視假成真,物質慾望、名利掛帥之錯謬,使心蒙塵,致歸返本源無期矣。

  顯露智慧,當以見性明心不為功,心若明,一切因緣皆明然於胸壑之中,不破外境情緒所迷障,一切抉擇均能客觀理性衡量大局之圓滿(融),故智慧可稱為全方位之聰明,不失偏頗之智識,學人當由此努力下手,以顯露天賦之寶貴,作為渡世(人)之寶筏,船過水無痕,眾子體天行道,心又何有我為之痕跡?故學道當以智慧徹理為入門,心不雜亂無明,自然義理流貫,沛不可當,無有一事可惑已,道程已穩,道果可期也。今至此。吾回。

第四五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廿四日.天噝了饒覬c四月二日

本堂主席 玄天上帝 登台

聖示:天人合一。

詩曰:天人耳目秘密宣,人契真道代天言;

   合古之道御今有,一性慧圓可光天。

  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者,非道也。」是經闡明眾生各自本俱真性,非由外礫我也,是故合天地同體同用之初,即爾之真也。天人合一所在之關鍵與入門之處,在於莫失己心隱微之造化,體契人身為上帝祖氣所化,一念一行何能脫離無極之始主宰也,故心若契道,則可言肩負代宣化之天命。天命者,不在有形之稱謂,源本於己心之動靜,合乎上天覆載之大道無私,人人均負天命,惟如經雲之率性與否,真常體行何如?明此,則人人皆可天人合一,開創生命價值中無限之可能,顯現自心無盡藏之可貴,惟彰顯心性人道之示現耳,非單指鸞乩默哽`光之吖P扶鸞也。眾宜開闊心胸,莫自輕矣!

  天人合一之境,三教諸經藏均闡述甚廣,令人有深不可測之感,使人自輕己身天賦之寶貴所在。吾簡而示之,使眾等易知易行,更易明而持之,則修道之門達天之路,豈非更簡易而行也。哈哈!精進道程,勉眾道修。今至此,吾退。

第四六回      國曆年五月廿四日.天噝了饒覬c四月二日

聖宗古佛 降

聖示:儒道復興。

詩曰:儒道復興大同年,道道合光太平天;

   復性返觀真常顯,興革除弊可慰先。

  嘆!世風日下,吾道不古,真常已遮,倫次大逆,人心何時方能醒悟,短短色身寒暑數十,終歸沉跡,爾心自問,垂老之際,白髮齒搖,身衰肢退,何來快意?早覺之人,當悟彼時,人生終究為何?何不寬心愜意,一思究竟乎?

  吾華夏文化數千年,植育住世賢聖,婆心苦思渡蒼生明生死岸,了真常心,故古儒之經教綿延傳世,乃有大因緣於現世,觀今三教宗脈大興於世,吾忝為釋門修得正果之士,惟以平等性智觀之,佛門戒律精嚴,非一般庶民可深得堂奧,故傳之雖廣,得「心法真傳」、「習氣盡除」之士,仍屬晨星之寥矣!現今之應病妙法,惟賴儒門之孝悌為本,方有奏功於人倫乖逆,道德式微之現世,可大闡儒夫子入世厚生,生活即道之次第,使人心攝服於倫常規矩之方圓內,使人人漸次不悖道德之性,漸次伏服燥動之心,於人道中圓滿示現,則收服心猿意馬,胡亂作為之功,可達矣。雖離解生死之路尚遙,惟社會風氣已轉化,人心善念已造就,則使法門之傳揚契機,可再另創一程也。故不可輕儒門治世教化之功,視為非究竟之法,試思,社會已亂,人心無治,道傳何人?行道惟論實際,莫落空談,如能萬法俱通,不擇一法是菩提,則普化可左右逢源,大興可待也。明乎?諸賢生應慶幸得在家修持之大方便與均得圓融之可貴,發揚儒宗聖門渡世闡化之宗旨,則不啻為混世中之明燈、叔世之列聖也。吾勉諸生,精進而持修,光大儒門宗風,使古聖今顯也。至此。吾回天。

第四七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卅一日.天噝了饒覬c四月九日

永嘉玄覺大師 降

聖示:闡﹃本地風光﹄

詩曰:本立道生儒有雲,地無私載道有明;

   風火水土佛假名,光大儒宗吾此心。

  古禪者契心源道體,無物可束縛彼心性洞開之菩提智,故應緣應機大化流行,渡闡心地法門予有緣僧俗,使個個了徹本俱通天之總源頭,契默大道呋荊瑸槿誦鬧兂S褘t之法身,此理本明,此心本易,易則體用交互不變之原點也。即三教共旨之理體根本,若論及易理之變易及其交易,非爾本來面目也,乃天地衍化後之論述,可言文以載道之用,吾示本地風光,乃汝等心性恆樂之覺態,莫可以文義困縛眾等活潑自在心靈,則「相」困矣!本來面目曰易而了知,自觀心之「覺」起,則風光自現,不待外緣引契可達。

  吾昔明此而臻於求教於六祖慧能,印契相合,故留一宿覺於壇經,此諦乃明示彼後世求修覺道之士。心者人人可明,易了易行,惟一切眾境外緣,是否應用無染,當體則明而已,無畏人世塵擾經心之「業」,但視汝以何心應對。心若達用無礙,一時之業,何能綁住一住大自在行者無畏之心乎?明者修禪惟在心之契悟而已,若此真知,即可解爾數十年修持之困惑與關卡,破生死牢關,心破悟顯也。

  禪者言此而喻彼,汝等修習禪觀與經義,由內心起觀,則風光未有不本此而視,此即眾俱之如來佛性也,莫懼、莫迷、莫困、莫離爾之本真耳。今至此。吾回天。

第四八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卅一日.天噝了饒覬c四月九日

南華帝君 莊子 降

聖示:藉名以立相。

詩曰:名無可名相非相,相在爾室心執迷;

   非非非想惑中惑,道簡德徵己心從。

  吾於昔古,諸子百家雜說,各有所執,以立論暢言學說,惟學風道氣雖盛,使彼世之人眩惑於各家藉名立相之表徵,莫可深入研究名相乃述明事理之途徑,而落入音聲色相之執著,故雜紛各說,不得歸於根本之理也。所謂殊途同歸,此乃悟道之心境,在此之前,難免仍需開闢行路之途徑,眾生難明器世間之一切,藉因緣和合而假生萬相,人靈至尊,在於應物無染無執,若迷失靈心而執迷假合之中,則一失古聖賢立相以顯真之苦心,二失靈心活潑圓融之自如,三失藉世相以明實相之良機,則又輪迴矣!可惜人身與真道難聞也。

  名非「名」,相無「相」,後者汝等須悟。如佛非「佛」,吾不明示,待諸子真悟也,亦盼爾等深入鸞訓背後所藏之菩提妙覺也。可,至此,吾回。

第四九回      國曆九十年五月卅一日.天噝了饒覬c四月九日

本堂主席 玄天上帝 登台

聖示:頃刻無極皇母大天尊 懿駕蒞臨,諸生恭肅排班候駕。吾暫退。

無極駕前 御林軍統帥 趙 降

聖示:皇母登鸞,眾子候駕平心。

無極皇母大天尊 懿駕聖臨

聖示:皇母血淚。

詩曰:皇皇大命降道場,母心悲泣眾兒迷;

   血淚著就登天梯,淚淚心心望子歸。

  母降光明道場將心跡,天地返往六萬期,為渡眾子返瑤熙,青紅為期降道跡,渡返眾靈難以計,末世文明科學奇,失卻靈命本天寄,不了己身之真機,為母悲心為兒女,特遣諸聖降凡塵,應緣應機渡眾生,世塵一切染真性,故亦諸聖失真期,輪迴迷失難返矣,人本性田真如性,失卻真如何見母?母乃理體非形識,放下諸執契心如,鸞訓四八回已明,為宣為母大道心,代母傳示回天路,天路不遠克欲至,放不心染即面母,吾示衷腸與血淚,滴滴在胸展心如,望子明歸光明路,莫視此訓為歧途,歧路在心放下明,母欲見子子明路,此路為爾良心著,覓得此心可歸宿。

  為母簡示至此,殊機良緣方得明子,沈子訓鸞四九回,尚能盡心而為,期盼日後再精進,深入天人合一心法之妙,使虛空諸聖佛之慈心傳示無礙通達。母亦勉堂中諸子為道期期用心,娘心大慰。再勉爾堂勇往無畏-無極慈航也。至此。母回天。


推薦閱讀:

(12)[轉載]風  水  的  特  殊  配  置
轉載:風水口訣(民間秘傳)
[轉載]《加里森敢死隊》1967年 那些紅色的記憶(9462)
[轉載]《陳摶神數秘旨》 馬川 著
[轉載]下走三角步 上找十字形

TAG: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