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急性腰扭傷」講起 ——腹肌損傷與腰肌損傷異同及診療思路(上)
「急性腰扭傷」是骨傷科、推拿科醫生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一種病症。它主要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過度牽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傷,常發生於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強力收縮時。急性腰扭傷可使腰骶部肌肉的附著點、骨膜、筋膜和韌帶等組織撕裂。
但是,當我們對功能解剖學及肌動學有所了解之後,我們很容易地發現:「急性腰扭傷」的發生概率其實並不高。
而實際上,有這麼一類「急性腰扭傷」的患者,他們主訴:腰部活動受限,不能挺直,俯、仰、扭轉感困難;咳嗽、噴嚏、大小便時可使疼痛加劇;就診站立時往往用手扶住腰部,坐位時用雙手撐於椅子,以減輕疼痛……
當我們對這一類患者緊張的腰肌進行針灸、推拿、理療等松解治療後,常有患者出現有腰部不能發力、「站不起來」或「下不了床」的癥狀加重現象。
在過往,我們常常把這種現象歸咎為「肌肉損傷沒這麼快痊癒」或者「治療後的正常肌肉反應」。
但事實並非這樣,下面我將逐一為大家講解。
Part .I 肌肉的收縮功能分類
肌肉收縮的分類
我們應當知道,「收縮」是肌肉的基本功能。(肌肉沒有主動「伸長」的功能,所有肌肉的「伸長」都是被動地被拮抗肌「拉長」的;如果不能理解,請伸出您的胳膊,觀察自己肘關節的「伸直」和「屈曲」動作,您會發現這主要是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這兩塊長在肱骨一前一後的「拮抗肌」相互作用,交替收縮產生的運動動作。)
而根據根據肌肉收縮時肌長度和肌張力的變化,可將肌肉收縮分為三種形式。即:向心收縮、等長收縮和離心收縮。
1、向心收縮
特點:肌肉內在張力大於外加阻力,肌長度縮短;
作用:是肌肉運動的主要形式,是實現動力性運動的基礎;
也就是我們一般理解的收縮動作,如上文提及到的屈伸肘關節、膝關節等。
2、等長收縮
特點:肌肉內在張力等於外加阻力,肌長度不變;
作用:支持、固定、維持某種身體姿勢;
其固定功能還可為其他關節的運動創造適宜條件,如:站立、懸垂、支撐,以及保持90°屈肘提拉重物的動作等。
3、離心收縮
特點:肌肉內在張力小於外加阻力,肌長度拉長。
作用:緩衝、制動、減速、克服重力;
相關肌群做離心收縮可避免運動損傷,如:蹲起運動、行走,以及屈肘提拉重物後緩慢伸直手臂放下的動作等。
三種收縮形式的功能比較:
1、力量:
收縮速度相同情況下,離心收縮產生的張力>向心收縮>等長收縮;
2、肌肉內在穩定性:
離心收縮時穩定性最弱,等長收縮次之,向心收縮時相對穩定;
3、代謝:
同樣輸出功率時,離心收縮能量消耗低,耗氧量少;
4、肌肉酸痛:
等功輸出時,離心收縮產生的疼痛最顯著,等長收縮次之,向心收縮最輕;
5、肌肉損傷:
基於上述特點,肌肉在離心收縮時最容易受到損傷,等長收縮次之,向心收縮時則較不容易受傷。
Part.II 「急性腰扭傷」的產生條件
以上原理可以說明「急性腰扭傷」為何不容易發生。
腰部肌群長在脊柱後方,分布和形態決定了大部分腰肌的收縮,其主要作用是使軀幹後伸(雙側腰肌同時收縮);其次,是軀幹的側屈(單側腰肌收縮);
所以,腰肌的收縮則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1、軀幹後伸動作:
腰部肌群處於向心收縮狀態;此時,腰肌是比較穩定而不容易受傷的;(此時若腰肌收縮力量過大,或腰椎間盤及深層的椎間軟組織的形態功能異常,則可能因椎間孔過度縮窄而壓迫脊神經根引起腰部疼痛癥狀;但此內容已經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內,而是屬於椎間盤疾病範疇了。)
(圖1 網球扣殺球時,腰肌向心收縮、腹肌離心收縮)
2、軀幹垂直固定:
腰部肌群處於等長收縮狀態;此時,軀幹本身比較穩定,腰肌也不容易受傷;
3、軀幹前屈(彎腰):
腰部肌群處於離心收縮狀態;此時,若無明顯負重或動作不急促,腰肌負荷不大,腰肌亦不容易受傷;正常人只有在長時間相當負重或軀幹急促前屈時,腰肌在離心收縮中超出負荷,才會產生真正的「腰肌拉傷」;
然而,這類動作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長時間背著重物、突然彎腰撿東西,或者背著重物彎腰撿東西和某些特殊動作可能複合這個要求,但其餘並不多見。
(圖2 長時間負重,腰肌收縮疲勞)
(圖3 快速彎腰撿東西,腰肌可能損傷;但若是彎腰後快速起身,情況又有不同,後面我們會提及到)
相對地,我們日常接診的所謂「急性腰扭傷」的起因動作有哪些?
中健骨科運動醫學門診部在2014年1~6月共接診19位自稱「急性腰扭傷」(陳舊性損傷不納入統計,只計算首次發病的患者)的患者;其一般資料、發病原因及自述癥狀已整理見表1:
表1 19例主訴「急性腰扭傷」患者的發病原因及自述癥狀
推薦閱讀:
※四六級 | 選詞填空題高分解題思路5大招
※Nature:「解碼」腸道菌群為肥胖治療提供新思路
※縣旅遊局工作思路和謀劃
※用別的眼睛看世界
※(22)治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