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的本質要領

一、陳式太極拳的本質要領——纏絲勁  太極拳是一種十分深奧並且很難練成的拳種。現今流傳下來的各派太極拳大都以陳式太極拳為基礎發展演化而來。各種事物都是萬法歸一、萬變不離其宗的,只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就能很容易並快速地體悟到事物發展的各個方面。很多人練了一輩子太極拳都沒有得到它的真諦,更談不上將其用於技擊了。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沒有參透太極拳的本質。   太極拳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太極拳的根本方法,也就是常說的基本功。由於太極拳門派眾多、理論繁雜,多少年來人們對於什麼是太極拳本質這個問題始終爭論不休,莫衷一是。有的人認為練拳要多練習拳架,拳架練好了,就可以健康就可以防身了。有的人則認為應該站樁,讓內氣慢慢流動來練習內功。還有的人主張只練習推手和散手就可以了。對於初學者來講,聽了這些爭論便很容易不知所向,身不由己走上彎路。其實,以上爭論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現象,並沒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質中。   陳式太極拳素以剛柔相濟、四兩撥千斤、發勁迅猛等顯著的技擊特點聞名於世。要想練出這樣的特點,使內功提高,就要清楚什麼是陳式太極拳的本質。陳王廷的《拳經總歌》第一句就寫有「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陳鑫的《太極拳纏絲勁論》第一句就說到「太極拳,纏法也」。其實我們不難發現,陳式太極拳的每招每勢都離不開纏絲勁,都是在纏繞,都是在做螺旋運動,每一勢的蓄力、每一勢的發力都是在走弧線,就連丹田內轉、內氣的運行都是在做旋轉運動。只有以纏絲勁為基礎和核心,才能使內氣達於全身,才能達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才能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高度靈敏的境界;只有以纏絲勁為基礎和核心,才能處處圓活,處處切線,以螺旋旋轉化解掉對方的力,從而達到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的境界。可見,纏絲勁才是陳式太極拳的本質。   二、陳式太極拳纏絲勁的分類   纏絲勁是圓、是球,並且是旋轉中的圓和球。它要求「曲中求直」,就是說處處是弧線,處處也是切線,是曲直兩者的對立與統一。它要求無凸凹、無缺陷、無斷續,要以腰的旋轉產生的離心作用到達肢體,以腰為軸來帶動肢體,做到一動腰先動。所以腰是纏絲勁的發動機。   陳式太極拳纏絲勁通常分為順纏和逆纏。小指側向手心旋裹或小趾側向足心旋裹是順纏,大指側向手心旋裹或大趾側向足心旋裹是逆纏。具體地,根據纏絲勁的內涵和特點,還可以將其細分為出勁順纏、收勁順纏、出勁逆纏、收勁逆纏四種方法。   出勁順纏:手臂伸展向外,內氣由丹田發出,經命門穴,循脊椎而上,過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後,繞臂斜纏而下,從尺骨端向里,過掌心勞宮穴,達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勁順纏。足腿伸展向外,內氣由丹田發出,下行至會陰穴,經前襠向外,過胯向後,繞腿斜纏而下,經內踝,過足心湧泉穴,沿腳掌里側向前,達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勁順纏。   收勁順纏:手臂屈收向里,內氣從中指端回收,過掌心勞宮穴,從橈骨端向外,繞臂斜纏而上,至肩,經胸部膻中穴,向下歸於丹田,是上肢的收勁順纏。足腿屈收向里,內氣由大趾端回收,過足心湧泉穴,沿腳掌里側向後,經外踝,繞腿斜纏而上,過胯,由後襠至會陰穴,再向上歸於丹田,是下肢的收勁順纏。   出勁逆纏:手臂伸展向外,內氣由丹田發出,經命門穴,循脊椎而上,過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前,繞臂斜纏而下,從橈骨端向里,過掌心勞宮穴,達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勁順纏。足腿伸展向外,內氣由丹田發出,下行至會陰穴,經後襠向外,過胯向前,繞腿斜纏而下,經外踝,過足心湧泉穴,沿腳掌外側向前,達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勁逆纏。   收勁逆纏:手臂屈收向里,內氣從中指端回收,過掌心勞宮穴,經尺骨端向外,繞臂斜纏而上,至肩,經胸部膻中穴,向下歸於丹田,是上肢的收勁逆纏。足腿屈收向里,內氣由大趾端回收,過足心湧泉穴,沿腳掌里側向後,經內踝,繞腿斜纏而上,過胯,由前襠至會陰穴,再向上歸於丹田,是下肢的收勁逆纏。   三、陳式太極拳纏絲勁的功能   在醫療保健方面,以內氣運轉為內容的纏絲勁,有利於疏通經絡、增強臟腑功能,鍛煉肌膚、骨骼和關節。出勁纏絲著重疏導手三陰和足三陽經氣,收勁纏絲著重疏導手三陽和足三陰經氣。手足每轉一圈,十二經和任督二脈都得到疏導。《靈樞·本藏篇》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經絡疏通了,臟腑機能就可加強,肌膚、骨骼和關節就可得到濡養。纏絲法的畫圈旋轉與通常的手足屈伸相比,能使更多的肌膚、骨骼和關節參與運動,也有利於提高肌膚張弛的機能,增強骨骼和關節的柔韌性。   在技擊競賽方面,纏絲勁是太極拳各種技擊方法的基礎。太極拳主張因勢利導、借力打力,與對手交接時肢體螺旋形地屈伸進退,能夠避免同對方的來力頂抗,化解來力強度,並根據需要改變力的方向,動搖對方身體重心,進而克敵制勝。纏絲勁的沾連法,還能夠沾連對方的肢體,使其不易脫離。陳鑫說:「唯以柔軟纏絲法接之,未沾住人身則已,如既沾住,則吾以纏絲法捻住其皮肉,纏而繞之,沾之,連之,黏之,隨之,令其進不得進,進則前入坑坎,退不得退,退則恐我擊搏,故不敢硬離去。此纏絲勁之在拳中最為緊要妙訣也。」   四、陳式太極拳纏絲勁的技擊法則   技擊是技法掌握程度的表現形式,是技法的真實運用。陳式太極拳纏絲勁表現出的掤、捋、擠、按、采、捌、肘、靠八種勁法是太極技擊的八個勁別,也是技擊的基本方法,都是先以自己的肢體貼近對方的肢體,然後在黏著點上施以勁力,以迫使對方肢體移動位置或敵背我順達到制勝對方的目的。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要在實戰中得到應用,使其不失技擊性,就需要更好地掌握太極拳的技擊法則。下面就太極拳中的以柔克剛、引進落空、捨己從人的技擊法則進行論述。   1.以柔克剛   太極拳與其他拳術相比,有著獨特的技擊特色,其主要的特色是以柔克剛。以柔克剛包含了以靜制動和以弱勝強的特點。王宗岳的《太極拳論》說:「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其中提到了太極拳技擊中的以弱勝強。   太極拳推手剛柔相濟,以柔克剛,柔中帶剛。太極拳推手時,可以從柔化中了解到對方的虛實強弱,這就是所謂的「聽勁」。武術名家吳圖南認為:「太極拳不同於其他拳術,從外形上有以下四點:第一,太極拳不使拙力,重意不重力,不跳跳蹦蹦,始終是體氣平和的;第二,太極拳以靜制動,練拳時一直保持身心松靜的狀態,應變時也是保持以靜制動的狀態:第三,太極拳以柔克剛,也就是柔柔韌韌地不用力,就能戰勝力氣很大的對方;第四,太極拳能以弱勝強,在年歲體質相差很懸殊的狀況下,弱者可以戰勝強者。」這正好說明「柔弱勝剛強」的科學性。   2.引進落空   「引進落空」就是採用「引進」的方法,使對方進攻「落空」。「引進」是我採取的方法。若對方不進攻,我則故意露出空隙,以小利引誘其進攻;若對方發動進攻,我則牽引其深入。「落空」是指我方「引進」在對方身上的效應,即令對手攻擊偏離目標而落空。其技藝以「柔弱」為前提。「柔弱」能麻痹對方,促使對方產成錯覺而過早地暴露自己的重心和弱點。   太極拳要求利用自己的動作作用在對方的動作上,交手時己勁之變化使對方重心動搖,迫使對方陷入不利的方位,然後趁勢打擊,這就是「四兩撥千斤」的道理。「引勁」處於化勁、拿勁之間,須化到對手之勁將盡未盡的時候,再用引勁將對手引入圈套,使其進入背勢為我所制。引得越長對自己越有利。「引進落空」要靠纏繞旋轉改變外力的作用點、方向和大小,使對方的來力落空,引其失去重心,再在其落空點或失重方向上予以重創。   3.捨己從人   「引進落空」只是具備戰勝對方的條件,要最後戰勝對手還須把功夫上升到「捨己從人」的高度。「捨己從人」同樣建立在看似「柔弱」的基礎之上,它是在表面的被動中操持主動,調動對手、最後戰勝對手的一門功夫。「舍己」指戰術,「從人」講實質。「舍己」要求得機得勢,身心合一,鍊氣歸神,雖動猶靜,雖靜猶動。這時與人交手,全身透空,在身「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心「有心運到無心處」。「從人」的中心思想是根據「偵察」到的情況做出分析判斷,然後運用各種手段牽制對方、調動對方,最後使對方為我所制。在他人進攻之時我不與之相遇、相抗,而是「捨己從人」,避他人鋒芒,順他人之勢,化解他人之力:他人之力落空後,對方必然失去重心,此時我只需稍施勁力,以我之「實」擊敵之「虛」,則可輕易破敵。簡而言之,「捨己從人」就是乘虛而入、借勢打勢。   「捨己從人」是太極拳中黏沾勁、聽勁、化勁、借勁、引勁、拿勁、發勁等各種勁的綜合運用。如一式「摟膝拗步」,其攻防含義是他人用右手或右腳從左下方來擊打我方,我方用左手將其向左外方摟開,他人之力落空然其勢卻未減,他人必然身向前傾,此時我方用左腳攔住其右腳,再用右手進擊其胸部或者面部,就可輕鬆擊傷敵方。   太極拳用勁變化多端,進退自如。退是為了更好的進,看似被動,其實為走化。此間應切記要柔化對方,趁機貼進,以控制對方的變動。太極拳的「以柔克剛」、「引進落空」、「捨己從人」等技擊法則的運用對健身也有重要的意義,可以提高練習者的反應能力,塑造練習者的心理品質,培養勇敢、積極向上的精神。習練太極拳不但能使練習者在技擊方面進入高的境界,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精神娛樂方面都能受益無窮。
推薦閱讀:

論陳式太極拳對周身各部位的要求
牛春明談太極拳應掌握的要領
略論太極拳養身
太極八卦掌|太極拳(四十八式)第三段
武當三豐太極拳28式 第五式 提手上式 詳解版

TAG:太極拳 | 本質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