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術網談命理之汨羅江邊一堆土,屈原之名垂千古
今天是端午節,特在此祝大家過節愉快,事事如意。
端午節的兩大特色就是龍舟競賽與吃粽子。由於中國幅員廣大,民情風俗亦因地而異,所以在過端午節亦是有很大的差異。例如在南方,一年四季都可吃到粽子,因此在過端午節吃粽子似乎顯不出其重要性;但在大陸一些地方,只有在端午節方能吃到粽子,這對喜歡吃粽子的人來說,有如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逢,當然會特別重視了。又如在中國的一些地方,在過端午節時一定要吃鹹鴨蛋,而在其他地方似乎無此風俗。不論在過端午節的慶祝方式是如何有別,但其中意義卻相同:就是追悼三閭大夫屈原的自投江而死。
談到屈原這位先賢,不論在文學上,在命理上,在傳說上,可說是一位相當特出的人物。他是戰國時代楚國人,號靈均,不但文學造詣高,同時亦明於治亂大道。換言之,他亦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最先,懷王相當器重他,拜為三閭大夫。可是一位有眞才實學的人,往往不能同流合污,以致遭到靳尙這一批人的嫉妒,設法在懷王面前說他的壞話,以致懷王漸漸疏遠他。屈原受了寃屈,乃作了「離騷」一經希望懷王能夠醒悟。太史公司馬遷關於「離騷」二字的批註是:「離騷者,離憂也」;可是另外一位史學大家班固則說:「離,猶遭也 ;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詞。」從這二種說明來看,這兩位史學大家對「離騷」的說明似乎不能一致。
懐王死後,襄王接位,更聽從小人之言,將屈原貶謫到江南去(在那時,江南是屬蠻荒之地)。屈原在作了「漁父詞」一文之後,乃自投汨羅江而死,後人乃在端午節以粽子來弔祭英魂,以龍舟競賽來表示拯救溺者,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及賽龍舟的由來。當然,還有其它很多的說法與傳說,這裡就不再提了。
在一般的看法上,屈原這一生似乎是一不幸者,是一悲劇;但在命理上以及人生價値上來看,屈原這一生雖是禍福相起伏,但結果卻是一幸運者,是一位歷史上成功的人物。我們只要想想:如果當時屈原不受小人的攻擊,懷王一定重用他,政務繁冗,那他就沒有餘閑來寫「離騷」,亦就無法在文學史中名留千古。中國歷史中,名相賢臣極多,但因事務所累,無法立言,以致在後世其名不彰。所以立功只是時間性的:而立言則可永垂不朽。此外,左丘因為失明,不能為官,方而使他編著「國語」一書;司馬遷亦是在作官時受刑,結果完成了名著千古的「史記」。這種情形在當時來說,當然是「禍」,但在現今來論,則是「福」了。
有些人當然會懐疑: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發生呢?如果用歷史、社會、政治學等來作明,恐怕用幾萬字亦無法使人眞正了解其中原因;但如用命理來說,卻是簡單得很:這就是各人的先天之「命」與後天之「運」配合不佳所造成。就以屈原為例:他命中犯小人;他雖然本人不惹那些小人,而那些小人亦會無緣無故去設法害他。這種情形,在目前社會中亦是很多,以致有人受到了傷害,就會採取激烈手段去報復,造成很多悲劇與社會問題。如果這些人能知命,諸事宜退,或逆來順受,因為他知道這是「命」。
此外屈原的擇善固執亦是一主要原因。他表明心意說:「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換言之,他在舉世皆醉的社會裡,他寧願獨醒;在舉世皆濁的社會裡,他寧願獨淸。這種擇善固執的態度,亦是在立德及立言方面,使人能名垂不朽的主要原因。孔老夫子,孟夫子等都是因此而成為後世景仰的聖賢人物。我們只要想想:有多少人能知道孔夫子及孟夫子時代的君主及大臣的姓名?恐怕除了少數歷史家及文學家之外,其餘的人大都是不知道!可是知道孔老夫子及孟夫子的人們卻太多了。又如有多少人知道楚懐王與楚襄王呢?但在過端午節,大家都會想起屈原的故事。
推薦閱讀:
※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那重陽節是什麼節日?
※紀念屈原投江為什麼叫端午節?
※屈原列傳原文、翻譯及賞析
※同樣是忠君,宋江之比屈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