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穴養生祛百病

中醫認為,經絡遍佈於全身,是人體氣血的主要通道,也是聯結人體各個部分的基本途徑。人體的臟腑、器官、皮毛、孔竅、肌肉、筋腱、骨骼等,就是依靠經絡的溝通和聯結而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經絡有經脈和絡脈之分,大而深的直行主幹稱為經脈,小而淺的網狀支幹稱為絡脈。腧穴(俗稱「穴位」)主要分布在經脈上面,從屬於經脈,通過經脈向內連屬臟腑。人體生命運動最精華之氣「真氣」正是在腧穴這一部位遊行出入,因此腧穴具備抵禦疾病、反映病痛、傳入疾病、感受刺激、傳入信息等功能。經穴養生即是按照中醫經絡和腧穴的功效主治,採取針灸、推拿、按摩、導引等方式,達到疏通經絡、調和陰陽目的的養生方法。在人體經絡的循行線路上,分布著數百個穴位,刺激這些穴位便可通過經絡傳達作用於體內,不僅可以促進經氣的運行,起到促進血行、強腎、強臟氣的作用,還能有效治療各種疾病。用經穴療法祛病或養生保健簡便易行、易學易用、安全、舒適、功效突出,只要學會幾種養生運動方法即可受益,這些方法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民眾的青睞。按摩頭面功功法:站姿或坐姿,意念集中在頭面部,自然呼吸。第一步,用雙手十指前端敲擊頭部,用力適度,依次從前髮際向後髮際,從中央到兩側耳根,敲打2~3分鐘,接著用雙手十指梳頭2~3分鐘,順序同上。第二步,乾洗臉,從上到下,從中向外,重點搓揉眼周、鼻翼、下頦、耳廊前後,按摩2~3分鐘。功效:活血化瘀,健腦提神,養顏護髮,明目通竅。可防治頭痛、眩暈、耳鳴、頸椎病、脫髮等疾病。拍打大椎功功法:站姿,意念集中在大椎穴。兩手掌分別交替向同側後甩,用掌面拍打大椎部位,左右各20次,或反覆多次,稍用力,以局部發熱、有痛感為度。功效:通經活絡,振奮陽氣,散風解表,除痹起痿。可防治感冒、頭痛、肩背酸痛、勞傷等疾病,還可延緩大腦衰老。捶打胸背功功法:站姿,兩足分開,與肩同寬,意念在前胸後背。兩手握空拳,一前一後捶打前胸的膻中穴、玉堂穴和後背的至陽穴、靈台穴,每穴各30次。雙臂放鬆自如,用力適度。功效:活血通絡,寬胸宣肺,疏肝理氣,散結止痛。可防治胸痹、胸悶、咳嗽、氣喘、腰背脹痛等疾病。叩打雙臂功功法:站姿或坐姿,意念集中在被叩打的經穴上。第一步,叩打上臂前側大腸經的循行部位。左臂伸直下垂,橈側朝前,右手輕握拳,叩打左臂大腸經線路,經合谷、溫溜、曲池、五里、肩髃等穴位,上下往複 20 次。同樣,用左手叩打右臂大腸經穴。第二步,叩打上臂內側心包經的循行部位。左臂伸直前舉,手心朝上,右手輕握拳,叩打左臂心包經線路,經天池、天泉、曲澤、內關、勞宮等穴位,上下往複 20 次。同樣,用左手叩打右臂心包經穴。功效:補益心肺,改善循環,促進代謝,降脂排毒。可防治胸悶、心悸、氣短、手臂酸痛無力、頭面部生斑長痘等疾病。掌摩腹部功功法:站姿,兩足分開,與肩同寬,或仰卧位。宜空腹,意念集中在腹部丹田。右手掌撫按於神闕穴、氣海穴,五指分開,左手掌重疊其上,環旋摩揉100次,適當用力。然後左、右手交換,再旋揉100次。大便正常或便秘者應順時針旋轉,稀便或者慢性腹瀉者逆時針旋轉。功效:培元固本,益精壯陽,補中益氣,通利二便。可防治氣虛倦怠、畏寒肢冷、腎虛陽痿、脘腹冷痛、疝氣、脫肛及婦女月經不調等。敲打大腿功功法:自然站立,意念集中在被敲打的經穴上。右腳踏在矮凳上,使膝關節彎曲90度左右。右手握拳,敲打右側膽經的大腿外側段。自巨髎穴、環跳穴開始,向前經風市穴、中瀆穴至膝部陽關穴,從後向前反覆用力敲打50次。同樣,用左手握拳敲打左側50次。功效:益氣活血,溫經散寒,疏肝利膽,降脂減肥。可防治脂肪肝、膽囊炎、膽結石、高脂血症、寒濕性腰腿痛等疾病。揉打下肢功功法:坐在矮凳上,身體自然放鬆,兩足略向前分開。意念集中在被揉打的經穴上。第一步,雙手指合攏,呈杵狀,擊打兩下肢前外側的胃經循行部位,上自髀關穴,向下經伏兔穴、梁丘穴、足三里穴至豐隆穴,左右同時進行,從上到下擊打20 遍,然後對每穴位重揉1~2分鐘。適當用力,以感到酸困為佳。第二步,用兩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兩下肢內後側的腎經循行部位,下自湧泉穴,向上經太溪穴、復溜穴、築賓穴至陰谷穴,從下至上按揉 20 遍,左右同時進行,其餘四指併攏,附於外側,可輔助拇指增大力度。功效:健脾補腎,滋陰壯陽,益氣養血,通經活絡。可防治脾胃功能失調、虛勞倦怠、腎虛腰酸腿軟、性功能減退等疾病。單足獨立功功法:自然放鬆站立,雙目微閉,雙臂略向外側下垂,先以左足為支撐點,單足站立,意念集中在左足。匯氣血於左足,全神貫注,維持平衡,站立數秒或1~2分鐘,然後以右足為支撐點,單足站立(方法同左足)。雙足交替進行約20次。功效:引血下行,壯腰強筋,潛陽斂陰,安神定志。可防治失眠、健忘、眩暈、高血壓、糖尿病、痛風、共濟失調等疾病。以上功法最好能一次性連續做完,以得到全面養生保健的效果。或者根據各段功法的功效,結合自己身體的具體情況,重點選擇幾段來練也行。總之,要掌握練功要領,意念專註,用力適度,貴在堅持、有耐心。(何清湖)
推薦閱讀:

【茶療養生指南】集錦(2)
看道 | 東方美學的禪意空間——食養山房六號茶室拍攝記
心靜才是養生之本...
養生備於理:知福才能幸福
五臟養生知識(養好五臟,六腑隨之而安)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