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精神疾病早期多起病於兒童青少年?

為什麼精神疾病早期多起病於兒童青少年? 發表者:王帥 (訪問人次:100) 2009年,我國政府已經將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防治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醫療服務。  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衛生狀況到底怎樣?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精神障礙及心理問題導致的青少年自殺,在全球青少年死因中居於第三位。我國有3.6億兒童青少年,這一人口群體精神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其精神衛生狀況令人堪憂。據統計,中國兒童醫學研究中心的各臨床基地平均每天接待的兒童精神疾病患者多達五百餘名,一年接待的病患達到十六萬左右。第19屆國際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及相關學科學術會議(2010年6月2日召開)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已經超過國際15%-20%的平均水平,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困擾,留守兒童、單親兒童、獨生子女的心理、行為問題尤為突顯。  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就其生物學原因分析有五個方面:--青少年精神發育神經遞質,多巴胺,性激素等,都處於不穩定釋放,或者不成熟的發育階段。特別是叛逆期的青少年,神經遞質釋放迅速,根據弗洛伊德對精神疾病的解釋:「力比多「處在無限能量,青年的行為表象與自我內心的潛意識發生衝突。---對自身激素和神經遞質特點認識的不足。性知識的缺乏,導致青少年羞於和父母討論性知識,變得內向,羞澀,無自知力,短暫社交恐怖。---多種營養物質維生素礦物質的缺乏,只管身體發育,不管大腦神經發育,對於海產品,卵磷脂等缺乏。---遺傳因素,來自父母的激素分泌基因,和家庭環境,飲食結構,身體外界直接影響---精神神經的發育過程每個嬰兒到兒童都是基本雷同的(不僅僅是七翻八爬),每個過程的不足和過度,弗洛伊德認為,其在成年後,特別是遇到應急事件後出現補償機制,這就出現了與現實脫節和情感不協調綜合癥狀(以下節選其他網頁)就其社會學因素來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五個方面:  ——兒童青少年學習和就業壓力大。這是誘病首因。一些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除了孩子在校學習外,還要送孩子上各種補習班,迫使孩子把過多時間放在學習上,往往造成孩子學習壓力過重。許多父母過分追求完美,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這種不良的親子關係給孩子造成了心理障礙。家長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出現恐懼心理甚至引發嚴重的精神疾病。其實,學生在校學習的負擔已經不輕了。不少的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讓許多學生感到讀書「太苦了!太慘了!」在看似安逸的大學校園裡,大學生也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學習任務重、就業形勢嚴峻等,成為少數大學生引發精神疾病的誘因。在我國,每年各高校都會有學生因患上精神疾病而休學或者被送去精神病院治療,其中,比較嚴重的是精神分裂症和偏執性精神障礙。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生活節奏隨之加快,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很難有足夠的時間放鬆身心,往往導致各種各樣的精神疾病發生。  ——留守兒童和單親兒童缺少親情。這是誘病一個重要原因。我國約有5800萬留守兒童。這些處在「幼苗期」和「花季」的孩子,由於長時間遠離父母,缺少來自父母親得不可替代的親情,使他們得心靈深處積聚著孤獨和脆弱,久而久之便吞噬了他們柔和美好的性情,甚至造成了他們的精神障礙和疾病。隨著家庭、社會結構的多元化,家庭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造成單親,如離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兩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有關研究表明:單親兒童患上精神分裂、精神抑鬱的機會是其他兒童的兩倍。因為缺少母愛或父愛,單親兒童容易產生自閉的性格;可有的家長又對孩子百依百順過分溺愛,使孩子養成驕橫放縱的性格,凡事以自我為中心。長此以往孩子便形成心理障礙甚至導致精神疾病。  ——獨生子女受到溺愛與過分管教。這也是誘病原因之一。據有關部門推算,目前我國獨生子女達到1億之多。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如此大規模的獨生子女群體,其成長風險之大,當問引起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目前,精神疾病也正在侵蝕著獨生子女。有關專家指出,眼下獨生子女一代的兒童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叫「蛋殼現象」——外表看起來很堅強有個性,但一敲就碎,心理非常脆弱,承受不了一點兒挫折與失敗,很容易走極端。在「421」結構的家庭中,獨生子女是祖輩和父輩的心肝寶貝,一方面在物質生活上傾其所有滿足其需求,一方面望子成才期望值特別高,不斷給孩子加壓力,加之缺乏親子間溝通理解,導致孩子適應社會能力差,引發厭學、抑鬱、焦慮、冷漠等精神(心理)健康問題。  ——青少年沉湎於虛擬世界上網成癮。這是也是誘病的不可忽視的原因。伴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成癮症」成為青少年新的精神疾病並已為醫學界所界定。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網路成癮症」發病率高達15%,互聯網已經成為部分青少年的「電子海洛因」。目前中國互聯網上網人數已達8400萬,其中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50萬,佔19%。而對於許多青少年網民來說,上網的首選內容就是網路遊戲。與很多國家相比,我國中學生使用互聯網人數的比例較高,使用時間也較長,平均每周使用時間為8.98小時,在假期高達21.34小時。「網癮」除了使青少年無心學習,成績下降外,還會對他們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傷害。「網癮」患者多表現為羞怯、多疑、悲觀、自我中心、缺乏自信、控制衝動困難;對待事物的態度較為消極,容易憂鬱、焦慮,情緒不穩,具有強迫、神經質傾向。網路成癮者一旦停止上網,會產生不安、焦躁、失眠、情緒低落、心情不佳、思維遲鈍等戒斷癥狀。「網路成癮症」達到一定程度時,還會引發犯罪。從各種角度對青少年犯罪心理進行剖析,我們發現許多青少年犯罪者的冷酷、兇殘與網路遊戲不無關聯——時常沉迷於虛擬世界的暴力較量中而不能自拔,當他在網路遊戲中形成的心理慣性延伸到現實世界中時,悲劇便發生了。  ——家長無視孩子精神疾病的存在。這是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得不到及時診治的主要原因。兒童正是心智發展的時候,心智的發展自然有其快慢,所以很多家長就把孩子的一些行為當做是心智還沒發育好的表現。並且,我們一直以來的傳統觀念就是重視器質性病變,而相對忽視功能性病變,至於具體到精神疾病上就更得不到重視了。有關專家指出,目前家長對兒童心理問題的認識存在諸多誤區,這些誤區主要表現在:一是父母對兒童心理衛生缺乏了解,當孩子出現一些情緒、行為問題,不知道去哪裡就診;二是父母缺乏「講究精神衛生,注重身心和諧」的健康觀念,在孩子患有精神疾病時「諱疾忌醫」,寧願帶孩子去內科看病,也不願意找心理科諮詢。
推薦閱讀:

zz 青少年如何健康飲食
該怎麼教育偷東西卻沒覺得自己錯了的弟弟?
青少年抑鬱的六種表現
為何我一跟爸爸慪氣就會更加想我的男友呢?是叛逆嗎?
為什麼英劇皮囊中Effy會精神崩潰到自殺?

TAG:兒童 | 疾病 | 精神 | 青少年 | 少年 | 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