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生前一直沒有安葬祖母,原因非常令人疑惑

(之三):乾隆皇帝發現,某些皇家記錄簡直是宣揚祖輩的醜行,下令徹底刪除

順治帝——糾結一世(之四)

關於皇太后與多爾袞的關係,當時見於文字的還有張煌言的一句詩:「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浙江人,做過南明的兵部尚書,率軍抵抗清軍,最後兵敗被殺。

據說,為了準備皇太后的婚禮,專門由禮部制訂了婚禮的儀式,寫成六卷書,名為《國母大婚典禮》,由錢謙益領銜。朝中百官也獻上一份賀表,也是出自錢謙益的手筆。後來乾隆皇帝痛恨錢謙益,把他的著作列為禁書,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柯劭忞是清代光緒年間的大學士,祖輩有人在順治初期的朝廷做過官,當年參加科舉考試的試卷還保存在禮部。柯劭忞曾經偷偷把前輩的試卷從禮部偷出來,看見試卷上有「皇父攝政王」的字樣,而且寫法比較突出,「皇父」二字雙抬頭,與「皇上」二字對齊。遇到皇父與皇上並列時,先寫皇父,再寫皇上。由此可見,當時的「皇父攝政王」的地位非常特殊。

到了清朝晚期,順治丁亥年、己丑年兩次科舉考試的試卷大部分已經散失,在殘存的少量試卷中,仍有三份的卷面上可以看到「皇父攝政王」的字樣,其他的稱呼,有「皇叔父攝政王」。據此推測,當年稱頌皇父攝政王的文字肯定非常多。

三份試卷中,有一份是武進人董應譽的,他是明代崇禎年間的舉人,在順治己丑年的殿試中,最終名列三甲第一百三十七名,成績一般。這一時期的科考卷面上的字跡比較潦草,字句空洞浮華。

(孝庄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年底,孝庄太皇太后病重,臨終前對孫子康熙皇帝囑咐自己的後事。此前,清太宗皇太極死後安葬在盛京的昭陵,按道理,孝庄皇太后也應該葬入昭陵,陪伴皇太極。

但孝庄皇太后說:「太宗皇帝安葬已久,不要因為我再去擾動他的陵寢。而且我心裡戀著你們父子,你就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找一塊地方安葬我,我才會心安。」

這一年孝庄皇太后七十五歲。康熙皇帝把皇太后居住的宮殿拆掉,搬到父親順治皇帝的孝陵的附近重建,稱為「暫安奉殿」。第二年,孝庄皇太后的靈柩被安放到這裡。這一放就是幾十年,康熙皇帝每年都去拜祭自己的祖母,卻沒有正式將她安葬,一直到了雍正皇帝即位,就在原地建造陵寢,稱為昭西陵。

康熙皇帝沒有安葬祖母的原因,令人疑惑,當然也被當成她曾經下嫁多爾袞的一個證據。從昭西陵的命名上看,它雖然是在遵化的清東陵之中,但依然歸屬於昭陵。因為孝庄皇太后的輩份在清東陵中最高,似乎放在哪個位置都不合適。於是,最終昭西陵被安排在清東陵的外圍,成為一座孤零零的陵墓。

清末民初的一本《悔逸齋筆乘》中分析這些傳聞,認為不足為信。張蒼水的詩,只是「敵國詆毀之辭」,而且當時南北之間正在交戰,張蒼水只是聽到江湖上的傳聞。錢謙益撰寫賀表一事,在《有學集》中並沒有這一份賀表。

罪狀中有關私入宮禁一條,《悔逸齋筆乘》認為,多爾袞當時是皇叔攝政王,又沒有文化,平時處事還是按照滿族人的舊俗,不懂避諱。隨便出入後宮的事可能會有,甚至還會到後宮當中挑選皇太極的妃嬪,做自己的小妾。這些事傳到民間,就變成了皇太后下嫁。

關於孝庄皇太后遲遲沒有安葬,最終又被葬在清東陵,《悔逸齋筆乘》認為這是孝庄皇太后本人的意願,希望死後母子相依。對此,當時一直存在爭議,一種觀點認為皇太后必須從夫安葬,另一種觀點卻尊重死者的意願,認為可以從子安葬。這種爭論持續了三十年,所以在康熙時代,孝庄皇太后遲遲沒有安葬。

●未完待續

節選自《悲歡後宮》於左 著

推薦閱讀:

九子奪嫡的落幕:康熙之死
此人是康熙諸皇子中最無望繼位的,他的死直接導致了太子胤礽被廢
康熙走了,我們如何繼續未來無聊的人生?
《康熙來了》停播,香港兔死狐悲?
【文化典藏】歷史上的康熙皇帝及眾皇子畫像

TAG:原因 | 皇帝 | 沒有 | 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