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悲禪院祖師世系,佛教網

大悲禪院的第一代住持為世高,號退居,他創建了大悲草堂。清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至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曹斌(浙江人,武進士)任天津衛守備時修建了大悲禪院,並延請世高在院中傳禪。世高原系文人,遂與當時天津詩人結交唱和。

世高(公元1621年——1700年)。據當時天津詩人查曦的《珠風閣詩草》中的

《挽世高和尚》云:

塔院懸遺像,尊師雙履歸。

香花存供養,仕女盡瞻依。

舊社池蓮冷,望台野鳥飢。

禪床余錫杖,不肯化龍飛。

詩集以編年序,該詩被編在「庚辰」年,即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這說明,世高離世,應在此年。另有詩人龍震的《憂世高上人病》:「世公年八十,病極強吟詩。」又他的《挽世高上人》詩,編次均在庚辰,可知世高生於明嘉宗天啟元年辛酉(公元1621年),卒於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正好八十歲。

當年大悲禪院有個草堂社,是個詩社,為詩人唱和之所。世高是該社的成員之一,擅長詩詞。據《天津縣誌》所載《黃謙》傳記:黃謙、張、梁洪、僧世高結草堂社。又據康熙年間津門詩人張的《綠艷亭稿》所載《刻退居詩序》記:「退居老人,性瀟洒,好吟詩。讀退居中詩,或托物比興,或與人唱答,雖脫口而出,如不經意,要皆沖閑淡雅,漸近自然,宛有古高士風。」可見,世高既有《退居詩》集問世,在詩詞方面又有一定的盛譽,所以他才喜歡接納詩人,並在其住地雅集,大悲院才可能成為當時天津文化活動是中心之一,這一點已被歷史所驗證。自世高去世後,大悲禪院就再也沒有出現像世高這樣的詩僧。沒有再現往日繁盛的文化活動。乾隆年間,雖有了凡上人主持修寺,但他的生平和事迹不多見,僅從乾隆年間詩人汪舟的詩稿中見到一二,略留雪泥鴻爪。

了凡之後,從公元1977所發現的「節和中公老和尚塔」來看,大悲禪院也曾有過興盛時期,也幾經浮沉,惜目前尚未發現更多的資料。至光緒年間,先有學文法師,後有祥麟法師曾為大悲禪院住持。

祥麟法師,光緒年間為大悲禪院住持。在動蕩的年代中,他主持修繕大悲禪院的殿宇圍牆,邀請名僧升座講經,並向四方宣揚大悲禪院的功德勝跡,使大悲禪院盛名復振,成為天津地區最有影響的寺院。大悲禪院中興之後,祥麟法師不懈深究佛理,使寺廟僧人學習誦讀經書蔚然成風,故大悲禪院再度成為北方頗具盛名的十方叢林。同時在此開壇傳戒,受戒僧人百名之多。之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天津的著名居士周叔迦、靳雲鵬、龔心湛、王紹賢、劉鶴齡、劉子明、趙化民、張伯齡、李唐民等居士發起「復興大悲院」之舉。並邀請倓虛法師來寺主持重新修建大悲院。

等慈法師是在倓虛復興大悲禪院過程中,於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由倓虛法師推薦,推等慈為大悲禪院住持,並代倓虛法師在天津監修大悲禪院。等慈果不負眾望,律己甚嚴,精勤奮勉,將殿外古佛均供養到寺廟中來。並四處募捐,增置法器,使擴建後的殿堂很快充實起來。這樣,大悲禪院便成為天津地區僧俗會集的重要場地了。今天大悲禪院的格局就是當年倓虛法師和等慈法師所主持修建的原來狀況。當時為重修大悲禪院捐款出力的著名居士有:

周叔迦、靳雲鵬、龔心湛、王紹賢、劉鶴齡、劉子明、趙化民、張伯齡、李唐民、劉元忠、閻棟臣、林耕宇、劉世銘、張傑臣等。其中王紹賢曾任上海鹽業銀行總經理,劉子明為大康鹽業公司經理。勒雲鵬山東濟寧人,曾兩次出任國務總理,曾在津組織居士林,為林長。龔心湛安徽合肥人,曾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兼代國務總理,1926年退出政壇,在天津經營實業。上述人物為重修大悲禪院做出了貢獻,為弘揚佛法做了基礎性的工作。

繼等慈之後,慧閑法師擔任了大悲禪院住持。四十年代慧閑法師攜弟子誠祥赴香港侍奉倓虛大師,即留港。

天津解放以後的大悲禪院住持為惠文法師。他是安徽太和縣人,俗姓曹,名定生,又名濂溪。清光緒八年二月十六日(公元1882年4月3日)生。四歲因體弱多病,奉父母命寄名僧寺,法名仁果。九歲入蒙學,異常好學。二十歲縣試,名列第七,夏季第十一。二十三歲由縣官選充小學教員。二十八歲應安慶省試由優附生獲選。後入京師財政學堂肄業。三十歲值辛亥革命,家貧無以為生,遂投效毫州巡防營任司書,逾年編入武衛右軍旋改安武軍任書記長,從此連續十五年未曾離安武軍。北伐安武軍遣散,賦閑後以王占元保薦曾代理南陵縣長,但僅代理兩月即去職。適時局不靖,逢變亂,行裝盡失,僅以身免。從此萬念俱灰,精神無所依託,學佛因緣由是而生。公元1927年,住北京極樂庵依三寶和尚,從此專心向佛,研讀佛經。公元1933年2月能海法師在北京居士林講經,常預法席,因有所悟,遂求能海法師為剃度,時年五十三歲。公元1934年去浙江定海普陀山後寺受三壇大戒。戒期圓滿返京住東城手帕衚衕凈蓮寺。公元1938年赴青島湛山精舍時,有施主贈他葡萄園八畝,他說:「出家人不許有田產,以違佛制。」敬卻之。五十七歲(公元1942年)、六十一歲時來天津住大悲禪院,任監院,一年後仍回京凈蓮寺。解放前應慧閑住持邀請仍來大悲禪院。解放後,等慈去北京,慧閑、誠祥去港,大悲禪院無人看守。惠文遂為住持。曾講《楞嚴經》、《普賢行願品》若干經。他於公元1953年參加中國佛協第一次代表大會,公元1954年當選天津市佛協會主委、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協委員、中國佛協會理事、天津市中蘇友好協會理事,天津佛教協會會長。公元1959年7月10日圓寂於寺。

(惠文法師概介,系參考龔望《惠文法師事略》寫成)

推薦閱讀:

文殊菩薩五字真言(誦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難,誦兩遍除滅億劫生死重罪) 內地 佛教網 般若文海 佛學文章 佛緣網站
母音老人的無相密「心中心法」探究 心中心法 佛教網 般若文海 佛學文章 佛緣網站 -
放下才能解脫,佛教網
慈悲心與菩提心 - 修行筆記 - 顯密文庫 佛教文集 手機佛教網站

TAG:天津 | 佛教 | 佛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