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一些地區「民主亂象」分析

亞洲一些地區「民主亂象」分析

冷戰結束以來,美國憑藉其「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大肆向全世界推銷其民主制度和價值觀。在世界各地,美國通過扶持所謂的民主力量,大力施展其「軟實力」,推進全球民主戰略。亞洲一些地區是美國長期重視的地區,美國在該地區推行民主戰略方面也是不遺餘力。美國國務院發布的《2004—2005年度美國支持人權和民主的記錄》中聲稱:「美國通過國際開發署向該地區提供了大筆資金,以資助當地的民主、治理及人權項目。為了推動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柬埔寨、馬來西亞、寮國、斐濟、越南、泰國等國的民主發展與法制建設,國務院下屬的人權和民主基金對多項計劃提供了支持。」這樣的內容在美國曆年的人權和民主記錄報告中都會涉及。然而,美國在這些地區實行的民主擴展戰略並沒有給該地區帶來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反而導致該地區多個國家或地區陷入政局不穩、甚至混亂的困境之中,一些國家和地區,伴隨著所謂民主化進程而發展的是族群對立、民族分裂、社會動蕩、貪腐未絕、政局不穩的「亂象」。這就是不顧自身的社會文化條件,盲目套用西方民主制度的結果。

無數事實證明,模仿西方政治模式,實行西方式的民主政治,並非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保證。可以說,西方民主制度已經成為製造亞洲一些國家或地區痛苦的源頭。

在菲律賓,由於長期照搬美國式民主,給該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帶來難以估量的消極後果。在從1898—1946年這幾十年的被殖民統治時間裡,美國的生活方式迅速滲透到菲律賓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不論是菲律賓的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深受其影響。無怪乎菲律賓被有的人稱為「東方小美國」,而菲律賓人被稱為「東方美國人」。儘管菲律賓在現代民主制度建設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績,包括對美國兩院制的模仿,還被一些人稱讚為「美國民主在亞洲的櫥窗」,但是,其群情振奮、奇聞百出且夾雜著一點烏煙瘴氣的選舉一直吸引著國外的眾多媒體。兵變和大規模街頭示威遊行連年不斷,也是「櫥窗」里的例行節目。事實說明,菲律賓的「民主」已經支離破碎,美式民主在菲律賓並不能給那裡的人民帶來幸福。

泰國同樣深受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影響。早在1933年,泰國就舉行了其歷史上的第一次選舉,在泰國建立起議會制的君主立憲政體,泰國還比東南亞其他國家更早地確立了男性和女性的普選權,從這些方面看,泰國的民主似乎很「發達」。但另一方面,泰國的民主又表現得極為脆弱。1932年到1992年,泰國發生過19次軍事政變,其中多數取得成功。最近的一次軍事政變發生在2006年9月,泰國軍方因此推翻了前總理他信政府,從此,泰國政局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曾經被譽為東南亞民主標杆的泰國民主也陷入了困境。有媒體指出,當前,泰國的「民主」有向「民粹政治」甚至「暴民政治」發展的趨勢。

另外,在美國的推動下,我國台灣地區也完成了所謂的「民主轉型」。本質上,台灣地區的民主是在美國壓力之下強加進來、不得不為的結果,因此也可以說是一種依附於美國的民主。時至今日,在台灣,民主的形式雖取得了顯著進步,但民主的品質卻不斷惡化,以至於有學者一針見血地把目前台灣現行的所謂民主稱為「惡質民主」。例如,社會撕裂,族群關係緊張,公民理性缺失,一些民眾和社會團體以所謂「民主」為擋箭牌,公然藐視司法,動輒暴力相向,侵犯他人權利。即便最能體現台灣民主化成就的選舉制度,在現實政治生活中表現得更多的也只是其工具意義而非價值意義,台灣人民似乎並沒有足夠的福氣盡情享受這一成就,在某種程度上還被其支配,以至於有學者不無痛心地指出:「這(民主化)是一隻潘多拉盒,飛出來的是一種叫做選舉的鬼魅,它的邏輯與精神即是毫無節制的權力爭奪,滲透到幾乎是台灣社會的各個領域,選舉與非選舉時期皆然。……或者可以換個比方:現時期的政治狀態其實是身穿藍綠球衣的作為美式足球球員的政治人物對失控的權力之球搶成一團,背景則是因過度興奮而被愚蠢化的媒體與觀眾。」(許開軼:《解析「台灣民主」的困境》,《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年第4期)簡言之,民主在台灣地區的發展已經被嚴重扭曲,形式的進步遮掩不了民主內涵的蒼白和民主品質的惡化。

從民主的產生和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與擴散來說,大致可分為內生型民主和外生型民主。內生型民主較穩定,如英美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這是因為內生型民主是一個國家自身社會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後的產物,各方面的國家制度建設比較完善,有能力適應日益變遷的政治環境。外生型民主的產生受外來因素(主要是西方)的影響很大。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民主甚至完全是西方輸出的結果。外生型民主之所以不穩定,一是因為缺乏基本的國家制度,二是因為社會經濟和文化層面不能對民主提供有效的支持。(鄭永年:《亞洲民主亂象讓中國引以為鑒》,《國際先驅導報》2008年7月21日)

從現實來看,外生型民主國家由於經濟發展的階段性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如日本,雖政局穩定,但20多年來,日本首相走馬燈似地頻繁更換,以至於在國際政壇上形成了日本特色的「換相」現象。毋庸置疑,頻繁「換相」現象在一定意義上折射出了西方所謂「議會民主制」的弊端,如政府的政策連續性不夠;在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往往會導致政局混亂甚至流血衝突,如泰國,其政局常常因為軍方發動政變而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造成上述亂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不顧國情,片面推行民主改革,導致民主過度與民主過早是其主要原因。

深入地看,這些國家「民主過度與民主過早」的背後與美國在全球的民主輸出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尤其是從20世紀80年代以後,美國開始以民主的名義在一些亞洲國家擴張勢力,強迫一些國家或地區接受美國式的民主與自由市場經濟。然而,將自由市場與自由選舉同時引入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往往不是繁榮與穩定,而是仇恨、社會混亂,甚至是種族滅絕式的暴亂。二

從立國之日起,美國人就認為「上帝是在美國一邊,美國代表著進步和未來世界最好的社會模式」,這導致美國人持有一種獨特的「天賦使命觀」,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上帝賦予美國拯救世界和救贖全人類的「特殊使命」。換句話說,向全球輸出「美國式民主」,力圖按照自己的意願改造全世界,是美國賦予自身的使命。所謂「輸出民主」,主要是指美國以自己的是非標準來衡量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行為與文化傳統,並認為美國有義務和責任將自己的民主制度推廣到世界各地,即以美國的民主製為模式或原型,促進與美國文化不同的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制度向著美國規定好的方向運行,最終實現美國式民主體制的一統天下。

從理論上講,民主是呈現在各種文化和社會現象中的制度、經歷,它並非為一個國家或社會形式所獨有。民主的發展具有不均衡性,但是並不能因此而斷定某一種民主模式為最佳,從而適用於所有國家。每一種民主都是其本土文化的特殊反映。任何國家民主體制的形成,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自然環境、歷史條件和人文背景,都是在自己本土生長和發展起來的。「美國式民主」固然有其長處,但它畢竟是在美國特定的自然和人文背景下發展演變而成的,有其特殊性,一句話,「美國式民主」並不是普世性的標準。從其他國家的角度來說,各個國家的民主制度都是在本國發展的具體歷史條件、社會環境和發展水平下產生和發展的,都有其漸進的過程和規律。由於民族信仰、文化傳統、價值理念、社會制度、發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差異,現實世界的民主制度應該是多樣性的,各國應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民主制度,才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

早在1990年鄧小平就說過:「要求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辦不到的。世界上那麼多伊斯蘭國家就根本不可能實行美國的所謂民主制度,穆斯林人口佔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會向美國學習資本主義制度,中國人口也佔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還有非洲,非洲統一組織的強烈的普遍的呼聲就是要求別國不要干涉他們的內政。這是世界局勢的一個大背景。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西方發達國家堅持干涉別國內政,干涉別國的社會制度,那就會形成國際動亂,特別是第三世界不發達國家的動亂。」(《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59—360頁)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也曾指出,「作為一整套制度,我發現它(美國的制度)有些方面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我要對他們(美國人)說的是,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將自己的制度強加給無法適用這一套的社會」。「美國式民主」可以平等傳播,但不應強行「輸出」,更不能以擴大民主為由干涉他國內政,行不民主之實。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美國仍將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在世界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需要了解世界多元化的趨勢,按照自己的意願去「一統天下」是不可能如願的。每個國家不論大小、強弱,都是國際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員,世界上也因此而有精彩紛呈的多種文化,這種文化的多樣性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三

民主化是人類政治發展的共同目標和理想,然而,每一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在政治發展中面臨不同的國內外環境,致使各國政治民主化道路呈現出多樣性。西方的民主政治,是在西方國家的特定國情中產生的,它的發展也是根據具體國情不斷調整、完善的過程。在歷史傳統與社會發展條件和西方迥異的發展中國家,民主政治也將千差萬別,不可能只有一個模式。發展中國家民主的實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實現的方式和手段,也必然要與具體國情相適應。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民主化的經驗和教訓表明,千萬不可盲目照搬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驗和發展模式,而應建立適合本地實情的民主制度。各個國家對於民主應該根據國情所需,不能生搬硬套。幾十年來世界各國民主進程反反覆復的經歷已經表明,不適宜自己的民主即使傳播在自己的國土上,也不能生根開花。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民主發展的歷史更是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沈惠平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


推薦閱讀:

亞洲地區國家的禮俗
持申根簽證,可以免簽去那些國家和地區?(轉載)
港深斥資百億發展河套地區 六成樓面辦高教_
豫南地區商周西漢墓出土遺玉研究
普京:俄羅斯為拿下克里米亞地區不惜打核戰

TAG:亞洲 | 地區 | 一些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