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康復,在杭州悄悄興起·杭州日報

浙江醫院成為首批心臟康復職業技能培訓基地
心臟康復,在杭州悄悄興起
2014-06-10

記者 余敏 通訊員 王婷

最近,中國康復醫學會批准浙江醫院心臟康復中心成為首批心臟康復職業技能培訓基地,計劃每年培訓500名心臟康復師、治療師和心臟康復護士。

心臟康復,一個相對陌生的名詞。但是,在歐洲卻很普遍,它能預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我省心臟康復行業也逐漸發展起來。

胡大一:心臟康復有「五大處方」

說起康復,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印象:做完手術後適當地活動活動,讓功能恢復地好一點。

沒有康復的心臟治療都是殘缺的,那麼心臟康復是什麼呢?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胡大一說,到醫院做搭橋、支架、裝起搏器等手術就好比在4S店買了輛車,車子要保養,做完手術後也需要康復,「現在國內的『4S店』很少,只賣『汽車』不做『保養』。」

對於心臟手術病人,醫學界最初要求術後要卧床休息,提倡「靜」。上世紀60年代,「動」開始挑戰「靜」,認為患者術後需要做力所能及的運動。如今,康復醫學的概念從單純運動走向了綜合,胡大一把它概括為「五個處方」:藥物處方、運動處方、營養處方、心理處方和戒煙限酒處方。

簡單地說,心臟康復就是應用評估、運動訓練、飲食和用藥指導、健康教育等多種方式,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並預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發生。

歐洲很普遍 國內剛起步

德國曾對12560名患者跟蹤調查7.5年的對比結果:因為心臟康復,死亡率減少54%,醫療費用降低47%,運動能力明顯提高,心絞痛等主訴減少,心臟藥物需求量減少。

「心力衰竭的人,進行心臟康復治療死亡率能下降20%,能夠明顯減少反覆住院的費用。」胡大一說。

放眼世界,約有80%的歐洲國家建有本國的心臟康復學術組織,約90%的國家有本國的心臟康復指南,部分國家採用歐洲或美國的心臟康復指南,只有約7%的國家沒有使用專業的心臟康復指南。

「在德國,有6600多個小組在社區指導病人做心臟康復。」浙江醫院心臟康復中心王伯忠副主任說,歐洲的有些國家還將心臟康復立法,要求病人做完手術後必須進行康復,因為這樣能降低疾病複發率,減少國家醫療支出。

我國屬於對心臟康復認知率比較低的國家之一,「有院領導支持、場地和康復經驗等的心臟康復基地,全國不超過10家。」胡大一說。

人才、醫保等

制約了行業發展

其實,浙江醫院於1999年成立了心臟康復中心,這在我省乃至全國都是最早的,裡面有功能評估室、健康教育室、心身治療室、功能鍛煉中心等。

「成立之初,很多其他科室的醫生都不理解,不知道我們是幹嗎的。直到現在,來心臟康復中心看病的人,也不是很多。」王伯忠說。

他認為,當年心臟康復行業面臨三個問題:一是醫療方面,心臟康復師、治療師、護士等太少,提供不了規範的「五大處方」;二是醫療保險方面,體制滯後,很多項目都不納入醫保,限制了行業發展;三是病人對心臟康復不了解,加上交通不便等因素,來就診的人不多。

胡大一認為,心臟康復要想發展起來,必須要把心內外科、心血管預防和管理等進行整合,還可以把電子醫療服務引入,與互聯網結合,為居家病人提供電子醫療服務,指導他們進行康復。

記者了解到,除了浙江醫院,近兩年省立同德醫院、邵逸夫醫院等都開設了心臟康復。

「我們主要是做心外科的康復,病人在心外科做完手術,我們可以派醫生到心外科病房指導他康復,也可以等病情穩定後,轉入我們康復中心。」邵逸夫醫院康復科李建華主任說。

省人民醫院葉祥明主任認為,患心血管疾病的人越來越多,心臟康復也是該院康復中心今後要發展的方向之一。

推薦閱讀:

「我來問問她」·杭州日報
 溫暖祥和的羊·杭州日報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6.11.15)
演過1700場的芭蕾舞劇《白毛女》下月來杭·杭州日報

TAG:心臟 | 杭州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