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獻給正在當婆婆的人,結婚前幾年你不幫我 當你老了也來煩我
(圖文無關)
這是身邊真實發生的一件事情,十年前我們小區有一對小夫妻結婚,小媳婦屬於遠嫁,在這邊無依無靠。小媳婦也是個明事理的人,溫和有禮,舉止有度,孝敬老人。
可家裡有個強勢的婆婆,公公和兒子對老婆婆絕對的言聽計從,小媳婦進門後也被婆婆要求做這個事那個事,還經常嫌棄小媳婦做的不好,各種挑剔。把小媳婦管的服服帖帖,婆婆自然很得意。一開始小媳婦還禮讓有加,大事商量,小事忍忍就過去了。
直到小媳婦懷孕,女人懷孕衣服什麼的本身就容易臟,也行動不便,婆婆不但沒有照顧小媳婦還對小媳婦說各種挖苦的話,孩子還沒出去就直言不諱的說,你生的孩子你自己帶,我不會幫你帶一天。你做月子叫你媽過來照顧你,我不會照顧,也沒這個義務。甚至小媳婦懷孕七八個月的時候,衣服都是自己洗,老公幫忙,婆婆就阻止兒子不讓他給媳婦洗內衣內褲,說懷孕的女人晦氣不吉利。更別說給小媳婦吃好吃,想都不用想。
孩子出去到5歲,婆婆沒有幫忙照顧一天,連月子期間都是老公請假照顧小媳婦半個月,後來就小媳婦自己照顧自己。婆婆只丟下了一句話,誰生的孩子誰哄,更沒抱過一次,甚至誇張的是孫子只要看見婆婆,就會哭!
沒懷孕之前,小媳婦還一直上著班,生完孩子後沒辦法只能辭職做全職太太。沒出去賺錢的小媳婦更是讓婆婆有刺可挑,覺得兒媳只會花錢不會賺錢,敗家娘們。這期間公公也因為生病去世了,只留下婆婆一個人。
婆婆身體也大不如以前,公公走後,一直強勢的婆婆就只能管著兒子和兒媳來找存在感了,但是有了家庭的兒子,也越來越覺得自己母親的缺點無法忍受,期間也多次吵架,關係也越來越不如從前了,甚至還有些厭煩。終於在不顧老太太的反對,小媳婦和老公貸款出來買了房子,把婆婆一個人丟在了家裡。
第十個年頭,婆婆終於動不了,這時婆婆想到了兒子和兒媳,也意識到以前自己做的很多不對的地方,希望他們回來一起住,也順便能照顧她一下,小媳婦的一句話,誰生的孩子誰照顧,我沒有義務也沒有責任,更不會回來住。老太太只能欲哭無淚,啞口無言。媳婦其實非常懂事,雖然婆媳關係一直不好,但是從來不阻止老公孝順他的父母。抱著一副你孝順是你的事情,和我無關的態度。
由於工作忙,兒子也不可能兩頭跑,也不可能把媳婦和兒子丟家裡,來和母親一起住,所以兒子只能把母親送去了敬老院請護工照顧。兒子也由於家庭和工作關係,不可能經常去看望老婆婆,一般幾個月去一次,不是兒子不孝,是根本顧不上。也就造成了老婆婆凄涼的晚年生活,也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本來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被自己親手給毀了。
曾經有親戚勸過媳婦把老太太接回去照顧,可是媳婦說了: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她不管我,那麼到她老了也別來煩我。多麼乾脆利索又不容反駁。
經常有人問:生孩子是為了什麼?傳宗接代還是養兒防老?
我是這樣理解的:為了付出與欣賞。但我相信不是所有人都是這麼清高的,很多人養孩子還是為了將來老有所依。
我也很理解很多老人的想法,覺得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好不容易兒子長大了賺錢了,但是自己卻不能做主了,兒子賺錢給了媳婦,在兒子面前不再說一不二了。就像自己辛苦養大的老母雞,會下蛋了卻讓人連窩端了的那種糾結和無可奈何。
於是各種娶了媳婦忘了娘的不孝子在老人嘴裡誕生,各種囂張跋扈蠻不講理的不孝媳婦在婆婆嘴裡誕生。
我不知道那些老人你們可想過?那些寧願背負著罵名的子女也不來孝順你們,你們可想過自己的過錯?
你含辛茹苦養的是兒子,不是兒媳婦。你一把屎一把尿照顧的也是兒子不是兒媳婦,你傾盡所有培養的是兒子,也不是兒媳婦。兒媳婦所有的教育,養育都是別人完成的,你才是坐享其成的那個人。
我們為什麼要孝順父母?父母和兒女就像一場輪迴,你照顧我小,我伺候你老。因為父母有生育、養育、教育之恩,可說是功德巍巍,我們為父母做什麼都不為過。
可是婆婆和媳婦的關係呢?沒有這些恩情。
如果在媳婦剛嫁過來的時候,你沒有對媳婦付出過,在媳婦最難的那幾年,你沒有幫襯過,那麼面對一個陌生人,既沒有生養之恩,沒有幫扶之義,憑什麼讓媳婦孝你,憑什麼讓媳婦順你?憑你老嗎?
為什麼很多婆媳矛盾都是發生在媳婦懷孕生孩子到孩子2歲這個階段?記得有篇文章裡面有幾句話寫的特別好:
生完孩子頭兩年,再好的感情,也要經歷一下忙亂的摧殘;再多的耐心,也要經歷爭吵的洗禮;再美的回憶,也成為記憶的奢侈品;老婆眼中的老公變成了懶蛋,老公眼中的老婆,溫柔也不復從前……
再恩愛的夫妻,一生中都有100次想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衝動。其中一半,都應該發生在生完孩子的頭兩年。
寫這篇文章,也是給正在做婆婆的人好好看下,無論是你的下半輩子,還是兒子兒媳以後的生活,請理性在加一點親情對待自己和身邊的親人,這樣的結局也許會完美的多。
也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推薦閱讀:
※土地資源管理參考文獻推薦
※「我上不了谷歌學術」「用它啊」
※沒有科學的方法,好文獻也讀不出價值!
※怎樣提高文獻閱讀效率
※乾山乾向水流乾考察文獻古墳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