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嘴上的平民,內心的貴族

華哥說

他始終是那個真實的馮小剛,從生活中走來,沒忘記自己是個老百姓的兒子。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古爾齊亞

刨根問底派傳人,在傳奇故事與熱點話題間,解答十萬個不為什麼

全文4281字,讀完大約7分鐘

馮小剛特別喜歡調侃「貴族」,大家都記得《大腕》結尾那句損「貴族」的話: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電影《大腕》截圖

無論是在電影,還是在自傳中,他都不忘調侃一下「貴族」:

貴族的氣質不是有錢了就能掛相的,那是從娘胎裡帶出來的,一小養成的。

在馮小剛眼中,貴族「思考的都是民族的興衰,國家的興亡」,「除了做愛親力親為」,其他都不管。

因為在馮小剛心中,他自己無論如何都算不上是一個「貴族」,他是窮人的孩子。

的確,他的身世確實苦難,他的家庭承載了那個時代的苦難。他父親曾經被打成右派,一生受盡了凌辱,用馮小剛的話說,「因為態度不好」;母親的命運也很困苦,幾歲就失去了所有親人孤身來到北京,35歲離婚,45歲得癌症,癱瘓在床16年。

年輕時的馮小剛

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馮小剛,內心悲苦可想而知,所以他很愛哭。後來有人拿這個說事,說馮小剛一會對記者哭,一會對觀眾哭,這都是學劉備,哭是演戲博取同情,給自己拉票房。

其實真不是。他和王朔聊天聊到感慨時就眼圈兒發紅,王朔一看就說:求你了,千萬別哭。

馮小剛和王朔

他曾經和馮鞏兩個人在飯局上喝大了,倆人一起走到馬路邊一起哭著互訴衷腸,直到天快亮才被大家找到。

只能說,他天性確實多愁善感,這並沒有錯。

還有人說他品性不好,欺負朋友。比如《甲方乙方》改編自王朔小說,但編劇卻沒署王朔的名字。殊不知當時的王朔已被封殺遠走美國,出現王朔的名字劇本有被槍斃的危險,王朔去美國前留下話:沖我來的,不沖你們。馮小剛在電話徵得王朔同意,才沒署他的名字。否則,可能就不會有這部中國賀歲電影的開山之作。

《甲方乙方》

有人覺得他脾氣不好,嘴不好,喜歡懟人。其實他只是喜歡說實話。他懟過韋恩斯坦,結果後者真的出事了;他懟過中國爛編劇太多,這也是實情;他懟過電影審查制度,有人覺得他是在炒作。

但實際是,我們80後今天記憶深刻的室內喜劇《編輯部的故事》,出自王朔和馮小剛等作者之手,就連這部今天看起來非常經典的喜劇,當年也因為「題材有問題」差點被斃掉,甚至驚動了北京市委副書記,而出問題的原因,恰恰是有人告狀。

《編輯部的故事》

被告狀對於馮小剛來說並非僅此一次,風靡一時的《不見不散》公映時,裡面有一段葛優模仿某瘋狂商人想炸掉喜馬拉雅山的狂想,還被學者舉報,是抄襲他們的科學構想。

連喜劇都屢次中槍,加上《我是你爸爸》《月亮背面》等作品屢被封殺,馮小剛對審查和告狀者的無奈是有親身經歷證明的,相反很多不了解的門外漢,則喜歡說,這是炒作。

自己一路走來,溝溝坎坎太多,內心委屈太多,媒體不理解,評論家不理解,馮小剛就會生氣,喜歡懟人,老婆徐帆曾經說他,為什麼其實你內心是善良的,卻總是不能好好說,讓大家明白的你呢?

若非親歷者,恐怕很少有人能明白。

《不見不散》劇照

馮小剛曾經寫過他作品被槍斃時的心情:

  • 我想了好幾個題材,全是假惡丑的,怎麼添堵怎麼來,就想找不痛快了!破罐子破摔了!

  • 那次作品被槍斃,馮小剛當晚就喝醉了,第二天徐帆發現,馮小剛掉了一大塊頭髮,就是人稱的「鬼剃頭」,那夜他的心如死灰,可想而知。

    想必,經歷過這一切的人,沒有人願意再去經歷,更沒人願意去這樣「炒作」自己。

    正是有了這段,馮小剛一心扎進了賀歲喜劇電影中,《甲方乙方》《沒完沒了》《不見不散》《非誠勿擾》《手機》《天下無賊》,他和葛優這對黃金搭檔佔據了每年的賀歲檔期,也同時佔據了中國電影產業飛速市場化、產業化的前鋒位置。

    老幼婦孺,各行各業,都記住了馮小剛,都願意為馮小剛的電影買單,他成了中國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名副其實的「賺錢王」。

    《非誠勿擾》劇照

    然而,這並不是馮小剛的全部。他本來可以始終坐在賀歲片之王的寶座上,安心地接地氣,為廣大老百姓拍可以逗他們開心大笑的電影。可馮小剛卻轉向了。

    拍攝《天下無賊》時的馮小剛與葛優

    他拍了講述民族苦難的歷史片《1942》,講述民國時期河南大饑荒幾百萬災民的故事,一個令人看了揪心的故事。他自己預料到了這部片子的不太討喜,他在微博里寫:堵上我11年來積攢的人氣,我也要做這部電影。

    張國立雖然答應演出《1942》,可私下裡也勸馮小剛,現在大家喜歡看開心的,不喜歡看堵心的。

    電影《1942》劇照

    果不其然,這部電影票房並不好,這部馮小剛和劉震雲耗費多年心力,反覆修改打磨,還親自去河南實地尋訪歷史的真誠之作,這部清晰地講述了中國官僚體制的複雜、低效和冷漠麻木,人性複雜性的好片子,票房還不如插科打諢的《非誠勿擾》的一半。

    馮小剛不服。

    他又拍了《唐山大地震》,繼續講述民族苦難,票房可想而知。

    《唐山大地震》劇照

    但他依舊沒有放棄,繼續拍《我不是潘金蓮》,講述一個婦女的離婚小事如何被官僚體制和輿情管理這種看似滅火其實玩火甚至是點火的政府治理思路的深刻反思。

    現在,馮小剛又拍了《芳華》,講述他自己的青春記憶,還有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有人,馮小剛很分裂,一面的他,是中國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另一面,是一個執拗地遊走在社會歷史敏感話題邊緣、堅持認真講述故事、用心拍片的導演。

    一手抓市場,一手搞創作。他兩頭都想要。

    這並不分裂,其實這就是真實的馮小剛。他不想失去任何機會,商業上的成功,讓他有了在電影界立足、繼續拍片的資歷,堅持自我表達和創作,則是不想愧對自己的人生年華。

    所以馮小剛說,「60歲以後,時間不多,不想浪費時間了」。

    在電影《芳華》里,劉峰因為傷了腰,無法繼續跳舞,只好在文工團里轉行做了舞美道具修理工,還有閑暇時間給同事做沙發。

    這一段,幾乎就是馮小剛的真實寫照。

    電影《芳華》劇照

    他沒上過電影學院,沒有任何科班經歷。曾經是北京軍區文工團京劇團的舞美,是個地地道道的小人物。

    專業賦閑時,他就在家自己練習打傢具,從組合櫃到各種柜子,還每天買菜做飯,練得一手好廚藝。

    直到那時,他都和電影沒什麼關係,拍電影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奢望。

    甚至在後來與王朔、鄭曉龍等圈中大碗相識的時候,馮小剛都只是一個毫無根基的人,當王朔是知名作家、鄭曉龍是知名製作人的時候,馮小剛還在劇組裡面當美工,順道給劇組當廚師。

    年輕時的馮小剛

    這就是為什麼馮小剛一定要先追求商業片的成功,因為沒有這個成功,中國電影界沒人認馮小剛這個人,也沒人認可他的作品,都把他視作是王朔的一個小跟班而已。

    馮小剛曾經對劉震雲說,過去蓋起來的宮殿里沒有我的位置,我只能在宮殿的旁邊,另起爐灶,蓋起來幾間偏房。

    連續多年的賀歲片商業成功,讓馮小剛在電影產業中有了一席之地,站住了腳跟,他開始琢磨,拍自己想拍的電影。

    這也是馮小剛可貴的地方,他爬得很高,卻沒忘自己為什麼出發,用現在的詞來說,他才是不忘初心。

    有兩個例子,當年馮小剛寫婚外戀題材的劇本《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結果審查被斃掉,他始終沒忘這回事,若干年後,他又把這劇本拿出來,修名《一聲嘆息》後送審,居然通過了,電影還在開羅電影節得了獎。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一九四二》,根據劉震雲的調查體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改編,馮小剛從認識劉震雲開始,就和劉震雲說打算改編這部小說,但是始終並沒成,多年以後幾經波折,最終成了,他始終沒有忘記,始終堅持,不放棄自己的夢想。

    馮小剛對《一聲嘆息》的執著,有他個人的心路歷程,因為電影里演的編劇男主角離開妻女,和小三生活的故事,正是當年馮小剛與前妻離婚,和徐帆再婚的人生經歷。

    其中有一場戲非常感人,男主角的女兒哭著對爸爸說,以後我都按時完成作業,爸爸你不要不要我們啊!男主角泣不成聲。

    馮小剛在《一聲嘆息》拍攝現場說戲

    當年馮小剛有過怎樣的內心掙扎,他都寫在了劇本里。

    至於他為什麼對《一九四二》如此執著,就是他內心的自我要求了:他喜歡講述歷史,記錄時代,講述人性、民族等更為宏大和嚴肅的主題,他希望自己的電影並不只有票房成功的喜劇,同時還有可以名垂青史的作品。

    所以,有一次,攝影師張黎評論馮小剛和王朔的區別:王朔對真善美的調侃,是發自內心的,是因為王朔真的不相信存在所謂的真善美;而馮小剛對真善美的調侃,只是出於自我保護,其實在骨子裡,馮小剛還是一個有古典主義浪漫情懷的人。

    電影《老炮兒》劇照

    或者說,馮小剛骨子裡,還是一個傳統的人。

    所以,王朔寫了一些市場上很成功的小說之後,就轉戰影視,他完全不在乎文學史如何評價他,當馮小剛顯然,很在乎電影史如何評價他,他不想以後電影史上的馮小剛「只會拍商業片」。

    所以在《芳華》里,馮小剛又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記憶,文工團,女兵,都是他青春中最美好的回憶,所以他才在大量的小說中選中了改編嚴歌苓這一篇文工團故事。

    電影《芳華》劇照

    對童年和青春記憶的執著,也是馮小剛的真實一面,他很多的愛好和習慣都來自童年和青春,然而,那段時光恰恰是他家最一窮二白的時光。

    所以,他記憶中最好吃的東西就是西紅柿,他一直都不吃肉,最愛吃的就是西紅柿炒雞蛋,到了有人請客吃粵菜高級海鮮,他都無所適從,別人都覺得馮小剛是個這不吃那不吃的「事兒媽」。

    和徐帆結婚後,徐帆約法三章,第三章就是要每天洗頭。馮小剛不喜歡洗頭,是因為每次在水龍頭前彎腰洗頭都會把衣服領子搞濕了,這同樣也是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時的習慣。

    馮小剛和徐帆

    他始終是那個真實的馮小剛,從生活中走來,沒忘記自己是個老百姓的兒子。

    之前網上流傳了一篇極度醜化馮小剛的文章,說他是來自北京底層衚衕世界的馮褲子,混跡於一群部隊大院高幹子弟中間,靠著一把鼻涕 一包眼淚,騙取同情和上位的故事。

    文章里還寫,某位高幹子弟出面,才幫馮褲子找軍區借到了坦克,於是才有了馮褲子一炮走紅的中國首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里,英達過巴頓將軍的癮那場全是坦克的戲。

    然而在電影《芳華》里,馮小剛又借到了坦克,可這一次,他卻不是為了逗人家笑的,他在用心講述一個西南軍區文工團的故事,還有那些被無情的國家機器和肆意的時代車輪所碾碎的善良與芳華。

    在《芳華》里,雖然故事敘述者蕭穗子(實際上就是嚴歌苓自己),但一看便知,其實馮小剛是站在劉峰和何小萍的立場上來講的,這一次,他又回歸了馮褲子。假若當年若不是哭天抹淚博取了高幹子弟圈的同情,借來坦克贏取了賀歲片的勝利,也許今天的馮褲子就是又一個劉峰呢,誰讓我生來就是馮褲子,而不是軍區副司令之子。

    電影《芳華》劇照,黃軒飾演劉峰

    要感謝馮褲子,幸好還有馮褲子,願意用飽滿的故事、用心的改編(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油畫般的調色、紮實的長鏡頭和場面調度、恰到好處的隱喻(毛主席像遊行下抓逃跑的豬,主席畫像換成了可口可樂廣告),用心講述那些逝去的善良與芳華。

    對越戰爭一直是官方宣傳中的禁忌,所以以前出差在南寧,見過許多對越戰爭的老兵,軍裝整齊,掛滿勳章,在省府門口站成一排,討要說法。因為這段戰爭歷史被隱去,他們的待遇也成空文。

    現在回想,那一排老兵中,或許就站著劉峰。也或許,活雷鋒不願意給國家添麻煩,也未可知。

    《芳華》因某些原因被要求刪減,推遲檔期,而對中國的運轉毫不知情的無知群眾就喜歡指責馮褲子炒作。

    幸好還有馮褲子,他嘴上得理不饒人是平民,內心裡還是個有堅持、關心家國歷史的「貴族」。

    馮褲子萬歲。老百姓萬歲。小人物萬歲。


    推薦閱讀:

    貴族與流氓 易中天
    貴族氣質與貴族精神
    餐桌上的禮儀-吃相改變你的人生Ⅱ#三年「貴族」養成計劃#
    風水寶鑒:單身女貴族獨居室的風水講究!

    TAG:內心 | 貴族 | 馮小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