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都知道是魯迅中國的脊樑,讀不懂魯迅,何以讀懂中國?長劍1100發表於 2009-08-24 13:11:18 鳳凰銳評

讀不懂魯迅,何以讀懂中國?時下,很多的中學老師稱魯迅作品「沒有時代感」而將其貶為「雞肋」,更有甚者還編成了校園順口溜 「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以此來要挾教育部門刪除語文教材中的魯迅作品。更為可笑的是,不僅有些專家以「艱澀、難懂」為由支持了這樣的一些建議,而且還有一個名叫顧曉軍的作家居然公開發表了「建設好和諧文化,就必須打倒魯迅」的「高論」。曾幾何時,魯迅文章是語文教材中的重頭之戲,是語文教學中最令人看好並且最為出彩核心篇目。而如今,這一切都將即將成為過去,特別是在「去魯迅化」已成為「課改」之特點、亮點的時代特色與背景下,我們同時也不得不發出這樣的質疑:以後出版的新教材或許將不會再有魯迅文章的影子了罷?!魯迅文章果真晦澀嗎?難懂嗎?看不到希望嗎?戰鬥嗎?沒有時代感嗎?——當紛紛擾擾的塵世一次次掀動生活的虛華,當此起彼伏的喧囂毫無遮攔地淹沒現代人脆弱的記憶,當浮躁、迷茫、虛妄和日益膨脹的物慾源源不斷地充斥失去自控的心靈和大腦,當越來越多的靈魂遊離於精神家園之外……魯迅究竟使我們想起什麼呢?他僅僅作為一個獨異的「過客」而曾經存在的嗎?其實,說得直白一點,魯迅的文章之所以「生澀難懂、不好學」,不就是因為學習魯迅浪費時間、不利於考高分嗎?!說魯迅的作品與「時代發展有隔閡」,這是部分人士將其部分作品刪除、將其打倒的另一個原因。但魯迅真的過時了嗎?想我中華悠悠五千年文明史,與當今這個市場和消費主義時代完全水乳交融、毫無隔膜的時代又有幾何?英國的學生都要學習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比之今日英國如何?德國學生都要學習歌德,歌德時代的德國比之今日德國如何?俄羅斯學生都要學習托爾斯泰,托爾斯泰時代的俄羅斯比之今日的俄羅斯又如何?魯迅曾說:「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作為華夏子孫,誰不希望自己的民族強大起來,誰不希望自己的民族不斷進步?然而,只要睜開眼睛,對現實生活有所省察,我們就不會盲目樂觀。從某種意義上說,以魯迅為代表的現代中國知識分子所積極倡導的啟蒙教育工作仍沒有完成,進入21世紀,這個歷史任務又一次嚴峻地擺到我們面前。事實上,魯迅作為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精神內涵非常豐富的:魯迅的骨頭最硬,具有韌性戰鬥的精神;魯迅勇於破舊立新,具有「必須堅決,注重實力」的改革精神;魯迅反對空談,注重實際,具有嚴於解剖自己的進取精神;魯迅貼近實際,善於創造,具有一絲不苟的藝術精神。魯迅的思想,以哲學和社會思想為核心,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而龐大的思想體系。它包括倫理思想、美學思想、文藝思想、教育思想,等等。所以,魯迅的思想,乃是中國文化之瑰寶;魯迅的精神,乃是中華民族之靈魂!張夢陽先生稱魯迅是「深邃探索人類精神現象的偉大思想家」,其思想是「以改變人的精神為宗旨的精神哲學與精神詩學」。1937年,毛澤東在陝北公學紀念魯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講中說:「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孔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魯迅是新中國的聖人。」1940年1月毛澤東在延安新創刊的《中國文化》創刊號上發表了著名的《新民主主義論》,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江澤民同志也曾強調了繼承和發揚魯迅精神的重大現實意義,說:「魯迅的作品,是永遠給予我們智慧和力量的思想寶庫。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艱難繁重的國內建設與改革任務,不僅文化戰線的同志要義不容辭地學習魯迅、宣傳魯迅,而且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條戰線的幹部,都要進一步學習和發揚魯迅精神。」只有讀魯迅,才知道我們提高國民素質的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也只有讀魯迅,才會了解,國民的劣根性竟是如此的嚴重。因此,要振興中國,首先要振興中國人;要振興中國人,首先要挖去中國人的劣性;而要挖掉中國人的劣性,首先要武裝魯迅的精神與靈魂。——看一百本現代人的書不如讀一篇魯迅的文章。我想是的,魯迅留下的是一筆無窮的財富,是不可淡忘的一面精神旗幟。誠然,魯迅先生也是一個反封建、反奴性、反保守、反覆辟的勇猛鬥士。但當我們也天天看見阿Q,天天看見假洋鬼子,天天看見孔乙己,天天看見麻木愚昧的民眾,天天看見遭受蹂躪還要強顏歡笑的賤民的愚昧和麻木時,我們又會如何呢?魯迅的文字教會了中國人如何擁有自尊;魯迅的精神教會了中國人如何擁有高貴的人格;魯迅的風格教會了中國人直面現、學習他民族的憂患意識、自強意識;魯迅的破舊立新讓中國睡獅猛醒,給中國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或許也只有魯迅先生最早讀懂了中國罷,但我們為什麼就讀不懂這樣一個「讀懂了中國」的魯迅呢?!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我深深的為有些人的不願意、不能夠走近大師、理解經典而感到悲哀。我一向認為,引導學生們多讀點魯迅,這對他們成長期中觀察、思考問題是很有裨益的,而且將使他們終身受用。儘管我們所處時代與魯迅不可同日而語,但由於產生魯迅作品的文化土壤依然存在,就使得魯迅當年筆鋒所指,至今仍有現實意義。郁達夫先生曾說:「要了解中國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讀《魯迅全集》以外,別無捷徑。」所以,為孩子們當前成長和日後發展計,就應該引導他們由淺入深、由少及多地讀點魯迅。只有他們從真正的意義上讀懂了魯迅,才能讀懂什麼是中國,如何愛國!魯迅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他把中國國民性的改造當作自己的第一要務。用一生思考了三個相關的命題:(一)怎樣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三)它的病根何在?針對這三個命題,魯迅用自己的作品進行了詮釋的:它們「多來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面對當前社會諸多的弊病與逼人的形勢,面對當前教育的失落與國人的劣性難消,他的人格和精神,難道真的就沒有一點兒可供我們吸取的精神養料?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我們都是不該迴避魯迅、更不應當忘卻魯迅的,因為我們設若忘卻魯迅在那「毫無邊際的荒原」上投下的深思與凝重的背影,就等於回了避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少年強則國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設若我們連魯迅都難以讀懂的話,那麼又何以能夠讓我們的子孫後代讀懂中國,讀懂世界???!!!我覺得這篇文章對於我們現在、我們這個時代是非常有意義的。所以我轉載一下。希望有所啟發吧!!
推薦閱讀:

看《魯迅全集》---《華蓋集續編的續編》
魯迅有哪些代表作品?
魯迅隨便翻翻讀書法
如何看魯迅對傳統文化的偏激和「罵」
魯迅:野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會成群結隊

TAG:中國 | 魯迅 | 鳳凰 | 發表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