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將軍——軼事 面面觀『原創』

張學良將軍——軼事

面面觀『原創』

張學良由於呼籲抗日和被囚禁一生,而受到海峽兩岸人民的同情和尊重。同時,在半個多世紀的囹圄生活中,獲得了兩位不同尋常女子的眷顧和陪伴,成為了中國現代史上的一段傳奇和佳話。

1936年,西安事變成功,張學良陪伴護送蔣介石返回南京,一下飛機,就開始了張學良餘生之後的囚禁生活。

先是蔣介石授意讓人找張學良,讓張學良寫下悔罪的文字,張學良毫不遲疑地寫下。未消幾時,其悔罪文字赫然刊登於媒體之上,特出於張學良的意料。

之下,對張學良的審判粉墨登場,一場二十多分鐘的軍事審判草草結束。最後由張學良的抗日無罪辯駁和掏出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不了了之。審判,判刑十年,赦免,由中央看管,蔣介石演出了一場鬧劇。事後,當時任審判長的李烈鈞回憶道:那簡直是演戲,我不過是奉命扮演這幕戲的主角而已。

而當時,張學良其實有過兩次擺脫險境、回歸西安的機會。第一次,蔣介石回南京,卻有中央衛立煌、陳誠等十幾位要員被扣西安,蔣介石本想放回張學良換回這些要員,可蔣介石派人找到張學良,張學良馬上電報讓楊虎城放人,要員和扣押的飛機釋放,張學良則回歸無望。第二次,蔣介石怕楊虎城,東北軍、紅軍聯合對付它,遂用敲山震虎之計的甲、乙方案試探,不行則釋放張學良。然東北軍沒有象張學良希望的那樣穩住陣腳,反而由於營救張學良心切,軍內少壯派和穩健派發生了火併,殺死了王以哲軍長,導致了楊虎城,東北軍、紅軍三位一體的解體,使蔣介石得計。這一由於一前一後的失策,使張學良獲釋的機會失去而不復再來。

張學良在其後的幾十年中的囚徒生活中,不斷遷徙。先是蔣介石老家溪口的雪竇山,再是黃山和萍鄉,再是湖南三遷,最後是貴州到重慶。抗戰後的46年,在毫無所知的情況下,張學良又被轉遷到台灣。在異常孤寂的囹圄生活中,如沒有其兩位奇夫人的奔走和陪伴下,張學良是否可以成為百歲老人還是很有疑問的問題。

張學良是民國四大美男之一,而圍繞他和兩位女子也並非卿卿我我才子佳人式的世俗之戀。於風至是張學良的原配夫人,祖籍山東海寧縣,父親於文斗,是由關內到東北艱難致富的富商。張學良其父張作霖在未發跡時受過於文斗的照顧。張作霖當奉天督軍時,就為張學良定下了這門親事。張作霖認定於鳳至有福,而張學良不認可、張學良16歲,于鳳至19歲成了親。東北大學畢業的于鳳至不像張學良想像的是個無學無才的弱女子。她聰慧、賢淑、頗識大體。到張家幾年,競得了張作霖及全家的滿口的稱讚和敬重,對張學良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體貼,從陌路人變成了大姐,儘管愛情不滿意,於風至顯示了寬厚的修養和雍容大度,于鳳至畢竟博得了全家上下對她的滿堂彩。

趙一荻是張學良的第二夫人,這在封建時代也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他們是在張學良駐紮天津認識的,趙一荻比張學良小十一歲,排行第四,家稱四小姐。生在香港,其父趙慶華,曾任東三省外交顧問,北洋政府交通次長,也是個顯宦之家。趙一荻決計追隨張學良,其父發表一簡短聲明,說明了兩家交往的歷史,並斷絕了父女關係,並退出官場,即成全了女兒,又成全了家庭榮譽。趙一荻本人和家庭的壓力可想而知。跟隨張學良之後,對於鳳至許偌不要名分,可以以私人秘書身份相隨。自然是兩者的相互相容,才成就了以後的佳話,這些都成就了我們可能不能理解但畢竟是業已成為事實的歷史。

張學良成為蔣介石階下囚後,當時正在英國伴三男一女子女讀書的于鳳至馬上飛回國內,拯救丈夫脫離囹圄。宋美齡母親是其早年認的乾媽,找到宋美齡,找到宋子文,都沒有效果。導致了宋子文為蔣介石西安事變達成協議而反悔的財政部長的辭職。最後達到這樣的通融,可以由於鳳至和趙一荻以一月為期陪伴張學良。不長時間,于鳳至考慮趙一荻把幼小的孩子(張閭琳,後來的美國航空署工程師)託付給他人,力勸趙一荻回上海撫育幼兒。獨自擔起照顧張學良的重任,最後,在三年異常壓抑的環境中和不斷的遷徙中,承受巨大壓力的于鳳至身患乳腺癌。在張學良的一再催促下,40年才飛往美國治療。在此情況下,趙一荻又拋下年幼的孩子,來到張學良身邊,一直陪伴到其逝世。

于鳳至到得美國,在美國友人的幫助下,治療了乳腺癌,保住了一條命。但又面臨著坐吃山空四個孩子的生活和自己未來經濟的重大壓力。於是,她毅然走入股票市場,以近似賭徒般的心態和精明的頭腦,全身心的打拚。幾年下來,她居然沒有毀滅,反而通過股票和房地產投資在美國為張家掙下了偌大而可觀的家業。從一個戴著將軍夫人空頭銜的人躋身進了實業家的行列。

1964年,于鳳至在美國得到了以張學良名義發表的《西安事變懺悔錄》。書中談到了張學良當初受共產黨蠱惑、以致受騙上當的懺悔之言。這與張學良在與其臨別之時發誓不認罪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於是她奔走於各大媒體之間,活躍於美國參眾兩院,認為這是蔣介石的又一陰謀迫害。其實該文是張學良在蔣介石要求下,以違心之言來博取自己自由的無奈之舉。結果獲取自由未成,該文又經篡改在媒體上發表,又給張學良造成了又一次的傷害。于鳳至的揭露是無情的,對蔣介石的打擊也是巨大的。連平素對張學良及夫人不錯的宋美齡也大為不滿。張學良的自由再無從談起。

為了不再由於鳳至引起事端,蔣介石借張學良皈依基督教的名義以基督教只允一夫一妻為理由,搞起了張學良與于鳳至離婚的活動。張學良在擔心於風至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同意離婚。蔣介石派出了元老張群到美國力勸於風至,於風至在考慮了張學良的安全和趙一荻歸宿的前提下,忍痛割愛,勉強簽字同意離婚。在成就趙一荻名分的至愛下,1964年,張學良與苦守幾十年的趙一荻正式結為夫妻。然而於風至從此與張學良天各一方至死也未能謀面。

凄苦多半生的張學良,在奄奄垂老之年,在台灣李登輝當政,蔣介石過世影響已不復存在之時才獲得自由,並移居美國檀香山。於風至於93歲時悄然而逝:趙一荻病逝於89歲。張學良在度過100歲生日不久,帶著對大陸家鄉無盡的思念眷戀和一生中無數遺憾離開了人世。其夫妻三人凄風苦雨般的經歷和太多的悲歡離合給人們留下的是什麼?同情、羨慕、不解,或許是不絕如縷的更多有關政治、信仰、自由等等一系列話題。

19754月,蔣介石在台灣過世。張學良和趙一荻前往弔唁,並送上輓聯一幅: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此輓聯,似乎還是張學良過去的風格。裡面包含著太多的內容和無盡的話語。是感謝蔣介石的不殺之恩,還是表明其和蔣形同水火的不同立場。人們都可以從中盡情去理解。當初,蔣介石對張學良的不放不殺,是可以理解的,放了張學良,這隻東北虎會給蔣介石的統治帶來無邊的阻礙和無窮無盡的麻煩。象殺了楊虎城那樣殺了張學良,這也是蔣介石不敢想的事情。當初東北易幟,中原大戰張學良幫助他脫離了危亡,如兄弟之誼的當初殺了他會給自己帶來人們更多的不齒;而且殺了張學良,東北軍與張學良形同骨肉的感情將使東北軍不會再綁在蔣氏戰車之上,而會象困獸般向自己復仇。這是當年對張學良不放不殺的基本原因。可是抗戰勝利後直至到死,仍是長拘不放,這是令人百思不解的問題。這也或許就是中國政治的獨到之處,也是中國政治問題的極盡悲哀之處。這些猶如張學良最後所言:一切文字和語言,對此都是軟弱無力的。至於張學良與兩位夫人極盡凄惻纏綿的歷史,是張學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不幸中的大幸,不離不棄,生死不渝,雖不像《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泊與祝英台》描寫的轟然壯烈。倒亦是當今視愛情為草芥、如糞土,更如市場交易一般的一個極好的諷刺,一個無法企及的高度之標。令人讚歎,傾慕不已。

(書於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體驗新版博客
推薦閱讀:

人生面面觀之個人命運
外國禮俗面面觀(禮儀漫談(178)) (人民日報海外版)
九星面面觀

TAG:原創 | 張學良 | 軼事 | 面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