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糖尿病知識匯總(七)

何種血糖儀容易產生偏差?

大 中 小

  什麼樣的血糖儀容易產生偏差?不少糖尿病患者想知道這個答案。因為血糖儀檢測血糖的原理不同,檢測方法也不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糖尿病研究室副主任王煜非介紹,血糖試紙不同酶和輔酶有不同的特性,患者若能自我了解其特性,能提高血糖監測的準確性。

  血糖試紙常用酶主要為葡萄糖氧化酶和葡萄糖脫氫酶兩種,對藥物等的反應也同。

  葡萄糖氧化酶對葡萄糖特異性高,由於反應過程需要氧的參與,試紙也易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所以操作需按規程。

  葡萄糖脫氫酶反應過程需要一定的輔酶和介質的參與,有些輔基可能與注射用麥芽糖、口服木糖和半乳糖發生反應,造成結果假性升高。患者需要最大限度避免這些物質,使血糖檢測的數據更加精準。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對缺氧的人群,如心衰、嚴重感染和在高原的患者使用基於葡萄糖氧化酶原理的血糖儀,可能會出現檢測誤差。

  而如果接受含麥芽糖藥物治療的和接受大量丙種球蛋白治療的患者使用基於葡萄糖脫氫酶原理的血糖儀,也可能會出現檢測誤差。

使用血糖儀過程中的問題

大 中 小

  隨著病友們越來越認識到血糖自我監測的重要性,可以自己操作、隨時檢測血糖的攜帶型血糖儀的使用越來越普及。

  我們將病友在使用血糖儀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整理如下:

  1.怎樣採集血樣?

  徹底清洗和乾燥雙手。

  溫暖並按摩手指以增加血液循環。

  將手臂短暫下垂,讓血液流至指尖。

  用拇指頂緊要采血的指間關節,再用采血筆在指尖一側刺破皮膚。

  刺皮後勿加力擠壓,以免組織液混入血樣,造成檢測結果偏差。

  2.多久檢測一次血糖?

  血糖監測間隔時間視糖尿病類型和病情而定,以將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內為原則。您應該按醫生的建議檢測血糖。通常:

  ①全天血糖譜包括:三餐前後、睡前、夜間共8個時點,對病情不穩定者、妊娠糖尿病病友、使用胰島素者適用,每2~4天測1次全天血糖譜。

  ②初發病及調整藥物者:每周測4次,每次選8個點中的不同時間點。

  ③病情穩定者:每月測4~7次,每次選不同的時間點。

  ④手術前後、感冒、旅遊等血糖不穩定時:每天至少測4次,每次選不同的時間點。

  3.采血針是否可以反覆使用?

  嚴格來說不可反覆使用。采血針一經使用,其針尖不再鋒利,針尖會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加而越來越鈍。采血時,會因為針尖變鈍而增加疼痛感。更應注意的是,使用過的采血針上容易有細菌繁殖,可能會直接危害健康。因此,血糖檢測完畢後,應立即將使用過的試紙及采血針妥當地棄置。

  4.存放血糖儀應該注意些什麼?

  通常儀器的保存溫度應在-40℃~+70℃之間,以免損壞。相對濕度應在85%以下。避免將儀器存放在電磁場(如行動電話、微波爐等)附近。

  5.試紙應該如何保存,才能處於最佳狀態?

  試紙應乾燥、避光和密封保存。

  試紙筒蓋內的乾燥劑能使試紙保持乾燥。每次取出試紙後都應立即蓋緊筒蓋,以免試紙在不知不覺中受潮,也可避免乾燥劑因暴露在空氣中而失效。

  舊試紙筒應丟棄,不要用舊試紙筒裝盛其他東西(尤其是酒精),以免筒蓋混淆,造成試紙受潮。

  保證未用的試紙始終儲存在原裝筒內。切勿將試紙分裝在其他容器(包括舊筒)內。勿將已用過的試紙混裝在現用的試紙筒內。注意試紙失效期,並確保在有效期內用完。

  試紙通常需要保存在陰涼乾燥處,但如需放入冰箱,取出後應先等待試紙筒回復至室溫,再開蓋取試紙進行檢測。

  6.血糖控制在什麼範圍屬於正常?

  若檢測結果保持在2.8mmol/L以上、空腹血糖低於6.1mmol/L、而餐後2小時在7.8mmol/L以下,表明您的血糖控制良好。在日常生活中您還應注意避免低血糖(<2.8mmol/L=的發生。

  7.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糖有什麼差別?

  血糖是從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來的血液中的單糖,通常僅指葡萄糖。血糖測試的結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通常可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況。

  8.為什麼血糖儀每次測試的結果有所不同?這是否意味著檢測結果不準確?

  糖尿病患者與正常人一樣,血糖水平除受身體狀況和自身激素變化的影響外,還受情緒、飲食、運動及藥物等的影響,一天中血糖值都在不斷變化,所以每次測得的血糖值有差異。但如果您對測試結果有疑問,可在同一時間連續測2~3次,如結果相差大,就回顧檢查一下測試步驟是否正確、試紙是否過期。如不放心,可到醫院向醫護人員請教。

以上都是通過實踐,歸納總結出的血糖儀使用注意事項,供您參考。病友們的病情各不相同,我們建議血糖特別不穩定者,應該及時尋求醫務人員的指導,科學經濟地進行血糖自我監測。

長沙三諾變身血糖儀的推動者

  近10年來,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發病率也迅猛增長。2008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報告顯示,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1.28%,每10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另外糖調節受損的比例達到14.7%。在高患病率狀況下,伴隨的是低診斷率和低治療達標率,城市糖尿病未診斷率達到57%,農村地區未診斷率高達67.64%。

  在發達國家,糖尿病患者血糖儀的普及率超過95%,在我國,糖尿病患者血糖儀擁有率不到5%,致使進行自我血糖監測的患者比例非常低。

  據了解,長沙三諾系列血糖測試儀是利用生物感測器和微細加工技術自主研製的,主要用於糖尿病人血糖監測。三電極試條,自動溫度補償,測試準確;全程自動測試,操作簡單;虹吸自動加樣;儀器和試條全部在中國國內生產,具有優良的性價比。公司已經在全國所有省份建立銷售網路,產品5年包換,全國聯保。

  三諾血糖儀壞了,到哪裡去維修?

  三諾廠家電話8008786102,用座機打,是免費電話的。寄到廠家,然後廠家給你換個新的再寄給你。廠家在長沙。北京的我那建議你打中國糖尿病糖友會電話010-63718730,可以直接給你換新的。同城換應該快很多。同城換應該快很多。

關於胰島素的是是非非

臨床上沒有證據顯示應用胰島素可加劇胰島素抵抗。長期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2型糖尿病的慢性高血糖症糖毒性 導致胰島素分泌受損並可能與糖原合成缺失有關。

  胰島素與胰島素抵抗

  與一些觀念相悖臨床上沒有證據顯示應用胰島素可加劇胰島素抵抗。長期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2型糖尿病的慢性高血糖症糖毒性 導致胰島素分泌受損並可能與糖原合成缺失有關。在一項2型糖尿病強化胰島素治療研究中,胰島素治療部分逆轉了末梢胰島素作用的受體結合後缺損,產生接近正常的基礎肝糖輸出並提高了胰島素分泌,從而保持較低的血糖值。此外,在2周的治療後,平均日胰島素需要量下降23%。

  胰島素與體重增加

  胰島素應用可引起體重增加,而肥胖被認為是胰島素抵抗中的主要因素。在UKPDS中 接受強化治療的患者體重增加高於常規治療組;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平均增重4 kg,而氯磺丙脲組增重2.6 kg,格列本脲組為1.7 kg。然而,強化治療組微血管併發症減少,提示強化血糖控制對決定治療成功更重要。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治療在提供良好血糖控制的同時,沒有明顯的體重增加。

  胰島素與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的心臟病發病率和心肌缺血死亡率增加了4倍。缺血性心臟病、其他心臟病和腦血管病分別占糖尿病人群總死亡率的40%、15%和10%。一項基於近3000人的調查顯示,代謝綜合征(腹部肥胖、2型糖尿病、糖耐量受損、高血壓、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膽固醇血症,單獨或多種病症並存)有較高患病率。其中每一種病症中,空腹和餐後高胰島素血症是共同的威脅,提示有胰島素抵抗存在。胰島素抵抗個體的HDL-C水平明顯低於正常個體。

  因為高胰島素血症、胰島素抵抗和心血管危險因素之間有相關性,UKPDS比較了生活方式和飲食控制與磺脲類、二甲雙胍或胰島素強化治療組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未發現在這些組之間心血管事件的顯著差異(包括胰島素組)。

  糖尿病急性心梗胰島素葡萄糖灌注研究評估了急性胰島素葡萄糖輸注後,長期強化(多劑量)胰島素治療對糖尿病伴急性心梗患者的療效。接受急性灌注的患者血糖顯著下降。1年後,強化胰島素治療組死亡率顯著降低,特別是那些低心血管危險因素和初次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這一效果在平均隨訪3.4年後仍然保持,死亡率降低11%。

  還有胰島素治療對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如總膽固醇、LDL-C、HDL-C、甘油三酯或高血壓甚至肥胖患者影響的報告,發現有改善或無影響。

  考慮到糖尿病和幾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共同發病率,ADA推薦除生活方式改變外,還應採取以下措施:在正常就診時,測量血壓;有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要採用降壓藥治療;至少每年檢測一次血脂;降低LDL 和甘油三酯;提高HDL和應用他汀類作為降脂治療的一線藥物; 低HDL患者應用氯貝特;應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事件。

  胰島素與低血糖

  醫生經常因低血糖而排斥胰島素的應用。的確,在對1型糖尿病患者的DCCT研究中,強化血糖控制組的嚴重低血糖事件比傳統治療組增加了3倍。UKPDS研究發現,胰島素組的嚴重低血糖定義為需要他人協助或需要醫療干預 的發生率為2.3%,高於其他任何強化治療組或傳統治療組<1% 。胰島素治療組的任何不同程度的低血糖總發生率為36.5%,而氯磺丙脲組為11%,格列本脲組為17.7%,飲食控制組為1.2%。對肥胖患者強化血糖控制的二次分析表明,強化胰島素治療組每年嚴重低血糖事件發生率為2.5%,而其他治療組為<1%。但在日本的一項2型糖尿病研究中,強化和常規治療組的平均HbA1C分別為7.1%和9.4%。然而,兩組僅發生輕度低血糖反應且發生率相似。

必須看到強化治療對減少微血管和神經併發症的益處。儘管強化治療增加了低血糖的危險,但是結合患者教育和採用模擬正常胰島素分泌的外源性胰島素給葯系統能夠有助於減少2型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用胰島素就能「想吃就吃」嗎?

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可以加餐嗎?應如何靈活掌握?

可以。

  對於胰島功能差每日需3—4次胰島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在胰島素作用很強以前的時刻,如上午9—10時,下午3時及晚間睡前應酌情加餐;

  使用PZI或RI混合液時,晚上睡前加餐很重要;體力活動增加時應在開始體力活動時加餐。一般每次加餐主食25g左右。加餐不要超過總熱量的需要,應適當進食些碳水化合物。

打胰島素會上癮嗎?

在臨床治療中,常遇到一些糖尿病病人或家屬在聽到醫生建議使用胰島素治療時,顧慮很大或拒絕,認為「胰島素是最後一張王牌,用上胰島素以後就沒藥可用了」,或認為用胰島素像吸毒一樣會「上癮」。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胰島素是糖代謝中的重要激素,沒有它,人就不能生存。1型糖尿病病人體內激素胰島素極少或完全缺乏,必須依賴外來的胰島素而生存,是終身替代治療不可少的藥物。2型糖尿病中服降糖葯治療無效的患者,有時也必須用胰島素治療。   此外,2型糖尿病在某些應急情況下,如嚴重感染、腦卒中、心肌梗塞及手術等,還有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滲性昏迷等急性代謝併發症時,也需要用胰島素治療;妊娠糖尿病或是糖尿病婦女的妊娠期及哺乳期,均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總之,長期或短期用胰島素替代治療是病症本身的需要,而不是胰島素成癮。

胰島素 能「上」不能「下」?

  老吳最近因為骨折住了院,醫生建議手術治療。但一查老吳的血糖,比正常值高出不少。為了使手術後恢復更好,醫生準備給老吳用胰島素,先穩定住血糖。可老吳一聽,堅決不同意。因為他早就聽說,胰島素一旦用上,就撤不下來了。

  可不用胰島素,醫生又不敢給老吳做手術,這可讓老吳的家人犯了難,他們想知道,胰島素真的是能「上」不能「下」?用上胰島素後,還能否換用口服降糖藥物?要注射多久胰島素才能換口服降血糖藥物?

  目前,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和家屬認為,一旦用上胰島素,就不能再換用口服降糖藥物,因為再服口服降糖葯會變得無效。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

  胰島素,當用則用

  有些患者確實要終身注射胰島素,之所以注射胰島素後撤不下來,是因為患者自身胰島分泌功能已嚴重衰竭,補充胰島素乃病情所需,這與女性卵巢摘除後要終身補充雌激素是一樣的道理。1型糖尿患者由於胰島功能完全衰竭,必須終身接受胰島素治療以保證機體的代謝之需;2型糖尿病的晚期階段,患者的胰島功能趨於衰竭,這種情況下也需要終身使用胰島素。

  緊急使用後也可撤換

  並非所有糖尿病患者用上胰島素後都撤不下來。事實上,許多患者通過使用胰島素,使自身胰島細胞得以休息,自身胰腺修復及內分泌功能改善,過一段時間再換回口服降糖葯也是完全可以的。

  比如,2型糖尿患者出現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如酮症酸中毒)、手術期間以及血糖很高時必須用胰島素治療,迅速將血糖穩定下來。至於以後能否停用胰島素換用口服降糖葯,完全取決於患者的具體病情,包括胰島功能狀況、有無肝腎損害及嚴重的慢性併發症、是否出現口服降糖葯失效等。

  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如果專科醫生勸告您使用胰島素,就應該及時注射胰島素。至於以後能否換用降糖藥物以及什麼時間換用、換用什麼樣的降糖藥物,應當由醫生根據病情的變化來決定。

胰島素:你「打」對了嗎?

胰島素是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藥,許多病人都需要在家自己注射胰島素,那麼應該如何正確、安全地注射胰島素呢?

  正確選擇注射部位和工具

  每次注射部位都應輪換,可按照以下原則:選左右對稱的部位輪流注射,如先選左右上臂,並左右對稱輪換注射。待輪完後,換左右腹部。這樣可避免因不同部位胰島素吸收不同而造成血糖波動。

  常用注射部位有上臂外側、腹部、大腿外側、臀部,不同部位胰島素吸收由快至慢,依次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如果偶爾吃飯時間提前,則選腹部注射;如果推遲,則選臀部注射。

  注射工具應選用胰島素專用注射器或胰島素筆,上述注射工具操作簡單,劑量準確,針頭幼細,大大減輕了疼痛感。在這裡,特別要提醒正在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朋友,無論是專用注射器還是筆用針頭,均應為一次性使用,重複使用會使針頭變鈍,產生肉眼不易察覺的缺口和倒鉤,增加了疼痛感,甚至有斷針和皮膚感染的危險。

  學會自我觀察

  經常用手指按壓注射部位有無硬結、疼痛感,嚴重時應請教專業醫護人員,打針時要避開這些部位。

  注射胰島素的人,應自備血糖儀,保證每天自測血糖,了解血糖波動情況,每次將結果記錄下來,以便複查時醫生調整胰島素用量。

隨身攜帶含糖食物以備自救,包括2-4塊糖果或方糖、5-6塊餅乾、一調羹蜂蜜等。如有心慌、飢餓感、頭暈、出冷汗等癥狀,應立即自測血糖或去醫院,進食含糖食物後,一般能在15分鐘內緩解,仍未緩解者應到醫院診治。

胰島素要掌握准注射時間

對於1型糖尿病人來說胰島素是終身不可缺少的,目前應用的速效胰島素,是採用基因重組技術將胰島素分子結構上的某個氨基酸替換而製成的。

  大家都知道,使用胰島素治療是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糖尿病治療方式。

  如何運用好胰島素治療?病友應與醫生一起,監測血糖,研究討論,摸索經驗,選擇劑量。病友如果能多加學習,自己熟練掌握注射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療效果。另外,掌握好胰島素的注射時間,也是一項重要的學問。

  胰島素的注射時間大體有以下幾種。餐前注射

  目前臨床使用的常規胰島素是一種六聚體的胰島素,皮下注射後,需分離成單體後才能吸收入血,起效需時約30分鐘。為了使胰島素與血糖高峰同步,常規胰島素需在餐前注射。

  餐前應監測血糖,按照餐前血糖值來決定胰島素注射時間。但醫學界對於餐前血糖值與注射時間的關係文獻介紹並不一致。一般認為,在住院期間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患者,要求需嚴格些,具體為:

  餐前血糖在3.9~6.7mmol/L的患者,在餐前15分鐘注射,可適當多進食;

  餐前血糖在6.7~10.0mmol/L者,在30分鐘注射,按常規進食;

  餐前血糖高於10.0mmol/L者,在餐前 45分鐘注射,減少進食。

  對於老年患者及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島素者,餐前血糖值要放寬些,具體為:

  餐前血糖 7~10mmol/L者,餐前15分鐘注射;

  餐前血糖10~15mmol/L者,餐前 30分鐘注射;

  餐前血糖高於15mmol/L者,餐前45分鐘注射。

  單用中效胰島素者需在餐前30~60分鐘注射。餐時注射

  目前應用的速效胰島素,是採用基因重組技術將胰島素分子結構上的某個氨基酸替換而製成的。

  人胰島素類似物。速效胰島素的特點是:打開了常規胰島素的六聚體形式,而成為單體結構,注射後不需要再分離成單體的過程,吸收快,起效時間短。進餐時不需提前注射,而注射後必須立即進食,否則可能出現低血糖。

  速效胰島素作用時間為1~3小時,主要用於降低餐後血糖,因而用於餐時注射時低血糖反應少見,可適用於各種類型的糖尿病治療。因為不需要在餐前提前注射,速效胰島素在治療應用中為病友提供了極大便利。但速效胰島素注射後必須進食,以防止低血糖。餐後注射

  胰島素強化治療中的1型糖尿病患者,當餐前血糖較低,在2.8~3.9mmol/L時,可改在餐後注射胰島素,同時適當多進食;使用速效胰島素者,也可在餐後注射。睡前注射

  睡前注射中效胰島素或長效基因重組胰島素(甘精胰島素、精氨酸胰島素),是比較符合生理性胰島素分泌規律的治療方案。三餐前使用短效胰島素或速效胰島素控制餐後血糖,睡前則應使用中效胰島素或長效基因重組胰島素維持夜間的基礎胰島素水平,這樣能有效地抑制肝臟葡萄糖產生,減少脂肪分解,保持夜間血糖平穩,而且低血糖發生少,避免黎明高血糖發生。用量應遵醫囑,並根據空腹血糖值調節。

您適合哪種胰島素治療?

大 中 小

  1一天1次長效胰島素類似物

  長效胰島素類似物的作用時間可長達24小時。每晚或早上注射一次,可有效控制全天24小時的基礎血糖保持在平穩狀態。適合於血糖不甚高的輕型2型糖尿病病人。

  2一天1次長效胰島素類似物+速效門冬胰島素

  每天睡前注射一次長效胰島素類似物,了有效控制全天24小時的基礎血糖,每日3次餐前注射速效門冬胰島素,控制三餐後血糖,能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保持24小時血糖在平穩狀態,幾乎可與胰島素泵相媲美。空腹血糖每升高1.4mmol/L,應該增加長效胰島素類似物1單位左右。在治療初期要監測空腹和三餐夠2小時血糖。適合各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島素治療。

  3一天1次中長效胰島素配合口服降糖葯

  肥胖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島素後體重容易增加,對於血糖不甚高的2型糖尿病病人,白天可3次口服雙胍類葯或其他降糖葯,睡前注射1次中效胰島素,可對抗肝臟胰島素抵抗引起的清晨高血糖,效果較好。

  4一天2次中效胰島素配合拜唐蘋

  適合於空腹和餐後血糖輕度增高的病人,早晚各注射1次中效胰島素。若空腹血糖高可增加晚餐前中效胰島素的劑量;若上午血糖高可增加早餐錢的中效胰島素劑量;若下午血糖高,可在午餐時加服1片拜唐蘋。

  5一天2次預混胰島素

  適合於大部分空腹和餐後血糖升高的病人。其優點是該製劑為人胰島素或人胰島素類似物,出廠時已經按比例預先混合好。使用方便,吸收好,作用強,一天2次病人容易接受。缺點是有的病人午餐後高血糖不易控制,遇有這種情況可在中午加一次口服降糖葯。

  6一天2次速效胰島素類似物+1次預混胰島素

  早餐前和午餐用速效胰島素類似物(如速效門冬胰島素),晚餐前用預混胰島素。適用於一天兩次預混胰島素血糖控制不佳者。此法的優點是可減少胰島素用量,提高療效,減少低血糖的發生。如早、中餐前用諾和瑞特沖(速效門冬胰島素),可控制早、中兩餐後血糖,晚餐前用諾和銳30控制晚餐後和夜間的血糖,比較複合生理的需要。

  7一天3次速效胰島素類似物

  適應於血糖很高,或初次使用胰島素,或糖尿病合併感染,或需要手術的2型糖尿病病人。優點是可根據餐前血糖水平和進食量,及時調節胰島素用量,容易掌握,降糖效果好,低血糖較少;缺點是夜間和清晨高血糖不易控制。

  8一天3次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睡前中效胰島素

  適合於勞動強度大或飲食不規律,或早、午餐前用預混胰島素,而清晨血糖仍控制不佳者。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三餐前用速效胰島素類似物控制餐後血糖,睡前注射中效胰島素控制夜間血糖,中效劑量最好不超過10單位,可維持夜間的基礎胰島素需要量,比較符合生理性胰島素分泌規律。

  9一天4次短效胰島素或速效胰島素類似物

  適應於1型糖尿病病人或2型糖尿病病人初次使用胰島素,且病情比較嚴重有不便住院的病人。

  10一天6次短效人胰島素類似物

適合於1型糖尿病發生酮症而又暫時不能住院的病人,或因工作有特殊需要的病人。2000年悉尼奧運會美國短池游泳運動員霍爾,就是一天注射6次短效胰島素的情況下獲得奧運冠軍的。

胰島素一般都這麼用

  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葯聯合治療的基礎上,血糖未達到控制目標;血糖較高的初發2型糖尿病;病程中無明顯誘因的體重下降或伴危重急症和特殊情況(如妊娠)等情況下都應該用胰島素治療。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用法:

  使用基礎胰島素

  包括中效和長效胰島素及其類似物。一般用於口服藥物失效時,空腹即餐前血糖較高者。繼續口服降糖藥物治療,聯合中效或長效胰島素睡前注射。起始劑量為0.1~0.2單位/公斤體重。根據空腹血糖水平調整劑量,通常每3~4填調整一次,根據血糖的水平每次調整1~4單位。對胰島素抵抗著調整量應稍大,甚至空腹血糖達標。

  使用預混胰島素

  在飲食、運動和口服降糖葯治療的基礎上,糖化血紅蛋白較高的2型糖尿病病友,可以直接使用預混胰島素作為胰島素的起始治療並停用胰島素促泌劑。其實胰島素劑量一般為0.4~0.6單位/公斤體重/日,按1:1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根據空腹血糖、三餐前後血糖,必要時還要參考睡前和夜間血糖調整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胰島素用量,每3~5填調整一次,根據血糖水平每次調整的劑量為1~4單位。該方案適用於有一定內源性胰島素分泌或每日兩餐者,同時對飲食配合要求較高,否則血糖穩定性差,醫源性低血糖風險增加。

  多次注射胰島素

  適合於基礎胰島素和口服藥物聯合治療後,餐後血糖控制欠佳或者需要進餐時間靈活者,或預混胰島素治療血糖仍然未達標或反覆出現低血糖者。起始劑量根據血糖確定或從小劑量開始,如每日20~30單位,餐時和基礎分別佔60%和40%,根據進餐次數分配餐時胰島素量。基礎胰島素可用長效胰島素在睡前注射;餐時胰島素選用短效胰島素或其類似物。根據空腹血糖和三餐後血糖的水平分別調整胰島素用量,每3~5填調整一次,根據血糖水平每次調整的劑量為1~4單位。

  一些特殊情況

  伴危重症的患者使用胰島素治療時,開始應靜脈地主短效胰島素,監測血糖每1~3小時1次,根據血糖情況頻繁調整胰島素輸注速率,目標血糖應個體化。病情穩定,開始進食後,應逐漸向皮下注射胰島素或與口服藥聯合應用過度。

胰島素強化治療採用多次胰島素注射或泵治療,其中胰島素泵治療可較好地模擬生理胰島素分泌,可是部分患者在短期內得到部分或完全緩解。一旦病情進入緩解期應及時減停藥物,防止低血糖。

胰島素常見七大誤區

合理應用胰島素在控制糖尿病的急性代謝紊亂、防治各種慢性併發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部分患者對胰島素存在以下誤解:

1.「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最後一招。」

  糖尿病患者在很多情況下需要胰島素治療,如1型糖尿病、出現急性併發症、合併重症感染、圍手術期、妊娠、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藥效果不理想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某個階段需要使用,但以後還可以改用口服藥治療。

2.「打胰島素會上癮。」

胰島素是人體按需分泌的激素,醫生之所以使用胰島素,是因為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已不能滿足正常需要,對缺陷進行補充是必須的。

一旦血糖被控制住,就可以考慮減小劑量或停用。但對於口服藥失效或有嚴重併發症的患者,可能需要長期使用。

3.「胰島素特別容易引起低血糖。」

  低血糖確實是胰島素治療較常見的不良反應,但通過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預、定期監測血糖,適時合理地調整劑量,注射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是可以減少或避免的。

4.「打胰島素會發胖。」

胰島素是一種促生長激素,應用後可能導致體重增加,但只要劑量合理、控制飲食、適當運動或配合減輕體重的藥物,能使體重基本穩定。

另外,不同胰島素對體重的影響是不同的,有些胰島素對體重影響小,具有優勢。

5.「打胰島素很疼。」

目前注射胰島素的專用針頭都有光滑的外塗層,且針頭非常細,注射時幾乎不會感覺到疼。

另外,常用注射部位(如腹部)神經末梢少,疼痛感不明顯。

6.「打胰島素的技巧不好掌握。」

現在的注射裝備大多採用筆式注射,使用和攜帶起來比較方便。

  很多醫療單位都配備專門的教育護士,對患者進行講解和示範,大部分患者能很快掌握。 7.「胰島素是最好的葯,最好一診斷糖尿病就打。」

糖尿病患者是否首選胰島素治療需根據病情綜合判斷。

我們主張適時、合理應用胰島素,反對過度或濫用。必須明確的是,對於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葯依然是重要的治療手段。

巧用胰島素避免10大誤區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儘可能地迴避使用胰島素,他們擔心使用胰島素的弊大於利。事實上,人們對胰島素的大多數認識都是錯誤的,以下是常見的十大誤解:

  誤解1:注射胰島素意味著治療失敗

  事實是:即使非常注意治療和調養,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最終都需要使用胰島素。2型糖尿病是漸進性疾病。隨著時間的流逝,糖尿病患者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會逐漸下降,胰島素抵抗的情況變得更加嚴重,單純地依靠飲食、運動和口服藥物將逐漸失去作用,這個時候注射胰島素就成為一種必須。

  誤解2:胰島素導致併發症

  事實是:併發症和胰島素之間並沒有因果關係。患2型糖尿病的時間越長,發生併發症的可能性越大,也越需要使用胰島素。相對於不使用胰島素的患者來說,使用胰島素的患者發生併發症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誤解3:使用胰島素意味著病情加重

  事實是: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不僅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風險。通過單獨或者聯合使用胰島素的方法,血糖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進而降低上述患病風險,根本不會使糖尿病病情更嚴重。

  誤解4:注射胰島素很可怕,也很疼

  事實是:目前注射胰島素用的專用針頭都有光滑的外塗層,而且針頭非常細,因此,注射時幾乎不會感覺到疼痛。另外,胰島素的常用注射部位(如腹部)神經末梢非常少,這進一步減少了疼痛的可能性。在最開始注射的時候,可能會感覺有些可怕,但當注射胰島素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時候,就不會再有這樣的感覺。

  誤解5:胰島素不會改善我的生活和健康狀況

  事實是:合理使用胰島素會改善您的健康狀況,使您感覺更好。胰島素是最快的,也是最有效的降低血糖的藥物。如果醫生建議您開始使用胰島素治療,這通常意味著和其他治療方法相比,這個方法是最合適的。通過使用胰島素,患者將獲得更好的血糖控制,能量代謝將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視野模糊的情況將減少,半夜起來上廁所的次數也將減少,更重要的是,已經存在的併發症也會減緩進展。

  誤解6:胰島素會限制我的生活

  事實是:無論選擇什麼方法控制糖尿病,您的生活都將受到一定限制。而胰島素治療可以使您在飲食和運動上,都更具有自主性和一定程度的彈性,而且您再也不用費勁地記住每天需要在什麼時間吃什麼葯了。

  誤解7:注射胰島素使發生低血糖的幾率增多

  事實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嚴重低血糖的可能性很小,而長效胰島素相對於其他胰島素來說,發生低血糖的幾率更小。另外,您也可以學習預防低血糖的方法,這樣可以積極應對萬一出現的嚴重反應。

  誤解8:注射胰島素一定會導致肥胖

  事實是:胰島素確實可以導致體重的增加,但只要胰島素的使用劑量是合理的,通過堅持控制飲食,加大運動量,就可以把增加的體重減下去。

  誤解9:一旦使用胰島素,就要注射一輩子

  事實是:對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使用胰島素是一種暫時的治療方法,比如最初被診斷為糖尿病時,或者住院接受治療的時候,胰島素可以使很高的血糖快速下降。一旦血糖被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就可以考慮減小劑量或者停止使用。另外,體重減輕後身體對胰島索的需求也會減少,有些人甚至可能完全不需要再注射胰島素。

  誤解10:胰島素能夠治癒糖尿病

事實是:目前沒有能夠徹底治癒糖尿病的藥物和方法。胰島素只是一種治療手段,儘管它非常有效,但也只在使用的過程中起作用,一旦停止使用,身體就會回復到以前的狀況。

治糖胰島素有時需慎用

  胰島素是糖尿病人最常用的治療藥物,特別是1型糖尿病人,由於體內缺乏胰島素的生成,導致胰島素水平的不足,但雖然患有糖尿病在某些情況下胰島素卻用不得。

  肥胖的2型糖尿病只是相對缺乏胰島素,因為其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肥胖,肥胖時身體對胰島素的利用顯著下降(即所謂胰島素抵抗),導致體內胰島素大量分泌,體重在自身高胰島素情況下顯著增加,而體重增加後又對胰島素產生更高的需求,高胰島素血症和身體肥胖就形成了惡性循環,直到胰腺胰島素分泌能力無法代償身體不斷增加的胰島素需求。

  通常情況下,當2型糖尿病患者被確診時,患者的胰島功能通常已經衰減到其鼎盛時期的50%,此後胰島功能每年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10年內不少人會下降到低於20%,這時單純使用口服降糖葯,有些患者就不能達到理想的血糖控制,需要加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但並不是所有2型糖尿病都適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較為適宜的治療應該是首選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如二甲雙胍、格列酮類藥物等。

應慎用胰島素的情況有以下幾種:飲食控制不好、體重嚴重超標的2型糖尿病患者、極容易發生低血糖的患者(如肝病或嚴重胃腸疾病)、用口服降糖葯可以理想控制血糖,又無口服降糖葯服藥禁忌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慎用並非不用,而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掌握好使用條件適時、適量、適度地應用。

胰島素使用忌「盲目」!

  現在很多糖友都覺得胰島素副作用比吃降糖葯小很多,也就相繼開始在醫生的指導下打胰島素,但是你知道嗎?胰島素有4種分泌異常,應該「對症治療」。

  目前認為2型糖尿病胰島細胞分泌有4種異常:

  ①胰島素數量異常,如增多或減少;

  ②胰島素質量異常,即敏感性降低。在糖尿病早期,胰島功能代償性分泌,產生了一些低胰島素活性物質,如胰島素原和胰多肽;

  ③胰島素分泌節律異常:如胰島素釋放試驗的5個時相值與正常不同,應該出現高峰時卻出現了低谷,應該出現低谷時反而出現了高峰。常見的是高峰後移,易引起餐前低血糖反應;

  ④胰島素分泌時相異常:即第一相胰島素分泌消失,現常用30分鐘胰島素值代替,稱早期胰島素分泌相。有資料說當空腹血糖>8mmol/L時,第1相胰島素分泌大部分消失。以上四種異常可通過胰島素釋放試驗可得知。不同異常,需用不同的方法治療。

  1、胰島素數量減少:胰島素釋放試驗時,1小時胰島素釋放值<27微單位/毫升者為減少。筆者曾對411例2型糖尿病,進行胰島素釋放試驗檢查,結果發現47%「減少」、30%「正常」、23%「增高」。對胰島素減少者可選用磺脲葯,如中效的優降糖、達美康;短效的美比達、糖適平、甲磺丁脲;速效的諾和龍(非磺脲類促泌劑)等。腎功不良者首選糖適平、諾和龍;合併心臟病或糖尿病眼病者首選達美康;餐後血糖明顯增高者選用短效磺脲葯聯合拜糖平;空腹血糖明顯增高者選用中效磺脲葯或胰島素。

  2、胰島素質量異常:即胰島素抵抗敏感性降低。空腹胰島素常大於25微單位/毫升,或者胰島素抵抗指數(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22.5>6。因含有部分低活性胰島素,而使胰島素敏感性降低。主要表現為肥胖、高血脂和胰島素抵抗,應選用胰島素增敏葯;若空腹血糖較高者,表示肝胰島素抵抗為主,用二甲雙胍、格華止較好;餐後血糖較高者表示肌肉和脂肪抵抗為主,用文迪雅、瑞彤較好;空腹和餐後血糖均高者兩葯聯用;對餐後高血糖者還需聯用拜糖平。

  3、胰島素分泌節律異常:即胰島素釋放曲線高峰延遲到2小時後,此型病友若服用磺脲類藥物,需提前40~50分鐘進服。最好用速效促分泌葯(諾和龍)使高峰提前,以便與血糖高峰同步,提高降糖效果。  

4、胰島素分泌第一相消失(早期分泌相消失):主要表現是餐後高血糖,由於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不容易發現第一相分泌值的高低,故將30分鐘前的胰島素分泌稱早期分泌相,可用30分鐘胰島素釋放值做診斷參考,值越小表明胰島素分泌越少。早期分泌相消失可用速效促分泌葯,其中瑞格列奈(諾和龍)80%從腎排出,腎病者慎用;那格列奈80%從肝臟排出,肝功受損者慎用。有報告稱達美康也有促第一相分泌作用。若能嚴格在餐前30~40分鐘服用短效磺脲葯(如美比達),也可使第二相胰島素分泌值提前,起到速效促分泌葯諾和龍的作用。

胰島素增重巧應對

  有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治療後,體重會略微增加,但這類患者又必須控制體重,臨床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對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徐援為患者提供了一些建議。

  增重是胰島素作用的結果

  徐援主任告訴記者,使用胰島素治療,低血糖是其最主要的不良反應。個別患者還可能出現水鈉瀦留的現象,再有就是體重增加的問題,這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並且,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是超重的。

  國外有研究發現,對剛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體重可增加約4公斤。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有觀點認為,胰島素是一種合成激素,可糾正人體的代謝紊亂,促進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合成。體重增加,這也表明胰島素正在發揮作用。

  可考慮與口服藥聯用

  據徐援主任介紹,與胰島素聯合使用的口服藥物一般可以選擇雙胍類,尤其是肥胖者、有胰島素抵抗者。其次,胰島素還可以與α-糖苷酶抑製劑(如拜唐蘋)聯合使用,這類口服藥不會增加體重,對降低餐後血糖、預防下一餐前的高血糖、減少大血管併發症風險等,效果較佳。第三,對胰島素抵抗的病人,本身就容易發胖,可使用胰島素增敏劑,既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又不需要過多的胰島素,從而也能減少胰島素導致肥胖的不良反應。

  配合生活方式的干預

  專家還指出,對於改善打胰島素引起的體重增加,還需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通過限制高熱量的飲食,配合體育運動,來達到控制體重的效果。

  飲食習慣往往會影響胰島素的用量,進而影響體重。因此患者不能只關注血糖水平,卻忽視了飲食與胰島素治療之間的關係。適當的體育鍛煉,對減輕體重很有幫助。規律的運動可增強肌肉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因此患者需注意隨時調整胰島素用量。

胰島素如何使用才得當?

  胰島素是人體胰島B細胞分泌的一種肽類激素,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此外還具有擴張血管、抗血小板凝集、抗炎、抗動脈粥樣硬化及保護心臟等作用。注射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常用方法,但是很多患者由於使用不當而影響了治療效果。要得到理想的療效,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射胰島素盡量不選取大腿、手臂等需要劇烈活動的部位,以免造成低血糖。

  二、確定吃飯的時間後,再注射胰島素。短效胰島素、預混胰島素需餐前30分鐘皮下注射,胰島素類似物則需要餐前,甚至餐後即刻注射。

  三、調整胰島素劑量或更換胰島素品種,在最初的兩周內需密切監測血糖。

  四、重症糖尿病患者在清晨沒有注射胰島素時不要進行活動,以防發生酮症酸中毒。

  五、在胰島素藥效發揮最強的時刻,以及注射胰島素後吃飯前,黃昏或夜間都盡量不要進行活動,以防發生低血糖暈厥。

  六、開始使用胰島素應從小劑量開始,以防低血糖的發生。

  七、感到心慌、出汗等不適時,應及時測血糖。如為低血糖,可以立即吃些糖果。

  八、外出活動時應隨身攜帶糖果或含糖飲料,一旦發生低血糖時,應立即食用並停止活動。

  九、做一張救助卡,註明您的姓名、病情、診斷情況、家庭聯絡方式,以及主治醫生的聯絡電話等信息,並隨身攜帶。

打胰島素講究「3准1注意」

大 中 小

  很多人覺得,打胰島素不就是扎一針嘛,有什麼難的?可就這一針,也有不少學問。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教育與護理學組副組長、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科護士長趙芳說,掌握胰島素注射的正確方法是糖尿病控制的重要內容之一,「如果胰島素注射技術有偏差,再好的葯也發揮不了作用」。

  趙芳介紹說,護士在每次給病人注射胰島素之前,都要「三準一注意」,即時間准、劑量准、劑型准,注意注射部位。若患者自己注射,還應檢查注射器或胰島素筆能否正常工作。

  有些糖尿病患者怕打胰島素,其原因之一,是聽說長期注射胰島素會造成皮膚硬結和脂肪萎縮。「其實,只要掌握了注射部位的輪轉方法,這些問題是可以避免的。」趙芳說。上臂、大腿、臀部和腹部是適宜注射的四大部位。在這四個區域輪流注射叫「大輪轉」,這四大區域內還可以劃分成間距2.5厘米的多個小格,在小格里的輪轉叫「小輪轉」。有計劃、有次序地在全身輪轉注射,避免長期固定在一處注射,就能避免產生硬結和脂肪萎縮。

  不同種類的胰島素應在不同的部位注射:短效胰島素或速效胰島素類似物首選腹部,利於快速吸收,迅速降低餐後血糖;中、長效胰島素或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可選大腿和臀部,可降低吸收速率,減少夜間低血糖的風險。

  胰島素應注射到皮下,較瘦的患者、兒童和老人,需要捏起皮膚再進針,注射器和皮膚要呈45度角。由於胰島素筆的針頭較短,一般或偏胖的患者可以捏起皮膚後垂直進針。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1.胰島素筆和筆芯是專用的,不能通用。2.預混胰島素每次注射前要搖勻,方法是:使用預混人胰島素瓶裝者,將藥瓶置於雙手掌心輕輕滾搓。使用預混人胰島素筆或特充者,握住筆或特充,手臂上下緩慢搖動。使用預混胰島素類似物者,初次使用前,先滾搓,後上下搖動;之後每次注射前,僅上下搖動就可以了。3.使用過的針頭和注射器不能隨意丟棄。

  最後,趙芳強調,胰島素筆的針頭必須一次性使用,反覆使用會造成局部感染、注射時疼痛等,嚴重的甚至會發生針頭斷裂在患者體內,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痛苦。

胰島素保存千萬別冷凍

大 中 小

  胰島素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必備藥品,同時它也是一種比較「嬌貴」的生物製品「,在貯存和使用過程中有很多注意事項。胰島素的保存需要患者用心對待,只有這樣才會保證胰島素的最佳使用效果,獲得較好的療效。

  作為蛋白質類激素,胰島素保存時對溫度的要求較為嚴格。適合的胰島素保存溫度是2℃~8℃,所以如果購買較多數量的胰島素可以放置於2℃~8℃溫度的冰箱保鮮層中,在這種環境下,胰島素的生理活性可以保持2~3年。

  在高溫30℃~50℃時,各種胰島素都會部分失效,普通胰島素及半慢胰島素於18個月後減效50%,長效及中效胰島素會減效10%~15%。如果溫度進一步增高,則胰島素的失活速度會明顯提高。在55℃~60℃時,胰島素均會迅速失效,因此,儲存胰島素時應避免受熱及陽光照射。一定不要把注射筆放在高溫環境中,比如會收到陽光直射的窗檯、炕頭,能夠產生熱量的家用電器如電腦、電視機、電飯鍋等附近。

  正在使用的胰島素可以保存在室溫環境下

  一般室溫下(20℃左右,不超過30℃),胰島素可以保存30天。這個時間足夠讓絕大數患者安全用完一整瓶或一整支胰島素。對於整瓶胰島素,每次用完之後可以放回冰箱中,以利於更長期的保存。如果使用的胰島素是以筆芯的形式裝在胰島素注射筆中,則不適宜放在冰箱中。這是由於溫度的變化會使注射筆的使用壽命和準確度受到影響。

  尤其要注意低溫胰島素的不良影響

  很多患者對胰島素不耐高溫有所了解,但是對於低溫對胰島素的影響卻並不熟悉。其實,胰島素也不能經受低溫,這是因為冷凍結冰會使胰島素變性,從而失效。即使解凍,胰島素也不能用了。所以,胰島素絕不能冷凍。一旦發現胰島素已經結冰,則應該丟棄,換用新的胰島素,以免造成血糖不可控制的增高。這也是提醒患者,在用冰箱儲存胰島素時,一定要把胰島素放置於冷藏室中,也就是儲存蔬菜水果的那一層,避免將胰島素置於冷凍層中。

  同時盡量不要把胰島素緊貼冰箱的內壁,這是因為有些冰箱的內壁溫度較低,容易導致胰島素結冰。通常建議患者把胰島素放在冰箱冷藏室門上的貯存格中,這裡的溫度一般不會使胰島素結冰。在從冰箱中取出一隻新的胰島素時,要注意有無結冰現象,以免在不經意間使用了已經失效的胰島素。另外,也要經常檢查冰箱的溫度。一些患者喜歡把胰島素放置在窗台上,在北方冬天夜間溫度較低,可能會導致窗台上的胰島素結冰,這也是需要提醒患者應該注意的。

  不要劇烈震動胰島素

胰島素單體由A、B兩條肽鏈構成,A鏈和B鏈之間以二硫鍵相連。同時,A鏈內部也有一個二硫鍵。胰島素的生理效能與二硫鍵有著極密切的關係,任何一個二硫鍵斷裂都能使胰島素失去活力。也就是說,單獨的A鏈和B鏈均沒有生理活性,只有通過二硫鍵將兩條鏈接合起來才具有活力。強烈震動會使胰島素的二硫鍵受到破壞,從而使胰島素失效。所以在使用胰島素的過程中要避免劇烈地震動胰島素。特別是在搖勻預混或中長效胰島素時,動作應該輕柔。

使用胰島素時請中藥幫忙

  在使用胰島素時,可以每天嚼服2~5克西洋參。有補氣養陰,清火生津功效。現代中藥藥理學證實:西洋參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肌功能,有抗缺血、抗心律失常、 抗動脈硬化作用,還具有鎮靜、抗利尿、增強免疫力、促進造血、降血糖(也能克服用胰島素降血糖引起的低血糖反應)等功能。如果夜尿多時(指糖尿病引起的夜尿多癥狀),可換成人蔘。

  六味地黃丸 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糖尿病)等。現代中藥藥理學證實:六味地黃丸具有顯著的增強免疫、抗衰老、抗疲勞、抗低溫、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改善腎功能、改善視力、促進新陳代謝等作用。

  刺五加片 可益氣健脾,補腎安神,能助胰島素降血糖,也能防止胰島素使用不當引起的低血糖反應。可用於糖尿病患者脾腎陽虛引起的失眠、神經衰弱、乏力、風濕、筋骨軟弱、食欲不振等癥狀的治療。

此外,還有許多降血糖的中成藥,其降血糖的機理比較複雜,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靈活辨證選用。

減輕胰島素注入疼痛的方法

  糖尿病患者每日都需要注射胰島素,有什麼方法可以減輕注射時的疼痛呢?請看一下幾點:

  1.注射前胰島素需放至室溫

  胰島素剛從冰箱里拿出,由於溫度低,注射時會引起疼痛。

  2.針頭要細而尖

  選用專用的胰島素注射器,其針頭細而銳利。變鈍的針頭不要使用。

  3.酒精揮發乾後再注射

  消毒皮膚的酒精未乾就進行注射,酒精從針眼被帶到皮下,引起疼痛。

  4.用手捏起注射部位皮膚

  注射時用一隻手輕輕捏起注射部位約3厘米寬的皮膚,並引起輕微疼痛後再注射。既方便注射,又能分散注射時針頭引起的疼痛感。

  5.進針速度要快

  進針時要果斷,進針越慢,痛感越強。

  6.拔針時別改變方向

  注射完畢後,保持原進針方向,迅速將針拔出。

  7.保持肌肉放鬆

  要保持注射部位肌肉放鬆。

  8.更換注射部位

每次注射都與上次注射部位保持3~4厘米的距離,避開皮膚感染處及皮下硬結。

改善胰島素敏感的方法

  據丹麥哥本哈根肌肉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報告,大多數開始運動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減少抗糖尿病藥物(包括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葯)的劑量。每周鍛煉三次、每次半小時可減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藥量。該運動量可使胰島素敏感性提高30%,這與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所服藥物的效果是一致的。鍛煉結合合理飲食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途徑。

  在研究中,哥本哈根大學的Dela博士等人讓一組糖尿病人每周6次單腿蹬踏自行車測力計共3個月,另一條腿則保持靜止。3月後測量兩條腿的肌肉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入情況,發現糖尿病患者運動腿的胰島素敏感性與健康的不運動個體相當。研究者指出,這是首次直接測定運動對肌肉的胰島素敏感性作用效果的試驗。他們所用的測量技術包括更敏感的肌肉活組織檢查。

  「但是效果並不持久,」Dela博士說,「我們發現運動所致的胰島素敏感性升高僅能維持5天。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停止運動5天,那麼他的胰島素敏感性又恢復到原先水平。因此,應該把鍛煉作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個長期治療策略。」

這位研究者指出,丹麥約有15萬例2型糖尿病患者,並且相當一部分患者如果堅持鍛煉可不用藥物治療。

拿什麼阻止胰島素抵抗?

  多年以來,人們總認為糖尿病人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萬事大吉了。隨著胰島素和大量口服降糖葯的廣泛應用,降糖已不再是治療的難題,但仍然有眾多的患者並發大小血管病變,冠心病甚至心肌梗塞。

  據了解,80%的糖尿病患者因冠心病、腦卒中死亡。

  國際國內專家歷時一個世紀的「糖尿病研究」解開了這個困惑:理想的血糖控制可以解決10%左右的併發症,但90%左右的併發症和80%的糖尿病死亡率單靠控制血糖是無法解決的!因為導致糖尿病和這些併發症加重的根本原因不在於「高血糖」,而是體內胰島素生物功能「失活」(醫學稱為:胰島素抵抗),

  ①什麼是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就是肝臟、骨骼肌、脂肪組織對胰島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導致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刺激胰島β細胞釋放更多的胰島素,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的初始表現就是高胰島素血症、糖耐量減退和餐後血糖升高。

  ②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危險因素


推薦閱讀:

莫礪鋒:繁簡各得其妙的三首《長干行》|文史知識
2011年證券從業考試基礎知識基礎講義(23)
鞋的知識
【戶外知識】步行習慣非小事,走路暗傷危機重重
小葉紫檀入門知識貼,新手必讀!

TAG:知識 | 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