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少年因糖尿病離世,父母后悔至極!這些控糖誤區千萬別踩
在16歲這青春多彩的年紀,少年小健的生命卻因為糖尿病永遠的定格住了……而這背後的一大重要原因,竟是因為其父母毫無原則的溺愛和無知。
父母無原則溺愛,危險逼近
3年前,小健父母發現原本白胖精神的小健雖胃口挺大,人卻明顯消瘦。同時,還比以前更愛喝水,尿也多。就醫檢查發現小健竟患上1型糖尿病,這意味著,每天要注射胰島素。
從那以後,原本活潑開朗愛運動的小健變得憔悴,情緒變得很差。小健叔叔表示,「哥嫂很寵這個孩子,已到毫無原則的地步。1型糖尿病即使每天按時注射胰島素,飲食還是要控制。小健卻嚷著,不讓敞開了吃就不打胰島素。對於這種無理取鬧,哥嫂也作退讓。」
父母輕信「偏方」,病情失控
這幾年,小健血糖控制得並不好,去年年底,小健又不願打胰島素,父母竟再次妥協,不知哪兒弄來的偏方,停了胰島素,就此服用偏方。
到杭州就診的前幾天,小健突感胸口如巨石壓住,有明顯窒息感,額頭劇痛。到醫院時已神志模糊、呼吸急促、口唇發紫、逐漸昏迷,血糖爆表,無法測出。其抽出的血馬上就凝固,甚至多器官出現衰竭,最終搶救無效離世。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糖尿病科主任醫師李學軍表示,其實如果疾病也有性格的話,1型糖尿病的性格絕對是暴戾且任性的。1型糖尿病有三大顯著特點,各位家長要牢記。
發病早
1型糖尿病以青少年發病更為常見,尤以5~7歲的孩子和青春期前的一段時間。
發病急
一旦患上1型糖尿病,會馬上出現癥狀,如口渴的厲害,水喝個沒夠,無論吃多少還是餓,也不長胖,甚至還消瘦,尿多,以前不尿床的現在愛尿床等。
不同於2型糖尿病普遍伴有的高體重、高血壓、以及高血脂,1型糖尿病常出現少肥胖、少血壓高、少血脂異常情況。
發病重
絕大多數1型糖尿病患者一起病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處治不當或不及時,還會有生命危險。在治療上,1型糖尿病只能用胰島素治療。
雖然患上糖尿病就意味著要走上一條漫漫控糖路,但要注意,路上的這些誤區不要踩↓↓
誤區1飲食完全無節制有些糖友要麼什麼都吃,要麼什麼都不吃,完全不科學的進食,無疑對身體也是一種損傷。飲食是糖尿病預防、治療、達標的基礎,要吃得科學。
糖尿病患者應該堅持的飲食原則:注意控制日常飲食的總熱量,最好少食多餐,可保證血糖波動較小;多選擇高纖維食品;清淡飲食、不碰煙酒,具體的食物攝入量和運動量強度需因人而異。
誤區2患病後不再運動很多糖友不願意花時間運動,甚至認為患病後就不該再運動了,殊不知規律的運動相當於弱一點的降糖藥物的效果。
糖友平時應進行有氧運動,有氧運動中最好選多肌肉群的運動,如跳舞、慢跑、游泳等,最有利於改善胰島素抵抗。而舉啞鈴、彈力帶、下蹲起立等抗阻運動可增強肌力、增加肌肉群,更好地消耗葡萄糖和脂肪。當然,運動要注意避免低血糖。
中國的糖尿病患者多為餐後血糖升高,故運動應在餐後1~3小時內為宜,每次最好能堅持30分鐘以上。
誤區3心態過於急功近利
糖友最忌情緒不穩定,心不靜,病情更會雪上加霜。糖尿病治療是長期的,因此要用平常心對待,「急功近利」肯定不行。
「急功近利」型患者對待病情過分重視,迫切想得到一個滿意結果,很可能會出現過度治療現象,不遵醫囑胡亂吃藥,反而導致血糖波動很大,甚至造成低血糖,這也是非常危險的。
誤區4根據他人經驗用藥患上糖尿病並不可怕,一定要積極配合治療,千萬不要聽信某些商家的誇大宣傳,也不要道聽途說別人的治療經驗。
每個糖尿病患者的體質不同,病情也千差萬別,治療方案更是不同,對別人效果好的治療方案並不一定適合自己。在治療過程中需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謹遵醫囑非常重要。
(內容綜合自《健康時報》、《杭州日報》)
編輯:鄭新穎
大牌專家問診、貼心健康提醒,盡在健康時報客戶端。移步App Store和各大安卓市場下載,藍色圖標才是官方出品噢!
推薦閱讀:
※第85屆奧斯卡提名揭曉 《少年派》11項提名僅第二
※(5)母親居然愛上14歲少年並同居
※少年進德錄之第二十六章 貽謀
※少年毛遠新讓林立果叫他「叔叔」 氣得林立衡直瞪眼
※凈空法師:「念佛不能夾雜」這個話多少年來我們講多少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