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天下侗寨 世界通道
一、獨樹一幟的侗族建築侗族建築文化歷史悠久,建築內涵底蘊厚重,建築風格獨樹一幟。侗族建築表現形式多樣、類型繁雜、結構獨特、技藝高超,各種建築均未用一釘一鉚,堪稱中華民族建築藝苑裡的一朵奇葩。1、皇都侗文化村皇都侗文化村位於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百里侗文化長廊」中心地帶的黃土鄉,距縣城10公里,為純侗族聚居,轄頭寨、盤寨、尾寨、新寨四村,自然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當地民風古樸,人民生活安康有序,素有「夜不閉戶,出不鎖門,路不拾遺」的美譽,是和諧社會的原始版本。
圖為皇都侗文化村普修橋景觀
2、芋頭侗寨古建築群
圖為芋頭侗寨全景,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侗寨古建築群。3、坪坦風雨橋群坪坦風雨橋群分布在通道縣百里侗文化長廊腹地——坪坦鄉、隴城鎮境內的坪坦河面上,共有廻龍橋、普濟橋、永定橋、永福橋、回福橋、觀月橋、文星橋、中步頭橋、中步二橋等9座風雨橋,均為清代中、晚期建造,純木結構,做工精湛,至今保存完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被譽為「中國橋樑建築活化石」,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為坪坦風雨橋群中的普濟橋
圖為坪坦風雨橋群中的廻龍橋
圖為坪坦風雨橋群中的廻福橋4、馬田鼓樓
馬田鼓樓位於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東南32公里的坪陽鄉馬田村,始建於清順治年間(1644—1661)。馬田鼓樓坐東朝西,佔地面積240平方米,通高18.72米,為兩層九重密檐攢尖葫蘆頂塔式木樓,頂層為八角,其餘層均為四坡屋面,覆小青瓦。南北對稱偏樓為歇山頂式,其頂部檐口與主樓的第二層平行,而下一層檐口與主樓第一層連接,形成底層空間,二層戲台。馬田鼓樓是民眾集會議事和歇息的場所,是侗寨的建築標誌之一;具有極高的建築藝術價值和濃厚的地方特色;1996年11月,國務院將馬田鼓樓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為坪陽鄉馬田村的馬田鼓樓,是國務院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為2006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恭城書院恭城書院位於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西北43公里的縣溪鎮羅蒙山下,佔地面積2830平方米;始建於宋崇寧四年(1105),原稱羅蒙書院,後毀於火災,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在原址重建,更名恭城書院;書院由門樓、齋舍、講堂、通廊四部分組成一個完整有序的建築群,並沿縱軸排列於一線,是少數民族地區獨具特色,最大而且保存最完整的古書院之一。
圖為電影《通道轉兵》開機儀式
1934年12月12日,中央紅軍攻佔通道縣城後,在此召開了中共中央臨時緊急會議(即通道會議),接受了毛澤東「放棄北上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轉向敵人薄弱的貴州西進」的正確主張,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通道轉兵」,救紅軍於生死,挽革命於危難。通道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揭開了我黨歷史上第一次偉大轉折-——遵義會議的序幕。劉伯承元帥在《回顧長征》中這樣描述:「當時,如果不是毛主席堅決主張改變方針,所剩三萬多紅軍的前途只有毀滅」。小水戰鬥中的紅軍八壯士紅六軍團在執行長征先遣任務的西征途中與敵人在通道縣的小水大坡界發生激烈戰鬥,史稱小水戰鬥。為了使紅軍主力順利轉移,8位紅軍戰士戰至最後一齊跳崖。此舉跟《狼牙山五壯士》所描述的一樣,他們用生命詮釋了革命的諾言,讓懷化人民在本地感受到了八壯士如狼牙山五壯士同樣的風采。
蕭克上將題寫「紅軍精神永存」的小水戰鬥紀念碑
2005年初「恭城書院」被列入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成為貴陽——凱里——鎮遠——黎平——通道——桂林線上的一點;是我省首批公布的30個紅色旅遊重點景區。
民國十年,通道一位名叫翁信浮的縣長在書院前廳立柱上刻下的一副對聯,上聯是「小學畢業的一定要升中學,中學畢業的一定要上大學」,下聯為「家境富裕的固然要升學,家境貧困的也要想方設法升學」。地處三省交界窮鄉僻壤的小小恭城書院都似乎深藏有先機。而這種先機與毛澤東力主西進的發言,以及整個通道會議的民主決策是否存在著某種必然聯繫呢?
二、積澱厚重的非遺文化1、侗族織錦侗族織錦歷史悠久。早期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以至漢代;從諸多的文獻記載中可看出,兩漢至唐宋時期,侗族先民的紡織技術和印染工藝已有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審美特點;明清時期,隨著侗民族的形成及其傳統文化發育的日趨成熟,侗錦也進入了發展繁榮的暑期;共和國成立後,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侗錦的傳承仍然生機勃勃。再者侗錦以其獨特的編織工藝、富有民族特色的圖案、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亮麗和諧的色彩、高雅凝重的品質和鮮明的民族風格,成為我國著名的織錦之一;古老的侗錦具有獨特的文化藝術價值、社會歷史價值、民族學及自然科學價值、傳承利用價值。2008年2月被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侗錦在通道侗族自治縣境內,主要分布在:牙屯堡鎮、播陽鎮、菁蕪洲鎮、獨坡鄉、雙江鎮、黃土鄉、坪坦鄉、隴城鎮、坪陽鄉、甘溪鄉,以及縣溪鎮部分村寨。
圖為侗錦國家級傳承人粟田梅傳授侗錦織造技藝
圖為侗錦成品2、侗戲侗戲是侗族傳統劇種,是我國民間戲曲中的戲種之一,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侗戲是侗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並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侗戲是在侗族民間說唱藝術「嘎錦」和「擺古」的基礎上逐漸採用舞台演唱的形式。侗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鮮明,其群眾基礎深厚,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清新活潑,唱詞韻律優美,有濃郁的鄉土氣息。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圖為傳統侗戲《穆桂英大戰洪洲》劇照
圖為現代侗戲《楊戒賭架橋》劇照3、大戊梁歌會大戊梁,始稱「梁蒙」,侗語即「雲霧山」的意思,海拔800多米,位於侗族聚居的中國西南湘、黔、桂三省交界的通道縣牙屯堡鎮西北10公里,山樑寬40米,長400多米,地勢開闊,坡度平緩,是一座渾然天成的歌會場地。每年的農曆三月第一個「戊」日(大戊日),周邊鄉鎮及貴州、廣西毗鄰村寨的青年男女便盛裝打扮,相互邀約,雲集山上,唱歌對歌,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尋覓志同道合的異性夥伴,結交情投意合的兄弟姐妹,交換當地民間土特產品。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為戊梁歌會上對唱情歌的侗妹
圖為大戊梁歌會盛況
中國侗族大戊梁歌會暨第四屆湘桂原生態風情節開幕晚會4、侗款侗款主要分布於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及其周邊侗族地區。侗款,也稱款歌,是侗族社會發展的特有產物,其內容包括很廣,涉獵政治、軍事、歷史、文學、音樂為一體,是侗族口頭文學藝術的一顆璀璨明珠。侗族稱講款叫「哆款」,有的稱唱款歌,其語氣風趣,有起有伏,抑揚頓挫,氣勢磅礴,一呼百應,場面感人。講款根據款詞的不同,演唱的聲調也不同。演唱(講)出征款,語氣昂揚有氣勢,給出征者以勇氣;演唱英雄款,語氣平和而充滿感情,激發人們的緬懷敬仰之情;還有族源款、創世款、讚頌款、祭祀款、請神款等等,其演唱要求也都各不雷同。講款是在團寨集會、慶典、祭祀或團寨間「為也」時進行。2009年被列入湖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德高望重的款師在給村民誦講《祭祀款》5、侗族大歌侗族大歌在侗語中稱為「嘎老」(gallaox),它是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和聲的民間合唱音樂。其內容主要是歌唱自然、勞動、愛情及人間友誼。侗族大歌中的復調式多聲部合唱為中外民間音樂所罕見,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欣賞價值,是中外民族民間音樂寶貴中的珍品。
圖為侗族大歌表演現場6、侗族蘆笙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蘆笙)之鄉」。侗族蘆笙是我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典型代表的侗族蘆笙,在這裡得到充分的展示,是侗族原生態文化的精品內容,享譽海內外。我縣每年都舉行大型的侗族蘆笙節,吸引了五湖四海的遊客,並充分展示了侗族蘆笙文化的魅力。
圖為侗族蘆笙對抗賽現場三、豐富多彩的民族節俗侗族是一個多節日的民族,一年十二個月,月月有節;通道侗族享有「萬節民族」之美譽。侗族的節日既有與其民族共同的節日,也有本民族獨有的傳統節日;與其它民族共同的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清明、端午、鬼節、中秋等;本民族獨有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正月的「為也」節,二月的祭飛山節,三月的花炮節、甜藤粑節、播種節、土王節,四月的歌會、烏飯節,五月的粽粑節、賽龍舟,六月的獨坡歌會,七月嘗新節、岩飯節,八月的蘆笙節,九月老人節、苦酒節,十月過香節,十一月的侗年(又稱吃冬),臘月的姑婆節等。正 月
鬧春牛
哆耶
吃新年茶
唱大戲、侗戲二 月
祭飛山節三 月
三月三花炮節四 月
烏飯節
大戊梁歌會五月
粽粑節
龍舟節六 月
獨坡「六月六」歌會
七 月
嘗新節岩飯節
八 月
蘆笙節九 月
老人節 苦酒節十 月
過香節十一月
吃冬祭祖節十二月
臘月姑婆節四、奇異秀美的自然風光通道侗族自治縣自然風光秀麗,山川雋美,有「天然氧吧」之美譽,是一個原生態的「宜居、宜業、宜游」城市。1、萬佛山侗寨風景名勝區、
萬佛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通道侗族自治縣臨口鎮境內,總面積168平方公里,是全國最大的丹霞地貌群之一。走進萬佛山,只見山勢險峻,翠峰疊起,溝谷幽深,花石奇異。一路行來步步是景,處處有情。若是晴天,則日懸峰上,丹霞旖旎,金光萬道;若是雨天,則雲霧繚繞,煙海茫茫,如入仙境。「北立張家界,南卧萬佛山,兩山皆俊秀,欲比高低難」。這是原國家旅遊局副局長、全國旅遊協會副會長何若泉先生來萬佛山考察時留下的詩句。萬佛山以她的雄奇峻秀、峰林洞水,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專家、學者、遊客前來考察探險,觀光遊覽。人們讚美她既有張家界之美,又有桂林之秀,景色綺麗,風光奇艷。景區內有「獨岩挺秀」、「七星古庵」、「福地洞天」、「雄獅望月」、「美女盼夫」、「定海神針」、「神州海螺」、「金龜覓食」、「天生鵲橋」、「三十六彎森林迷宮」等「十大絕景」。2009年先後被公布為國家自然遺產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成為懷化市第一個擁有雙「國」字型大小品牌的風景名勝區。圖為:丹霞萬佛山
景區內群峰挺立,象形景觀眾多,植被豐茂,有「綠色萬里長城」之美譽。景區融幽、險、秀、奇為一體,觀賞價值很高。整個景區由鬼斧神工造就的萬佛山丹霞地貌區和具有濃厚神秘的百里侗文化風情線,以及挽救紅軍生死存亡的通道轉兵會址--恭城書院組成。萬佛山歷史悠久,侗族文化典型,民族風情濃郁,軍史上極其有名的「通道轉兵」恭城書院中央召開臨時會議,採納了毛澤東「放棄湘西會合,改向貴州前進」的建議為紅軍長征一個重要轉折點。該區交通方便,物產豐富,氣候宜人,基礎設施初具規模。
萬佛山峰林景群是景區的核心遊覽區,佛山地名據傳,這片山地早就是一處修身養性的風水寶地,方圓建有七十二庵,每年陰曆二十九觀音菩薩生日時,法祖吹動螺號,各洞法師趕來聚會為觀音祝壽,聽法祖講經,法祖清來者正為9999位,稱萬佛會,這一帶地域便順理成章名「萬佛山」。
炭山界峽谷景群位於景區西北部,為景區邊緣及丹霞地貌和硅質岩地貌交接處。丹峰無邊,氣勢磅礴的景觀。炭山界為梭形峰帶,山脊線長約800m,該處既可飽覽兩種地貌的不同風光,還可沿山脊觀看烈馬峰「一山五變」的奇異景象,同時還是鳥瞰整個三十六彎谷地及丹霞峰林極好的地段。
通道萬佛山侗寨風景名勝區是國家3A景區,位於通道縣城的東北部,地跨兩鎮兩鄉,總面積168平方公里,由8大景區、46處絕妙景點和510餘處地質遺迹組成,其中丹霞地貌面積為94.35平方公里,是近年來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發現的品相較為罕見的特大型丹霞地貌群,這裡「萬座丹峰擁翠環」,融峰、林、洞、水於一體,集雄、險、峻、秀於一身,一步一景,被譽為「綠色萬里長城」,使通道成為全省一顆「民族生態」旅遊明珠。這裡峰林狀丹霞地貌類型豐富,其地質構造和地層關係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以峰、岩、洞為主體的丹霞地貌,遍布奇景異觀,極具美學觀賞價值。景區內保持了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是國家同類地質類型不可多得的生物研究基地;而厚重的民族文化沉澱又構成通道丹霞地貌區獨具一格的特徵,在我國丹霞地貌區中具有唯一性。
圖為侗家合攏宴
t
2、龍底漂流景區
龍底自助生態漂流、龍底生態旅遊區為國家3A級景區,位於通道縣木腳鄉,離縣城39公里,與廣西龍勝溫泉、湖南南山牧場公路連通,形成了生態旅遊黃金線。龍底生態旅遊區植被原始、水秀山青、古樸自然,風景四季迷人,是難得的神奇生態大氧吧。龍底漂流河段共10公里,水流大小適中,漂流時間3—4小時,共有深淺急灘48處;漂流全程落差100餘米,公路沿河而上,交通便利;漂流中,遊人自操船槳,任意扛船,反覆追波逐浪、衝刺激流,令人心曠神怡;驚險刺激、浪漫自由、回歸自然、自助遊樂是龍底漂流的顯著特色,有被稱為「亞洲漂流一絕」的美譽。3、獨岩民俗風情園
獨岩公園各項基礎配套設施基本完善,服務功能比較齊全,尤其是旅遊項目充分體現了山水侗鄉的明顯特色。園內的景點及旅遊項目主要有世紀鼓樓、侗鄉奇石館、世紀苑、水上樂園、松月橋、休閒遊道、民族亭閣、垂釣台、登山石道、大佛雕像等景點和獨岩攀岩、民眾文藝節目表演等,整個園區集旅遊度假、休閑娛樂、民俗風情於一體,正在規劃建設的侗族原生態文化音樂村更是獨具侗文化特色。4、宏門沖原始森林
宏門沖位於通道縣木腳鄉,是綠色的海洋,廣闊的原始次森林把大小山巒籠罩成翠綠一片,鬱鬱蔥蔥的杉樹,隨著山勢高接雲天。當你步入其中,心曠神怡!
五、情深意重的兩岸交流自2008年張駿逸教授及師生到通道縣調研侗族文化後,截止目前,已有台灣中天電視台《台灣腳逛大陸》欄目組記者和工作人員、台灣客家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李明釗及工作人員、台灣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的潘寶鳳副教授共10批65人次,到通道縣考察侗族文化、民族風情和自然風光,他們與通道侗鄉結下了血肉親情。通道積澱厚重的侗族生態文化吸引著他們,勤勞、善良、淳樸的村民感動著他們,特別是張駿逸教授師生對通道侗鄉更是情深義重,每次到通道考察都說成是回通道,張駿逸教授的得意弟子劉少君博士甚至將QQ昵稱改成了「夢回侗鄉燕」。由於張駿逸教授師生對通道侗鄉的情有獨鍾,故此,他們時刻關注著通道縣的變遷和發展,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通道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無時無刻都牽動著張教授師生的心。2009年張駿逸教授師生與通道侗鄉群眾共同捐資重修了芋頭廻龍橋,該橋由宋楚瑜先生親筆題詞。2009年5月應台灣政治大學邀請,通道縣侗族文化研究人員6人赴台灣參加了《2009兩岸少數民族文化與創意論壇》,2011年10月應台灣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邀請,通道縣10位侗文化研究人員赴台灣參加了《兩岸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通台兩地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同胞情誼與日俱增。如今,通道縣正張開雙臂接納來自五湖四海的友人。
圖為2008年3月台灣政治大學張駿逸教授及師生與侗族人民留影紀念
圖為2008年3月台灣政治大學張駿逸教授及師生在通道縣皇都侗文化村普修橋前合影留念
由宋楚瑜親筆題詞、兩岸同胞共同捐資重建的通道芋頭廻龍橋於2009年10月竣工。圖為台灣政治大學張駿逸教授在竣工典禮上的講話。
圖為2010年3月台灣政治大學張駿逸教授及師生穿著侗族服裝與侗族人民留影紀念
圖為2010年3月台灣政治大學學生為當地侗族百姓表演台灣本土民族節目,從而進一步加強了兩岸少數民族文化的交流。
圖為2010年4月台灣政治大學張駿逸教授走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錦傳承人粟田梅,並學習織造侗錦。
圖為2010年7月台灣政治大學張駿逸教授及師生參加通道侗族自治縣三省坡「六月六」歌會現場留影紀念
圖為2011年春節台灣政治大學張駿逸教授來通道考察侗族年文化
圖為2011年4月台灣政治大學張駿逸教授來通道參加大戊梁歌會
圖為2011年10月通道侗族自治縣10位侗文化研究人員赴台灣參加《兩岸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
圖為外國成千上萬的專家、學者、遊客前來通道考察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沒有舉國主動歸順另一個國家的事情?
※國民性的面子與世界性的里子
※我正心滿意足的走在自己的灰色人生里
※宮崎駿要花3億元,把夢幻花草世界變成現實啦
※世界上的鬼是真是假?
TAG: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