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綜藝節目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電視綜藝節目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敘事話語分析

   提要:短短十幾年間,以「正大綜藝」「綜藝大觀」為代表的傳統綜藝節目樣態不斷發生裂變與更新,在歐美國家電視節目的衝擊下,帶有真人秀元素的綜藝娛樂節目,已經佔據了中國電視媒體的黃金時段,甚至一檔綜藝娛樂節目的推出,可以顛覆整個頻道的排名。也正因此,它集中了頻道最好的資源,而高投入高產出的製作模式,也促使各地方衛視不斷加大投入,研發新節目,動輒千萬,甚至上億,今天,中國的電視屏幕上,電視綜藝娛樂節目進入了鼎盛時期。其關鍵因素何在?

   關鍵詞:綜藝節目 演化發展 改進

   文/張貞貞

   2013-2014年,以收視率為標準的「現象級」綜藝娛樂節目有:「花兒與少年」「爸爸去哪兒」「最美和聲」「百變大咖秀」「舞林爭霸」「非常了得」「漢字英雄」等,這些極具代表性的綜藝娛樂節目,幾乎都符合敘事模式的基本特徵:有人物、有情節、有戲劇衝突,並且通過獨特的電視敘述語言——聲音和影像傳遞著文本信息。它比紀錄片好看,比電視劇真實,可以像類型電影一樣,任意自由地把控觀眾情緒,引導觀眾注意力,甚至影響觀眾的價值理念和審美標準。

   電視綜藝娛樂節目已經形成獨特的敘事話語,文學文本的敘事已經模式化地用於電視節目製作中,成為電視綜藝娛樂節目的製作寶典,荷蘭、美國、韓國等已將成功的綜藝娛樂節目模式賣給了全世界的電視製作者,並在世界範圍內取得收視高潮。究竟是什麼樣的敘事元素牽動著電視觀眾的情緒?電視製作者輕鬆控制節目內容的法寶是什麼?

   藉助托多羅夫的「敘事學」理論,我們將電視綜藝娛樂節目作為文本,通過人物(選角)、情節(節目環節設置)、戲劇衝突(後期製作)以及視聽效果(舞美、燈光及裝置設計)四個方面,來探析電視綜藝娛樂節目中敘事話語的鮮明特徵,從而闡釋與觀眾審美需求的互動關係。

   一、選角:人物角色的預設

   過去傳統的綜藝娛樂節目中,其選擇標準較多地注重人物在節目中的功用,而忽視了人物的個性。節目與觀眾之間很難產生共鳴,也無法牽引觀眾的情緒。現今的娛藝綜藝節目則認為角色個性與功能同等重要,甚至更強調人物的個性。

   一檔新的電視綜藝娛樂節目,在策劃之初,就會對人物角色進行預設,選手、主持人、嘉賓,構成了整體節目的人物脈絡,人是個體也是群體,每一個角色都代表著現實生活中的一類人群,不同的人群放在同一環境下,就有了比照、差異,組合成了生旦凈末丑的一台戲。

   1.人物性格差異化,折射現實社會切面。

   以「非誠勿擾」為例,舞台上光鮮亮麗的二十四位女嘉賓,幾乎沒有性格的雷同,她們或沉穩智慧,或嬌柔甜美,或洒脫明快,還包括男性特點突出的中性女生,可以稱作一個適婚女性的微縮版社會;萬里挑一走上舞台的男嘉賓,同樣也是一個男性版的微縮社會。而據製作人員介紹,有幾乎一半的工作人員都在為角色的選擇服務,也足以看出人物角色的選擇對於節目製作的重要性。

   2.強化人物性格特點,給人物貼標籤。

   二十四位女嘉賓從裝束到言談舉止,審美取向,都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節目組有一條選角的明確原則,給嘉賓貼「標籤」,很多報名的人也許不記得那個人的名字,但是會記住一些小細節,比如「菊花男」「富二代」「裝修男」「蛋糕男」「企鵝男」「寶馬男」……這些特點成為某個嘉賓的標識,能夠代表某種典型男女。而這些特徵的選取標準,正折射出現實社會對於婚戀觀念的不同聲音,以及有關於此的各種爭議性話題。正如製片人王剛所說:「很多嘉賓的話,就像一面鏡子。」

   3.根據情節需要設置角色出場次序。

   角色的出場次序也尤為重要,在理性判斷觀眾心理變化及審美需求的基礎上,為所選擇的角色設計精確的出場安排,相鄰的兩個角色預設不同的觀眾情緒體驗,並以一個男嘉賓的出場為獨立落段,再結合女選手、專家、主持人進行精確設計。其核心正是文學敘事的人物設計技巧在電視綜藝娛樂節目中的應用。

   二、規則:敘事情境的引導

   文字中的敘事,就是講故事,用話語虛構社會生活事件的過程。而電視綜藝娛樂節目中的敘事,即是節目中的環節設置,或者稱作遊戲規則,它能夠引導故事情節發生與發展,這也是節目製作中最重要的內容。綜藝娛樂節目的敘事正是在精心策劃的遊戲環節推動下,開始、漸進、高潮、結尾。一個好的節目規則設置,可以讓觀眾完全進入選手的故事情境,而忘記節目的存在。好的遊戲規則,就是能夠緊貼現實,符合生活邏輯,能夠引發人物(角色)主動地思考與行動,展現給觀眾每一個人物內心激烈的鬥爭過程,展示人物的智慧與愚蠢,格局大小,美醜善惡。

   美國廣播公司(NBC)製作的「名人學徒」,因為其殘酷的遊戲淘汰規則和充滿智慧的真實商業任務,曾在全世界引發關注,並引發十幾個國家拍攝不同的「學徒」版本,2013年江蘇衛視播出的「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可稱上是中國版「名人學徒」,同樣為十二位商界明星設置十二個商業任務,並最終贏得公益資金。相比較兩檔類似的節目,其環節設置的差異明顯。

   1.規則設置要明確、有現實意義

   美國版的「名人學徒」被哈佛商學院和沃頓商學院作為教材,要求學生定期收看,他們認為,「學徒」中的挑戰項目與商學院的學習案例很相似,不僅全方位體現了團隊合作、個人奉獻、領導才能和銷售技巧等商業人士必須面對的話題,而且比書本上的案例更加生動真實。

   而中國版的「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其規則卻要求由十二位參賽選手自己設計比賽任務,僅這一規則的制定,就讓十二項任務的現實意義大打折扣,選手們為了獲勝,都設計了對自己有利的目標任務,正因為其任務設計的出發點不是引發激烈競爭和對觀眾具有啟示意義,很多任務本身顯得隨意無趣,比如十二位商界精英上街賣包子,這樣的任務設計無法展現他們的智慧與能力,與現實中主流觀眾群體的商業需求也相距甚遠,而選手們在執行這類任務的時候無法全情投入,狀態難以緊張,比賽不夠激烈。這是節目規則制定的失誤。

   2.規則本身不能有傾向性

   如果說選手自己來為自己制定任務的規則設計不符合節目定位要求,而選手的任務中,摻雜自己所銷售的產品的作法,就更讓觀眾質疑節目的純粹性,是否節目本身在為選手的企業做軟性廣告?這樣的猜測讓觀眾在觀看之時,也難以全情投入。

   這種既對抗又合作的關係,像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一樣複雜,是殘酷的社會競爭的縮影,節目製作者在先期篩選人物的時候,也有意識地選擇那些差異較大的選手,為可能發生的戲劇衝突做好準備。

   3.規則執行的判斷標準具有權威性

   美國版「名人學徒」中,參賽者們所表現出的既對抗又合作的關係,像現實生活中一樣複雜,是殘酷競爭的社會縮影,正如主持人川普把選手之間的競爭稱為是「世界上最激烈的紐約街頭生存術競賽」。競爭沒有絕對的公平,節目錄製中也是如此,而從破產險境中再次成為億萬富翁的川普成為了令觀眾信服的遊戲規則制定者、任務發布者和評判者。

   「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賽制最大的硬傷就是由參賽隊員來評判優勝隊,並擁有一票否決權。這一賽制的設立不僅使參賽隊員無法客觀理性,也失去了比賽的意義和價值,就節目而言,呈現出了任務的評判不合理、不合規……

   三、後期:戲劇衝突的展現

   在成功的人物及遊戲規則設定後,故事會按照導演們所設計的方向自然發生,併產生戲劇衝突。但現實中的綜藝娛樂節目幾乎是全程拍攝,多機位的全素材採集,例如「爸爸去哪兒」動用了四十多台攝像機來捕捉角色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分鐘的變化。如果想完美呈現節目中的戲劇衝突,比賽的緊張激烈,角色間的心理比照等等,則必須藉助剪輯、音樂、特效、字幕等後期手段來精細完成。

   與傳統的綜藝娛樂節目不同,如今的綜藝娛樂節目不再遵循時間順序或者事件發生順序,為了使節目呈現出緊湊的情節演進,激烈的戲劇衝突,其素材的剪輯開始參照紀錄片式剪輯手法,按照節目情緒線索來剪輯,濃縮了最精彩、最戲劇性的故事。

   四、舞美、燈光、裝置:視聽效果的強化

   對於國內的綜藝娛樂節目,曾經媒體的點評犀利尖銳:除了「滅燈」就是「轉椅子」。一方面是因為綜藝娛樂節目一旦走紅,勢必扎堆出現,形式內容趨於同質化;另一方面,對於節目中出現的舞美、裝置的標誌,確實讓觀眾印象深刻。

   「滅燈」的裝置設計,其核心在於選擇和被選擇之間的博弈以及可能到來的位置互換,而「轉椅子」更是開啟了音樂節目中「盲聽」的模式,撥離偏見,用純粹的聲音打動導師。

   源於美國ABC電視台「Duets」的2014「最美和聲」,在節目模式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實踐,節目組精心研製了新型裝置——「智能機械手」,在導師想要加入時即可按下選擇鍵,召喚「智能機械手」送上話筒,導師隨即起立現場「即興」與選手合唱。「智能機械手」不但讓導師們可以隨時加入演唱,還彰顯了導師和學員之間的平等身份,因為只有從導師席上站起來,才能和選手們共同演唱,當兩人合作完成一首歌曲時,沒有身份和地位的差別,此外,「智能機械手」更大的功勞在於讓舞台變得更加即興,充滿不確定的魅力。這也正彰顯了節目的核心價值理念。

   在肯定成就的同時,我國綜藝娛樂節目仍有較大提升空間。1.節目內容扎堆,「克隆」「跟風」流行,缺少創新;2.有的節目核心價值觀傳遞混亂,「審美」「審丑」混淆;3.製作人員整體素質尚有較大提升空間,如:紀錄片思路和綜藝節目製作技巧,講故事能力和遊戲設計能力等等。(作者是北京財貿職業學院講師、中國傳媒大學2012級廣播電視藝術學院博士生)


推薦閱讀:

2016年這些霸屏的綜藝節目,你看過哪幾個? | 小巴調查
電視節目要講好「中國故事」
顏值犯規戴面具錄節目,露臉就被柴智屏選中,王鶴棣奪冠不靠臉?
朝聞天下是一檔什麼節目?
相約星期六的節目形式是怎麼樣的?

TAG:電視 | 綜藝節目 | 節目 | 成功 | 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