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及律詩的句型和句法
今天我們交流絕句
我們先從絕句的基礎說起,我們把看到的5字一行或7字一行,共計四行的舊體詩,都稱為「絕句」。
其實只有完全符合格律要求的才稱得上絕句
我們以前讀到的一些「絕句」,大多是「古絕」或稱「古風」。是沿用唐朝以前的寫法,沒有什麼格律限制,大多押仄聲韻。
比如大家熟悉的「春眠不覺曉」等等
我們今天要交流的是符合格律要求的絕句
絕句,又叫截句、斷句。其格律關係,可視為分別截取律詩的某兩聯而構成
為了押韻的關係,截取律詩首尾兩聯的居多。
絕句格律有三點:平仄、對仗、押韻。同時還包括「起、承、轉、合」的章法和句式結構等格律要素。
絕句的平仄要求和律詩一樣,起句格式也完全相同!
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四種起句方式!
同樣,一、二句要「對」,二、三句要「粘」,三、四句要「對」。
說句實在的,詩之結,才是最難寫的。
寫的不好,前面的精彩會被它一下子抹殺掉,寫的好,那麼前面的平庸反而成了它的鋪墊和伏筆。李白的那首詩,看這個結句「不及汪倫送我情」,「不及」接的是「深千尺」,但是寫上了「送我」,就照應了前面的起承二句的描寫了,與「乘舟將欲行」「岸上踏歌聲」都呼應了起來,渾然一體。
七絕,很好寫,但是很難寫好。
七絕是最能體現詩味的一種體裁,所以大家都喜歡。容易上手,格律也好記。
但是這種容易之中卻藏著更多的不容易。
我們要注意的有幾點:一是音韻上的安排,要合乎旋律美,節奏美感。尤其是韻的把握,讓韻字貼合主題旋律,貼合每句的字意。
二是結構上它具有多變性,在基本章法的基礎上,它的突兀性和高調性。
三是在鍊字方面,追求靈動和多角度錘鍊。避免只追求華麗的表現。
下面我們交流下七絕的布局和章法
一、起承轉合法。
這種布局的要求是:起來自然,承要舒緩,轉要突起,結要深遠。
例如:王維【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前兩句就是在寫景,我們可以理解為虛寫,那麼下半部分一定是重在抒情。這和七律的特點類似!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個「更」字,突兀頓顯!
二、並列法。
當我們為了表達某種思想感情,而選取的題材基本上沒有主次之分,就可以利用並列法。使用並列法,一般採用對仗或基本對仗的形式,以示工整、優美。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個就是並列法的典型
這樣的絕句章法用在寫景上,要注意三個問題:1、要注意寫出的景物必須是一副完整的畫面
2、盡量使用對仗
3、安排好景物的先後順序
三、承接並列合用法
一首絕句的前兩句用承接法,後兩句用並列法,或前兩句用並列法,後兩句用承接法
一般來說,承接法適用於時間上有先後或邏輯上有因果的表述
榮枯聚散有誰知?富貴繁華能幾時?花落皆因昔日好,春殘莫怨燕歸遲。
前兩句用的是並列,後兩句用的是承接。
司空圖【憶中條】:燕辭旅舍人空在,螢出疏籬菊正芳。堪恨昔年聯句地,念經僧掃過重陽。
先用並列法,以擬人、通感的修辭大致臨摹出孤寂秋中。再用承接法,點明舊地重遊,事過境遷,人是物非的無奈之情。
四、起承承合法。
有些絕句在承接的基礎上,需要更進一步地發揮,也可以不轉,仍然繼續承接。承句補充起句意之不足,轉句不轉繼續發揮,寫出當前境況或者繼續補充起句意之不足
桂陽年少西入秦,數經甲科猶白身。即今江海一歸客,他日雲霄萬里人。
第三句沒有轉折,只是寫了目前的境況!
五、對比法。
如果要寫出性質相反的兩個事物、事件或情況迥異的兩種狀態情景,可以利用對比法。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通過同時同地同景與不同人的對比,寫出兩次不同遇合的感慨。
六、先景(事)後情(議)法。
這種布局適合於詠物抒情或記事抒情,而抒情,又常常以一種議論的形式發出。這一類的絕句相對容易寫,但不可濫制,最好有高超的見解、新穎的觀點、警策的議論而後再寫。否則流俗而沒有新意!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先寫景,後抒情,或者先寫事,後議論。
七、先情(議)後景(事)法。
這種布局就像通常寫議論文,先提出觀點,然後用事實論證。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古城。
先抒情,然後通過景物描寫來深化!
八、末句綜合法。
前面的全是鋪墊,最後一句才是中心思想。這種方法,不好寫。因為結句結不好,全篇都失敗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有寄】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就是先並列寫出夏季雨中景緻,最後闡明思念之情。
又如,蘇軾在徐州曾有首絕句:雲龍山下試春衣,放鶴亭前送落輝;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馬如飛。
蘇軾的這首絕句也是使用的這種手法。
九、倒敘法。
倒敘法的最終目的是要突出作者所要表達的重點一般來說,絕句的重點在末兩句。如果事件有先後順序,而作者又要突出發生在後的事件,因此就用倒敘的手段,把後發生的寫在先,先發生的寫在後
梵崇【春晚】:
春光過眼只須臾,榆莢楊花掃地無。卻憶菩提湖上寺,綠荷擎雨看跳珠。
作為宋代高僧,對人生當然是看得很透徹了。但是,真的什麼都看透了么?當然不是,梵崇也不得不承認,有些美好的回憶,是一輩子也無法看透和釋懷的。否則不會有「卻憶…」之後的詩句了。這九種布局,大家初學常用的是一、六、七三種!等到逐漸熟練了,其餘幾種可以靈活使用!
需要說明幾點問題:第一,所謂的方式,不是公式。布局的方式,是讓你借鑒來使用的,不是拘泥於此的!第二、要求大家做到的一個重點融在裡面,那個重點就是一個「趣」字。情趣和意趣。否則枯燥如老乾的詩,你布局方法在神奇也是沒用的。
第三、注意虛實相結合的方法。不要落筆過實,詩寫的過硬則無味。過於直白更不可取。相反過於虛也不成。好的,今天是冬至,我代表詩院給大家點首歌曲,希望大家快樂。歌曲之後,我們接著講。
我們交流律詩的句型和句法
我們知道,律詩的句子都是由詞和字搭配而成的,至於如何在有限且固定的字句中,表達最豐富的情感與意念,就是作為一個詩人於遣詞造句,所應追求的目標
我們先來談談律詩的句型句型即是詩句的組織型態。
先交流五言詩
(1) 上一下四型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杜甫:旅夜書懷)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五字之中,意義與文法分成上下兩節。第一字自成一節,而後四字另成一節,意義相互聯貫此型之第一字應為
詞、代名詞或形容詞,第二字應為動詞、副詞、介詞之類,鍊字應煉第二字。
(2)上二下三型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王維:過香積寺)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此種句型之第二字,應為名詞。尤其要注意。
(3)上三下二型
夜郎溪–日暖,白帝峽–風寒;(杜甫:十月一日)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酬張少府)此類句型有一特點:前後節有倒裝之傾向,兩節顛倒讀亦可。
(4)上四下一型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白髮千莖–雪,丹心一寸–多;此類句型,第五字自成一節,且多為形容詞或動詞。
我們再看看七言詩句
(1)上一下六型
江–動將崩未崩石,松–浮欲盡不盡雲;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丹書拜瑣闈;
此類句型,其第一字意義獨立,應用名詞或形容詞,而與後六字的意義,乃是互相連貫,鍊字宜煉第二、五字。
(2)上二下五句型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前二字成為一節,後五字成為一節,此種句型,鍊字應煉第五字。
(3)上三下四句型
漁人網–集澄潭下,估客船–隨返照來;靜愛竹–時來野寺,獨尋春–偶過溪橋;
此類句型,第三字皆為名詞,鍊字應煉第四字。此類句型也成為折腰句。
(4)上四下三型
香飄合殿–春風轉,花覆千官–淑景移;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此類句型在律詩中最為常見。
(5)上五下二型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6)一三三句型
風–卻有情–偏動竹,雨–渾無賴–不饒花;
燕–知社日–辭巢去,菊–為重陽–冒雨開;
門–通小徑–連芳草,馬–飲春泉–踏淺沙;
(7)一四二句型
鳥–在寒枝棲–影動,人–依古堞坐–禪深;
詩–懷白閣僧–吟苦,俸–買青田鶴–價偏;(8)二二三句型
含風–翠壁–孤雲細,背日–丹楓–萬木稠;
此類句型大家在創作中使用頻繁(9)二四一句型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樹–西連漢畤–平;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10)三一三句型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鳳凰樂–奏–鈞天曲,烏鵲橋–通–織女河。
此種句型亦可作上三下四句型論。也稱雙摺式句型
以上所介紹的句型,是以組成詩句的詞性與語氣分類,與詩的平仄音節並無關聯同一詩中的句型,總須有所變化。尤其律詩中對仗的兩聯,也是詩中承轉部分,句型要避免相同。
比如:酬張少府王維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頷聯為上二下三句型,頸聯為上三下二句型。頷聯的名詞,在每句的第五字,頸聯的名詞在第二、五字。頷聯的第二字為動詞,而頸聯則為第三、四字。如此錯綜變化,方為佳構。
月夜憶舍弟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頷聯為一四句型,頸聯為二三句型。頷聯之名詞,位於第一、四字;頸聯之名詞,位於第二字。如此方為合格。
行經華陰崔顥
岧嶢–太華–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關–險,驛樹–西連漢畤–平;借問–路旁- 名利客,何如- 此處- 學長生。
頷聯為四一二句型,頸聯為二四一句型。頷聯的名詞「武帝祠、仙人掌、雲、雨」與頸聯的「河山、驛樹、秦關、漢畤」等,相互錯開,方不至缺少變化而平淡無奇。
剛才給大家介紹了律詩的句型,下面我們交流律詩的句法
詩句的組成,大都以兩句為一段落,兩句相互間的語氣與句法,可分直貫、問答、及呼應三種。
(1)直貫式句法此種句法上下兩句的語氣一氣呵成,即上句所表達的意思尚不完全,須由下句補足。類似於流水對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沈佺期:雜詩)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宋之問:大庾嶺北驛)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李商隱:隋宮)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李商隱:無題)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問答式句法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懷李白)
何因不歸去?淮上對秋山。(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莫是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李頎:送魏萬之京)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此種句法,是將所欲表達的意念,以疑問的語氣顯示出來,使詩文激起波瀾,以引起讀者注意,並給與讀者懸想的空間。至於有無答案則非關緊要,或者答非所問而將語意盪開,給予讀者更廣闊的欣賞範圍,此類情況,亦所常見。
根據例句可以看出,直貫式和問答式都是用於律詩的首句或末句,所以,看似句法,實則也是謀篇布局的章法。
(3)呼應式句法
此種句法,下句與上句,必須有深切的關聯。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李白:贈孟浩然)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杜甫:旅夜書懷)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劉禹錫:西塞山懷古)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此類句法,大都用於律詩的頷聯與頸聯,且都屬對仗句型。若是絕句,首兩句或後兩句對仗的話,亦可使用。
此外,另有一種特殊句法,即顛倒字、詞的順序,以使平淡無奇的言辭產生變化,造成去熟生新的效果,稱之為「倒裝」句法。比如: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照順序應為「將軍獵渭城,風勁角弓鳴」。此詩前後易位,先出現「風勁角弓鳴"場景與聲響,再補述『將軍獵渭城」的故事。畫面突出而有力。
再如: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杜甫:登樓)
這個起句被方家贊為:沉厚突兀。但若按照動作發生的順序:萬方多難此登臨,花近高樓傷客心。便是平淡無奇。
再如: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雲;(唐:李群玉:同鄭相併歌妓小飲戲贈)原詩應為「六幅裙拖湘江水,一段髻挽巫山雲」。作者為了追求耳目一新的效果,同時也為了遷就平仄格律,刻意倒裝。連對仗也不顧了。可見,內容決定形式,格律亦非牢不可破。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甫:秋興之八)原句應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作者之所以倒裝成句,就是為增強語勢,構成勁健之筆力。
今天所交流的句型和句法,實際上就是律詩謀篇布局的章法。起句、末句可用直貫式或問答式,中間兩聯呼應式!輔之以句型的變化和前面講過的鍊字等招法,則好詩頓出。學習是感悟的過程,感悟也是學習的階段。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感悟。我們的心境會廣闊無邊,我們會寬容同事,寬容朋友,寬容親人;同時也會寬容自己。與其說生命是一個過程,不如說生命就是一種依然自得。
推薦閱讀:
※英語作文拖考試後腿? 那就學一些會加分的萬能英語句型!
※衡中老教師:吃透這76個句型,不敢保你英語滿分,但高分跑不了!
TAG:句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