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語」滲透「入漢語中的常見詞語

滿語」滲透「入漢語中的常見詞語

明清史研究資訊 2015-09-15 14:58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算是知乎上為數不多的、有意義的滿語相關問題。作為一個略懂滿語的半專業人士,從滿語角度對此作出回答。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件事情:儘管滿洲話對北京話、東北話甚至是普通話有一些詞語、土話的滲透,但是在語音上,滿語對普通話的影響是極其有限的。鑒於題主問的是「詞語」,關於語音方面暫時不在這裡贅述了,如有異議,我再補充。

其次,上面有童鞋提到了瀛生先生的《北京土話中的滿語》一書,是的,瀛生先生曾在多處提到過北京話中的滿語借詞(比如另一本書《滿語雜識》),是比較有說服力的資料,不過我個人認為他列舉的一些詞有一些還是有點牽強。另外滿語詞對普通話印象也是比較有限的,多數還是方言辭彙保留較多。以下是我從瀛生先生的總結中篩選出來我認為可以信任的辭彙:

1.薩其馬,滿文轉寫sacima。這個是一定的啦,就像咖啡是音譯詞,一個道理。作為發音簡單的特色小吃,不音譯都說不過去——當然清代滿漢語字典還是給了個漢語名稱的,翻譯作「糖纏」。前段時間微博上有位加V說民俗的賬號,聲稱sacima「是滿語『糖』、『方塊』、『奶油』三滿語詞的第一個字母的簡音聯稱,意思是『用糖、奶油、面製成的方塊型餑餑』」——這個說法無疑是非常錯誤的。我認為不懂滿語的人最好不要言之鑿鑿的談論這類詞的滿語來源,事實上薩其馬一詞語sacimbi(砍、剁)有些聯繫,共用一個詞根(saci-)。

▲滿族特色小吃薩其馬

2.剌剌,滿文轉寫lala,本意為末尾。這個詞……我不知道漢字怎麼寫,因為這個只是東北土話和北京土話裡面的詞。在東北話里,也略有這個意思。很長時間沒人跟我說東北話了,有點記不清了,一般說成「...末剌~不行了」,重讀第一個la音,第二個la音有吞音的現象,比較符合滿語口語的發音規律。

3.撒么,滿文轉寫sabumbi,本意為看見。瀛生先生說北京話里說成sǎ(無me音),東北話中則是說成sáme,「瞅一眼」的意思,例句:「我一撒么就知道他躲坑裡了」。sabumbi在滿語口語中經常讀作sawume,書面語里也有sabume的語法變化。

4.掰持,滿文轉寫baicambi(讀bait?ambi),本意為查看、詳查。這個-mbi是滿語動詞的通用詞綴,現在時就留著,時態語態一變就把mbi換成別的(或者去掉)。凡是到漢語中的借詞,通常都不會保留這個詞綴。baicambi一詞中重音在bai上,ca(t?a)輕讀,因此在東北話里說成掰持(北京話似乎還是說baicha),意思有點類似於「忙活、翻看」。例句:「我看你在哪捅咕了半天,瞎掰持啥呢?」還有一個意思是「爭論」,例句:「這件事我得跟你好好掰持掰持。」

▲《北京土話中的滿語》

《北京土話中的滿語》一書中記載北京話中也有baichi這個說法,就是「爭論」這個含義(與baicha不同意),瀛生先生認為來源於becen(讀b?t??n),拌嘴一詞——我個人不同意這個看法。無論從詞性、讀音還是含義,我認為「爭論」的這個意思依然來源於「查看、詳查」baicambi一詞。

5.咔哧,滿文轉寫kūwacarambi(讀作kuat?alambi),本意為挖、刳、掏。這個詞的意思實話說漢語不太好描述,引用一下清文鑒的滿語釋義吧:

【Huwesikiyokanijergiagūrajafafiyayajakaidorgibekorimegeterembumedasatarabekūwacarambisembi】。附上一個自己的翻譯:「拿小刀、剔箭桿刀一類的器具,把任何東西的裡面刮著清除乾淨、修理,稱為kūwacarambi.」

東北話里咔哧就有這個含義,「把東西挖挖刮刮摳摳,處理乾淨」這麼個動作。例句:「把土豆給我咔哧乾淨了。」——其意主要指把土豆表面的皮打下去,以及把土豆上的坑挖乾淨。根據這個意思,咔哧一詞在東北話中還有個引申義——我不知道滿語有沒有這種用法,可以研究下——在非常親近的人當中使用表示「被剝削(得很乾凈)」。譬如老爸淚流滿面的看看錢包,「你媽又咔哧我了……」T_T

北京話中保留了書面語kuat?a這個讀音,所以這個詞在北京話中說成kuacha。kuacha-->kachi,是滿語口語中比較典型的音變(比如「看」這個詞tuwambi(讀tuambi)有些滿語方言說成tami),東北話在這個詞上保留滿語方言的說法,北京話保留書面語說法(其實也就是北京滿語這個詞的發音按書面語走了)。

6.hende,滿文轉寫hendumbi,本意為說。hende(真的不知道漢字要怎麼寫……)東北話北京話中都有,重讀hen音,輕讀de音,意思是「訓斥、數落人」。hendumbi在滿語中作為引語的「說」(是的,滿語里有好幾個說),大概因為是作為引語的代表詞,所以進入漢語以後專門用於「說人」這個意思了。老規矩,mbi尾綴被無情的拋棄了……hendumbi滿語中重讀第一音節hen,du音說話快的時候就弱化成了de。

7.哈勒棒(哈勒吧),滿文轉寫halba,本意為肩胛骨。這個詞東北話有說成bang的,也有說成ba的。說成bang的都是根據滿語北方方言傳到漢語的(滿語北音有在詞尾加ng的習慣,比如amba說成ambang)。有的只指動物肩胛骨,有的也可以指人。

8.格嘰,滿文轉寫gejihe?embi,本意為……格嘰……--b。好吧,意思是搔腋下痒痒……東北話無情的拋棄了後面he?embi這些音節,因為這個詞重讀前兩個音節。北京話說gezhi,原因北京滿語有北音殘留,北音喜歡把ji這個音的母音i脫落掉,然後讀成d?,東北話保留書面語讀音(哼所以他們終於也方言了一把)。例句:「格嘰格嘰格嘰格嘰格嘰~格嘰~」(暴露年齡了是不是--b)

9.嘞嘞,滿文轉寫leolembi,本意為討論、論述。北京話東北話中都有,意思為「又臭又長的無意義的話」。重讀第一個嘞音,輕讀第二個嘞音。屬於逼逼的文明用語版……例句:「瞎嘞嘞啥?」

10.哈勒,滿文轉寫har,本意為辣味刺鼻。北京話東北話中都有——東北話也有說成「kale」的——意思是東西放久了之後陳了的、不好的味道。例句:「別吃了,有股哈勒味。」

11.嬤嬤,滿文轉寫meme,本意為乳(父、母)。有很多人誤解了瀛生先生在《北京土話中的滿語詞》一書中,對其註解成「乳、奶」——我看到有人說潮州話管奶奶也叫嬤嬤——事實上嬤嬤並不是奶奶或者吃的奶的意思,而是乳(母)、奶(媽)的含義。比如我們熟知的容嬤嬤,就是個奶媽。之所以不寫全乳母、奶媽,因為meme一定程度上是個中性詞,本身並不包含性別信息。清文鑒中meme一詞從不單獨出現,而是分為memeama(乳公)和memeeniye(乳母)兩種。不過現代用於中多數還是乳母,所以逐漸嬤嬤就指代了乳母。例句:「容嬤嬤,去把紫薇關小黑屋。」

12.各扭,滿文轉寫ganio,本意為脾氣怪異。東北話北京話都有,保持了滿語原意。

下面我再介紹一些北京土話中獨有的滿語詞,由於我不太懂北京話,下面內容是從瀛生先生的總結中篩選出我認為可以信任的說法,恕我無法像前面一樣做更多註解:

1.xiadahunr,滿文轉寫yadahūn,本意為貧窮。鑒於我不是北京人,也從來沒聽過北京人講過這個詞,所以我只能忠實記錄瀛生先生的話:「北京話謂『無業游民』、『窮漢』為xiadahun(r)(hun重讀,去聲,加兒化韻。滿語的ya,到漢語北京話里說成xia,只是一音之轉」。原因也不需要多說,這個詞太明顯了。

2.巴哈,滿文轉寫bahambi,本意為取得、得到。東北話中有沒有這個詞?我印象不深了><...求提示。北京話中意思和滿語差不多,「撈取」「攫取」的含義。

3.xxda,滿文轉寫da,本意為頭目。滿語中為中性詞,比如mukūnida族長,北京話里屬貶義,如「壞事da」,讀音為一聲。

4.suihe,滿文轉寫suilaha(suilambi),本意為勞累、勞苦。suilaha是suilambi的過去式,由於重讀第一個音節sui,入漢語的時候la音脫落掉了。北京話中意思是「累死了」。

5.shaoleng,滿文轉寫?olonggo(讀作t??longngo),本意為帶尖的。東北話中似乎好像也有這個詞來著?記不清了。?olonggo口語中由於語速和語流緣故,除第一個音節以外,後面母音o弱化成為?音。北京話里為「支楞、物出尖」。

6.taihai,滿語原文轉寫taihaigese,本意為如長毛細狗一般。北京話中省略了gese(一般、一樣),只留了taihai(taiha=長毛細狗,i=的),意為「人模狗樣」。

7.哇單,滿文轉寫wadan,本意為包袱。北京話里指變戲法的包袱皮兒。

▲工筆畫再現老北京龍脈

8.tashan,滿文轉寫ta?an(讀ta?an),本意為偽的、差錯。北京話意為「差錯、過失」。

9.巴沙,滿文轉寫ba?a(讀ba?a),本意為工錢、工資。北京話保留原意。

10.榻攤,滿文轉寫tatan,本意為宿營地。北京話加兒化音,保留原意。

11.埃杭,滿文轉寫aigan,本意為靶子。北京話讀aihang,屬於北音殘留,aigan-->aigang-->aihang,保留aigan原意。

12.得合勒,滿文轉寫dehelembi,本意為鉤。瀛生先生此處認為此詞來源於dehele,並說dehele是勾子的意思,我不知是否是北京滿語方言,然而書面語中dehele一詞指的是無袖短褂。北京話此詞用於摔跤。昨日@笑道人詢問此次出自滿語還是蒙古語,由於我以前的印象,回答說是滿語。不過剛剛我又查了一下清文鑒摔跤部,摔跤用語里並不用dehelembi這個詞表示鉤,而是使用goholombi……所以滿語中的dehelembi可能是蒙古語借詞(如果蒙古語中也有的話)。

13.挖行,滿文轉寫wahan,本意為馬蹄袖。早年北京人稱喪服袖子鑲的藍色袖口為wahang。wahan-->wahang,北音殘留。

看到樓下@赫然 童鞋說到了吉林,忽然就想起來地名也算是進入了普通話的滿語……特此補充:

1.吉林,滿文轉寫girin,本意為地帶、區域、臨(街)、沿(江)。原名girinula,吉林烏拉,意思就是沿江。ula=江。後來簡稱吉林,也就是目前的吉林市。原因可能是吉林(市)乃松花江滴源頭……

2. 圖們江,滿文轉寫tumen(sekiyeni)ula,本意為萬源之江。清代的時候也寫「土門」,韓國方面記載的「豆滿江」乃女真時期北音的音譯。金代 時期的滿語(彼時的女真語)發音偏北方方言(那時候的北音比較硬朗,t-d互換神馬的、ci/ji說成ti/di神馬的)事實上都是同一個詞。 tumen=萬,sekiyen=源頭,i=的,ula=江。幾年前(大概是08年吧),韓國人熱炒間島事件,非要說圖們江和豆滿江是倆江,新中國時期把 舊稱土門改成圖們乃中國人滴陰謀,樓主憤慨的抨擊了這群沒文化的人,心說莫非是欺我無人懂滿語咩……

其實朝鮮在清末的時候就這樣主張過,被清末外交官以看神經病的眼光頂了回去,順帶普及了對他們的滿語教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懂一門少數民族語言是很重要滴……

3.塘沽,滿文轉寫tanggū,本意為百(數字)。原因很直觀,據說是因為塘沽離京(還是離哪--b)有一百里。總之是因為一百里的原因……

4.鴨綠江,滿文轉寫yaluula,本意為田地的邊端。yalu=田地的邊端,ula=江。鴨綠為音譯(大家應該都知道這裡綠字讀魯……吧……)

5.法庫,滿文轉寫fakū,本意為魚梁(在河裡攔魚的工具)。

6.木蘭(圍場),滿文轉寫muran,本意為哨鹿。簡單說就是用鹿哨圍獵(的地方)。murani

aba,哨鹿圍(aba=圍獵)。

7.寧古塔,滿文轉寫ningguta,本意可能與ninggute(各六)是同個意思。所謂「各六」,就是比如「每個人各六個」的意思。滿語-ta,-te尾綴加在數字後表示「各(幾個)」的意思。


推薦閱讀:

《漢語知識 》_現代漢語的佛源辭彙
教學:現代漢語詞語的分類
漢語——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岳建一:愧痛漢語危機
行走在漢語寫作的高原上——讀張煒的《你在高原》

TAG:漢語 | 滿語 | 詞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