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技法】談談中國畫的「空白」
談談中國畫的「空白」
光明日報 2015-07-27 16:02
微信新浪微博QQ空間國畫 水墨
中國畫以意成像,「空白」作為獨特、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留下了許多經典畫作。宋代《寒江獨釣圖》便是一個例證,其畫面僅一葉扁舟、一個釣翁和寥寥數筆水紋,四圍皆白。賞此畫作,遠觀頓生江天無限寥廓之感,近看平添智者清寂之慨!畫家「惜墨如金」構建的虛實意象,極致地詮釋了唐柳宗元《江雪》詩「絕」、「滅」、「雪」、「獨」的情韻和意境。這幅畫「計白當黑」,似無卻有,「筆精墨妙」,含意無窮,啟迪聯想。
唐柳宗元《江雪》
「計白當黑」既是中國畫獨特、重要的藝術表現方法,更是涵養中國畫的人文傳統和創作理念的要求,就是畫家要自覺運用藝術辯證法來巧妙地處理虛與實、斷與續的關係,編織起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審美創造的紐帶。現代美學大家宗白華先生認為:「藝術家創造的形象是『實』,引起我們的想像是『虛』,由形象產生的意境就是虛實的結合。一個藝術品,沒有欣賞者的想像力的活躍,是死的,沒有生命。一張畫可使你神遊,神遊就是虛。」中國畫不像西方畫作那樣寫實用色,其魅力就在似與不似間。以觀念和技法的藝術個性處理藝術真實與欣賞聯想關係,在作品中創造出「似與不似」的意象,正是筆者的美學追求和創作努力的方向。
中國畫的「空白」藝術,在虛實相間的黑白畫面里蘊涵了繁密與簡約的鮮明藝術對比。宋人李公麟所作《放牧圖》,只用工筆繪出人與馬,而那些山坡、那些樹木,是用飛白的干筆粗粗勾勒的,僅僅是空白的輪廓。由於畫家善於處置畫作的空白與穿插,便能於斷與繼、簡與繁、疏與密、淡與濃的千變萬化中求得整體的和諧與美感。清代畫家方士庶的感悟是:「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畫家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在筆墨有無間。」顯然,藝術的空白實際上暗藏著創作者的主觀印象和情感。具有創造力的山水畫家,雖然觀照造化、師法自然,但其筆墨能夠在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我在創作《山月》時,著意用黑白強烈對比拓展了畫面的空間,用疏淡的筆墨勾勒枯而猶健的老松,於風輕雲淡中刻畫其老而彌堅的品格;一輪圓月灑下的清輝瀰漫在遠山近峰中,表現出人與自然的綿綿情意。
李公麟《放牧圖》
山月(中國畫) 林永松
古人作畫時常採用「截斷法」分割畫面以留白。比如:畫面的一側是山,中為雲煙阻斷,清明處再現一段峰巒;或是上有奇峰摩天,下有小橋流水人家,中間煙鎖雲遮,出現一段空白。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有過精妙的論述:「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霧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這種截斷法就是劉熙載在《藝概》中說的意思,「意不可盡,以不(言)盡之」。截斷處留下的「空白」,便是為欣賞者留下的想像空間。我在創作《江流天際》時,以淡墨作切割之用,讓流雲、飛瀑與溝壑將重重山巒切割成幾大塊,山谷流雲,峰巒疊翠,整個畫面奇崛幽峭、氣象萬千。
郭熙《林泉高致》
林永松《江流天際》
從墨色到墨法的流變,更深層次地顯示了中國畫「空白藝術」的生命力。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白」是之外的「第六色」,正是「無色之色」。清人華琳說:「白即紙素之白,凡山石之陽面處,石坡之平面處,及畫外之水天空闊處,雲物空明處,山足之沓冥處,樹頭之虛靈處,以之作天,作水,作煙斷、作雲斷、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又說:「禪家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道出畫中之白,即畫中之畫,亦畫外之畫也」。「空白」儼然成為繪畫的語言技法。至近現代西畫東漸的影響,中國畫各種筆法、墨法與時俱進,尤其是皴法和積墨、破墨等技法在山水畫創作中的變革性拓展應用,「空白」的理念又演變成為色階區分的表現手段。
中國畫的空白其實體現著中國人對氣韻生動、空靈境界的審美追求。西方的寫實繪畫,嚴格遵循著透視學、光學的科學法則,連天空都需要無所遺漏地用色彩畫出,而不允許有空白的畫布。與之不同,中國畫中的空白,可以是天空,可以是水面,可以是白色的牆壁,也可以什麼都不是,但卻關乎氣韻,一種氣場,是虛實變化的需要,而且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相生,要求生動鮮活。氣只是一種感覺,其時空觀念可以是自由的,示意性的。比如馬遠的《長江萬里圖》也只是意象中長江的幾個片段,《韓熙載夜宴圖》並沒有燈燭光影的描寫。在繪畫之外的其他藝術門類里,也很容易感受到:詩歌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為上品,音樂以「此時無聲勝有聲」為極致,戲劇舞台上七八兵卒便是「百萬雄師」,古典舞蹈如《霓裳羽衣曲》《白紵曲》也著力表現「飄逸轉旋迴雪輕」「體如輕風動流波」般的飄逸輕靈之美。所謂「氣韻」,就是宇宙中鼓動萬物之「氣」的節奏、和諧,繪畫中追求的節奏和樂感。顧愷之論畫時說的「遷想妙得」,就是畫家調動形象思維進行藝術創作的狀態。中國畫的空白,不只是畫家「遷想」的「妙得」,還是一處氤氳韻味的「氣場」,引誘欣賞者從「空白」處與創作者進行藝術對話。
《韓熙載夜宴圖》
中國畫「空白」藝術的發展需要觀照欣賞者的審美理解和創造。「留白」本身就具有自由多義、撲朔迷離的特點,恰到好處的運用,既是畫家學養、功力的表現,又能引導欣賞者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產生廣博無垠的想像空間,實現真正的精神享受。藝術的空白並非真的空白。宋徽宗親自主持的皇家畫院的考試中,有一位畫師作一幅題為《踏花歸去馬蹄香》的畫,畫面上沒有一朵花,但見馬蹄躍動,群蝶追逐,畫的意旨躍然紙上。藝術空白不只是畫面的留白,更在於創造聯想的空間。
學畫以來,我悉心揣摩過許多名家精品,他們作畫不拘前人陳規,勇於獨闢蹊徑。像傅抱石先生長期體察真山真水,其創作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總是新意迭出。德國大詩人歌德主張:「我們不應把畫家的筆墨或詩人的語言看得太死太狹窄。一件藝術作品是由自由大膽的精神創造出來的,我們也要儘可能地用自由大膽的精神去觀照和欣賞。」在中國畫不斷革新演進的過程中,「空白」藝術的理念及其技法還需要不斷創新和發展,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勇於破繭而出的探索者,通過個性化的創作,形成個性化的藝術風格,實現自己化蛹成蝶的藝術夢想。
推薦閱讀:
※12幅傳統國畫,串起一年的吉祥
※國畫視頻6
※李彭金國畫作品賞析:臥遊山水,悠然自得
※零基礎學畫|國畫八哥教程
※?當古琴與國畫相融,寧靜中透著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