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網

http://www.qhwhyj.cn/xx-2/index.asp名城浚縣主頁文史事件名勝遺迹古今名人探索創作 民俗文化涉浚專著留言評論

探索創作 -研究探索 - 歷代詠故鄉浚縣詩詞自賞(7、8、9)——我的家鄉系列之八歷代詠故鄉浚縣詩詞自賞(7、8、9)——我的家鄉系列之八作者:秋 雨  加入時間:2010-4-30 18:35:10  點擊: 113歷代詠故鄉浚縣詩詞自賞(7)唐代(2)15、岑參 題新鄉王釜廳壁憐君守一尉,家計復清貧。祿米嘗不足,俸錢供與人。城頭蘇門樹,陌上黎陽塵。不是舊相識,聲同心自親。全唐詩?卷200這裡的尉應該是縣尉,因唐代實行的是道、州或府、縣三級體制,新鄉先後歸河北道懷州、義州、河南道滑州、河南鄭州、屬州等管轄,均為縣級體制。又因縣尉一職來源一是貶降官,二是其他低品秩或同一品秩的官員,三是通過科舉者。由詩中語氣推測,王釜很可能是一位被貶降職的官員。蘇門山位於新鄉西北的百泉,「蘇門樹」也當距此不遠。讀過這首詩,王釜在我心中高大起來,岑參的品行令我肅然起敬,王釜一定是一位愛民如子的好縣尉,假若真的是被降職,真的好冤枉,岑參也一定與王釜有著一樣的品行。新時代從政為民,也應該學習這樣的古人!全詩可能是在表達這樣的意思:可憐的王釜守著縣尉這樣一個從八品下的官職,家境很是清貧。俸祿連自己的衣食尚不能保,可王釜卻把俸祿供給比自己更清貧的人用。站在城頭看著西北百泉那邊的蘇門樹,站在田邊望著北邊遠處黎陽揚起的煙塵。來的雖然不是曾經的相識友好,可是憑著共同的話語心裡卻是親近的。16、岑參 臨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題縣南樓黎陽城南雪正飛,黎陽渡頭人未歸。河邊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縫衣。故人高卧黎陽縣,一別三年不相見。邑中雨雪偏著時,隔河東郡人遙羨。鄴都唯見古時丘,漳水還如舊日流。城上望鄉應不見,朝來好是懶登樓。全唐詩?卷199此詩的韻腳我看不懂,也許「飛」、「歸」與「衣」那時同韻,都押「i」韻。否則,「縫衣」二字是後人抄錯了,或是岑參自己搞錯了,不敢枉評。北風漫卷,大雪紛飛的隆冬季節,黃河黎陽渡口白雪皚皚,詩人卻在征途跋涉。最後只好住進河邊酒家,讓店主人的女兒為自己縫補途中扯破的衣服。黎陽城中那位高卧的故人,已是三年未得相見了。鄴城的古墳塋仍在,漳河的水照流,江山不改,情誼如舊。城頭望不到的家鄉,即使明天雪停風住,我也不願登樓再遙望家鄉了。因風雪太大,似乎詩人終未見到在黎陽縣高卧的故人,於是登高望鄉,可飄飛的大雪擋住了是人的視線,家鄉仍在遙遠的遠方。岑參,原籍南陽,遷居江陵,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親兩任州刺史,但卻早死,因而家道衰落。岑參自幼從兄遍讀經史,二十歲進京求仕,受挫後遍游京洛一帶山河,三十歲時中進士。岑參早期詩歌多是寫景、述懷及贈答。前後兩次在邊塞共六年,積極進取的六年邊塞生活,使岑參的詩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基調,其詩歌氣勢雄偉,想像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就是岑參邊塞詩中傑出代表作之一。晚年詩歌感時傷亂,漸趨消沉。入蜀後,山水詩中增添奇壯特色,但消極隱逸的想法也在詩中隱現。17、皇甫冉 送蕭獻士惆悵煙郊晚,依然此送君。長河隔旅夢,浮客伴孤雲。淇上春山直,黎陽大道分。西陵倘一弔,應有士衡文。――全唐詩·卷250此篇題目有的是《送蕭獻士往鄴中》,鄴中位於山東,而詩中有「西陵倘一弔」句,西陵位於湖北。且「淇上春山直,黎陽大道分」,明顯地是(自鄴中)向南走。故題目中不應該有「往鄴中」三字,而應該加「離鄴中」三字。傍晚傷感的郊外雲霞,依然是在這個地方送君別離。黃河隔著君的夢幻旅途,漂泊的旅客伴著天邊的孤雲。淇水那邊綠綠的太行山升起了直直的暮靄煙嵐,黎陽的大路通向遠方。前往湖北西陵憑弔,應有君的弔唁文字。皇甫冉,字茂政,潤州丹陽,今鎮江人,祖先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第一(狀元),曾任無錫尉,大曆初年為河南節度使王縉幕,最後官至左拾遺、右補闕。著名詩人,其詩清新飄逸,多有飄泊之感。18、薛能 送馮溫往河外琴劍事行裝,河關出北方。秦音盡河內,魏畫自黎陽。野日村苗熟,秋霜館葉黃。風沙問船處,應得立清漳。――全唐詩·卷558西漢王朝在今大河家黃河南置河關縣,大河家是介於甘肅省與青海省之間的一座小鎮,大禹治水的源頭就在大河家的積石關。秦音可能是指秦腔,秦腔形成於秦,精進於漢,昌明於唐,完整於元,成熟於明,廣播於清,幾經演變,蔚為大觀,是相當古老的劇種,堪稱中國戲曲的鼻祖,秦腔流行於我國西北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這裡的「魏畫」是否是說的黎陽大石佛,因大石佛就是北魏時期的作品。河內位於河南孟縣一帶,古時稱懷慶府,河外應是相對河內而言。隋開皇十六年在河北肥鄉縣境東部設立清漳縣,大業三年清漳縣歸屬武安郡,清漳河屬海河流域,發源於太行山。這首詩當寫於秋季,大意是說:背著琴劍西出青海、甘肅前往北方。河內聽到了秦音,黎陽看到了魏畫(大石佛就是北魏時期的作品)。田野莊稼已經成熟,館前秋霜染黃了樹葉。又要踏上旅途了,大風中問渡船在何處?需得立在清漳河的岸邊等待。薛能,字太拙,會昌六年進士,官至工部尚書,汾州人,晚唐著名詩人。唐人交遊之風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鄉,遊歷眾多地方,詩多寄送贈答、遊歷登臨之作。歷代詠故鄉浚縣詩詞自賞(8)唐代(3)19、羅隱 寄酬鄴王羅令公五首之四水雲開霽立高亭,依約黎陽對福星。只見篇章矜鏤管,不知勛業柱青冥。鶴髮四垂煙閣遠,此生何處拜儀形。――全唐詩·卷661這首詩與浚縣無關,黎陽說的不是古黎陽城,而是黎明的太陽。福星即木星,是天空第三亮的天體,古人認為那是一顆福星。鏤管就是雕花的筆管,也指樂器,就是刻花的竹管。青冥就是青天、天空。詩人像是在寫自己,天藍藍,水碧碧,詩人站立高處亭台,情深依依。遙望東方冉冉升起的一輪朝陽,再看看天空依然明亮的那顆被人們稱作福星的木星。回想自己曾經嘔心瀝血編寫的《饞書》,聽著竹簫吹奏的樂曲,什麼功業柱天都見鬼去吧,讓那些痛惡《饞書》的老爺們痛恨去吧!看穿了世間人生的詩人,披散著一頭白髮,義無反顧地向著仙山煙嵐處走去,走進了九華山。人生路慢慢,我也想去拜訪詩人,但不知山中何處,只好在這裡憑寄了。羅隱,字昭諫,餘杭人。七年應試名落孫山之後,自編《讒書》。《讒書》里的諷刺小品是他泄世憤懣之作,羅隱的諷刺散文成就很高,堪稱古代小品文奇葩。但卻為當時上層所痛惡,後又應試,斷斷續續考了十多次,最終無果。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中,光啟三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羅隱在唐末五代詩名籍很多,精闢通俗,詩句流傳人口,成為經典名言。後梁太祖開平三年,一代詩人七十七歲魂歸。20、吳融 隋堤搔首隋堤落日斜,已無餘柳可藏鴉。岸傍昔道牽龍艦,河底今來走犢車。曾笑陳家歌玉樹,卻隨後主看瓊花。四方正是無虞日,誰信黎陽有古家。――全唐詩·卷687隋大業元年,楊廣開邗溝,寬四十步,渠旁築御道,栽植綠柳成行,西自黃河東至淮河,後人稱這段堤為隋堤。犢車,車篷為弧形,後面開有軟簾,車式豪華,由牛拉著。這裡的後主指的是南朝陳後主陳叔寶,他是南朝亡國的最後一個昏庸皇帝,作有宮體詩《玉樹後庭花》,南朝陳家滅亡的過程也正是此詩在宮中盛行的過程,傳說陳滅亡的時候,陳後主正在宮中與愛姬玩樂。這是一篇感時懷事託古諷今的文字,詩人站在隋堤用手梳理著頭髮,看著就要落山的斜陽,隋堤上已經看不到綠柳成行供鳥兒搭窩的情景了。隋堤的御道上再也看不到拉著隋煬帝乘坐龍舟的縴夫,河床乾涸,河底已經跑上了牛車。隋煬帝雖曾笑南北朝時期南朝陳家,但隨後卻隨了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成了荒淫無度的昏庸皇帝。天下都在歌舞昇平,誰還相信黎陽城中還有老家。吳融,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昭宗龍紀元年進士,曾隨宰相韋昭度出討西川,任掌書記,累遷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荊南,後召為左補闕,拜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天復元年朝賀時,曾洋洋洒洒御前起草詔書十餘篇,深得昭宗賞識,進戶部侍郎。吳融的詩當屬晚唐溫庭筠、李商隱一派,並將溫庭筠的詩派引向凄清,多留戀光景、艷情酬答之吟唱,很少觸及重大社會主題,但也有少量感時懷事或託古諷今的篇章,很是難得的佳篇。21、高適 夜別韋司士,得城字高館張燈酒復清,夜鍾殘月雁歸聲。只言啼鳥堪求侶,無那春風欲送行。黃河曲里沙為岸,白馬津邊柳向城。莫怨他鄉暫離別,知君到處有逢迎。――全唐詩·214卷-043首22、高適 淇上別劉少府子英近來住淇上,蕭條惟空林。又非耕種時,閑散多自任。伊君獨知我,驅馬欲招尋。千里忽攜手,十年同苦心。求仁見交態,於道喜甘臨。逸思乃天縱,微才應陸沉。飄然歸故鄉,不復問離襟。南登黎陽渡,莽蒼寒雲陰。桑葉原上起,河凌山下深。途窮更遠別,相對益悲吟。全唐詩?卷211詩人住在黎陽西部的淇水岸邊,滿目唯有空林蕭瑟。當時不是農耕大忙時節,詩人漫步閑散地遊玩。只有劉少府子英熟悉詩人,詩人想要騎著快馬尋訪去打聲招呼。十年的情宜呀,終於千里相見。二人激動異常,相互道喜,促膝長聊,知己相見千言萬語。天馬行空般的遐想,詩人覺得自己微才,應該過隱居的生活。自那以後詩人就飄然回到了故鄉,再沒有打探過離別後的景況。記得當時過了黎陽渡口,登上南岸,天空陰雲密布,寒風吹起,落葉隨風飄飛,黃河水面也飄浮著冰凌。遠別的路途是那樣漫長,離別時二人相對因倍加感傷而嘆息。高適,字達夫、仲武,滄州人。高適少小孤苦貧窮,愛交遊,有遊俠之風。早年曾遊歷長安,離開長安後居住在宋中,即商丘一帶,與李白、杜甫結交。天寶八年應舉中第,授封丘尉。天寶十一年,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再次前往長安,次年入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作掌書記。安史亂後,曾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職,封渤海縣侯。永奉元年64歲去世,贈禮部尚書,謚號忠。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高常侍集》傳世。歷代詠故鄉浚縣詩詞自賞(9)唐代(4)23、杜甫 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辭滿告別奉寄薛尚書頌南征為客久,西候別君初。歲滿歸鳧舄,秋來把雁書。荊門留美化,姜被就離居。聞道和親入,垂名報國餘。連枝不日並,八座幾時除。往者胡星孛,恭惟漢網疏。風塵相澒洞,天地一丘墟。殿瓦鴛鴦坼,宮簾翡翠虛。鉤陳摧徼道,槍櫐失儲胥。文物陪巡守,親賢病拮据。公時呵猰貐,首唱卻鯨魚。勢愜宗蕭相,材非一范睢。屍填太行道,血走浚儀渠。滏口師仍會,函關憤已攄。紫微臨大角,皇極正乘輿。賞從頻峨冕,殊私再直廬。豈惟高衛霍,曾是接應徐。降集翻翔鳳,追攀絕眾狙。侍臣雙宋玉,戰策兩穰苴。鑒澈勞懸鏡,荒蕪已荷鋤。向來披述作,重此憶吹噓。白髮甘凋喪,青雲亦卷舒。經綸功不朽,跋涉體何如。應訝耽湖橘,常餐占野蔬。十年嬰藥餌,萬里狎樵漁。揚子淹投閣,鄒生惜曳裾。但驚飛熠耀,不記改蟾蜍。煙雨封巫峽,江淮略孟諸。湯池雖險固,遼海尚填淤。努力輸肝膽,休煩獨起予。――全唐詩·卷232_40浚儀即今開封,浚儀渠位於今開封上下被黃河水沖毀的汴渠河段,大約是東漢初年為整治汴渠而修作的渠道,明帝時由水利專家王景和王吳共同主持修作浚儀渠, 使用墕流法, 排除淤積, 疏浚渠道, 使汴河水不再為害。浚儀縣位於今安徽壽縣板橋鎮安城,南朝宋泰始七年,即公元471年置浚儀僑縣,隋開皇三年,即公元583年撤除。故「血走浚儀渠」與今日浚縣無關。詩聖杜甫出生河南鞏縣,世稱杜工部、杜拾遺,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詩藝精湛。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為「史詩」,他的「三吏」「三別」,即《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成為傳頌千古的名篇。杜甫多生活在成都,辭世於湖南耒陽,他的遺願是要歸葬首陽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窮困無力做到,只好暫時掩埋於耒陽。四十三年後,方由其孫杜嗣業扶柩歸葬於河南偃師首陽山下。這些人人皆知,不再贅述。當年在鞏義搞中美協作試驗,每每談起杜甫,後來又被派往陝縣從事黨建工作,專程去了石壕村,記得當時寫過這樣幾句:曾經鞏義遠家鄉,情愫憂民詩盛唐。三吏怨悲三別淚,茅廬詩聖著華章。史詩傾灑一腔憤,寫盡人間千古揚。坎坷人生湘水逝,魂歸故土壽陽梁。24、朱灣 寒城晚角(滑州作)高台高高畫角雄,五更初發寒城中。寒城北臨大河水,淇門賊烽隔岸是。長風送過黎陽川,我軍氣雄賊心死。羈人此夜寐不成,萬裡邊情枕上生。乍似隴頭戍,寒泉幽咽流不住;又如巴江頭,啼猿帶雨斷續愁。忽憶嫖姚北征伐,空山宿兵寒對月。一聲老將起,三奏行人發;冀馬為之嘶,朔云為之結。二十年來天下兵,到處不曾無此聲。洛陽陌,長安路。角聲朝朝兼暮暮,平居聞之尚難度。何況天山征戍兒,雲中下營雪裡吹。――全唐詩?卷306滑州位於今天的滑縣東部,唐代屬河南道,管轄胙城、酸棗、匡城、長垣四縣。寒城,寒冷的城池,這裡指滑州城。淇門位於浚縣最南端,那裡有唐代建造的一座佛塔,大雪紛飛時,塔四周不落雪,故稱為「淇門風雪避」,是浚縣八景之一。隴頭,借指邊塞。寒泉,《詩經》中有詩句:爰有寒泉,在浚之下。巴江,位於廣西石林縣,巴江頭位於湖南祁陽縣。此詩寫作的大背景應是唐廣德元年至大曆十四年,即公元763-779年之間削藩戰爭。削藩戰爭中,河北諸州先已降服唐廷,廣德元年平息了史朝義叛亂;廣德二年,平息僕固懷恩叛亂;當年閏十月,蜀中大亂,永泰二年二月被平息;大曆三年二月,商州軍亂;四年,瀘州鬧事,藩鎮間因利害衝突發生的爭鬥一直沒有間斷;大曆八年,田承嗣向朝廷公開挑釁,十年四月,討伐田承嗣;在唐廷與田承嗣進行軟硬兼施的交鋒時,汴宋留後李靈曜在汴州反唐,卓英璘據險叛亂;河北諸鎮及黃河以南的淄青兼平盧節度使李正己等人,則借著唐廷削藩,乘機發展壯大自身勢力。詩中所寫的這場戰爭應該是朝廷與田承嗣之間的戰爭,因安史之亂後,田承嗣佔據鄴城,投降朝廷後再次叛亂。這場戰爭就發生在滑州至黎陽之間的黃河兩岸,唐軍處在黃河南岸的滑州,帝方佔據黃河北岸的黎陽。除了這一帶的戰爭,其它地方也是「角聲朝朝兼暮暮,平居聞之尚難度。」朱灣,字巨川,號滄洲子,西蜀人,在世時間約是唐代宗大曆初前後。朱灣性浪漫,好琴酒,放縱山水,不應徵辟(自西漢起,皇帝偶爾會採用特徵和聘召之方法,選拔有志行高潔,博學多才或技藝超群者,授以重要官職。稱此舉為徵辟)。善工詩,詩善詠物。李勉鎮永平,嘉其風操,高薪邀請,署為府中從事。日相契闊談讌,親如骨肉。曾拜見湖州崔使君,不得志,以書作別,盡吐牢騷,於是歸會稽山陰另擇職業去了。朱灣著有詩集四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後世。25、姚合 寄楊茂卿校書去年別君時,同宿黎陽城。黃河凍欲合,船入兵罅行。君為使滑州,我來西入京。丈夫不泣別,旁人嘆無情。到京就省試,落籍先有名。慚辱鄉薦書,忽欲自受刑。還家豈無路,羞為路人輕。決心住城中,百敗望一成。腐草眾所棄,猶能化為螢。豈我愚暗身,終久不發明。所悲道路長,親愛難合併。還如舟與車,奔走各異程。耳目甚短狹,背面若聾盲。安得學白日,遠見君儀形。――全唐詩·卷497記得去年與君相遇,咱們同住在黎陽城中。當時黃河就要封凍,船在冰的夾縫中行駛。君是要南渡黃河前往滑州,我是要到長安去。大丈夫惜別淚不輕彈,即使旁人看了也會感到無情倒是真有情。進京應試,心愿成空,有負家鄉的鼎力舉薦,我自己也要重重懲罰自己。一堆爛草雖然不被人看重,但它也能燃燒發光生熱。像我這樣愚鈍不名的人,難道會永遠發不出光亮?哀嘆人生之路是那樣的漫長,我的親人們也不會容我了。就像船和車一樣,各有自己行走的路線。眼光短淺的人,永遠不會看向遠方和預測將來。幸喜自己堅持沒白天沒黑夜地學習,寄上書稿請君斧正。姚合,陝州硤石即今三門峽人,在世時間約是唐文宗太和中前後時期。登元和進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稱姚武功,後調富平、萬年尉。寶曆年間,歷任察御史、戶部員外郎,出荊、杭州剌史,後為給事中、陝虢觀察使。其詩多寫個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喜為五律,刻意求工,頗類賈島,所著有《姚少監詩集》。原貼地址上一條:歷代詠故鄉浚縣詩詞自賞(4、5、6)——我的家鄉系列之八下一條:歷代詠故鄉浚縣詩詞自賞(10、11、12)――我的家鄉系列之八·歷代詠故鄉浚縣詩詞自賞(16、17、18)――我的家鄉系列之八·歷代詠故鄉浚縣詩詞自賞(13、14、15)――我的家鄉系列之八·歷代詠故鄉浚縣詩詞自賞(10、11、12)――我的家鄉系列之八·歷代詠故鄉浚縣詩詞自賞(4、5、6)——我的家鄉系列之八·歷代詠故鄉浚縣詩詞自賞(1、2、3)——我的家鄉系列之八[文藝作品](長篇)《隋末》:秘至黎陽 閱讀:4

(2012年06月17日)[文藝作品]大伾山賦 閱讀:6

(2012年05月09日)[文藝作品]馬金章短篇小說選 閱讀:13

(2012年05月09日)[文藝作品](小說)臼聲(故鄉·故人·故事… 閱讀:13

(2012年05月09日)[文藝作品](小說)血型符號 閱讀:9

(2012年05月09日)[文藝作品](小說)秀穗 閱讀:7

(2012年04月15日)[文藝作品]白馬三章 閱讀:22

(2012年04月15日)[研究探索]浚縣正月廟會起源新探 閱讀:15

(2012年04月10日)[研究探索][轉] 仙境大伾端木府,翰林府 閱讀:26

(2012年03月31日)[文藝作品]我愛浚縣山(歌詞) 閱讀:12

(2012年02月24日)[研究探索]從「大伾山」地望之爭看「覃懷」… 閱讀:9

(2012年02月15日)[文藝作品]大伾銘 閱讀:12

(2012年02月14日)[研究探索]關於曹丕《黎陽作》的探討 閱讀:22

(2012年02月08日)[研究探索]浚縣正月古廟會申遺很有希望 閱讀:5

(2012年02月08日)[研究探索]浚縣廟會充分體現了民間信仰和習… 閱讀:2

(2012年02月08日)[研究探索]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需要薪火相傳… 閱讀:2

(2012年02月07日)[研究探索]浚縣廟會的神、民、藝、貨體現對… 閱讀:3

(2011年12月31日)[研究探索]三論「碧霞元君現象」 閱讀:23

(2011年12月26日)[文藝作品]伾山賞月 閱讀:14

(2011年12月24日)[研究探索]再談甲骨文中的崋或為大伾山 閱讀:16

(2011年12月10日)[文藝作品]黃庭堅:《臨河道中》 閱讀:22

(2011年11月22日)[研究探索]鶴壁浚縣大伾山旅遊開發與文化遺… 閱讀:21

(2011年10月27日)[文藝作品]為浚縣城伾浮路五座牌坊試寫對聯… 閱讀:20

(2011年08月18日)[研究探索]亳在大伾說-龍龜甲骨 閱讀:72

(2011年07月03日)[文藝作品]暖玉生煙:大伾山賦 閱讀:61

(2011年06月22日)[研究探索]浚縣大石佛初始是佛嗎? 閱讀:81

(2011年06月21日)[研究探索]魏道儒教授在「浚縣大佛高峰論壇… 閱讀:51

(2011年06月21日)[研究探索]讀《大伾山銘》及張居寬題記小識… 閱讀:56

(2011年06月21日)[研究探索]浚縣大伾山六字真言題刻記錄下的… 閱讀:78

(2011年06月19日)[研究探索]八丈佛爺七丈樓:神秘的大伾山石… 閱讀:57
推薦閱讀:

真合與假合|八卦研究
《孔子家語·弟子行》研究
元朝行省的兩個基本特徵——讀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人相研究——掌相
敦煌學:吐魯番學研究新資料

TAG:文化 | 文化研究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