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風雲32 釣魚城之戰(三)鏖戰山城
蒙哥汗自入蜀以來,所經沿途各山城寨堡均而輕易得手,尚未碰上一場真正的硬仗,因此對於小小的釣魚城勢在必得,「欲乘拉稿勢,不棄去,而必拔之,故久蹕此」。釣魚城的形勢是危急的。蒙古軍攻勢凌厲,二月初七日即攻破釣魚城外圍的一字城,初九日強攻鎮西門,受挫退去。據《多桑蒙古史》載:「蒙古兵之毀敵城也,水火併用,或用引火之具,或引水以灌之。有時掘地道攻人城內,有時用襲擊方法,棄其輜重於城下,退兵於距離甚遠之地,不使敵人知其出沒,亞以輕騎馳還,乘敵不備,襲取其城」。
之後,蒙哥對圍城諸軍重新作了部署:史天澤一軍在城南夾江而陣,專門封鎖嘉陵江面;李忽蘭吉負責在江上造浮橋,以便部隊調動;汪德臣一軍部署於城西南角,負責奪取城外山寨;鄭溫率四千兵馬在釣魚山周圍專事巡邏;從汪德臣及北方諸軍中抽調銳卒若干人,以備大汗的宿衛;並對「橋道饋餉」與醫藥治療等事宜作了安排。隨後,為牽制重慶府宋軍前來增援,蒙哥又遣李忽蘭吉率二千兵馬攻掠重慶附近的城寨。
三月,蒙古軍使用各種攻城器械,又連續猛攻釣魚城新東門、奇勝門、鎮西門、小堡,均被釣魚城軍民擊退。從四月初三日起,雷雨大作,持續了20天。雨停後,蒙古軍於四月二十二日重點進攻護國門。二十四日夜,蒙古軍偷襲出奇門伸延嘉陵江的一字城,王堅率死士力戰,將其擊退。宋廷收到捷報後下詔嘉獎:「守合州王堅,嬰城固守,百戰彌堅,節義為蜀列城之冠,詔賞典加厚」。
在蒙哥汗攻打釣魚城之時,紐璘則率領所部蒙古軍封鎖重慶江面,阻止南宋的荊湖援軍抵達重慶以及重慶救助釣魚城,配合蒙哥汗主力突破重慶和釣魚城防禦。1259年三月,南宋朝廷任命呂文德為保康軍節度使、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慶府。他指揮戰船一千多艘,從重慶出發,溯嘉陵江而上,來救釣魚城。釣魚城與重慶相去不過七十多公里,呂文德是有名的勇將,所部兵力也不算不雄厚,但是他突不破蒙古軍的封鎖,反而遭到蒙古軍隊的水陸協同三面夾擊:蒙軍水軍正面阻擊,左右兩岸的蒙古軍則使用弩炮向敵方的戰艦射擊;弩炮部隊又由步騎兵予以掩護—以防宋軍上岸攻擊他們。於是,交戰時,宋軍的舟師便遭到蒙軍的三面夾擊,正面遭受蒙古軍戰艦的攻擊,兩翼則遭受蒙古軍的弩炮箭的射擊,終於為史天澤大敗,「三戰三捷,奪其戰艦百餘艘」,只能退還重慶。
蒙古軍雖然在水戰中獲勝,而釣魚城卻使馳騁歐亞的蒙古鐵騎如芒在背,如鯁在喉。這年五月,蒙古軍又多次發動攻勢,宋軍利用釣魚山的天然良險,「堅壁不下」,從容進行防守,「宋卒傍有坐而張蓋者」。蒙古軍採取困守「環攻」戰術,並不時派遣敢死士卒,冒險強攻。在這場攻城戰中,攻守雙方都大量使用了炮(拋石機),一如陳規在《守城錄》所說:「攻守利器,皆莫如炮 。攻者得用炮之術,則城無不拔;守者得用炮之術,則可以制敵。守城之炮,不可安在城上,只於城裡量遠近安頓;城外不可得見,可以取得。 每炮於城立一人,專照斜直遠近,令炮手定放。小偏則移定炮人腳,太偏則移動炮架;太遠則減拽炮人,太近則添拽炮人。三兩炮間,便可中物。更在炮手出入腳步, 以大炮施小炮三及三百步外。若欲摧毀攻具,須用大炮;若欲害用事首領及搬運人,須用遠炮。炮不厭多備。若用炮得術,城可必固。其於製造炮架精巧處,又在守城人工匠臨時增減。」
但由於釣魚山「石邑入雲」,地勢險峻,蒙古軍雖有精良的攻城器具,仍「炮矢不可及也,梯衝不可接也」。因此,其結局不是因傷亡慘重而「苦戰不前」,就是因後軍不繼而敗還。董文蔚率鄧州之「選兵」,長驅而前,至釣魚山,「乃激厲將士,挾雲梯,冒飛石,履崎嶇以登,直抵其寨,苦戰不能前。頃之,兵士被傷,乃還」。接著,其侄子董士元請代董文蔚,「將所部銳卒先登。力戰良久,以它軍不繼而還」。王堅白天率軍抵抗,夜晚頻頻下山襲擾蒙古軍營,使其夜不安枕,人人自危。這次戰事從春天延宕到夏天,蒙古軍在堅城、箭石、雷雨、炎熱的折磨下,士氣低落下去了,戰鬥力大大地降低了。
六月里,蒙古大將汪德臣派人「諭人禍福」,多次進行招降,又遭到拒絕。汪德臣惱羞成怒,率精兵在夜間登上外城,與守兵激戰,兩軍相持到天亮。汪德臣單騎進逼城下,大聲喊話說:「王堅,我來活汝一城軍民,宜早降!」話還沒說完,城上飛石擊來,致使汪德臣負傷「感疾」。時值大雨,攻城梯折,蒙古後軍因失利而撤退下來。六月二十一日,汪德臣因傷斃命,死於縉雲山寺廟中,蒙哥汗為之大戚,蒙古軍的士氣也因此更加低落。
這時候已經到了盛夏季節。作戰地區所在的東部四川盆地屬於亞熱帶季風氣侯,按現代實測情況,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6-30℃。每年夏季常有連晴高溫天氣,最高氣溫達38-44℃。蒙哥之攻釣魚城至1259年七月,適逢久旱高溫,來自北方的蒙古軍對此極不適應,水土不服之下,疾疫流行,非戰鬥減員增多。為此,蒙古統治者曾派畏兀兒人月舉連赤海牙製藥治療疾疫,卻效果不大,在蒙古軍中也出現了霍亂,他們中間死了很多人。按照《史集》的記載,接下來的事情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在霍亂流行,而又無法醫治面前,「世界的君主(指蒙哥汗)用酒來對付霍亂,並堅持飲酒」,這自然無助於防止霍亂的蔓延,還加重士兵的腸道負擔,蒙哥汗本人可能也在此時染上了這種惡疾。
蒙古軍既無力強攻取勝,又不願棄城撤軍,只有加強對釣魚城的封鎖和監視,以待有利時機的到來。為了探知城中虛實,蒙哥汗命人在與釣魚城新東門相峙的腦頂坪上築起台樓,窺探城內動靜。七月二十一日,蒙哥汗親臨腦頂坪台樓下指揮瞭望。王堅見狀,命早已設在新東門城垛處的炮位發炮轟擊台樓,同時飛箭巨石如同雨下,蒙哥可能當場受傷,只能撤還石子山。二十二日,王堅令城內軍民以重達三十斤的鮮魚兩尾、麵餅百餘張投擲城下,並致書蒙哥:「爾北兵可烹鮮食餅,再守十年,(城)亦不可得也」。蒙哥汗閱後憤恨不已道:「我之嬰疾,為此城也,不諱之後,若克此城,當盡屠之」。二十七日,蒙哥汗撤軍至金劍山溫湯峽(今重慶北碚北溫泉,一說在璧山縣西北40里的西溫泉),「突然,(蒙哥汗的)健康狀況惡化,病已到了危急之時……他在那座不祥的城堡下去世了」,享年52歲,在位8年,頗有些黑色幽默的是,「蒙哥」在蒙古語中的意思偏偏是「長壽,永久」。
蒙哥死後,蒙古軍對釣魚城的攻勢也戛然而止。跟隨他征蜀的蒙古軍除留3000人牽制釣魚城外,其餘部隊由他的兒子阿速台率領,向北撤退。李忽蘭吉領兵斷後,掩護主力軍撤退。汪氏所部軍退回利州,紐璘部返回成都,李忽蘭吉等大軍撤退後和欽察一起駐守嘉陵江上游青居城。史天澤和群臣奉喪北還,「屍體送回葬地,所經沿途,有兩萬多宋人被殺死」。
隨著蒙古軍的撤離釣魚城,蜀江南北兩岸的局勢頓時緩和下來。九月,宋廷宣布「合州解圍」,升王堅為寧遠軍節度使。十月,又以「蜀道稍寧」,詔諭四川守臣「恤軍勞民,庶底興復」。至此,釣魚城戰役以南宋的勝利宣告結束。 可嘆王堅立了那麼大的功勞,卻在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被權臣賈似道所忌,把他調離四川,到長江邊上的和州(今安徽和縣)去做知州。他的心情很不舒暢,到景定五年(1264年)便去世了。很令人遺憾的是,在元朝編纂的《宋史》中,竟不為王堅立傳,以致今天我們對於這位幾挽狂瀾於既倒的名將的身世,幾乎一點都不了解。
推薦閱讀:
※◆◆◆釣魚致富◆◆◆
※自然水域釣魚走漂怎樣才能處理好
※周恩來彌留之際為何召見釣魚台警衛?【3】
※關於釣魚打窩的幾個要點
※中日釣魚島糾紛可能會引發貿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