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欺負,怎麼辦?
把剛強植入孩子心中 孩子在校園裡與同學發生磨擦是常有的事,有時吃點虧也是免不了的,我不贊成家長出面,那樣無益於孩子的成長,有時還會把事情搞僵。告訴老師雖不失為一種辦法,但是否每個老師都願意管,是否管得過來,是否能管得公道?都還是問題。而且,如果樣樣「報告老師」,孩子不但會被同學看不起,還會成為一個依賴性很重的人。我以為,孩子的事可以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但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卻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受欺負的事最多發生在小學和初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中常會冒出一些小霸王,他們的特點一般是教養差成績差,由於常吃批評,他們在同學面前很沒面子,但虛榮心又使他們想通過欺負人來掙回面子,他們有時還會去巴結一些高年級的同類學生甚至校外的不良少年。教育這樣的孩子,不在本文討論範圍,我這裡要說的是如何面對他們的挑釁或欺負?在這個問題上,我對自己的學生和自己孩子常說的話是:「不睬。不怕。」 民間俗語「不睬頂凶」是有道理的,小霸王們欺凌的目標,一般總是選擇那些對他們感興趣、把他們當回事,甚至和他們有某些相似之處的孩子。所以,如果不理睬他們,無視他們的存在,那就首先在氣勢上壓倒了他們。事實上,那些志存高遠專心向學的孩子惹上麻煩的機會要比其他人少得多。「不睬」並不是害怕,而是不想和那些品行不如自己的人一般見識。對小霸王們的挑釁或欺負,一般以避讓為好,但是如果忍無可忍,如果再忍讓就會傷及自己的尊嚴,那麼,狠狠反擊一下我想也是應該的。 有個初中男孩多次被幾個小霸王圍住搜去口袋中的錢,我建議他狠狠打上一架,男孩說他們人多,我說那你就專打最猖狂的那個,男孩說我打不過,我說這不是打得過打不過的事,你應該讓他們知道你是不怕他們的,應該讓他們知道欺負人是要付出代價的。作為師長,我並不是想讓這個男孩成為好勇鬥狠之徒,我是覺得在他老實本分的性格中應該再增加一些剛強的成分,這對他的將來是有用的,對我們民族的未來也是有益的。(楊柯) 讓孩子學會「維權」 孩子在外與別的孩子有點打鬧之類的事,以前老一輩很講規矩的人家,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被欺負,往往當著對方大人小孩的面,先責怪自己的孩子,現在卻不時聽到有些家長對孩子說:「人家打你,你也打人家。」 前一種做法,其初衷是為了避免兩家的矛盾,以謙讓為上。這樣做,針對小孩兒沒有什麼是非的小矛盾,倒也無妨,但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確實受了欺負與委屈,一味謙讓有害而無益,那會讓自家孩子更加委屈,也無形中助長了一些幼稚的以欺人為榮的孩子的壞習氣。記得我上初中時,正是文革時期,一個同學因為沒有從我這個班幹部身上得到其想要的東西,於是慫恿一個也很強橫的同學天天在上學、放學路上罵我,開始我忍著只當沒聽見,對方卻罵得更起勁。有一天我終於忍無可忍,突然走過去給了對方一巴掌,雙方在街上扭打起來。一向是三好學生的我瘦瘦弱弱的,當然不是打架的料,當然打不過人家,但有了這回該出手時就出手,對方倒不罵了。不過這是在非常年代和年幼時所採取的維護尊嚴的手段,是不可仿效的。 在目前的教育和社會環境下,我以為,家長教育孩子,在應謙讓時還是一定要謙讓的,但遇到明顯的欺負,也要讓孩子學會「維權」。如何「維權」?像上述後一種家長教導的那樣,採取「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式,我覺得也不得當,大家都這樣做的話,會讓孩子誤以為拳頭底下出真理,拳頭大臂膀粗就神氣,這與現代文明顯然是背道而馳的。 讓孩子學會「維權」,主要著眼於道理、勇氣和方式三個方面。首先要讓孩子明白這樣的道理:同學之間應該平等友好相處,應該互相尊重,畏強欺弱都是不對的。明白了道理,孩子才會理直氣壯,才會去「維權」。至於「維權」的方式,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自己當面勇敢地以道理去阻止、反擊,此法不奏效,可以 支持「反對暴力」 孩子在學校受欺負是每個家長心中的痛。記得讀小學時,隔壁班的男孩經常在放學路上被三四個男生毆打,他的低兩級的妹妹因為幫不上忙而掩面哭泣。這樣的經歷甚至影響了他一生,如今已經年屆而立的他依然膽小懦弱一事無成。孩子上學之初,修養好的父母會叮嚀孩子「要有禮貌,要團結其他小朋友」。但是還是會有一些在家裡充王稱霸慣了的孩子會在不如意時露出狐狸尾巴動起拳頭來。尤其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家裡有四個以上盡心儘力的「奴僕」,到學校卻發現個個是皇帝,於是在一些不良影視的「教唆」下採取了暴力。上幼兒園的女兒在吃晚飯的時候說:「後面的男孩今天踢了我兩腳。」我和她父親對視一眼,問她有沒有告訴老師。她說:「告訴過了,但他還是踢我。」孩子爸爸就說:「下次他踢你幾腳,你也踢他幾腳,讓他知道被人踢很痛。」我也提高聲音對她說:「你先跟他講道理,如果他不聽,你就不要害怕退讓,堅決打回去!」女兒後來沒再說這件事。 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世界上有正義也有邪惡,但是讓孩子最先認識到邪惡的也許就是校園暴力了。對此,一些家長怒不可遏,「自己辛苦養到這麼大都不捨得動他一個指頭,哪裡輪得到你來欺負他?」一些家長束手無策,自己不可能每時每刻跟在孩子身邊,離開了父母,誰來保護他?我國曆來是禮儀之邦,講究謙讓和氣,所以校園暴力畢竟不多,邪惡終究不能戰勝正義。如果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家長首先要鼓勵孩子不要怕,不要妥協,不要讓校園的施暴者嘗到甜頭。受到威脅和欺負的孩子可以先請老師出馬幫助教育,如果因為老師很忙顧不上孩子下課和放學後的事,可以團結其他同學一起對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果還是不行,那就只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 不久前看韓國影片《家門榮譽》,其中就有一段是關於校園暴力的。一個家長喊出了「反對暴力」的口號,其他家長就喊出「支持『反對暴力』」這樣拗口得有點好笑的口號。但面對校園暴力的確存在的事實,我想我們每一個孩子和家長都應該「支持『反對暴力』」,也盼望著沒有校園暴力的這一天。 (流星)
不要感情用事 作為教師的我,對學生的感情不亞於我的孩子。我對學生說過:「我既是你們的老師,又是你們的母親,我不允許別人欺負我的孩子。」前幾天,我班同學小俞因瑣事被高一屆的同學打了一記耳光。我立即叫來了對方學生。該生進辦公室時傲氣十足,對自己的行為理直氣壯,這更讓我火上加油,我猛地一拍桌子,怒喝一聲:「你這是什麼態度?」隨即,我看到了一雙充滿恐懼但又不滿的眼睛,理智提醒我,我的行為是否過激了?於是,我極力控制自己的感情,用平靜而又溫和的語氣詢問了事情的緣由,這時對方班主任聞訊趕到,我們倆對該生進行了一番耐心、細緻的思想教育,該生很快認識到自己錯了,向小俞同學當面道了歉,一樁糾紛就此平息。 沒想到第二天早晨,小俞的父親氣勢洶洶地跑進了學校,看見那名同學便猛衝過去,揚言要「敲他一頓」。眼看學生要受欺負,我不顧一切跑過去,死死拖住小俞的父親,並用眼神和手勢示意那名同學趕快進辦公室。校領導聞訊趕來,制止了事態的發展,最後在校長 |
推薦閱讀:
※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
※孩子畫中的秘密,你看得懂么?
※靜夜思丨孩子窮養富養都不如這樣養
※7~13歲孩子的心理
※孩子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