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代陳式拳的流派

當代陳式拳的流派

陳式太極拳過去一直在陳家溝以及附近流傳。楊露禪從陳長興公出得此拳,後楊家外傳時,變化為楊式拳。而陳式拳的本來面目則是陳發科1928年來北平授拳,開始向大眾傳播。時至今日,陳式拳本身已經分化成不同的流派,但看各種拳家演示的視頻資料,會發現很多地方都變現出差異,包括拳式、動作名稱、技術要求等等。初學者面對如此眾多的流派,難免會發生困擾,加上一些人刻意突出自身的地位,在宣傳上難免有所混淆視聽,這就加深了世人的模糊認識。我通過研讀不同人的文字資料和視頻資料,特別是陳發科公嫡傳的一些弟子的口述和視頻資料,把現在流行的陳式拳不同流派總結如下圖:

具體說明:

1、陳家溝自陳長興和陳有本始分大小架。小架一直門內傳。大架由陳長興公傳自家子侄和楊露禪公。從老一輩口述上看,長興公孫陳延熙已經開始外傳陳家拳大架,比如有文字記錄的,延熙公曾在袁世凱府上教拳;也曾在杜嚴府上教拳。迄今杜嚴子杜毓澤先生在移居台灣後,在台灣傳下延熙公拳架,台灣陳式拳的傳播自杜毓澤先生開始的。

2、長興公曾孫陳發科公1928年開始走出陳家溝,來北平教拳為生。此中原委可以看季培剛的《太極往事》一書。發科公來京後,開始收外姓弟子,如果按照學拳時期劃分,老家弟子有陳照丕(本家侄,發科公在家時傳授)等;在北平(北京)定居後,早期弟子有楊益臣、劉慕三、洪均生、陳照旭(長子)等;中期弟子有田秀臣、雷慕尼、沈家楨、李劍華等;後期弟子馮志強、陳照奎(次子)、顧留馨、李經梧、肖慶林等。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劃分基本上是按照拳架的外型風格來劃分的。一部分弟子沒有留下拳照和視頻資料,但有一部分弟子留下了完整的資料。發科公自己留下了晚年的拳照資料;發科公和陳照奎在顧留馨和沈家楨編寫的《陳式太極拳》一書中留下了繪圖資料;田秀臣、雷慕尼、顧留馨有本人的視頻資料;陳照奎只有片段視頻,但其唯一嫡傳楊文笏留下了視頻資料;李經悟的弟子有視頻資料。如果從這些資料對比可以發現,田秀臣和雷慕尼的一路基本類似,並且和發科公拳照近似度更高些;而顧留馨、楊文笏、李經悟弟子、《陳式太極拳》一書繪圖等基本一致。所以可以推斷,田秀臣和雷慕尼估計是前後腳學的;而其他人則是稍後點學的。

3、陳照丕:陳照丕先生是發科公本家侄子,從小跟隨發科公學拳,後做生意間斷,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來北平時看到教拳收益更大,改專職教拳,後因某種原因南下南京教拳。退休後回陳家溝教拳。迄今陳家溝所傳陳式大架乃陳照丕先生所傳,並非老架。對比陳照丕先生所傳拳架和發科公其他弟子的拳架,可以發現前者簡化了很多,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起式。陳照丕先生所傳拳架(就是所謂老架一路)起式是楊式起式,並非陳式起式。陳式起式都是標準的前掤,即金剛搗硾的起手式。只有楊式起式才是雙手在身前上舉下落。其他很多地方也做了簡化。對比陳照丕先生所傳老架一路和發科公其他弟子的拳架,包括發科公本人拳照,可以明顯發現,所謂老架一路本質上是簡化陳式大架,或者說是陳式拳大架一路的簡化套路。所以稱為老架是完全錯誤的,準確的叫法應該叫陳照丕架。當今陳家溝四大金剛所習老架均是這個簡化陳式大架。

4、洪均生:洪均生先生是發科公早期弟子,也是追隨發科公學拳最長的外姓弟子。洪均生先生後定居濟南,長期研習陳式拳,並把自己的體會融入到陳式拳中,對陳式拳做了很多改變。五十年代洪均生先生赴京專門請教發科公,得到發科公的進一步指導和首肯。後洪均生先生在濟南開始傳授自己改變了的陳式拳,被其諸多弟子稱為洪架或濟南架。與發科公原先的大架相比,洪架更細膩、圈子更小、動作更柔和舒緩,有點接近小架。洪均生先生的弟子眾多,代表人物有何淑淦、李宗慶、李恩久、李學剛、王成等。

5、陳照奎:發科公有兩子一女。長子照旭,次子照奎,女豫俠。陳照旭和陳豫俠鮮有事迹。陳照奎先生盡得真傳。後因文革面臨生活困境,開始偷偷收徒。在北京的弟子有楊文笏先生等,在外地的弟子主要有馬虹、鄭州三張(張志俊、張茂珍、張其林)等。陳瑜是陳照奎獨子,因為陳照奎先生去世較早,未能親自傳授,所以陳瑜的拳實際上是由其他人後來代為傳授的。但因為當時的社會政治原因,陳照奎先生在外授拳時間並不長,只有楊文笏先生等一直追隨身邊,所以有一個說法是,楊文笏先生是陳照奎唯一真傳弟子。這個說法有硬根據,一是陳照奎先生在北京教拳時,楊文笏先生是負責助教的;二是眾多弟子中只有楊文笏先生獲得長期私教;三是陳照奎先生在北京的拳場一直由楊文笏先生維持下來,至今還在。對比其他發科公弟子視頻以及發科公本人拳照,可以明顯看出陳照奎先生所傳拳架架子很低,摺疊纏繞較多,俗稱「功夫架」。但整個拳架雖然和田秀臣與雷慕尼有差異,和《陳式太極拳》繪圖、顧留馨視頻、李經悟弟子視頻等相似度卻很高。因而可以判定為發科公後期拳架。由於陳照奎先生的拳架主要在北京傳授,並且由楊文笏先生完整繼承下來,所以這個拳架稱之為北京架更為妥當。目前北京架主要由楊文笏得意弟子史祥志先生在傳授。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陳照奎先生曾經應邀回陳家溝傳拳,但因為諸多原因(其中頗有爭議,一時說不清楚),似乎傳授不完整。陳家溝人稱其所傳為新架。馬虹先生曾經在書里嚴厲批評了這種稱呼。我在前面已經說了,陳家溝目前的老架實際上是陳照丕架,是陳照丕先生對發科公大架的簡化,實際上這個才是新的拳架。而陳照奎先生所傳是發科公的後期拳架,對比楊文笏視頻、《陳式太極拳》繪圖、顧留馨視頻、李經悟弟子視頻等可以看出,這幾個之間相似度很高。所以現在很多陳家溝人說陳照奎架是陳照奎先生自己改動的拳架,屬於新架,是毫無根據的,也有點顛倒黑白。因此,在此更正一下,陳家溝目前的老架是新的,新架才是半舊的。之所以說半舊,意思是不完整。

6、馮志強:馮志強先生在北京跟隨發科公習練陳式拳,後結合其另一個師傅胡耀貞先生的心意六合拳,設計出了混元太極拳。混元太極拳是在發科公太極拳的基礎上,依據太極陰陽哲學和混元運動力學之理並結合時代特徵的要求和數十年實踐經驗逐步發展的。該套路不僅繼承了陳公發科真傳的陳式太極拳的原本練法還吸收了胡公耀貞親授的心意六合拳的功法特點,並融會貫通,將太極拳、心意拳熔為一體。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以心意為指導,依太極陰陽之理,主張自然呼吸。拳法上不提倡盲目縱跳發力,震腳亂抖及拳架過低,避免外傷筋骨肉,內傷精氣神。

代表人物有馮秀芳、馮秀華、馮秀茜等。

7、發科公其他弟子,如楊益臣先生、田秀臣先生、雷慕尼先生、顧留馨先生等未改動拳架。

8、王成:王成先是跟隨張晨光老師學習發科公後期拳架,張晨光老師五十年代曾去北京向發科公學得此架;王成後又經張晨光老師推薦,拜洪均生老師為師,習得洪架。同時還受到秘道純老師及諸多老武術家的指導,最後在發科公後期拳架基礎上,結合洪架和自己體悟,創編了27式太極拳。這套拳法和陳式拳其他流派存在明顯的差別,風格鮮明獨特,其中的關鍵在於王氏法則的運用,因此可以稱作王成架。

以上就是關於陳式拳大架的現代變化的簡要描述。供大家參考。


推薦閱讀:

老古董化作新時尚 看中國古體詩詞的當代魅力
【藝術市場】西方學術界譏笑中國當代藝術邪惡
當代文壇寵兒快速一瞥
高松出眾木,伴我向天涯出自當代名家畫筆下的「松」圖,請欣賞

TAG: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