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行高:從數學物理分析結果看易經的科學性

韓行高自去年春天以來,關於東方科學文化和中華民族復興以及易經對中華文化的影響等問題,成為科學文化界激烈爭論的熱點。同已往相比,這次爭論的觀點更鮮明,問題也越來越集中到對易經本質及其歷史作用的認識和定位方面,很具體。實際上,對這個重要的科學文化主題,很多學者包括一些非專業的研究者在內,一直都在進行研究,有從理論方面展開深入的,也有從應用方面嘗試突破的,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在這個問題上有發言權。通過目前這場觀點鮮明的爭論,包括這次研討會在內,只能使真理越辯越明,對發展科學和技術,推進中華民族歷史復興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今天,在這裡討論中華文化與21世紀新文明這個主題,我要交流的是用現代數學物理分析的方法來研究易經的結果,同時報告我的已故老師王錫玉先生的研究成果,他是用易經思維來分析處理現代科學問題的,實際上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只不過目前尚未被接受認可。我用西方科學使用的數理分析方法(以能量守恆與轉換定律和庫侖定律為基礎,在一些基本假設中融入了東方思維的考慮)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我們是在以不同的方式探索自然的本質,殊途同歸,得到了對自然的更深層次的認識,同時也找到了東西方科學和文化的相通之處。這將會引發很多科學文化和社會問題的思考。從應用易經思維分析處理現代科學問題談起這裡先從王錫玉先生用易經思維分析處理現代科學問題所取得的突破談起。作為一個熱愛科學並認同中華傳統文化的普通中國人,他一生都在研究易經,深偕其道。他已經破解了易經太極八卦象數的規律及其科學本質:太極八卦圖符表示的具有陰陽屬性的物質間相互作用在不同方位上所具有的互易交變的物理的和數量的特徵,有其特殊結構和變化規律。並以大量翔實的圖表展示並闡述這種規律。他認為,易經卦象表示的實際上就是拉普拉斯200年前提出的能夠描述萬物運動的「那一個單獨的公式」,也是愛因斯坦研究大半生而未有結果的「統一場論」的圖像。他在徹底破解易經卦象結構的物理數學特徵的基礎上,結合西方現代科學成果,建立了自然科學的全新理論體系。他首先對世界公認的現行元素周期表作了修正並提出宇宙元素全周期新表,對宇宙元素周期變化的整體規律性和周期終點予以確認,對未發現元素的電子層結構提出預見,這是對在易經基礎上所建立的新理論體系的一個有說服力的驗證。接著,他提出了宇宙元素基態核子全周期表和基態介核子全周期表,這是現代科學尚未形成系統的領域。進而,他對包括宏觀天體和微觀粒子在內的宇宙物質總體的演化模式給出全新的描述;對中子星、彗星、太陽、月球、地球的結構,以及地球大氣和潮汐的物理過程、生態環境、氣象和地震災害的形成機理等也都給出全新的描述;對減災防災、能源和資源的開發利用提出了一些全新的建設性獨創性的建議。[ 注1 ]這些統一性的全新觀點更具科學合理性,有些(如彗星和颱風的結構等)已經被新近科學觀測所證實。這些全新的應用方向,是直接應對人類所面臨的現實危機,對實現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可以說,王錫玉老師的研究結果已經達到了目前西方科學尚未達到的層次和深度廣度,已經解決了物理學的基本問題,也找回了人類失去的文明。其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現實的情況是,一般人習慣於西方科學思維方式,總覺得唯有西方那一套ABC才算得上是科學,而對於中華文化的獨特的思維方式所領悟到的東西,儘管其結果更具科學合理性,一般都很難接受,更何況還是遠遠超出西方的東西,更難以置信。這多屬於認識的問題。那麼,能不能將對易經的這些認識結果也表述為西方現代科學所用的數學物理分析形式呢?從道理上講,這應該是有可能的。一方面,大家知道,西方科學研究是以邏輯推論和實驗觀測為基礎手段,在微積分和分析力學建立之後,這種邏輯推理髮展為數學物理分析的高級形式,(現在又稱之為理論模型)用這種方法,成功地簡化了對牛頓力學的表述,發展了經典力學;進而成功地建立了經典電磁學、經典熱力學和相對論力學。在量子力學的新表述和現代場論的研究中也都不同程度的使用這種方法。西方科學儘管目前在更深入的層面上面臨著嚴重的困難,但是它在一定的層次面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應是不爭的事實,這說明西方科學所使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和範圍內還是相當成功有效的。另一方面,大家知道,中華文明淵遠流長,前幾年搞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初步考證在4000年以上,而越來越多的考古新發現表明;中華文明至少應在近萬年。中華文化是當今世界現存唯一的連續性文化;中華民族是最有頑強生命力的民族,曾幾經危難而得以生存延續;中華民族更是智慧的民族,僅據李約瑟的考證,從15世紀中葉一直上推至公元前2世紀,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長期領先於世界…,為什麼會是這樣,這其中必然存在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深刻的科學內涵。如果說,以邏輯推理或數學物理分析和實驗觀測為基礎手段的西方近現代科學可以在一定程度和範圍內正確地反映了自然的規律;而同樣,如果以易經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也可以反映出同一個自然的規律的話,那麼,在兩者之間必然有相通之處。尋找這個相通之處是我師從王錫玉先生10年來所做工作中最主要的一項,並已取得了肯定的積極性的結果,藉此次研討會的機會向與會的學者乃至整個科學界和文化界作一簡單介紹。而更多的內容,(包括我整理的王錫玉老師的書稿在內)有待於在適當的時機以適當的方式提出來,原則是以應用開路,適時推進,穩步發展。希望能為民族復興有所貢獻。[注2 ]一個新理論模型對物理學基本問題的統一解釋1.數學物理分析的結果這裡,按照西方科學所用數學物理分析方法,以能量守恆與轉換定律以及庫侖定律為基礎,建立了一個可稱之為「宇宙物質多層次有心力場中電磁相互作用的理論模型」。其中,電磁力統一表述為磁荷作用下由庫侖定律所確定的平方反比力,在勢能中引人了排斥成分,這是根據易經陰陽之道所做的關鍵之處。所建立哈密頓─雅可比方程是可積分的,有確定的軌道和動量(角動量)的實數解。其軌道方程解的結構由形位空間兩個相互正交的第一類勒讓德橢圓積分式組成,其收斂條件的數學結構極其簡單,可表示為由3個常數組成的代數不等式。這3個常數分別是:常數A=E D其中,E為系統總能量,系第一積分常數,D為中心粒子直徑。常數A的符號與總能量E相同,哈密頓原理已經把E限定為+,故A的符號為+。這裡可把常數A稱之為總能量數。常數C=α/2mD其中,α為第二積分常數,m為粒子質量。常數C的符號與α相同並同粒子所處的方位有關,在第一象限為+,第二象限為-。這裡可把常數C稱之為總質量數。常數B=2 G g其中,G、g分別為相互作用的粒子所具磁荷。常數B的符號由方位確定,在第一象限為+,第二象限為-。這裡可把常數B稱之為總磁荷數。以上對符號的處理規定是為了在實數的範圍內運算求解,這樣可以得到清晰的物理圖像。這樣,由勒讓德橢圓積分所確定的收歛條件可寫成 A+B+C≥ 0。它具有極其簡潔的數學結構形式,決定了運動的形態規律性。可以在形位空間的4個方位上給出。這3個常數由於具有相同的量綱,可以約化,構成表達式中的無量綱參數。進一步的分析標明,這3個無量綱參數間存在著一定的數量比例關係,而且這種比例關係是有一個界限的,對應著運動的形式及其轉換。其物理意義是:當系統的總能量為正時,動能大於勢能,動能向勢能轉換,使系統的勢能的增加,伴隨著系統內秉磁荷和質量的增加,系統的收斂條件也在變化直至破壞,使得系統的動能與勢能之差值(即系統總能量)保持一定。這就是出現量子關係的本質,也是系統總能量守恆的本質。(不僅總能量有量子性質,質量和磁荷或電荷也相應有量子性質)這種表現出量子關係的守恆的本質,不僅是同屬機械能的動能和勢能之間轉換,同時也伴隨著能量同質量,以及機械能同電磁能之間的轉換,體現了機械運動和電磁運動之間有著內在的統一性。物質運動的形式,歸根到底,是能量質量和磁荷這三大要素相互之間的轉換。物質運動是確定的,包括在能級轉換過渡過程的運動參數也是可以計算的,轉換軌道是確定的。也就是說,包括微觀在內,運動也是連續性的。進一步的分析還表明,當 A+B+C=0時,兩正交分量均對應著最小哈密頓作用量。在這種情況下,橢圓積分退化,最終都可以得到三角函數形式的解,兩個分量轉化為圓周率π和自然對數e的關係式。兩個分量共同決定了軌道的形態,(是否具有周期性而閉合,是向外擴展,還有向內收縮)決定了系統是聚合還是分裂。在周期運動情況下,根據軌道的連接和轉換條件,可以確定這三個無量綱參數的比值和極限值,若取基數的絕對值均為1,總能量數A最大可為9,總質量數B最大為10,總磁荷數最大為10。(均為絕對值)而且,這三個無量綱參數具有特定的奇偶性質,符號為正時為奇數1—3—5—7—9,符號為負時為偶數2—4—6—8—10,這是因為在出現正的偶數和負的奇數時相應的對偶關係發生了倒轉,使原有的符號變號,能級相應錯動,故正數只能是奇數,負數只能為偶數。方程的解由這三組具有奇偶性質的無量綱參數決定,是確定的,多值的。每組無量綱參數所對應的軌道參數和動量(角動量)速度(角速度)以及於同總能量和速度質量磁荷等有關的所有無量綱常數的也都是可確定的。每個層面也都是如此,具有相似性。以上的結果充分體現了大自然規律的簡潔和諧之美。由此,可以對西方近現代物理學的一些基本問題或基本概念給出一個統一的本質性的解釋,包括普朗克常數 電子電荷玻爾和索末菲的軌道理論 光譜的各級結構德布羅意物質波 薛定鍔方程及其波函數和狄拉克方程相對論等等,並可以通過對王錫玉先生直接根據易經思維提出來的元素全周期新表的周期性規律和電子層的精細結構規律同以上數理分析結果相對照以做更進一步的驗證。[注3 ]2.對哈密頓系統擴充的依據和結果以上是規定系統的總能量為正,也就是動能大於勢能的情況。這是最初建立分析動力學的基本方法時就規定的,這是同牛頓在總結開普勒伽利略等前人對太陽系行星的觀測事實的經驗基礎上所建立的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的結果相對應。但實際上,總能量既然是動能同勢能之差,也應當是可以為負的,即勢能大於動能的情況。且不說從哲學的觀點看是合理的,在物理意義上和數學意義上也都應是可能成立的。在引入排斥分量後,磁荷極性也可以使勢能為負,也可以表述為哈密頓量的形式,總能量就可以是負的。而且,從數學的觀點看,既然總能量是作為積分常數得到的,那麼就應當可正可負。由此可見,牛頓力學及其哈密頓方法所做的等效處理中對總能量為正的限定很可能不具有普適性;而且,哈密頓方法使用能量積分,可排除約束量,可使方程降階,可使計算簡化,但也有不足,表現在速度或動量的符號不易確定,開平方運算有可能丟根。因此,完全有理由在哈密頓系統中做總能量為負值的擴充,這樣一來,又可以得到4組方程解。加上總能量為正值的4組方程解,共有8組方程解,可以對物質結構和運動給出一個全面完整的統一描述。這個包括總能量為負值的全部8組方程解,實際上就是愛因斯坦追求的統一場論的現代解析形式。可以對核內層面和宇宙學問題給出全新解釋,也已經為很多現代實驗和觀測結果所證實。[注4 ]3.證明物質運動的確定性原則的科學意義這裡要強調的是證明運動的確定性原則的科學意義。須知,儘管西方近現代科學發展了五六百年,並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在更深層面上已經遭遇了嚴重的困難。[注5 ] 其主要原因,就是基礎不牢固,對物質運動的確定性原則這一科學和哲學上的最重要最基本問題至今並沒有得到解決。這實際上是老問題,從上個世紀初發現量子以來就出現了。最先是玻爾在他提出的原子的軌道模型中引入量子化假設,極其成功的解釋了光譜的不連續結構,由此也誤導出微觀世界粒子運動是不連續的認識,由於對量子特徵的本質認識有限,以致於又出現了對量子力學基本方程中的波函數解釋的激烈爭論,爭論焦點是確定性原則,實際上同對運動的連續性和量子的本質的認識緊密相關,應同屬一個問題。30年代以來愛因斯坦等同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就量子力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展開激烈的爭論,至今也沒有結果。兩位科學大師都聲名顯赫,前者創建了相對論,對早期量子論的發展也有很大貢獻,後者主導了量子力學的建立。他們創建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至今仍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但前者堅持的確定性原則同後者的非確定性的幾率解釋又是水火不相容,這不能不使人懷疑現代物理學的基礎。[注6 ]正是因為這個問題太重要了,在當前物理學面臨困境的時候,2000年,美國一批看好超弦理論的物理學家提出「困擾世界的10大物理學難題」,其中,第一個問題就是:「表達物理世界特徵的所有(可測量的)無量綱參數原則上是否都可以推算,或者是否存在一些僅僅取於歷史或量子力學偶發事件,因而也是無法推算的參數?」這是由組織者之一,因夸克漸進自由研究獲得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戴維.格羅斯所命題的。《紐約時報》知名的科學記者喬治.約翰遜在報道中對這第一個問題進一步作了展開說明:「愛因斯坦的表述更為清楚:上帝在創造宇宙時是否有選擇?想像上帝坐在控制台前,準備引發宇宙大爆炸。『我該把光速定在多少?』『我該讓這種叫電子的小粒子帶多少電荷?』 『我該把決定量子大小的普朗克常數定在多大?』『上帝是不是為了趕時間而胡亂抓來幾個數字?抑或這些數值必須如此,因為其中深蘊著某種邏輯?」[ 注7 ]我認為,通過以上理論模型的數學物理分析,如果推導計算正確無誤的話,這第一個,也是最根本的問題已經解決了。按照這一思路,下面的其餘問題,也都可以給出統一解釋的。近期,美國能源部和國家科學協會組織一批物理和天文學家又提出了類似的「宇宙11大關鍵問題」,英《新科學家》雜誌也提出的「13個反常科學現象」,其中除兩條超出物理範圍的問題之外,也都是可以解釋的。[ 注8 ]這一理論模型的全部結果是宇宙物質結構和運動的全面完整系統的描述。其中,總能量取正值的情況,就能夠對西方近現代物理學一些基本問題給出統一解釋,這也就是西方科學現在所達到的層次;而總能量取負值的情況,正對應著核內和宇宙問題,也恰恰是西方科學受阻的問題。這表明西方近現代科學僅在不同程度上解決了總能量為正情況下的一些局部問題,在原子核外電子層面和地球上宏觀物體的運動以及太陽系內行星運動等方面,相對比較成功;而對核內和超出太陽系範圍的宇宙問題,還沒有找到好辦法。西方科學還遠沒有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我們再來用這同一個尺度看看中國的科學文化。下面的分析表明,這一理論模型的數理分析結果同易經的卦象是一一對應的,同易經道德經等典籍的文字解釋也一一相符。表明易經的科學層次深度,已經包括了西方近現代科學所達到的程度,這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易經同西方科學的相通之處。僅就這一點,用來說明易經的科學性,已經是足夠了的。由數學物理分析結果看易經的科學性以上介紹的新理論模型是對宇宙結構和運動的統一描述,最終的形式是由3組無量綱參數按一定規律的簡單組合來確定。發現這3組數字同易經先天太極八卦圖的圖形和卦象符號有著一一的對應關係,吻合得相當好。由於這3組無量綱參數是通過數理分析嚴格推導出來的,有著極其明確清晰的數學物理意義,這就找到了一個分析認識易經科學本質的實實在在的切入點,通過這種對應關係,再結合易經典籍的說明,易經的卦象的數學物理本質規律也就清楚了。關於易經,從歷史到現在,各種典籍著作浩如煙海,學派林立,材料不一。這裡是根據朱熹《周易本義》和傳為孔子所作的易傳。很可能,這是流傳下來的相對比較完整系統並解釋的比較清楚合理的易經典籍了。國內有出版發行。[注8 ] 以下先確定對應關係,再作比較分析。1.物理意義的對應關係易經八卦圖由次序圖和方位組成。在方點陣圖中整個圖形由陰陽太極相擁抱,象徵著宇宙物質「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物理本質;與此對應的是在理論模型中引入排斥分量來體現這一本質特徵。如果顧名思義,次序圖和方點陣圖應能體現出運動的時間和空間特徵的。理論模型所描述正是時空特性而別無其他。兩者也是一致的。這種時空特性的具體變化規律性需要將無量綱參數及其所對應的空間方位同卦象符號和卦象的方位從局部到整體進行對照比較和分析。2.卦象符號同新理論模型無量綱參數的對應關係在易經的八卦方點陣圖上,卦象符號表示在這一方位上的數量特徵。卦象符號用「爻」符號組成,陽爻畫為「—」 ,陰爻畫為「――」;由三爻重疊,表示三組陰陽數。在八卦次序圖更清楚地反映出這三組陰陽數是按兩儀 四象八卦的轉換次序,各自具有的不同跨度。將方點陣圖同次序圖一起同數理分析得到的3組無量綱參數進行對照比較,可以確定八卦圖兩儀上的陰陽數對應著數理分析的總能量數A,在四象上的陰陽數對應著總磁荷數B,而在八卦上的陰陽數對應著總質量數C。在在卦象符號上,兩儀陰陽數在下爻位,四象陰陽數在中爻位,而八卦陰陽數在上爻位。這就明顯看出由畫爻組成的卦象符號是具有的對應的物理學意義:在卦象符號中,總能量數為本,起主導作用,是基礎,故位於底位;總質量數受制於總能量數,處於被動從屬地位,故處於作為基礎的總能量數所對應的上方位;而總磁荷數夾在中間,在能量同質量的轉換中找平衡,畫爻對應的是總磁荷數。由此可斷定易經卦象符號的每一個畫爻位置所對應的新理論模型的無量綱參數,以及它們之間轉換的物理性質,它們表示的都是物質運抵的三大自然要素:能量質量和磁荷相互間的轉換關係,是一一對應的。但具體這種轉換方向(是增是減)和具體數量還需要由方位來確定,這就是以下所述的八卦方點陣圖中的卦象同無量綱參數的對應關係,它的每位畫爻的正負號和方位角有關,都是確定的。物理圖象也是十分清晰的。3.方點陣圖上卦象同理論模型無量綱參數的對應關係乾卦:三爻均為陽,即 +A +B +C ,方位角0度;坤卦:三爻均為陰,即 ―A ―B ―C ,方位角180度;乾為天,象徵著由太陽那裡有能量;坤為地,等待接受太陽的能量。兌卦: 兩陽一陰,即 +A +B -C , 總質量數減少,方位角在0—45度之間,「兌」有開通和兌現之意,可澤潤大地成澤,可使萬物喜悅。故兌為說(悅)。離卦:兩陽夾一陰,即 +A -B +C ,總磁荷數減少,總質量數增加,方位角以90度為中心在兌卦和震卦的方位間的震蕩。「離」有軌道向外擴展之意。在陽儀中質量能量轉換加熱空氣。故離為火。火勢是向上的,與「離」向外擴展軌道之意相符。震卦:一陽兩陰,即 +A -B -C , 總磁荷數總質量數均減少,方位角在135—180度,陽同陰相遇放電使大地震動並伴隨有雷雨電。震卦由此而名。乾兌離震為陽儀,系統的總能量為正值,即動能大於勢能。對應正磁荷。構成4組陽卦。巽坎艮坤為陰儀,系統的總能量為負值,即勢能大於動能。對應負磁荷。構成4組陰卦。注意:陰陽儀兩組卦互為對卦,所描述的粒子是反極性的,方位角畫成軸對稱,實際上對所描述的粒子的方位而言是重合的。巽卦:一陰兩陽,即 -A +B +C ,總磁荷數總質量數均增加,震向巽質量能量轉換,會使巽引起向下的旋轉氣流。故巽為風。坎卦:兩陰夾一陽,即 -A +B -C ,總磁荷數增加,總質量數減少,在陰儀中質能轉換,生成水。故坎為水,艮卦:兩陰一陽,即 -A -B +C,總磁荷數減少,總質量數增加,由陽卦轉移質能量,動能減少,勢能增加,但有限制,就象被山阻隔。故艮為山。4.易經論述與新理論模型數學物理分析注釋這八個卦象具有的個體和整體性質如何?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其科學意義如何?為防止斷章取義,下面整段引用易經繫辭和說卦傳的論述,並用數理分析的結果重新進行注釋,從中可進一步領悟其本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新注釋:因此,易(即對自然規律的描述,同「道」意思相同)有陰陽兩極,稱為「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決定了自然或人事的吉凶,吉凶造就了自然或社會的形勢。注意:孔子作易的繫辭和說卦,沒見有圖,(也可能當時有,沒流傳下來)至到[宋]朱熹的《周易本義》才有易圖面世。結合八卦次序圖,再對照方點陣圖,就很清楚陰陽轉換的脈絡:「儀」對應著總能量數A,「象」對應著總磁荷數B,「卦」對應著總質量數C,它們各有陰陽之分和不同的轉換跨度。上面所述的卦象符號同理論模型的無量綱參數的對應關係就是由這一段論述和八卦次序圖共同確定的。乾,鍵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新注釋:乾為天,是天地間質量能量轉換的主導方面,故為「健」。(地球的「天」就是太陽,它向地球空間輻射大量光和熱以及高能粒子流,後者已為大量現代科學觀測所發現,會對地球的大氣活動和地質活動以及生態造成巨大影響,這一點尚未被現代學界所認識。)坤為地,它順從天的規律,接受來自天的質量和能量,故為「順」。震是陽儀向陰儀進行天地間質能轉換的交界點,會引發大地的動蕩(地震和火山爆發)和大氣的擾動,故為「動」。巽是陰儀的起點,開始接受來自陽儀的質量和能量,傳輸方向是向地內的,故為「入」。坎是陰儀中的質量能量的陰陽轉換,有水生成,軌道下陷形成海盆或湖盆,故為「陷」。離是陽儀中的質量能量的陰陽轉換,有火生成,軌道擴展,轉換過程相對比較平緩,風和日麗,故為「麗」。艮為陰儀的終點,陽儀向陰儀的質量能量轉換到此為止,故為「止」。兌為陽卦的始點,大地開始復甦,萬物皆大歡喜,故為「說」(「悅「)。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暄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新注釋:震為雷,震動大地,擾動大氣,激勵風雲;巽為風,同震卦進行質能轉換,重新建立平衡,相互作用之勢減弱;(震巽兩卦間的大氣運動,是在很大空間跨度的具有電磁作用下的質能轉換,在衛星雲圖上往往形成了一個跨越上千公里S形曲線運動軌跡。地震 火山 大氣活動 氣象變化,都是由於雷電的驅動,是電磁性質的,颱風 龍捲氣旋的螺旋形運動軌跡只有在電磁場中才能形成,用電磁理論解釋是最簡單明了的了。當代氣象學 大氣物理學以及地震學研究必須吸收電磁學高能物理和空間物理的成果和方法,在新理論指導下進行根本性的改造。)坎為水,形成海洋湖泊進而轉化成雲雨滋潤著大地;離為火,使天空和大地溫暖,風和日麗;艮為天地間質能轉換的終點,到此為止;兌為轉換的起點,萬物悅之;乾為天為陽,主宰大地,如君臨天下;坤為地為陰,接受來自天的動能最終轉換為勢能(磁荷)收藏起來。(我們所熟知的核能就是這樣在天地物質生成之時就儲藏在原子核內部的,只不過在常規條件下很難釋放出來而已;而天然有機化合物礦物的能量也是這樣儲藏的。)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新注釋:天地即乾坤,處於全陽或全陰,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只起定位作用。數理分析表明,陰陽兩卦分別位於形位空間180度和0度方位,實際上處於暫時的平衡狀態,能量再大,也不能運轉進行質能轉換。但這個平衡是不穩定的,稍有擾動就失去平衡,開始運轉起來。山是艮,為陰卦,是陽儀向陰儀質能轉換的終點;澤是兌,為陽卦,是陽儀最終向陰儀開始質能轉換的起點,兩卦通「氣」意思是有質量能量物質流相通。這裡的「氣」同現代物理學中的場的概念接近。雷是震,為陽儀終點;風是巽,為陰儀的起點。兩卦陰陽大碰橦,會在大地和大氣中引發激烈振蕩,隨著質能轉換達到新的平衡,兩卦相互激勵作用之勢趨於平緩,故為「相薄「。水是坎,生水,為陰儀中的質能轉換;火是離,生火,為陽儀中的質能轉換。兩卦各在自己所在的儀區中轉換,互不影響,故「不相射」。八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錯。這是因為,在坎離間沒有直接的質能轉換,兩儀間的轉換是在震巽卦間進行正粒子的質能轉換,或在兌艮間進行反粒子的質能轉換,故為「相錯」。想知道過去的運動狀態,順著八卦的方向後推,而想預測未來,就逆著八卦方向往前推。因此,易是可以通過順和逆來追溯往事和預測未來的。以上是易經的綜合論述,是以同人類生活和生產緊密相關的大自然的本質為對象的,是用卦象的符號或概念來論述的。而卦象的數學物理意義已經通過現代西方科學的數理分析方法得到確認。由此完全可以得出:易經是科學的,而且易經對自然規律認識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層次深度,都遠遠超出西方科學目前所達到的水平。除了典籍文獻外,還有很多極其珍貴的考古文物證據,如安徽凌家灘出土的八卦玉片,遼寧小河沿等地出土的彩陶器,等等,都充分表現了易經的科學主題。至於在文化藝術和古建築中表現易經科學主題的則比比皆是,如大家熟知的「二龍戲珠」,就是一幅表現能量-磁荷-質量三大自然要素之間相互轉換引發風雲變幻的生動圖象,是科學和藝術完美結合的上佳之作,也只有中華傳統文化所具有的豐厚底蘊和深刻內涵才有如此高度完美的結合。[注9 ]綜合以上論述,易經的太極八卦圖卦象及其文字說明是宇宙物質結構和運動的最全面最完整最系統的統一描述,是完全科學的,所表達的認識層次和深度,要遠遠超過目前西方現有水平。而且,易經的描述,僅用一個圖形,就把物質世界的本質性規律:陰陽之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易,此消彼長,順逆有序,聚裂合分有數,大道至簡,等等,表現得淋漓盡致,維妙維悄,絲絲入扣,形象生動,體現出科學和藝術的完滿結合。如此高度統一的科學文化水準,只能是超出西方科學思維的更高級思維的結果。易經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科學文明的瑰寶。 結語本文用現代科學的數理分析方法建立新物理模型,由於融入了易經的陰陽之道思想,引進了斥力分量,所得到的結果可以對物理學基本問題給出更深層次的統一的解釋,也同易經卦象一一對應,有力地證實了易經的科學性本質。這對認識東西方科學文化的地位,對認識中華民族實現科學文化復興的可能性和歷史必然性,對認識以中為體中西融合互補的現實性可行性,提供了科學依據。本文的方法,將有力地促進自然科學新理論體系的建立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的確立,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前景。希望能首先對加速我國的科技發展並在短時期內重新確立世界科技領先地位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最後做兩點說明:其一,易經博大精深,對其本質的認識,遠不是這些文字就能概全說透的,限於篇幅,對河圖洛書 大衍之數 五行 六十四卦後天八卦等重要問題,只好留到以後再談了。好在這些問題還不致於影響到對易經科學性的證明。其二,通過以上論證,我認為,易經的本質,首先是「天道」,是對自然的描述,是科學。這是第一性的。而對易經的人文意義方面,「人道」服從於「天道」,應是屬第二性的。這在易經和道德經中都有明確論述。這兩篇有代表性的典籍應是對由至少六七千年前的伏羲時代就已經形成的《易》的解釋,由於當時正處於周王朝解體後開始重組的社會動蕩時期,他們在易經和道德經中更多談論的是與治國有關的「人道」,這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而在「天道」方面又不可能像這裡講得透徹,致使後人對易經的科學第一性本質的認識逐漸被淡化。現在我們找回了易經的科學本質並確認了易經的科學性為第一性質,其人文社會意義也就更好談了。總的來看,易經應是科學的整體系統性和人文的先進性的高度統一,是中華民族的生存之道和立國之本。但其科學本質的認識被漫長歷史歲月塵封所淡化,其人文社會意義方面又因為失去科學本質的依託而在不同程度上被誤讀和人為曲解。因此,對易經需要重新認識,正本清源。這也就需要科學和人文結合起來研究才成。[註解暫略]
推薦閱讀:

男子車庫看到大蛇和蜘蛛戰作一團,最後結果出乎人預料!
圖便宜買過境港澳的機票,結果花了錢還糟心
天氣悶熱魚兒不開口,這麼做了,結果喜迎爆護!
她嫁過五位富家子,全被她剋死,第六次嫁窮小子,結果一飛衝天
現在特流行這種果樹,種在陽台一年四季開花結果,想吃就能摘

TAG:數學 | 科學 | 易經 | 物理 | 數學物理 | 結果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