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書法的美學批評
06-08
硬筆書法的美學批評
2010-8-9
作者:陳雲金
硬筆書法藝術的審美是個感如認識的進化過程。隨著硬筆書寫從實用性走上藝術性再到今天在創作上的不斷深化,人們對硬筆書法的審美認識能力也開始得到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的提升。但硬筆書法必竟還處於個發展的過程,尚不成熟,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為此從一門藝術的思想核心出發抓住其美學本質即對硬筆書法審美進行科學的闡釋和辯證批評,將有助於對當今硬筆書法許多問題的清理和解決,並推動硬筆書法向前健康發展。 一、硬筆書法發展歷程的美好考察由群眾化的實用性走上自覺的審美需求。 從英國發明家沃特曼發明第一支蘸水筆並開始傳人中國至今,已經歷了百多年的歷史,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由於科技的進步,蘸水筆經過不斷的改良,在種類、工藝、性能、款式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以鋼筆為主,鉛筆、圓珠筆等為輔的筆的家族系列,人們統稱為「硬筆」。硬筆的出現結束了沿續使用了幾千年的毛筆的統治地位,開始絕對地成為人民大眾的書寫工具。有了鋼筆就有了鋼筆的書寫行為。從人們開始用鋼筆寫字到今天提出「硬筆書法」的概念,硬筆書法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艱難曲折的發展過程。觀照其整個過程大約可分為兩個階段,即「硬筆書法前期」和「硬筆書法期」。第一階段是:硬筆書法前期,即寫字階段。從第一支硬筆的產生到上世紀70年代末屬這一時期。在這一時期,我國的傳統文化雖然仍占統治地位,但由於受「西學東漸」的影響,整個社會的審美思潮開始處在一種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之中,有著幾千年傳統的毛筆書法雖然其實用性能被硬筆所取代,但其藝術的一面卻開始更加突出,人們對漢字書寫的審美即對「書法」的理解仍在傳統毛筆書法的思想框架之內,這尤以一大批毛筆書法家的統治地位而動搖不得。在這種環境中,鋼筆字只能以實用而存在,但由於鋼筆字的快捷方便、線條流暢自如是毛筆書法不能相比的,於是,一些有現代意識的毛筆書法家開始關注這一問題並進行鋼筆書寫技巧的研究。與此同時,一些文壇名人如魯迅、茅盾、郭沫若、江豐、巴金、文懷沙等對鋼筆字的青睞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寫好鋼筆字開始慢慢地受到人們的關注,但當時只以寫得好看、規範易認為目的,「硬筆書法」概念的思想意識尚未產生。這從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陳公哲的《一筆行書鋼筆千字文》到鄧散木、白蕉合著的《鄧散木白蕉鋼筆字苑》到黃若舟的《鋼筆快寫法》再到龐中華的《談談學寫鋼筆字》都反映了那時代人們對鋼筆宇的認識層面。但也正是有了為了「寫好」的目的,就開始有了對鋼筆書寫審美意識的萌芽,為後來硬筆書法的出現做好了心理上的準備。第二階段是:硬筆書法期,即書法階段。從1982年杭州舉辦的全國首屆青少年鋼筆書法大賽活動至今。人們開始不再僅僅滿足於實用之需,滿足於規範、易認、好看的目的,而開始從筆法、結體、章法等方面進行藝術的思考。由於其嶄新的藝術面貌和良好的藝術感覺適應於現代人的心理特點和審美需求,於是在神州大地暴發出了一股史無前例的「硬筆書法熱」,各類大賽、展覽、培訓,團體、刊物及研討會等風行一時,蔚為大觀。「硬筆書法」的概念被正式提出。硬筆書法開始逐漸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從以上對硬筆書法發展歷程的追蹤中可以看出,人們對硬筆書法的認識從為了如何寫好鋼筆字的本能審美需要到如何搞好硬筆書法創作的自覺審美追求,在於對鋼筆字這新鮮事物的內在美質的發現和人類自身審美意識的覺醒,即鋼筆字本身存在「美」且人們發現並需要這種「美」。這是一個從無到有,摸著石頭過河的認識新事物的過程,為此,我們的前人走了不少彎路。比如陳公哲的《一筆行書鋼筆千字文》、黃若舟的《漢字快寫法》一味地注意「一筆書」的快捷書寫效果,反而強化了鋼筆線條的浮滑感而弱化了點畫線條在行筆過程中的節奏旋律感,鄧散木、白蕉的鋼筆字則始終沒有跳出毛筆書法創作理念的巢穴,他們都未能從鋼筆書法的本體上找到問題的關鍵。所以說,每種新事物的產生、發展、成熟都要經歷不少的曲折和磨難,也正是在這艱難曲折的歷程中,人們對硬筆書法的審美認識得到了不斷的提高。二、硬筆書法的美學特徵:注重技法上的精美流便和視覺上的「形式至上」正是由於硬筆書法自身的美學屬性,它開始以種獨立的美學品格立足於藝術的百花園中。這是種與毛筆書法風格迥異的新的藝術形式,面對這樣種新的藝術形式,人們開始從對其審美認識的立場出發,即立足於硬筆書法應該是「這個」而不是「像那個」的審美視角,使我們更易看清硬筆書法的美學價值。 (一)生命本體的張揚:注重「形」的完美表現。大家知道,硬筆書法缺少毛筆書法的墨色表現,再加上其線條的單細小,使得硬筆書法無法在體勢和筆墨變化上去尋求表現的空間。但反過來,硬筆字線條的單一精細和外形空間的小巧玲瓏以及硬筆筆尖的利落、韌勁和鈍性強,增加了對漢字點畫,線條、結字布白的細緻準確的表現,更有一種「鐵筆生花」的新感覺。於是注重點畫的精美流便和結字的造型美觀自然就成為硬筆書法審美的一個基本法則。當然,由於書家的習慣、性格、修養和藝術感覺、審美理念的差異而導致風格多樣的書法面貌,也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但點畫精美、線條流暢、結字美觀則是他們的一個共同特徵。這從二十多年來產生的一大批優秀硬筆書法作品中就清楚地反映出這一點。另外,加上使用各式各樣的框格和多色的紙作為創作上的補充,更增添了硬筆書法的視覺衝擊力,使硬筆書法在自我「形體」的表現上推上了極致。這種注重自我的表現欲,既是硬筆自身特點的張揚,也是當今時代觀念的反映,吻合時代理念。當今時代,注重表現自我是當代人的一個顯著特點,搖滾樂、流行歌曲、時裝模特、抒情詩歌等等,「明明白白我的心」,「把我奉獻給你,我的愛人」,他們都在藉助不同的手法在展現自己、表現自我,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正是如此,硬筆書法注重自我「形體」的表現體現了時代的審美趨向。 (二)社會價值的追尋:世俗化的大眾需求。我們同時必須面對的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是硬筆書法源於書寫實用的需要,而且至今直沒有擺脫實用的主導地位,雖然有人提出電腦的普及對漢字書寫將會帶來嚴重的)中擊,但這至今仍只能是作為種臆測,用鋼筆書寫進行書面表達交流的方式仍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這是沒有異議的。從這角度來看,以實用為主的硬筆書法是難以走上藝術純化的層面,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硬筆書法正是在其以實用為主的世俗化層面上充分展現了自己的審美價值,這種世俗化的審美需求往往又有著廣泛的群眾性,這又正是硬筆書法社會價值的體現。比如在師範院校,要求學生的「三筆字」過關,在機關,選擇文書人員首先看字寫得是否漂亮等現象,都說明了這點。所以說,硬筆書法的這種審美趨向雖然無法走上純藝術的應有高度,但它將自己與現實社會、人的需求和諧地糅合在一起,它的價值也就不可磨滅。 三、硬筆書法的審美批評:對傳統的難捨情結以及人文精神的失落硬筆書法的迅猛發展帶來的大量作品的產生,為當代藝術批評提供了個新的審美視點,於是,各種評論觀點騰空而出,有肯定者,也有否定者,還有「准藝術」觀者,當然這些都不是一種嚴肅的批評觀。我們應該本著從硬筆書法自身的客觀規律出發和文化一體化的視角進行審美批評,指陳其利弊和得失,以弘既往之風規,導將來之器識,我們的批評和反思才具有真正的價值。為此,只要我們認真審視觀照當前的硬筆書壇,就不難發現存在這三種比較明顯的現象即追「風」、求「奇」和棄「文」。 (一)追「風」——「東施效顰」,不倫不類。我們不得不承認,由於硬筆書法歷史沉積欠深和理論準備不足,造成在創作理念上往往表現出對傳統毛筆書法的難捨情結,這種難捨情結導致一些人盲目地圍繞當今毛筆書法界的各種流風而打轉,對毛筆書壇的現代書法、學院派、墨象派、少字派、書法主義等致力去模仿,特別是對當今流行書風的效仿則更為嚴重。我們說,以上各種毛筆書法流派均是借鑒了西方表現主義的審美理念,充分發揮了毛筆書寫漢字的三維時空觀和墨象的變化運用而進行的種有別於傳統創作模式的嘗試和探索,它本身還處於一個摸索的過程,而硬筆書法是無法表現這些東西的,它缺少必要的物質基礎,如毛筆的彈性、墨色的變化、宣紙的張力性能等等,所以硬筆書法對毛筆書法的追風只能落得「東施效顰」、不倫不類的後果。這種追風是種藝術「奴性」的體現,只能使硬筆書法家失去本有的創造力。 (二)求「奇」——追求新奇,失去本真。這是硬筆書壇的一個支流,但對硬筆書法創作影響極大。些人打著創新的旗號,用竹竿、木杆、筷子,篙竿、手指等蘸墨寫字,他們還認為這些工具寫字更有利於克服鋼筆線條的細小,單一,但其結果往往弄巧成拙,這種線條刻板、單薄、缺少質感和內涵,是沒有生命力的,這類作品我們稱之為「俗書」,它反映出這些書家嘩眾取寵的求奇心態和在對待藝術的態度上多巧偽而乏真誠。由於一個書家的審美理念往往決定著他的藝術風格走向,所以,審美理念的正確把握對一個書家從事藝術的健康創作是顯得多麼的重要。 (三)棄「文」——文化失落,體內缺「碘」。一切藝術都屬於人文精神的範疇,都是在文化生態環境中的品類分野。硬筆書法的出現則更體現了現代文化的特徵,而如今卻失去了對文化關懷。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當今「展覽效應」和功利慾的影響,因為只要作品能在展覽中人選獲獎就能一夜之間成名,而當今的展事評選也以作品本身的「好」、「惡」為評審的唯標準,這種評選機制自然導致人們只注重在技法功夫上的刻苦磨練,而弱化了對文化的關懷。正由於人文精神的失落,作品的「意境」、「詩境」就難以達到應有的高度,藝術創作的人文語境就難以凸面。筆者在《現代硬筆書法理論研究的貧困》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硬筆書法要發展,就應該有自己的文化態度,主動去應接現代又化。關注文化,就是關注硬筆書法自己。文化之為文化,它有著無窮的親和力和生髮力。為一切藝術提供著生生不息的『營養』源泉。硬筆書法既要用自己的藝術語言去豐富發展文化,又要用文化來闡釋深化自己,硬筆書法的藝術語境就會在文化的溶合生成中得到建立。」正是如此,我們對硬筆書法的審美批評進行從「形式視點」到「文化視點」的切換,用文化的態度去關注硬筆書法,這對硬筆書法的健康發展是大有裨益的。(《綠天硬筆書藝》2003年第3期)
|
推薦閱讀:
※【名品賞析】晚清學士們小楷書法賞
※張學良《水墨丹青名家名作》優秀作品欣賞
※字帖推薦 | 柳公權-玄秘塔碑
※新發現張即之《楞伽經》及其書寫時間推定
※如何讓楷書寫漂亮?我告訴你一個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