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行樂直須年少 | 讀《朝中措 · 平山堂》

1056年歐陽修50歲,他的朋友劉敞(字原甫)出任揚州太守(宋朝無太守一職,相當於知州、知府)。八年前,歐陽修自己也曾在揚州擔任過此職,期間還建造了文人雅士雲集的平山堂。據說壯麗為淮南第一。堂建在高崗上,背堂遠眺,可以看見江南數百里的土地,真州(今江蘇儀征)、潤州(今江蘇鎮江)和金陵(今江蘇南京)隱隱在目。由於堂的地勢高,坐在堂中,南望江南遠山,正與堂的欄杆相平,故名「平山堂」。每當盛夏,歐陽修常和客人一起清晨就到堂中遊玩,飲酒賞景作詩。

因此,在餞別劉敞的宴席上,歐陽修作了這首別具一格的送別詞。為什麼說是別具一格的送別詞?因為自古送別多離恨,不是執手相看淚眼的不舍就是知與誰同的愁悶,但這首詞卻沒有這些離愁別緒,反而塑造了一名儒雅瀟洒的「文章太守」形象,表現了詞人豁達洒脫的真性情。

上闋「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視角幾經轉換,景色層次十分豐富。「平山欄檻倚晴空」是詞人仰觀平山堂的視角,平山堂高踞山石之上,仰視而去,平山堂與晴空相倚,破空而來,奇雄開闊。「山色有無中」則是直接從唐代詩人王維《漢江臨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取意,描述詞人從平山堂向外遠眺看到的情景。因平山堂地勢高,從堂中望去,遠處的青山歷歷在目,似乎與堂檐齊平,平山堂也由此得名。接著詞人的目光從遠處回到近處,落在了堂前垂柳之上。這是一處細節描寫,「手種」似乎很隨意,實則充滿了詞人對揚州生活的懷戀。在古代,垂柳象徵著相思,早在《詩經·小雅》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詩句。不過在這裡垂柳雖表達了詞人對揚州生活的懷戀,但沒有如此傷感的意象。反而「別來幾度春風」一句,瀟洒的將歐陽修那種家長式的關懷和洒脫的性情浸染了出來,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

下闕,「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是全詞的中心。寫的是送別對象劉敞,簡單幾筆勾勒出了一位性格豪爽,才華橫溢的太守形象。《宋史·劉敞傳》記載說,劉敞曾坐在馬上起草詔書,才思敏捷,一揮而就。詞人對他很是欽佩,所以稱其為「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進一步刻畫劉敞形象,豪邁之意盡顯。

最後兩句「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歐陽修因為國事操勞,加之身體多病,早就白頭,雖才知天命,卻也老來自憐,感慨時光易逝,自己不再是當初洛陽花下客了。所以在宴會上也勸劉敞及時行樂。詞寫到這裡,並沒有讓人沉鬱無助,反而有如飲甘霖般的暢快。歐陽修不僅在文章、詩詞、歷史方面成就極高,在朝為官也是兢兢業業。所以此處或許深意劉敞外任期間要及時立業。

歐陽修是千古伯樂,在北宋仁宗時期提拔了大量能人志士,奠定了北宋的文化繁榮。他與蘇軾也是師徒關係,在歐陽修致仕回潁州後,蘇軾、蘇轍曾拜訪過這位恩師,那時候歐陽修已經離去世還有不到一年,離別前歐陽修將文壇之事託付蘇軾,蘇軾接連跪拜兩次,告別恩師。

歐陽修離世七年後,蘇軾再次經過平山堂,為了緬懷恩師,寫下了《西江月·平山堂》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推薦閱讀:

看懂營養成分表吃得更科學
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北宋 歐陽修《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
分散式網站,用戶註冊如何查詢用戶名唯一,且保證分表高效?

TAG:分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