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謠古鎮
雲水謠,"南靖雲水謠"原名長教,位於漳州市南靖縣境內,那裡山川秀美、人文豐富。村中幽長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樓,還有那靈山碧水,無不給人以超然的感覺。 2005年底,由張克輝以自己和幾位台胞的生活閱歷為原型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尋找》改編的電影《雲水謠》,曾經在此拍攝取景。 。
在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後,為借《雲水謠》之名樹立品牌,將《雲水謠》這部優秀作品的人文意蘊和道德情感充分展現在這條閩西南古棧道上,讓遊客在觀賞奇樓美景,領略古道悠悠、碧水青青的同時,感受閩台交流的深遠淵源,當地政府將村中這條長10餘公里,全部用鵝卵石鋪成的古道正式命名為"雲水謠古棧道",將長教命名為"雲水謠"古鎮。
雲水謠,原名長教,坐落在福建南靖梅林鎮,是著名的僑鄉,村民簡姓。《長教簡氏族譜》記載,長教簡氏族人從第四世(明宣德年間)至十六世陸續外遷,到東南亞及台灣、香港等地謀生,現祖籍長教的台灣人達23萬之眾。
2006年,一部電影因一個古村落而火;一個隱僻深山的古村落因一部電影而名——
第十七屆金雞百花電影節,電影《雲水謠》大獲全勝;借勢而上,長教更名為雲水謠。
電影《雲水謠》是根據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張克輝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尋找》改編的。在長教外景地,陳坤、徐若瑄、李冰冰演繹了一部男女主人公悲歡離合、兩岸相思的愛情故事——
舉頭望青雲,雲遙遙,
低頭觀海潮,水濤濤。
雲遙遙,水濤濤,
雲水難相交。
青雲把水瞧,海潮把雲招,
青雲把水迢,海水把雲招。
……
日落前來到雲水謠,「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感覺油然而生——
斜陽夕照,溪水潺潺,老屋旁溪,古道幽長,古榕參天。恍惚之間,吱呀一聲,院門半開,婀娜少女,洗衣溪邊。霎那之間,四目相對,時光靜止,驚天一瞥,染紅臉頰……
是夢幻,還是現實?
亦真,亦幻,難分辨。
小溪,古道,榕樹,土樓,披著七彩晚霞。
青石拱橋跨過小溪。橋上,行人悠然;橋下,洗衣婦人,悠然;兩岸嬉戲的小狗,悠然。
遠處,鵝卵石鋪就的古道,延伸出片片良田,座座土樓散落其間,背後是連綿起伏的青山。
黃牆,灰瓦,黛山,綠樹;天藍,雲白,水碧,還有風,輕揚……
美,在這裡定格;美,讓人捨不得離去!
啊,雲水謠,你不愧有一個詩意般的名字千百年來,溪水靜靜流淌。她平緩,她淺顯,她又是那樣深邃莫測。她穿過村邊,她越過時空,她見證多少古往今來、滄海桑田,她記錄多少悲歡離合、物是人非。
溪水順勢而下,穿過石橋,流過梯級,如絲帶倒垂。湍急處,汩汩作響,銀花飛濺;平緩處,又如同鏡面一般,山在水中,樹在水中,人在水中,水天相連,不知天上人間。鴨群在水中嬉鬧,盪起圈圈漣漪;魚兒或悠悠遊哉,或如箭如梭;溪邊不時傳來浣衣女銀鈴般的歡聲笑語,夾雜著棒槌拍打的「乓乓」聲;幾個女孩兒在水中嬉戲,不禁使我想起沈從文筆下的湘女瀟瀟。……
也許,雲水謠是一個驛站,經過的人或流過的水,無不想在此駐足憩息,而古村枕著日夜不息的溪水,守望在歲月的煙塵里。
村外,溪邊,有一條卵石驛道,這就是著名的雲水謠古道。不論日出還是日落,幽幽「雲水謠古道」都讓雲水謠刻滿滄桑。
古道原本也不叫雲水謠,而叫古幽道,長約10公里,是長教開基祖簡德潤於元至正十八年(1359年)修建的。當時,沿溪只建2公里,後慢慢伸延,與外界古道相接,是古代長汀府通往漳州府的必經之路。
整條古道清幽靜謐,平和蜿蜒,路面鋪著大小不一鵝卵石,要是淋上雨水,會閃出各種光澤。踩踏在光滑的卵石之上,彷彿著上古人履。遙想當年,趕考學子,求取功名,前程未卜,路途之上,時而風吹雨打,時而烈日暴晒,何等的艱辛。遙想當年,東坡被貶泉州,一定是路過此處,官場失意,行色匆匆,自然無意小橋流水,青山夕陽,也就不曾彈琵琶,奏《大江東去》。
古道伴著小溪,小溪讓古道生動起來。一側目,一回首,眼前就是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圖畫,讓人遙想那古風吹奏的美麗清婉的謠曲。踩著鵝卵石古道前行,一側是溪水,一側是依勢而建的民居,或是橙黃挺拔的土樓,或是威嚴聳立的高牆,或是親切可近的土屋,或是歷盡滄桑的戲台,它們與青山溪水自成一幅美景。即便是土黃色的殘垣斷壁,牆上被風吹拂著的蘆草,牆下窩著悠閑慵懶的小狗,隨意開放的花朵鋪滿牆角,似乎都在渲染著一幅農家恬靜的美景。
古道旁,一座土樓式箭樓,氣象宏大,古樸端莊,人稱廣居樓,又稱「黃鶴樓」,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雜草叢生,殘垣斷壁,在夕陽的餘暉下,廣居樓雖已沒落,但精神仍在。站在門口,向內張望,顯然少有人住。我努力想看到它幽深的內在,但目光無法穿透歲月的霧障,只有從黃土古牆傳遞的信息中,辨別它來自遙遠年代的燦爛輝煌和風雅雄壯。
摁下快門,定格美麗,耳畔回蕩起「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因了這座古樓,古道才平添了古色古香,才會勾起人們懷古之幽情。
八閩是榕樹之鄉,而雲水謠的榕樹卻與眾不同,不論朝霞滿天,還是夕陽殘輝,百年古榕總是讓人欣喜若狂。
雲水謠的12棵古榕樹旁溪而生,無法獨木成林,幾百年來只是主幹在變粗,樹枝在伸展。一枝一流脈,一葉一菩提。細看它們,倔強的樹根,盤根錯節,深扎在溪邊石道下、石岸里,不可動搖。抬頭仰望,粗壯強勁的虯枝,縱橫捭闔,恣意伸展,或游向溪心,興風作浪;或衝天而上,闖入雲霄。濃濃綠葉,遮天蔽日,有的像龍王在河中掀起的層層綠浪;有的則似卷卷綠雲,浮游於藍天白雲間。葉縫中灑落的陽光,微風中閃爍的樹葉,彷彿在傾訴千年滄桑,百年風雲,為古村平添席天蓋地的大氣象。數百年來,榕樹伴著村莊一起茂盛,陪著一代一代村民成長和離去。村口那棵榕樹七百高齡,遮天蔽日,鬱鬱蔥蔥,樹冠之大,樹葉之濃,把偌大的溪岸遮去「半壁江山」。遠遠望去,婆娑的榕葉籠罩著溪岸,蔚然成了一座綠色的小山。如茵的樹叢上,棲息著許多小鳥:朝出晚歸的白鶴,暮出晨歸的灰鶴,一早一晚,一出一歸,盤旋飛舞,掩映長空,嘎嘎而鳴,如孩童的嬉笑聲,在榕樹下相聚,又隨暮靄、小徑散落到村中。有人測量過,該樹樹圍10.7米,樹徑3.04米,高29米,冠幅48米,樹蔭佔地2.7畝,堪稱福建榕樹王。
雲水謠的古榕閱盡人間滄桑。小溪畔,榕樹下,坐落著一座廟堂式建築。近看建築有些頹敗,門額匾上五個正楷大字——大榕樹小學,牆上壁畫「我愛北京天安門」 ,門口白底紅字的對聯:「讀毛主席書,聽毛主席話」。
雲水謠的古榕旁溪生長,溫情地撐起夏天的南風。榕樹下,放幾張竹椅,擺幾張小几,水聲和著琴聲,蟬鳴伴著鳥語,故事飄著茶香,更讓人神情怡然,悠哉優哉,留戀忘返,樂不思蜀。
雲水謠的古榕旁溪生長,裝扮著晚間的月色。傍晚的榕樹下,赤膊擦身的漢子和風韻猶存的洗衣婦,默契成一種曖昧,彌散著一種鄉村淡淡的甜蜜。
古榕樹下,守望溪水,迎面吹來習習溪風,氤氳水氣,使人氣爽神清,襟懷大暢,不免產生逝者如斯夫之感;遠望群山,關山重重,由近及遠,森林遍野,怡人眼目的綠在陽光下炫耀著,變幻著,波動著。溪水中倒映著山影,印證了「山水本相依,悠然如情侶」這句富有哲理的名言。
平靜的榕樹和奔騰的溪水,一動一靜,形成強烈的反差,然而卻組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這樣一幅鮮活的彩色山水畫卷,使人少了點兒浮躁,多了點兒安寧,少了點兒傷感,多了點兒深情,美得讓你難以名狀,難以著墨。
不論春秋還是冬夏,山腳下、溪岸旁、田野上,星羅棋布的土樓都在書寫著雲水謠的風雲滄桑。
雲水謠建造土樓始於元朝中期,目前有保存完好的土樓53座。古道兩端是兩座名樓,一圓一方:圓的是濃濃書香氣的懷遠樓,方的是神奇的和貴樓。
和貴樓被譽為「中國最高的土樓」,始建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坐西朝東,高5層,21.5米,每層28間共140間。此樓有四奇:
一奇牆體高厚比達到13︰1,接近生土建築的極限;
二奇土樓建在沼澤地,宛若陸上「諾亞方舟」,經歷200多年風雨仍巍然屹立;
三奇樓內有二口水井, 相距十八米,右井清亮如鏡,水質甜美,左井混濁發黃,污穢不堪,至今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人稱「陰陽井」;
四奇是「樓包厝,厝包樓」的奇特結構。
漫步悠悠古道,聆聽潺潺溪水,沐浴古榕清風,觀賞滄桑土樓,悠悠然於雲水之間,陶陶然於天籟聲中,茫茫然於綠色世界,沉迷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茫然若失,不知身處何方。
雲水謠啊,你美的讓人難以離去!
夜宿雲水謠。
夜晚,雲水謠更加寧靜、祥和、原生態。天空深藍,星星閃爍,月光如瀉,水面似鏡。大榕樹下,幾個老者,圍坐聊天,陶壺小盞,悠閑品茗。
徜徉在小溪之邊、古榕之下、石橋之上,那種遠離囂塵的寧靜,令我思悠悠,情悠悠,流連忘返。
抬頭看天,天上有雲,雲中有自在的風;低頭看溪,溪中有水,水中有逍遙的雲。雲水間,榕樹下,耳畔是天籟之聲,眼前是世外桃源,靈魂得到洗滌,肉體得到升華,人生還有何求?
清晨,憑欄遠望,橫陳的青山讓溪水拐了個彎,氤氳的晨霧在山間飄蕩,恍然是幅恬靜的水墨山水,看雲疑是青山動,誰道雲忙山自閑?其實,雲自飄,水自流,青山不礙白雲飛,倘若人也一任自性,隨世界而優遊,虛室生白,吉祥止止,豈不快哉?
推薦閱讀:
※我在法國Mirmande小鎮摸的魚
※【靖港古鎮】
※千燈古鎮邂逅遊園驚夢,奼紫嫣紅開遍
※祖國風光(1981)黃河千年第一古鎮
TAG:古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