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靈魂的歸宿史鐵生創作的終極關懷精神》
《尋找靈魂的歸宿史鐵生創作的終極關懷精神》內容簡介:
這本書所記下的是我對於史鐵生的認識和理解--這句話的重心和重音是"我"。指出這一點不是自信而恰恰是不自信或不那麼自信。對於史鐵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讀法,每個人從中讀到的與他本人的"心理圖式"大致相平衡。本人自知能力有限,水平不高,所以解讀出的只是"我"理解的史鐵生,而不是本原的史鐵生。我的目的是介紹你認識他,你既然已認識了他,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序、引 言:史鐵生創作與終極關懷精神、第一章 置身天界看人界、--基本視點、第二章 "我"在世界所有的消息里、--破解自蜀這謎、第三章 創造美好與精彩的人生過程、--生命意義的探尋、第四章 不知道命運是什麼,才知道什麼是命運、--命運的秘密、第五章 文學的根應當是與人類生命相始終的根本困境、--面對困境的沉思、第六章 神乃有限此岸向無限彼岸的眺望、--從苦難走向信仰、第七章 惟宏博的愛願是人可以期求的拯救、--史鐵生與人道主義、第八章 人與上帝有著永恆的距離、--史鐵生與宗教、第九章 苦難把你引向存在的意味、--史鐵生與存在主義、第十章 我們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經驗是神秘的體驗、--史鐵生與神秘主義、第十一章 從本質上說物質世界與人類世界是同一個世界、--史鐵生與現代科學思想、第十二章 幸福不在天涯,而在自己心中、--史鐵生的幸福觀、第十三章 愛是心靈自由的樂園、--史鐵生的愛情觀、第十四章 美是生命的終極價值和意義、--史鐵生的審美觀、第十五章 真正的藝術大師都是為靈魂尋找歸宿的流浪漢、--史鐵生的文學觀、第十六章 凡一切真實之物都包含有相反的成分於其中、--史鐵生作品中的悖論、附錄:自發哲學家的精神漫遊、--讀《務虛筆記》、後 記
序
序
若干年來,關於史鐵生,我總想寫點什麼,把讀他時心中湧起的無邊無際的紛亂思緒清理一下,以便把他看得更清楚一些;或者也可以說通過清理,讓自己對他的認識更加透明一些。其間也斷斷續續地寫過一些東西,但終不過是零打碎敲,頗不過癮。我想讀者諸君大概也有過一種體驗:當一團東西堵在心頭時,總是逼得你想一口氣把它吐出去。對於我來說,吐這口氣的辦法就是"寫"。而一旦落筆要寫它的時候,它又變得朦朧模糊,撲朔迷離,抓它不住,不知從何寫起。
最早知道史鐵生是80年代初,緣起是報刊上在爭論(當時的語境下似乎批評的居多)他的短篇小說《午間半小時》。記得那篇小說挺敢說實話,與以往文學調子不一樣,但對於爭論卻沒多注意,隨後史鐵生就在我的"記憶"和"印象"中沉沒了。再次遭遇史鐵生是閱讀他的小說《命若琴弦》。這篇小說讓記憶力甚差的我"過目不忘",心弦被它擊打轟然響起和聲共鳴。細想其意蘊似乎也算不上多麼深奧,自己以前也想過,只是想得不夠清晰,不夠透明,混沌不清地隱藏於意識深處,沒有獲得一種"形式",而今被史鐵生呼喚出來,賦予形式,這讓我因此頗為興奮和激動。在此之前我還沒讀過如此貼近、如此切入我心靈深處的作品。在課堂上我動情地講給學生聽,在講到老、小瞎子對話("師父,幹嗎?是瞎子!""就因為咱們是瞎子!")時竟哽咽無語,失態於眾目睽睽之下。不過當時也有一些學生默默地哭了。事後想想,自己頗為可笑。吃文學飯的人誰不知道那是作者"編"的呢?然而當時就是抑制不住。這就叫情不自禁,身不由己。
由此,我開始"迷"上了史鐵生。凡他的作品必看,他的書必買。哪怕不同出版社出版的重複甚多的文本,只要有一篇不重複,我就毫不猶豫地買下。之所以"迷"他,是因為讀他就像讀自己。我發現,凡他在書里講到的似乎我都想到過,至少是在腦子裡影影綽綽地閃現過。然而這些念頭之於我,一閃就過了,想過就忘了;或想過而沒想透,再想時仍在原地打轉轉,困在那裡走不動了。如今從書上一經見到,如他鄉遇故,格外親切。當然,讓我著"迷"的絕不僅僅是他想到的我也想過,更重要的是,在我這裡影影綽綽的問題在他那裡清晰地顯形了,在我這裡淺嘗輒止的問題他想深了想透了(我以為)。為此我既享受了極大的精神愉快,又萌生的的嫉妒和懊惱。我在心裡說,史鐵生我喜歡你,因為你把我想到的都說出了;史鐵生我"恨"你,因為你把我想說的話說完了。這種心理頗有點"自作多情",當然是很可笑。其實這種微妙的閱讀心理,許多讀者都有過。這大概就是優秀作品所共有的品格吧:言傳讀者所意會,語達讀者之神通,道讀者心中之所有而筆下(口中)之所無。
讀史鐵生,總感到他像個哲學家--無師自通的哲學家。可能是由於先天的敏感擅思的稟賦,更由於後來的天降災難,把他引上了靈魂探險之路。他從追問自己為什麼活著到追問人類為什麼活著,從設想自己應該怎麼活到設想人類應該怎麼活,大凡人類生存所包涵的諸多問題,他基本上都想到了,而且都有獨到的見解。這些見解有別於古人也有別於今人,使人一讀就知這不屬於別人而屬於史鐵生。當然,從另一角度看,他思考的問題屬於人本問題,與所有人有關,所以他的思想成果應該屬於所有人。在人類至今所創造的無比豐富的精神收藏清單上,應該比較醒目地給史鐵生一個位置。
史鐵生自發的哲學家氣質使他的作品獨具魅力,這是吸引廣大讀者和我的根本原因。他的創作,把藝術與哲學緊密結合起來,既是藝術,又是哲學,準確地說是"詩之思"。當然,就史鐵生本人來說,在創作時並不是有意在講哲學,他只是忠實於自己的思考,靜靜地"聆聽"並緊緊地"追隨"自己心魂的傾訴與漫遊,然後自自然然地將其記錄或日"緝拿歸案"。他的"自然"的風度和"漫遊"的身姿自有一種說不清的誘惑力,吸引我們不由自主地去靜靜地聆聽他的傾訴,追隨他的漫遊。對於他的傾訴,有的我聽懂了,有的我沒聽懂或沒全懂;有時聽懂了,有時沒聽懂或沒全懂。因為他的傾訴出自他的大腦,源於他的心魂,而他的大腦與心魂與他的整個生理結構和精神結構同構,與他的整個人生經歷人生經驗同構,與他在寫作之夜接受的萬千信息和瞬時湧起的萬千思緒同構,--這些都屬於他而不屬於我,所以"有的我沒聽懂或沒全懂"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正是"有的我沒聽懂或沒全懂",它對我就更具誘惑力,我越發覺得裡面有東西,總之越不懂越想弄懂它。當然我知道,兩個大腦兩顆心永遠不同構,因而要想全通全懂是不可能的,但起碼我想基本弄懂它。我想這也是其他閱讀史鐵生的讀者,以及所有閱讀者在閱讀各種文學作品時的共同心理。
由於上述心理,我才想寫這本書。我想藉助於寫作進一步讀懂史鐵生,或者說進一步澄清我心中紛亂模糊的思緒;同時也是與其他對史鐵生感興趣的讀者進行交流,說不定其他讀者和我一樣有交流的願望;再者,也想藉此進一步"宣傳"一下史鐵生。我感到史鐵生應該為更多的人所知道。史鐵生的主題是人生、是命運,而人生和命運又是所有人共同關心的話題,但所有人未必都有相應的思考能力,即使有也未必有史鐵生的思想深度,所以讓更多的人來認識一下史鐵生會大有益處。而今,人們都活得太緊張太匆忙太喧囂太浮躁了,顧不上靜聽心靈的呼聲了。我認為,史鐵生應該是所有人的史鐵生,因為他的思考與所有人相關。你可以同意他也可以不同意他,但你不可以不知道他。當然,他不是領袖不是牧師甚至也不是教師,而只是一個傾心向你訴說的朋友,一個特別喜歡談人生談命運的朋友,與他交談,聽他傾訴,我相信,肯定會是一種難得的精神享受。
這本書所記下的是我對於史鐵生的認識和理解--這句話的重心和重音是"我"。指出這一點不是自信而恰恰是不自信或不那麼自信。對於史鐵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讀法,每個人從中讀到的與他本人的"心理圖式"大致相平衡。本人自知能力有限,水平不高,所以解讀出的只是"我"理解的史鐵生,而不是本原的史鐵生。我的目的是介紹你認識他,你既然已認識了他,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引言 史鐵生創作與終極關懷精神
引言:史鐵生創作與終極關懷精神
這本書主要想討論的是,史鐵生創作的精神價值--終極關懷精神。
關於史鐵生創作的精神價值,《史鐵生作品集》的"出版說明"中作了如下概括:"史鐵生的創作,首先是他個人生活和精神歷程的藝術寫生。他曾認定,創作"就是要為生存找一個至一萬個精神上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個生物過程,而是一個充實、旺盛、快樂和鎮靜的精神過程"。本著這樣一個基本而又崇高的追求,他總是以審美的方式和文學的形式,審視和拷問著世間正常與不正常的靈魂,或為健康的生命而謳歌,或為病態的生存而嘆息,作品通體貫注著一種對人及人類的終極關懷精神,從而以其獨有的力量感染人和凈化人。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是當代文壇純文學創作的一個典型代表。"
"作品通體貫注著一種對人及人類的終極關懷精神,從而以其獨有的力量感染人和凈化人"。我認為,這一概括深刻而準確,它精闢地指出了史鐵生創作有別於當代文壇其他作家的獨特的精神價值--對人及人類的終極關懷精神。
那麼什麼是終極關懷精神呢?終極指的是人的精神所能抵達的超越物質超越現實的彼岸世界,帶有本原、本體的意味。"哲學本體論具有三重基本內涵,即:追尋作為"世界的統一性"的終極存在(存在論或本體論);反思作為"知識統一性"的終極解釋(知識論或認識論);體認作為"意義統一性"的終極價值(價值論或意義論)。"關懷即關心、關注的意思。由於文學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它關懷的對象,主要不是終極存在和終極解釋,而應該是終極價值,即關心和關懷人類生存的意義,關心人類生存的一系列根本問題。
關心和關懷人及人類生存的意義,關心人類生存的一系列根本問題,就是終極關懷的主要內涵。在終極關懷意義上,人是什麼,人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人為什麼而活著,人應該怎樣活,人的命運,人的幸福,人的靈魂的歸宿等問題,將會一一被提出,被拷問。通過拷問,使人獲得一種明晰的文化眼光,使人進入一種高遠、純凈、形而上的精神境界,從而確立一種超越、神聖的精神價值,使靈魂有所歸宿、有所寄託。總之,終極關懷是文學的一種價值,一種精神價值,而且是精神價值的最大體現。文學的精神價值與意識形態價值在內容上有重大區別:"精神生活所尋求的這個意義往往體現為某種超越於世俗的肉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精神價值,因而對之的尋求和守護往往具有終極關懷的性質。意識形態則是為了維護特定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而建立的觀念體系,馬克思正確地把它看做上層建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而無疑具有強烈的世俗性和功利性。"我國的文藝傳統歷來重視意識形態價值而輕視精神價值。這一傳統當然有其歷史的和現實的合理性,但如果過分偏執,就會陷入片面性。對此人們已有共識,所以上述傾向近年來已有所改變,具體表現為意識形態功能的弱化和本來意義上精神生活的覺醒,人們開始關心人生意義之類具有終極關懷性質的人生根本問題。這一思潮在文學上的典型代表,筆者認為當推史鐵生。可能由於自身遭際的不幸,也可能由於自身的精神氣質,當然也有時代的社會的原因,史鐵生對關乎人的生存的根本問題有著遠遠超乎其他作家的敏感,因而有著清醒自覺的終極關懷意識。根據自己的獨特理解,他把文學分為三類:嚴肅文學、通俗文學、純文學。嚴肅文學關注社會,通俗文學關注娛樂,純文學關注人生及人本困境--"譬如對死亡的默想、對生命的沉思,譬如人的慾望和人實現慾望的能力之間永恆差距,譬如宇宙終歸要毀滅,那麼人的掙扎奮鬥意義何在等等"。(二、416)史鐵生說,文學的根應當是與生俱來的人本困境,文學應該以為人類尋找生存的理由為己任。沒有這樣一種純文學層面,人會變得狹隘乃至終於迷茫不見出路。然而問題恰恰在於,在我國,"社會"和"娛樂"永遠是作家關注的中心,而缺少對人本層面的關注,即缺乏對人及人類的終極關懷精神。鑒於這種文化和社會背景,史鐵生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把寫作的重心轉移到人本問題上,開始了終極關懷的精神之旅。這意味著中國作家開始登上了一個新的精神層面。
十幾年來,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史鐵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他在精神探索方面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贏得了世人的廣泛讚賞。對此,同樣以討論人生而受到廣大青年歡迎的哲學家周國平有過中肯而確切的評價。他說:"據我所見,史鐵生可能是中國當代最具自發哲學氣質的小說家。身處人生的困境,他一直在發問,問生命的意義,問上帝的意圖。對終極的發問構成了他與世界的根本關係,也構成了他的寫作的發源和方向。""我甚至覺得,史鐵生的存在是中國當代文學的幸運。他是一個天生的哲人,不依靠概念,僅僅憑藉自己的悟性便進入了幾乎一切最深刻的人生問題。"
終極關懷所指向的全部都是關乎人的生存的最根本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史鐵生筆下均有所論述、有所表現。下面,我打算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對史鐵生創作的終極關懷精神予以粗疏的梳理。推薦閱讀:
※愛之出路的另一種尋找——評渡邊淳一《復樂園》|復樂園|失樂園
※風水大師教你如何尋找家中的財位,布局引財一步到位!
※如合尋找龍脈
※在人海中尋找自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