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爭霸中的劉邦、項羽和韓信
06-08
《資》把楚漢之爭描繪的精彩。儘管對強大時項羽未有好感,及至由盛轉衰,四面遭困,英雄末途,還是充滿了惋惜之情,項羽為人較劉邦更真實,其實不壞,缺少政治謀略和野心,有勇有力、有些豪氣,做個山寨王挺適合;但項羽似乎氣度不夠,不能用人,反醒能力弱,這表現在誅殺敗將降卒,不能採用部下意見,雖然在細小處能關心部下收買人心,卻不能在大利益前公平對待,吝惜封賞,以致於自已可以施展才華圈子越來越少。所有這些說到底是不能掩藏自已性格缺陷,率性用事而致敗局。再來看劉邦,這個人其實是個野心家。從最初的跟隨者到後到爭霸者,其抱負隨著形勢的變化越來越大,這正是項羽所不具備的,從項羽火燒秦王宮殿、封分諸侯之後回鄉,在他最鼎盛之時,竟然只想著衣錦還鄉,就可看出只是個」沐冠之猴「罷了,最多也就光宗耀祖的普通人思維罷了。抱負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自然被淘汰。所謂時勢造英雄,並不是說為王的一定要有多麼高尚的情操,多麼高尚的道德標準,而是能否把握住時勢之要求,縱觀歷史,有多少信義仁愛之帝王,至少對自已隨時變通,並未拘泥,仁義是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思想要求,是統治的工具而已。統治者的仁義、為國為民之情操都是寫出來的,而非真實擁有。韓信就是相信了劉邦的仁義而」兔死狗烹「。劉邦值得學習的地方是:能恰當的控制自我的慾望,隱藏自已的內心,懂得去滿足身邊為他用心用力的人,為大戰略目標收斂自我私慾私憤、團結/拉攏部下甚至故人;在於能識已識人,他雖自大目中無人,卻能發現人才並量才而用,比如稱帝之後問群臣為什麼能戰勝項羽,當群臣說是能和部下共享富貴時,他說自已手下有韓信、簫何和陳平、張良等人的輔佐,並明確說出自已不如他人的地方,而沒有把功勞據為已有,這是他高明之處;而且稱帝之後,重在安撫曾經之對手,說明心胸能容;還有對於英布和英布舅丁公的態度上:對於辱沒過自已跟隨項羽的英布予以任命,而殺害同樣是項羽舊臣、卻救過自已的丁公,理由是」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也!」 成敗變化,賞罰隨之變,可見其政治手段。(帝置酒洛陽南宮,上曰:「徹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項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禽也。」群臣說服。)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韓信一生縱橫沙場無人能敵?只此一人能治他
※大將大忍話韓信
※」兵仙「韓信為何非死不可?劉邦為何不忍心也要殺掉他?
※韓信帶兵打戰為什麼總能獲勝?
※韓信遺孤一說的存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