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在瑞士鐘錶城探尋200年匠人精神
新華社日內瓦8月14日專電記者手記:在瑞士鐘錶城探尋200年匠人精神
新華社記者聶曉陽
瑞士鐘錶製造業舉世聞名,而瑞士鐘錶業的「精神聖地」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古城拉紹德封。
新華社記者最近走訪這裡時發現,與其說沒有鐘錶製造業就沒有這座城市,不如說如果沒有「工匠精神」就沒有這座城市的今天。
200多年來,這座古城成為鐘錶業與城市共生髮展的絕佳個案,當地的每一位居民幾乎都與鐘錶產業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在這裡出生長大的比勒女士告訴記者,與日內瓦湖區氣候溫和、陽光燦爛的葡萄產區不同,拉紹德封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的條件十分惡劣,一到冬天更是大雪封山。在這種情況下,當地山民以及後來移民來的工匠們除了鐘錶製造,沒有別的更加適合的經濟活動。
這裡的工匠們做事極其專註、耐心、注重細節。正是因為必須比別人更加努力才能立足,他們對於自己製造的每一塊鐘錶都精益求精,其質量很快就超越瑞士鐘錶業的搖籃日內瓦。
比勒說,在幾乎與世隔絕的漫長嚴冬里,匠人們匍匐在自己靠窗的工作台前,「忍受」或者「享受」著這種幾乎別無選擇的孤獨和寂靜,將全部身心集中在自己手裡的計時、日曆、陀飛輪及自動發條裝置上。這一過程與其說是在「製造」一件產品,不如說是在「創作」一件作品。
走在拉紹德封街頭,不似其他歐洲小城,這裡既沒有貴族城堡、中世紀的石頭教堂、彎曲狹窄的小巷,也幾乎沒有漂亮的獨棟花園洋房。筆直寬闊的街道像棋盤一樣整齊有序,樓與樓的間距較大,沒有彎曲狹窄的小巷,整座城市如同一座巨大的工廠。
這種獨特的城市布局,源於200多年前當地照明不好,而製表需要充足的自然光線。另外,這種城市布局便於製表作坊之間以最快的速度相互交換製表零件。
上世紀70年代,拉紹德封遭遇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挑戰:當時,儘管這裡所產機械鐘錶的誤差每天僅有數秒,但使用最新石英技術製造的手錶可以精確到一年之內的誤差只有數秒,而價格卻只有機械錶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以拉紹德封匠人為代表的瑞士工匠們用「做得更好」集體應對。1978年,位於拉紹德封附近的瑞士微電子集團——瑞士斯沃琪公司前身,其表芯部門生產出一款只有2毫米厚的表樣原型,這是當時世界上最薄的石英錶,而且防震、防水、耐用,成本更低。這種表一經推出,迅速風靡世界,暢銷全球。
與此同時,在拉紹德封設立工廠、以百達翡麗為代表的一批瑞士品牌在工藝、材質和設計方面不斷精益求精,追求計時工具製造的機械極限,也獲得巨大成功。如今,百達翡麗已成為世界鐘錶第一品牌,也是全球公認的頂級表。瑞士的鐘錶製造者們堅信,相比於簡單的計時工具,高端用戶對於複雜精美、更能體現人類製造技術和藝術之美的機械錶更為垂青。
由此可見,關鍵時刻,傳統的「工匠精神」成為這座城市迎接挑戰的法寶。(完)
推薦閱讀:
※古董鐘錶 (20140715N)
※德國鍾與瑞士表 親訪世界鐘錶重鎮(轉載)
※為什麼勞力士不是鐘錶圈「三巨頭」之一?
※爆料:此文告訴你,名表返修率到底有多高?
※巴塞爾表展那麼大,寶珀想帶你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