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慈善報告 2013年社會捐贈總量突破1100億元|2013年|公益

5月16日,中國發布《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4)》,報告指出,2013年是中國公益慈善事業轉型年, 預計社會捐贈總量突破1100億元,全年各類捐贈總價值突破1363億元。

由中國靈山公益慈善促進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4)》發布暨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研討會在無錫召開。

2013年,是中國公益組織轉型啟動年。全國社會捐助總量、慈善組織的數量和規模繼續擴大、志願服務廣泛發展、慈善事業法制建設提上議程,民間化、問責化和專業化初見成效,計劃慈善的舊思維被拋棄,公民公益開始進入社會主流。本書分為綜論、領域成長報告篇、專題報告篇、十大熱點事件篇及境外慈善篇,全面回顧了2013年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特點、取得的成績、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差距,探討了實現社會慈善事業現代化的路徑,提出了可行的對策建議。

藍皮書指出,2013年是中國的公益組織轉型年,自上而下的社會組織改革政策與自下而上的民間慈善公益事業的轉型實踐終於在2013年交織在一起,匯聚成推動中國公益慈善新時代到來的強勁動力。

第一,對於中國公益慈善事業來說,2013年最具深遠意義的改革莫過於社會組織註冊登記制度改革。年初,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推出了允許公益慈善組織直接登記註冊的改革政策,並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得到全面肯定,入列《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儘管以往廣東、深圳等地對於公益慈善組織直接登記制度進行了多年的改革探索,不過,各種軟硬門檻一直限制著民間公益組織獲得合法性,註冊登記的限制是扼制中國民間公益組織發展的最主要的瓶頸。2013年突破瓶頸的改革,是現行體制對公益慈善組織全面接納的信號,從而帶來促進中國公益慈善組織發展的熱潮。

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共有社會組織54.1萬個,比2012年的49.9萬個增長了8.4%。社會團體28.6萬個,比2012年的27.1萬個增長了5.5%。基金會3496個,比2012年的3029個增長了15.4%。民辦非企業單位25.1萬個,比2012年的22.5萬個增長了11.56%。另據測算,2013年度,納入正式統計的志願者總量約為7345萬人,佔全國13億人口總數的5.65%,志願服務約8.3億小時,折算價值83億元。另有未納入正式統計、參與草根民間組織志願服務活動的3000多萬名志願者,其志願服務約3億小時,折算價值30億元。合計全國志願者捐贈總價值約為113億元。

第二,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已經成為一項重要政策。它既推動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又為社會組織開闢了重要的資金來源。緣起於滬、京、津、冀、浙等地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政策在2012年升格為國家政策。繼2012年撥款2億元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後,在2013年,中央財政再次撥款2億元購買社會組織服務。

據不完全統計和測算,2013年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資金總量約為150億元。

第三,社會組織的改革表現在募捐市場中國家與社會的關係正在發生深刻改變。在蘆山抗震救災啟動時,2011年才註冊的民間公募基金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一日募捐總額遠超中國紅十字總會。截至2013年9月30日,超過600萬人次向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定向捐贈雅安救災款物高達3.5億元。民間組織領跑中國公募市場,「國退民進」的跡象首次顯現,這在中國公益慈善史上很可能成為一個重要的分界線,對未來產生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影響。這一行動也得到民政部的肯定,表現出鼓勵民間公益組織在社會市場中成長的開放態度。2013年,也是廣州公募權開放一周年,廣州的實驗說明,公募權開放並沒有帶來募捐市場的混亂。2013年7月,雲南宣布,雲南省政府全面退出公益募捐市場,除發生重大災害外,雲南省政府不再參與募捐。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2012年,全國實際接收現金及物資捐贈量為889億元。其中,貨幣及有價證券捐贈685億元,物資捐贈折價203億元。889億元社會捐贈總額中,基金會、慈善會、民政三個接受捐贈最多的系統分別接受了376億元、268.65億元和132.99億元。

2013年,預計社會捐贈總量將突破1100億元。這是繼2008年1070億元和2010年1032億元之後第三次突破千億大關且比2012年有大幅度增長。其中,基金會系統接受的捐贈總額預估為390億元;慈善會系統的捐贈款物預估為370億元;民政系統接受的社會捐贈款物實有226.16億元,慈善會和民政系統的捐贈均比2012年有大幅度增長。加上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資金和全國志願服務小時折算價值,2013年的各類捐贈總價值預計超過1363億元。

2013年,股權捐贈成為新亮點。海航工會將其所持價值約80億元的股權捐贈給慈航基金會,使得慈航基金會成為海航集團控股股東。這是中國目前最大一筆捐贈,同時也是國內最大一筆股權捐贈。

第四,一直困擾公益慈善界的老大難問題——社會組織的稅收制度也在2013年開啟了改革之門。中共中央在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完善慈善稅收減免制度」。這是啟動慈善稅收改革的信號,尤其對大額股權捐贈的稅收政策改革更是利好消息。2013年年底,深圳開始實驗公益信託公司。

2013年,中國民間公益慈善事業自身的迅速變化更加震撼人心。自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開始,中國公益慈善事業就進入加速轉型的進程。轉型呈現出民間化、問責化和專業化三大潮流。這三股潮流又與互聯網思維、市場經濟改革以及公民運動相映生輝。在2013年,中國的民間公益慈善事業見證了公民公益新時代的到來。一年間,計劃慈善的體制受到前所未有的強烈衝擊,自由而多元的公民慈善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首先,互聯網思維顛覆了計劃慈善的傳統思維方式。互聯網不再只是公益慈善組織用來籌款或者傳播的工具,而成為公益慈善事業不可缺少的生態條件,從而改變了公益慈善界以往的思維模式。網路、樞紐、去中心化、平台、眾包、眾籌、公益APP等方式在一年間席捲了整個公益慈善界,多年辛苦在社區經營的慈善組織難以得到的捐款,年輕公益人憑藉創新的互聯網公益就可輕易得到大量捐款和微信公益紅包。創新的真實發生見證了新時代的到來。2013年,在慈善界大放光彩的不再是明星彙集的芭莎晚宴,抑或民政部的慈善大會,而是騰訊微信、阿里巴巴的淘寶、新浪微博。它們的真正力量不在於自己做了公益,而是成千上萬的人用它們做了公益,這就是互聯網公益。

其次,以市場為基礎的跨界公益激發了多態化生存的公益組織的活力,而將那些封閉的慈善圈子邊緣化了。跨界的合作模糊了商業和慈善的界限,也模糊了政府、市場與社會的界限。2013年年初,馬雲在亞布力論壇上的講話幾乎成為企業家參與公益的宣言,更多社會問題的爆發和複雜交織的態勢促使馬雲、王石、馮侖等企業家集聚起來進入公益慈善圈。不僅企業家,慈航基金會控股海航集團、前總理朱鎔基成立的實事助學基金會等都展示了跨界合作的新氣象。市場思維與公(益)商(業)結盟的邏輯顛覆了傳統公益慈善行業,國內第一支以社會價值為導向的股權投資基金——社會價值投資基金的設立讓影響力創投和公益投資人成為公益慈善界的新時尚,也讓社會企業在2013年登堂入室。

再次,公益慈善不再僅僅是社區漸進型的服務機構,而是開始具備了社會運動的基本形式,各階層都被動員起來參與公益政策的改變。媒體人鄧飛等在2012年發動的「免費午餐」行動,在2013年轉化為「讓候鳥飛」、大病救助等多種新方式的公益行動。這類與傳統的規範、專業和組織很不相同的集體行動已經呈現出以往公益服務從未有過的社會效果和影響力。而在這類公益性社會運動中,2013年的昆明反PX事件無疑是最為引人注目的事件。公益維權的集體行動對政策產生了越來越明顯的社會影響力。

這些顛覆性轉型的後果,使得中國的公益慈善事業在一年之內就向著民間化、問責化和專業化快速推進。它與雅安地震的突發事件互為因果,在抗震救災這個大平台上,呈現出公益界前所未有的理性、有序和有效工作的局面。來自災區和全國各地的草根組織、行動網路、公募和非公募基金會、大學乃至中國紅十字會,第一次實現了各種層級、各類領域的聯合作戰。

總之,2013年是中國社會各類公益慈善組織和各類公益人充滿動力、快速發展的一年,是國家政策改革和公益慈善事業轉型交相輝映的一年,是民間化、問責化和專業化初見成效的一年,是拋棄計劃慈善的舊思維,讓公民公益進入社會主流的一年。顯然,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歷史階段,激發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推動經濟和社會轉型,都需要公民公益的長足發展。


推薦閱讀:

15奪世界冠軍 三次被國家隊開除 斥資8000萬中國第一人
中國各少數民族喪葬習俗
中國古典詩歌鑒賞全釋
看「中國間諜」怎樣給美國戴上手銬!
美麗中國建設的世界共鳴

TAG:社會 | 中國 | 公益 | 慈善 | 捐贈 | 突破 | 2013年 | 報告 | 2013 | 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