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智謀大全:秦朝、漢朝篇
秦朝篇:優旃三次諫秦帝優旃是秦國的宮殿演員。別看個兒矮矮的,長得挺丑,可是能說會道,令人發笑。初冬的一天,秦始皇在宮中設宴犒勞文武大臣。不巧下起了雨。在宮外台階下站崗的衛士們,衣服淋得濕漉漉的,一個個冷得嘴唇發紫,牙齒打顫。優旃唱了一段戲,走出來看到這種情景,同情地對他們說:「我來想辦法讓你們休息。不過,一會兒我呼喚你們,你們就得高聲回答說『有!』」衛士們點頭稱是。優旃回到官中,高聲呼道:「衛士們!」衛士們在外面齊聲答道:「有!」優旃說:「你們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卻要在雨中站立著,而我雖然長得又矮又小,卻很幸運地在宮中休息呢!」秦始皇聽出優旃在訴說衛士們的艱苦,就說:「一半衛士回屋休息,到時再出去換崗。」又有一次,秦始皇召集群臣商議,想修一個幾百里長的大苑囿,養各種各樣珍獸奇禽供他玩賞。優旃故意讚歎地說:「陛下,這主意真是太妙啦!多養些獸在裡面,待敵人打來,您只要命令它們用角去抵擋就是了。」秦始皇笑笑,放棄了修大苑囿的想法。秦始皇死後,兒子胡亥為秦二世。為了使京城咸陽更加美觀,竟下令把城牆油漆一遍,這下可要消耗很多很多錢財勞力呢。優旃聽了這命令,拍手吟唱道:城牆漆得溜光光,敵寇來了不能上;城牆漆得油蕩蕩,敵寇一爬准粘上!優旃唱完,卻又故作為難的樣子說:「只是油漆過的東西,不能曝晒,要陰乾,漆才不會脫落。我看陛下還是先建一座能把整個城罩起來的大屋子,再油漆城牆吧。」秦二世一聽,只得搖搖手說:「那就算了吧。」伙夫出使救趙王陳勝的部下武臣將軍得了邯鄲後,在左右校尉張耳、陳余的慫恿下自立為趙王。陳勝聞訊大為震怒,要想把武臣等家眷全部殺頭,然後發兵攻趙。他的令箭剛剛拔出來時,相國房君勸道:「暴秦還沒有消滅,難道還要樹立一個強敵嗎?我看不如派人去賀喜,並叫他們發兵西襲秦國。」張耳、陳余見楚王陳勝派人來道喜,就提醒趙王說:「您自立為趙王,楚王不會高興,派使臣來道喜不過是將計就計罷了。滅了秦國後,就會來滅我們了。我們不如北取燕代南攻河內,得手後,楚王就拿我們沒辦法了。」趙王覺得這話有理,就派韓廣率軍攻燕。誰想韓廣到了燕地,竟自立為燕王。趙王和張耳、陳余領兵北上,駐紮在燕國邊境,準備攻燕。一次,趙王隨便出去走走,卻遇到了燕軍而被俘虜了。燕軍的主將把他扣留作為人質,開出條件,要分得一半土地,才放趙王回去。趙國派去的好幾個使臣都被殺掉了,弄得張耳、陳余沒有辦法。這時,趙軍中有個伙夫說:「我去跟燕軍談判好了,我有辦法讓趙王和我一起回來。」他去了燕軍的大營,對燕軍主將說:「你知道張耳、陳余是什麼樣的人嗎?」燕將說:「他們是賢人。」伙夫說:「你知道他們要想怎麼樣?」燕將說:「想要回他們的趙王罷了。」伙夫卻笑道:「你還不知道他們要想幹什麼嗎?趙王武臣和張耳、陳余他們驅策軍隊,不用兵革就能佔領趙地幾十座城池,他們都有野心想南面為王。難道只是甘心做別人的卿相呵!」臣與君的地位怎麼能比?現在大勢剛定,所以不敢三分各立為王。以年紀的大小為序,先立武臣,安定趙地的民心。現在趙地已經安定下來了,他們兩人也想在趙地自立為王,只是還沒有機會。現在你把他殺掉,那麼他們就可分趙地而自立為王了。以原來趙國的實力,攻燕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何況以兩賢王聯合起來,以申討殺王之罪為名,燕就會很快地被滅掉了。」燕將覺得他說的話很有道理,就把趙王釋放了,那伙夫駕車送趙王而歸。陳勝魚孤興兵計秦二世一年(公元前209 年)七月,有兩名秦朝軍官押著900 名壯丁到漁陽(今北京市的密雲縣)去駐防。這時正是夏天,常常下雨。隊伍來到靳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縣西南),因為此地靠近淮河的支流澮河,地勢低洼,暴雨連續下了幾天,把大道部淹沒了。隊伍只好紮下營來,等天晴了再走。這900 人的隊伍中有兩個強壯的大漢,被推為屯長。一個叫陳勝(?—前208 年),是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人;一個叫吳廣(?—前208年),是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這天夜裡;他們在帳篷里嘀嘀咕咕地商量著怎樣死里逃主。原來,按照秦朝的法律,誤了日期,就要殺頭。而現在再怎麼趕路,也不能按期到達漁陽了。陳勝說:「既然誤了期,到那兒是死,現在逃走被捉住了也是死,還不如乾脆拚死造反呢!」吳廣說:「朝廷那麼強大,我們怎麼造反呢?」陳勝說:「天下人受秦皇暴政的苦已經很久了。聽說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的小兒子,按理不該由他來繼承皇位。應當做皇帝的是他的大哥公子扶蘇,因為扶蘇常常勸他老子不要多殺人,就被秦始皇派去守長城了。如今聽說二世為了篡位,害死了公子扶蘇。老百姓只聽說扶蘇很英明,但還不知道他的死訊。楚國的大將項燕,曾經立下赫赫戰功,對部下又十分愛護,很得人心。有人說他死了,有人說他在楚國滅亡時逃走了,咱們楚國人很懷念他。要是我們現在假借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百姓反對秦二世,響應起義的人一定會很多的。」吳廣覺得很有道理,就同意和陳勝一起干。當時的人都很迷信鬼神,兩人就決定利用這一點,先要取得900 個壯丁的信任。他們上街買了塊綢子,上面用硃砂寫著「陳勝王」三個大字,然後把這塊綢子暗暗塞進一條魚肚裡。一個壯丁從街上買回了這條魚,剖開肚發現了這個字條,這事一下子在壯丁中傳開了。那天晚上,陳勝又叫吳廣到營地附近的一座破廟裡去,在一個竹籠里點上燭火,然後把它放在草木叢中,遠遠望去,就像忽明忽暗的「鬼火」一般在閃耀著。吳廣還躲在那裡模仿著狐狸的聲音,叫著:「大楚興,陳勝王。」大家越發奇怪,認定陳勝是個「真命天子」。吳廣一向愛護別人,壯丁們大多和他很合得來。一天,他趁兩個軍官喝醉時,故意要軍官放他們回家,想用這些話來刺激他們,使他們發火,來當眾侮辱自己,以激起大家的不平。兩個軍官哪知是計,果然揚起鞭子,狠狠揍了吳廣幾下。吳廣大罵起來,軍官就拔劍要刺,吳廣、陳勝見火候已到,就衝上去奪過兩個軍官的劍,將他們刺死了。接著,陳勝、吳廣號召大家起來造反,900 個壯丁一齊響應,揭竿而起。於是發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農民大起義。外黃兒一言救民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為了爭奪天下,你攻我打,相互廝殺,打了好多年的仗,還是勝負不分,呈現拉鋸式的僵持狀態。由於連年苦戰,言得士兵昔不堪言,百姓扶老攜幼遠離家園逃避戰禍,老弱病殘凍餓而死的很多很多。有一年,項羽發兵攻打一個戰略重鎮——外黃。打了好些時候總是攻不下來,據守外黃的宋軍防守得十分頑強。項羽為此茶飯不思,很是發愁,正在設想自己是不是要親自率軍去支援。忽然,探子飛馬前來報告:「大王,不好了,外黃的宋軍向彭越投降了。」剛愎自用的項羽勃然大怒道:「好,彭越何德何能,竟然幫了劉邦趁火打劫,不費吹灰之力就坐收漁翁之利。罷,罷,罷,傳令全軍,隨我去踏平外黃,活捉彭越!」且不說這邊項羽怒氣沖沖率領大軍火速向外黃進發,那彭越也是個懂得戰略戰術的軍事家,他曉得憑自己的現有實力難於同項羽硬拼,便避其銳鋒,率軍暫時撤出外黃。項羽很快進駐外黃。他余怒不息,把一股怨恨發泄到外黃的百姓身上,下了一道殘酷的命令:凡是外黃城裡15 歲以上的男丁,統統集中到城東活埋。頓時,外黃城裡傳出一派凄涼號哭的聲音。有一些人想方設法,輾轉相托,懇請項羽收回成命,可是毫無效果。這時,外黃縣令的門客有個13歲的孩子,自告奮勇地叫道:「讓我去勸說楚王!」門客急忙把兒子一把拉住道:「千萬不能去,項羽殺你好像捏死一隻螞蟻啊!」兒子勸慰父親道:「你就放一百個心!我此去必然成功,絕無災禍!」父親說服不了兒子,只得放開了手。孩子跑到項羽所在的房子前,神秘地對哨兵說:「我有重要情報面告大王。」哨兵進去通報,項羽即刻傳見。孩子見了項羽,朗聲說道:「彭越這傢伙想來搶劫我們,全城軍民怕他毀壞城池,所以暫時向他投降以求安全,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等候大王您來接收啊。現在您來了卻要活埋我們,請問,外黃往東十幾里城池知道了,怎麼還肯乖乖地歸順您呢?」項羽聽了連連點頭,即刻傳令赦免那些準備活埋的壯丁。於是,從外黃往東到睢陽廣大地區的老百姓,都歡呼楚王萬歲,紛紛投奔項羽。漢朝篇: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連夜逃離漢營的消息讓蕭何(?—前193 年)知道了,他跨上馬背就去追趕韓信。韓信是私自離開軍營的,按軍法應當斬首。但是蕭何去追韓信,決不是要抓他歸案,而是要向劉邦推薦重用這個人。確實,蕭何沒有看錯人。韓信原先在項羽軍中當個郎中的小官,由於無所事事,便逃到劉邦營中做了個連敖,以後被夏侯嬰推薦提升為治粟部尉。從此與蕭何常有了接觸的機會。蕭何慧眼識英傑,對韓信的政治、軍事才能十分欽佩,多次向劉邦推薦要重用韓信,劉邦未肯明確表態,韓信耐不得寂寞。才偷偷逃離漢軍的。蕭何一邊想著韓信的往事,一邊策馬賓士,追了兩天兩夜,才追上韓信,好言好語地把韓信勸回軍營。劉邦卻大罵蕭何:「一個韓信,小小的治粟部尉,值得你去追回來嗎?」「大王怎麼能這樣看待韓信呢?」蕭何趁機向劉邦說起韓信的好處來,「要說人才,眼下中國沒有第二個能超過韓信的。大王如果要與項羽爭奪天下,韓信是幫助你成全帝王之業最合適的人才了,大王到底有沒有重用韓信的打算呢?」劉邦聽著蕭何這麼一說,才高興地說:「我就封他個將軍,怎麼樣?」蕭何嚴肅他說:「這還不夠。」劉邦為了自己的事業,下了最大的決心,說:」我拜韓信為大將,你把他叫來,當場就拜。」蕭何提醒劉邦說:「拜大將是件大事,不可馬虎草率。大王應該挑選吉日良辰,齋戒沐浴,搭設像樣的拜將台,舉行隆重的拜將儀式,韓信才能行使大將的職權,為大王的帝王之業出力效命!」劉邦都照著蕭何說的去辦了。韓信拜將以後,果然不出蕭何之所望,在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中屢戰屢勝,為建立西漢政權建立了卓越的功勛。後來,蕭何、韓信和張良,被稱之為「漢之三傑」。韓信木罌渡軍計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 年)的一天,劉邦在榮陽宮大發脾氣,原來,已經歸從他的魏王豹,看到劉邦在彭城之戰中被項羽打敗,就借口回故地探望母親。但他一回到封地,項羽就派人去遊說。魏王豹於是決定叛漢聯楚,點起10萬人馬,把守平陽關,截斷河口,抗拒漢軍,準備跟楚、漢三分天下。劉邦要發兵去攻打。謀士酈食其諫道:「我跟魏王平時有點交情,讓我先去勸他一勸,如果他仍然不服,大王再發兵也不遲。」劉邦同意。酈食其火速趕到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見到魏王豹,反覆說明利害,要他歸附漢王。魏王豹說:「漢王把諸侯和臣下看作奴僕一樣,今天罵、明天罵,我可受不了!請先生別來遊說了!」劉邦見酈食其碰了釘子回來,氣得七竅生煙,即命韓信為左丞相,和灌嬰、曹參統帥10萬大軍渡河擊魏,開闢北方戰場。魏王豹聞訊,把重兵調集到蒲坂(今山西永濟西蒲州鎮),封鎖了黃河渡口臨晉關。韓信來到臨晉關,派人一偵察,對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陽(在陝西韓城南)地方魏兵不多。於是就決定在夏陽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們只有100 多隻,不夠用。韓信就派人砍伐木材,並去收買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時候叫罌)。灌嬰和曹參為明白韓信買罌的用意,請他解釋。韓信說:「把幾十隻口小肚大的瓶子封住口,排成長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繩子綁在一起,再用木頭夾住,叫作『木罌』,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筏子多載人啊。」灌嬰和曹參好不佩服,就各自去忙著伐木購瓶了。幾天功夫,一一準備齊全。這一天,韓信命令灌嬰帶領一萬兵馬和100 多隻船,在臨晉關黃河的對岸排開陣勢,假裝要渡河的樣子。魏王豹率領重兵虎視眈眈,嚴陣以待。誰料想,韓信仰曹參卻偷偷地帶領大軍連夜把木罌運到了夏陽。魏王豹等了幾天。並不見臨晉關對岸發兵,以為漢軍一時不敢渡河。正在這時,安邑守軍來報,韓信已攻下安邑,向平陽方向殺將過來。魏王大驚:上游的夏陽向來沒有船隻,難道漢軍是飛過河的?倉促之間領兵去阻擋,但是以木罌渡河的漢軍在安邑得手後,士氣更旺,一路勢如破竹,魏軍哪裡抵抗得住?魏王豹正想往臨晉關退去,灌嬰的兵馬卻趁臨晉關空虛之機,揮師渡過河來攻佔了關口,也向平陽衝來。兩路夾擊,腹背受敵的魏王豹只得下馬投降。韓信很快平定了魏地。韓信巧借洪水計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 年)十月,韓信攻下齊國曆下,並一舉佔領了齊都臨淄。齊王田廣慌忙趕到楚國向楚王項羽求救:「霸王,您是各國盟主,現在敝國情況萬分危急,您總不能見死不救吧!」「你別把韓信吹得那樣神乎,那位鑽褲襠將軍竟把你嚇成了這般樣子,真是活見鬼。」楚王雖然看不起韓信,但他還是委派了大將龍且率二萬兵卒,前往與齊國聯合抵抗韓信。楚將龍且亦是位有勇無謀的人,用兵往往只求狠沖猛打,而不講究計謀韜略。十一月,齊楚聯軍與韓信的漢軍在濰水兩岸瀕水對陣。好戰慣斗的龍且幾次要向漢軍發起猛攻,都被齊王田廣勸阻住了。「將軍,我們真的是再經不起大的失敗了,沒有必勝的把握,過河去與漢軍拼消耗,我們實在是拼不起呵!」齊王苦口婆心地勸說龍且應伺機而動,不可魯莽行事。可是,齊王的良言相勸,終究沒能阻止龍且給齊楚聯軍帶來失敗的厄運。這天,韓信突然指揮大軍渡河進擊龍且軍。可是,部隊渡過一半時,漢軍便有秩序地向回撤軍了。「龍將軍,漢軍不戰自敗,而且退得並不慌亂,可能其中有詐。」田廣對龍且說。「哈哈,我早就知道韓信這人是個膽小鬼,齊王呵,您可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呀!」龍且根本聽不進齊王田廣的意見,一意孤行地指揮部隊「乘勝追擊」了。當龍且的將士渡過近一半時,濰水上游發起了洪水,激流滾滾,傾瀉而下,一下子把龍且的部隊衝散了。而對岸的漢軍也趁機回身反擊。在急流之中疲於奔命的龍且兵卒成了漢軍的活靶子了。而阻在濰水東岸的楚兵更是潰不成軍,四散逃亡。漢軍在韓信的指揮下過河乘勝追擊,殺死了龍且。齊王田廣也被韓信活捉了。原來,韓信設置了誘敵之什。早在齊楚聯軍趕到濰水兩岸布陣之前,他在夜裡讓士兵做了一萬多個布袋子,裡面裝滿了細沙,堆在濰水上游,這樣濰水上游便形成了一個人工堤壩。於是,他再用佯裝敗退的戰略,把敵軍引入河中。讓士兵突然在上游把沙堤打開,漢軍藉助洪水之勢,輕而易舉地打敗了齊楚聯軍。張良巧獻封侯計一天,劉邦在洛陽附近看見許多將軍圍在一起大發牢騷,走近他們的時候,又聽不到什麼,只見將軍們面有溫色,看樣子對劉邦挺有意見呢。劉邦就去問張良,張良如實彙報說:「將軍議論著準備造反!」這句話把新做了漢朝皇帝的劉邦嚇了一大跳,天下剛剛平定,又有人出來造反,什麼時候才過上安定的日子呢?他趕忙向張良詢問底細,張良分析說:「陛下斬蛇起義,靠了這些將士們出生入死才奪取了天下。現在,秦朝被推翻了,項羽也被陛下打敗了,您當上了皇帝,將軍們現在關心的就是分封土地和授予官位。可是,陛下分封的20多人中,都是蕭何、曹參等陛下最親近的人,處分的都是和陛下有怨恨的人。現在,將軍們一邊在盼著陛下快快分封他們,一邊又擔心土地有限輪不到自己。還有一些人害怕平時得罪過陛下,會遭到陛下的暗算。所以他們聚集在一起密謀發難。如果處置不當,就會出現內亂。」劉邦忙問:「事到如今,那該怎麼辦呢?」張良介面說道:「我有一計,可以對付這個局面。陛下請告訴我,平時您最恨的而且將軍們都知道的人是誰?」劉邦事至如今,只得實說道:「雍齒,此人作戰勇猛,立過許多戰功,在將士們中也有威望。可是恃功自傲,說話沒君沒臣的,幾次讓我在大臣面前難堪。我真想殺了此人,痛痛快快地出口氣。但想到那時正是用人之際,也就忍了。」張良拍手笑道:「這就好了,陛下立即封雍齒為侯,那些有戰功而擔心陛下為難他們的人,一看陛下最恨的人都分封了,什麼顧慮也就煙消雲散了,還愁他們會造反嗎?」劉邦說動就動,設下酒宴,當著大臣和將軍們的面,封雍齒為什方侯,又讓丞相、御史加快定功封賞的進度。幾天前還準備鬧事的將軍們吃過酒宴,高高興興他說:「現在好了,什麼都不用愁了,我們就等著陛下的分封獎賞吧!」張良的小小一計,安定了漢初的局面。劉邦論取勝之遭垓下一戰,劉邦終於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為了慶祝勝利,劉邦大擺酒席;宴請群臣,酒酣耳熱之際,劉邦向眾人提問?「請教各位,我們如何能得天下,而項羽又如何失去天下?」有的大臣恭維說:「陛下獲天時、佔地利。有上蒼保佑,有神佛扶持,顯示了真命天子的本色。」劉邦聽了笑而不語。又有大臣補充道:「陛下更有人和,有功必賞,有過則罰,賞罰分明,故而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奪取天下。而項羽卻嫉妒有才能的人,誰有本事就懷疑誰,打了勝仗也不記功,得到了土地也不給記功,因此,他才會失敗。」劉邦微微頜首,於是眾人又你一言我一語發表各自的見解,無非是恭維劉邦雄才大略,智謀過人,用兵得當,等等。劉邦聽了眾臣的議論,笑著說:「你們的話也對也不對,所謂對者,只知其一,所謂不對則不知其二矣。」席間一片寂靜,眾臣都側耳細聽劉邦的高論:「朕一介草民,起事時僅區區一驛亭亭長,斬白蛇、舉義旗、屢遭挫折,多次瀕臨於滅亡,但終究圖大業,獲取天下,立朝建國,正是由於我尚有自知之明,並不過份相信自己的才能和運氣。要知道論出謀劃策,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論治國安民,籌措糧草,我比不上蕭何;論指揮軍隊、統兵作戰、攻必克、戰必勝,我比不上韓信。我之所以能統一天下,並不是我有什麼超人的本領、更不是有什麼神靈保佑,只不過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借用了別人的長處來補償自己的不足,處處禮待像張良、蕭何、韓信這般能人,信任他們,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所以才得了天下。而項羽卻相反,他認為自己了不起,看不見別人的才能,其實他手下也有許多有才能的人,由於他容不得人,有的跑到我這裡來了,有的消聲匿跡了,連范增這樣有本事的人都不予使用,所以就失去了天下。」眾臣聽了劉邦的話,都心悅誠服。紀信捨身救漢王公元前204 年,楚漢戰爭已進入膠著狀態。漢王劉邦及其部眾被楚軍長期圍困在榮陽城裡,已彈盡糧絕,內外交困。企望依靠城中軍民固守孤城,與項羽繼續抗衡,已經不可能了。那麼,如何殺出重圍,保衛漢王擺脫絕境,保存漢軍主力,不致全軍覆沒呢?漢王的謀士們煞貧苦心,終於想出了一個偷梁換往的計策。這一天,楚軍官兵見被圍困在榮陽城內的漢軍突然打開了東城門,大聲叫喊著,立刻縮緊了包圍圈。在朦朧的夜色中,只見2000 多漢軍官兵簇擁著一輛黃色傘蓋的馬車,朝城外衝殺出來。很快,他們便陷入了數萬楚軍的刀槍陣中。「務必生擒漢王。」項羽向部將下達了死命令,楚軍官兵只得放下弓彎,拎起刀劍,與漢軍近身作戰了。書著斗大的「漢」字的旗幟,在夜風中獵獵作聲。漢軍士兵十分勇猛,雖然有的人十分矮小,有的人看上去行動不便,但都具有一種殊死拼搏的精神。可是,等到真正接上戰鬥,楚軍才發現,2000多漢軍幾乎都是婦女和兒童組成的。自然這支部隊如何經得起剽悍的楚軍的圍攻?很快,漢王劉邦的馬車完全暴露在楚軍面前,車前掛起了表示願意投降的白布條。「且慢,待大王到後親自舉行受降儀式。」一位楚軍將領一把拖住正要衝上前的一名小校。一忽兒,項羽騎著戰馬趕到了。楚軍官兵都閃在了一旁。「哈哈哈,漢王,你終究也有今天。」項羽一劍挑開了漢王馬車上的垂簾。「哈哈哈——,霸王,你高興得太早了。我要告訴你,漢王早已與諸將從西門走了。」隨著一陣開懷大笑,從馬車上走下一位氣字軒昂的漢軍將領來。「啊——」楚王與楚軍官兵大驚失色,從漢軍車裡走下的是漢軍將領紀信。就是這位紀信將軍,當他看到滎陽城中已無險可守時,趕到漢王處談了自己替主假降的設想。因為情勢太緊迫了,大將陳平與其他幾位謀士一起苦諫漢王,採取了紀信的突圍之策。最後,大將紀信被項羽用烈火焚燒而死。陳平白登解圍計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匈奴冒頓單于帶領40 萬人馬,一直打到了太原,圍住了晉陽。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大軍抗擊來犯之敵。打進晉陽後,劉邦聽說前隊兵馬節節勝利,就想大舉進攻。派去偵察的人回來後,都這樣說:「匈奴的冒頓部下,大多是老弱殘兵,他們的馬也挺瘦,陛下請下令追擊吧!」劉邦仍不放心,派奉春君劉敬去匈奴那兒談判,其實是再去摸一下底。劉敬回來後說「我看到匈奴的人馬確實是不堪一擊。但是,我想這裡卻大有文章。陛下您想,如果匈奴的軍事力量十分薄弱的話,怎敢大舉進犯我中原呢?我認為這一定是匈奴人施的「示弱之計』,引誘我們去追擊,好把我們裝在他們的包圍圈裡。請陛下三恩而行。」劉邦想,既然大家看到的都是老弱殘兵,還怕他們什麼?就把劉敬關進監獄。劉邦恐怕慢了會放跑冒頓單于,就急急地帶了一隊騎兵,先追上去。誰知剛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匈奴的40萬人馬就圍了上去。他們個個兵強馬壯,精神抖擻。劉邦這才想起劉敬的忠告,捶胸頓足起來。在這危急關頭,劉邦率軍殺開一條血路,退到平城東面的白登山上。此地山勢險要,匈奴人雖然一時沒有攻上山去,但他們只派幾萬人圍住白登,其餘的三十幾萬兵馬分頭在要路口上攔截後面的漢軍。這樣,白登山上的漢軍就成了一支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孤軍了。到了第四天早上,劉邦、陳平正在山上瞭望。忽見山下有女騎兵在賓士,一打聽,原來冒頓單于打仗時,王后也帶來了。陳平猛然想出一條妙計。第二天,陳平派了一個使者去見匈奴王后。一路上,使者用黃金買通了匈奴將士,所以很快見到了匈奴王后。使者獻上一大堆金碧輝煌的珠寶後,又呈上一幅美人圖,說:「中原皇帝恐怕匈奴大王不肯退兵,就準備中原最最漂亮的女子獻給匈奴大王。這是她的像,先給大王看個樣子。」匈奴王后展開一看,好個美女子,眉似初春柳葉,臉如三月桃花;玉纖纖蔥枝手,一捻捻楊柳腰;滿頭珠翠,引得蜂狂蝶亂;雙目多情,令人魂飛魄舞。連匈奴王后也看痴了。忽然心裡頓時一驚:要是單于得了這天下第一號美女,從此我不要被冷落了嗎?忙對使者說:「這個就不用了,我請單于退乓就是了。」當晚,王后勸說冒頓單于退兵,冒頓單于叫漢軍送了很多禮物,才撤開一隻角,放劉邦他們出去。劉邦回到家,首先把劉敬放出監獄,還加封他為關內侯。接著,把那些勸他立即追擊的使者全部砍了腦袋。陳平智駁漢文帝漢文帝劉恆即位那年,漢高祖劉邦留下的股肽之臣陳平和周勃出任左右丞相。漢文帝頗賞識這兩位對西漢王朝忠心耿耿的大臣。一次,文帝臨朝,笑問右丞相周勃:「周愛卿,你是先帝託孤之臣。你可知,漢朝天下,一年要判多少案件?」周勃心裡一慌,忙低聲答道:「臣直話相告,實是不知。」文帝略皺皺眉,再問一句:「那,愛卿可知道天下一年錢幣和糧食要進進出出多少?」周勃支支吾吾,終於不好意思地搖搖頭。文帝心中大為不快。頓一頓,轉過臉,問左丞相陳平:「陳愛卿,先帝在時,常誇你神機妙算,聰明過人。那兩筆帳,你可知道?」陳平利索地發話:「陛下,恕臣直言。陛下要知道判刑的大事,請只管問廷尉;陛下要打聽錢幣糧食的大事,請只管問治粟內史。」文帝聽罷,心中肝火大旺,馬上拉下臉:「陳愛卿真是高見!既然各自有主管的官員,要你這位丞相干什麼?」陳平忙搶步走出大臣行列,深施一禮,然後高聲回答:「陛下,請恕臣直言之過。為臣的再斗膽進一言,做宰相的,對上要輔佐天子料理國家大事,順應四季天時考慮各種大事;對外要威服、撫順外邦和各路諸侯;對內要讓民心歸附親如一家,使卿大夫們各司其職。」聽罷此言,漢文帝手撫龍椅,低頭沉思,這陳平不僅機智、擅長辭令,更深悟從政要訣——總理大政,把握關鍵!想到這兒,漢文帝讚不絕口:「愛卿一番高見,真讓孤家茅塞頓開。有道理,太有道理啦。」接著,他轉過臉問周勃:「周愛卿,你說呢?」周勃慚愧得低下了頭,心中自嘆不如。不久,周勃稱病辭相。丞相一職,由陳平一人擔任。緹縈上書救父親西漢時,山東臨淄有位叫淳于意的醫生,他原是地方上的一個小官,辭官回鄉後,就憑他高明的醫術為人治病。一次,地方上有個大官得了重病,被抬到他家中求治,由於病勢惡化,死在淳于意的家中。那官吏的家屬依仗權勢,誣告他「庸醫殺人」。淳于意便被押往長安拘押問罪。當時的刑法十分殘酷,老百姓犯了罪,重的判死刑,輕的也要受到割鼻子、砍腳等肉刑,受肉刑的人就成了殘廢,苦不堪言。尤其是蒙受冤屈的人帶著肉刑留下的標誌,永世無法昭雪。淳于意沒有兒子,只有五個女兒,臨被押走時,他感慨地說:「家中沒有男丁,身受意外之災,五個女兒,誰也救不了我!」較大的四個女兒只知啼哭,無法為父親解憂排難。只有最小的女孩緹縈,雖還不滿10歲,卻挺身而出,激動地說:「爸爸,你不要看不起女兒,我一定想法子免除你的肉刑。」於是,她不顧幾個姐姐的勸阻,陪同父親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前往京城。淳于意被關進大牢,獄卒不準緹縈探監,她想直接面見皇帝,訴說冤情,又屢次被宮廷衛兵攔住。她就決定以文代言,上書漢文帝。她就在文中訴說:「我父親為官清廉,醫術高明,現在蒙冤被押,要受肉刑,實在太不公平。一個人受了肉刑,被割掉的鼻子再也不會長上,想要改過自新也無機會了。我情願做奴婢做苦工,替父親贖罪。只求皇上免除肉刑..」她的信雖然寫得很稚嫩,但情真意切,鞭辟入理。漢文帝日理萬機,當然不會重視緹縈的書信。但緹縈寫信之事很快在朝野中傳開了,漢文帝也有所耳聞,他覺得這個小姑娘很勇敢,事情辦得很新鮮、於是就命人將信取來觀看,看後他也深深被感動了,覺得使用肉刑,確實存在不少弊端,便下令召見緹縈。小小的女孩面見皇帝並不懼怕,當殿再將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講述了一遍,口齒伶俐,條理清楚,態度懇切,漢文帝聽了非常高興,於是赦免了淳于意,讓父女倆一同回家。並決定,從此以後廢除肉刑。緹縈上書,不僅救了父親,還促使皇帝廢了肉刑,她的事迹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頌。東方朔三答武帝西漢時,武帝的宮中有個叫東方朔的人,滑稽多智,三寸不爛之舌能令人驚奇。漢武帝為了長生不老,竟大肆揮霍財富尋求仙丹妙藥。據說有一次,一個方士獻給漢武帝一壇「仙酒」,胡縐飲了它真的可以「萬歲!萬歲!萬萬歲!」漢武帝當時正忙著,就把它珍藏起來,準備好好享用。誰知東方朔知道此事後,竟把這壇酒偷偷地喝掉了,漢武帝知道後龍顏大怒,喝令立斬東方朔。東方朔被捆後卻大笑不已。武帝驚問道:「你死到臨頭了,還笑什麼?」東方朔說:「方士說那酒是『不死之酒』,如果這酒真能讓人長生不死,那麼,你就無法將我殺死。如果一刀下去,我還是死了,這酒還稱得上是『不死之酒』嗎?人哪有不死的?如果皇上為了這「假仙酒』而將我殺死,不是要令天下恥笑嗎?」武帝覺得殺了機智的東方朔很可惜,而且也真得怕天下人恥笑他而終於放了東方朔。又有一次,漢武帝對大臣們說:「我覺得《相書》上有一句話是很對的:『人的人中如果長一寸,就可以活到一百歲。』」肅立下面兩邊的文武官員一齊雞啄米似地點頭稱是:「對對對!皇上所言極是!」只有東方朔卻哈哈大笑起來。漢武帝面露不悅之色:「愛卿為什麼要笑朕;難道朕說得不對嗎?」東方朔搖頭說:「我哪裡是笑陛下呢?我是笑彭祖面長!」武帝不解地問:「彭祖面長有什麼好笑的呢?」東方朔說:「傳說彭祖活到八百歲。如果《相書》真的很準的話,那麼彭祖的人中就應有八寸長,而他的臉就該有一大多長了。想到這兒,我怎麼還忍得住不笑呢?」漢武帝一聽,也不禁大笑起來。過了一段時間,漢武帝遊覽上林苑,看見有一棵樹長得很奇特,問東方朔:「你知道這棵是什麼樹?」東方朔並不知道此樹的名稱,隨口胡說了一句:「它叫『善哉』。」武帝聽後也不應聲,暗中派人削掉它的枝幹為記號。一晃幾年過去,漢武帝又來到上林苑遊玩,又問東方朔那棵樹是什麼樹。東方朔早就把上次的答案忘了,又胡說了一句:「叫做『翟所』。」漢武帝卻沒忘記,臉一沉說:「上次你說這樹叫『善哉』,這次又稱這樹叫『瞿所』,怎麼兩次說的不一樣呢?」東方朔愣了一下,但馬上笑著辯解道:「大的馬叫馬,小的馬叫駒;大的雞叫雞,小的雞叫雛;大的牛叫牛,小的牛叫犢;人初生時叫小兒,老了叫某老;以前這樹叫善哉,現在這樹叫瞿所。世上人的老小、生死,萬物的衰敗、成長,哪有十分固定的名稱呢?」東方朔的巧辯使武帝很是佩服,他只是連連稱讚東方朔:「說得好!說得好!」李廣裝死脫險境西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 年),漢驍騎將軍李廣居然成了匈奴的階下囚。李廣心急如焚:這次匈奴大舉進犯上谷(今河北懷來一帶),來勢兇猛。我們漢營準備不足,吃了敗仗。自己被俘不說,看著一個個情同手足的士兵倒在血泊之中,心中真不是滋味啊。匈奴騎兵們卻得意洋洋地瞥著他。他們知道,匈奴主單幹旱聞李廣是員猛將,在雙方大動干戈前就下過命令:「捉到李廣,要活著給我送來。」李廣在戰鬥中身負重傷了,左右肩給各砍了一刀,左臂還給深深地射了一箭,傷口血流如注,臉色修白。匈奴騎兵撇著嘴譏笑他:「李廣,你可是大名遠揚的飛將軍啊。我們大王要請你喝酒,不吃敬酒就吃罰酒!」李廣緊咬牙關,閉上雙眼,不接話茬不出聲。匈奴騎兵拖來了一個繩子編織的大同兜,把受傷的李廣放進兜里,架在兩匹馬中間,邊拖邊走。這撥匈奴騎兵耀武揚威地走了十多里路。一路之上,嘮嘮叨叨地嘲笑著李廣。這位一代名將不言不語,一直緊閉著雙眼裝死,各種念頭卻在腦中飛速轉動:找准機會,快速逃脫!匈奴騎兵斜睨著李廣,發現他早已眼皮合上,便漸漸麻痹了。又行進了一段路,李廣偷眼斜視,見路旁有一名匈奴騎兵胯下坐一匹好馬,馬上心生一計:何不施個奪馬脫身之計!李廣突然趁顛簸的勁兒直直跳起身子,飛身撲到旁邊那敵兵身上。說時遲,那時快,李廣順手奪過馬背上那個匈奴兵手中的弓箭。電閃雷鳴般的一剎那間,匈奴兵尚未反應過來,已被李廣重拳擊落下馬。匈奴士兵一片騷動。李廣一夾馬背,那馬騰地竄出大老遠,筆直地向南逃跑,一口氣跑出好幾十里。幾百匈奴騎兵醒過神來,緊迫不舍。李廣一邊猛夾馬背狂奔,一邊抽出那騎兵留下的弓箭,弓似滿月,箭似流星,彎弓射出,打頭的匈奴兵給擊中眉心,當場倒斃於馬下。匈奴兵遲遲疑疑,放慢了速度:李廣有了弓箭,他可是有名的神箭飛將軍啊。小心點,別送掉了命!就這樣,李廣慢慢甩掉了他們,死裡逃生。何武憑劍判遺產西漢的時候,沛郡太守何武,某日受理一件遺產繼承案。原告是個15歲的少年,被告是他的姐姐、姐夫。原來,這少年3歲喪母。父親是個家產有20餘萬的大富翁。幾年後,父親病危。他覺得大女兒很不賢惠,女婿又是一個十分貪婪的人,恐怕他們為了爭奪財產而禍及兒子的性命,他家已沒有其他親戚,那富翁於是召集族人在場,寫下遺書,決定將全部遺產都交給女兒,只留下一支寶劍,說是等兒子長到15 歲時再給他。兒子終於長到了15 歲,已經懂事了。一日,他向姐姐,姐夫要那支寶劍。可是姐姐、姐夫哪裡肯給。少年就告到郡府。太守何武傳來富翁的女兒女婿,並要他們把那把寶劍帶來。太守在大堂上對原告、被告宣讀了一遍富翁的遺囑,問道:「此遺書是否系偽造?」富翁的女兒女婿忙說:「不是偽造。」何武道:「既然不是偽造,你等為何還不把寶劍送上來?」那兩個貪心不足的人很不情願地遞上寶劍。何武對左右的官吏說:「你們看,那富翁的女兒女婿連一把室劍都不肯自覺留給自家兄弟,可見是多麼心狠貪財啊!那老翁事先是料到的,所以他認為,如果把財產留給兒子,兒子的性命必然難保。只得把財產暫時寄放在女兒女婿那兒。」何武說到這裡,揚了揚寶劍又說:「而這把劍,意味著要決斷這件事情。他估計,今後女兒女婿必定不肯把劍給他兒子,到那時,兒子長到15歲了,其智力和體力足以保護自己。這樣,告到州縣,如遇到清正廉明的官員,或許能明白他這番苦心,就可為他的小兒作主。你們看,這老翁考慮得是多麼深遠啊!」眾官吏齊聲稱是。何武最後對老翁的女婿說:「根據你岳父的這番苦心,本州判決把遺產全部判給你的小舅子。」那女兒、女婿一齊跪在地上求何武重新判決。何武說:「你們這兩個貪心不足之徒,已經得到10年的好處,難道還不算走運嗎?」薛宣割黃絹斷案西漢時,有個人帶了一匹微黃的絹去集市上賣。不想行至半途下起雨來。所處之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竟無避雨之地,只得把絹展開來遮雨。雨越下越大,他直發急。正在此時,遠處奔來一人,渾身冷得發抖,衣服全濕透了,請求到絹下避雨。舉絹者答應。過了一會,雨止天晴,賣絹者正欲背絹趕路,卻被後到之人一把拉住,說絹是他的。賣絹者大怒,於是爭執起來。兩人各不相讓,竟大打出手。路人紛紛勸架,他倆仍爭執不下。此時,正巧郡太守薛宣坐轎經過,看熱鬧者見郡太守駕到,紛紛讓道。那兩人也停止了爭吵。薛太守問明緣由後說:「你們各有其理。那絹上可有記號?」二人回答皆同。薛太守嘆了口氣說:「這樣吧,既然你們都道絹屬於自己,又都不肯放棄。本官作個判決,不知你們可有異議?」兩人點頭同意。薛太守當即命手下拿出寶劍,將那匹絹一分為二說:「各人一半,免得再爭。」兩人離去後,薛太守馬上派人悄悄跟蹤,聽他倆說些什麼。盯梢的人一直跟到集市,只見一人碰到同村人便滿臉憤恨地訴說了剛才的遭遇,大罵郡太守是糊塗官。還有一人手拿半匹絹喜洋洋地叫賣,價錢喊得特別便宜。盯梢者立即報告太守。薛太守命令將兩人喊來。賴絹者見此,知已購露,只得老實承認,將絹交出,並得到應有的懲處。赤眉軍豆子誘敵西漢末年,王莽篡權,施行暴政,廣大農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綠林軍、赤眉軍相繼起義,西漢皇族劉秀伺機混入農民起義軍隊伍。公元25 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不久,他開始對付農民起義軍..公元27年正月,東漢梁侯鄧禹帶領車騎將軍鄧弘包圍了湖縣(今河南靈寶西),襲擊赤眉軍,企圖一舉圍剿而凈。日近黃昏,雙方人馬在曠野廝殺。東漢派宋的精兵強將實在太多了。赤眉軍寡不敵眾,再硬拼下去,這支部隊勢必全軍覆沒。三聲收兵鑼響過,赤眉軍人馬迅速撤退回城。燭光搖曳。赤眉軍的首領們在挑燈研究對策。一忽兒,巡邏軍官上氣不接下氣衝進,喜形於色急急彙報:「官軍鄧弘部下的好多糧草,被我們戳獲,他們快成了一群『餓煞鬼』啦!」聽到這話,大夥樂了。一位謀士馬上拍掌大笑:「咦,何不來個豆子誘飢兵妙計!」他如此這般把妙計細細道來..第二天,曙色剛露。赤眉軍忽然大開城門,紛紛敗退。他們丟下好多車輛,像是因人心慌亂無暇顧及的樣子。所有的車裡都裝滿了上,僅在表面蒙上了一層豆子,只等「魚兒」上鉤。鄧弘的士兵餓著肚子追上來,見到一車車豆子排列在眼前,腹內部給誘惑得咕咕直叫。這批飢兵再沒心思追趕赤眉軍,紛紛圍上車子,你爭我奪,頓時叫罵聲、扭打聲四起,陣容大亂。赤眉軍見敵人中計,立即高聲呼喊,回軍反擊,打敗了鄧弘軍。廉范無中生有計公元73年(東漢明帝永平十六年)的一天晚上。疏星淡月,萬籟俱寂。雲中(今內蒙托克托一帶)太守廉范在軍營帳篷內一會踱步苦苦思索,一會兒翻閱著已經熟爛的兵書。最近北方匈奴又大舉進攻,雲中太守廉范奉命抵抗。當時手下部隊只有匈奴的一半,形勢很是危急。「廉大人,依小人之見,還是向四周友鄰求救,才是上策。」一位部將建議。廉范搖搖頭,說:「請求增援當然可以一試,但匈奴這次是大舉進攻,萬一友鄰只顧自己不肯增援,或者確實分不開兵力呢?我們應該立足於自己的力量抗擊強敵才是啊!」那個部將說:「可眼下我們的兵力實在是太少了。」「兵不厭詐!」廉范突然說:「我們用假象欺騙敵人,對!可用無中生有之計..」「無中生有?」部將疑惑地問,「怎麼個無中生有法?」廉范這時兩眼閃閃生輝,對那都將如此這般一番布置。部將點點頭,馬上照廉太守的計謀去辦。門口,幾個哨兵舉著火炬在來回巡邏,火炬的一頭是火,另一頭握在手中。可是,一會兒,軍營中所有的兵士都出來了,每人手裡拿一個十字形火炬,用手握住一頭,其餘三頭都點著火,然後在軍營里分散站開。這樣,好像一個人「變」成了三個人。這時,和漢兵相峙的匈奴人的軍營里,主帥聞報說:廉范的軍營里到處是舉著火炬的士兵。主帥以為漢朝的增援部隊已經來到,即將要發動攻擊,因此很是害怕。天色微明,群星消失,大地一片蒼茫,匈奴部隊急急收起帳篷,向北撤退。廉范命令士兵們緊擂戰鼓,喊殺聲驚天動地,一個衝鋒,殺敵數百。匈奴兵慌忙中自相踐踏,又拋下1000 多具屍體,讓他們做「異鄉鬼」了。耿恭請神星相助公元74年,東漢與匈奴都為了征服西域的車師國,拓寬各自的疆域,在車師國的金蒲城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爭。東漢明帝派戊校尉耿恭與匈奴左鹿蠡王對陣。當時,左鹿蠡王統率匈奴精騎2 萬,已攻破車師國後王內宮,殺死後王安得。而且已舉兵包圍金蒲城,形勢對漢軍十分不利,激戰一觸即發。如何來扭轉危局,反敗為勝呢?幾天之中,漢軍主將耿恭坐卧不安,輾轉反側。他召來了幾位幕僚到將軍府中商議對策。可是商討了整整一上午,耿恭沒有聽到一可行的退敵方案。眾人一走,他又獨自在書房中踱來踱去,苦思良策。不覺腹飢難忍,喊道:「拿酒飯來!」「來了「將軍。」一名侍衛應聲端上食盤朝書房而來。當走到書房門外時,突然一個趔趄,「哎呀!」盤中的飯食潑了一地。這個年輕人嚇呆了。「將,將軍,您的愛犬死了。我差點給它絆了一跤。」真的,耿恭的愛犬口吐白沫,躺在書房門口。旁邊還有它銜來的尚未吃完的食物。「將軍,這狗好像是被毒死的。」侍衛說。「毒死的,毒死的。」耿恭喃喃自語,兩眼發直。「來人呀!快去把這狗吃的毒物找來,越多越好!」部下們驚詫於將軍的怪舉。又不敢多問,便紛紛執行命令去了。第二天,匈奴軍看到了從金蒲城頭上漢軍士兵用箭射過來的紙條。紙條上說:「我漢家弓箭有神靈相助,誰中箭了,准就沒有救了。」左鹿蠡王一看,大笑著對士兵說:「別聽漢人的鬼話,你們只管朝前沖就是了。」可是,這天衝鋒在前面中了漢軍箭鏃的匈奴兵,傷口像開水一樣沸騰,慘不忍睹。匈奴兵驚叫著:「漢兵有神靈相助,太可怕了!太可怕了!」紛紛敗下陣去。左鹿蠡王不得不就此撤兵。原來,耿恭從狗被毒死之事中受到啟發。他想:我何不也在箭頭上喂毒呢?於是他讓士兵把毒物搜集來,並在作戰中謊稱有神靈相助。居然一舉擊退了敵兵。楊璇石灰火馬陣「太守大人,您畫這稀奇古怪的車轅幹嗎?」一位部將不解地問零陵郡太守楊璇。「嗯,我要布一奇陣。現在叛軍兵力三倍於我,我們如果按常規打法,就無法取勝。」年近花甲、頗有儒將風範的楊璇,手持畫筆,笑眯眯地說, 「好,快去把軍中工匠叫來。」一會兒.那位將軍領來了軍中的工匠。「請諸位來此,是要給你們一個緊急任務。你們必須在十日之內,給我製造出50 輛特大馬車。具體規格要求都在這張圖紙上了。」工匠們領命去營造馬車。一晃10 天過去了。「太守,離皇上限定我們剿平叛賊的時間已沒有幾天了。太守到底有什麼破敵策略?」零陵城幾位副將一起跑到太守府,人燎火急地問楊璇。「諸位將軍莫急嘛。那50 輛馬車造好了沒有?」太守楊璇慢條斯理地問。「馬車已經全部完工。」一位將軍回答。「好!準備明天發起進攻。」第二天凌晨,零陵城全體軍兵整裝待發。突然,太守府傳出命令。讓新做的馬車上都裝滿石灰粉末,讓所有的軍馬馬尾上都繫上布條。天色微明的時候,戰場上颳起了大風。楊璇命令拉著石灰粉的馬車走在部隊前,讓士兵順風朝著敵陣拚命撒石灰。石灰粉在大風中飛揚。一時間,陣地上遮天蔽日,飛沙走石,處在下風陣地的叛軍被飄灑的石灰粉吹得一個個眼睜不開,氣透不過,更不用說能看清對方陣地上的陣形。與此同時,楊璇隨即命令士兵們點燃馬尾上的布條,尾部燃燒的「火馬」,驚恐萬狀,拚命向敵群中飛奔。一下子衝散了叛軍的隊形。漢軍立刻組織有拉弓箭設備裝置的兵車快速攻入了敵陣,向敵人萬箭齊發。叛軍還沒有來得及組織抵抗,就潰不成軍了。這時,楊璇又命令士兵一邊擊鼓奏征,一邊吶喊,大造聲勢。叛軍實在吃不準漢軍究竟有多少人馬,在一片灰霧之中,四散逃竄,被殺得屍陳遍野。其首領也在逃亡中被亂箭射死。此事發生在公元180 年。太史慈毀掉奏章太史慈晝夜兼程趕到洛陽城,夜色越來越濃越來越黑,他的心情越來越焦急。自己還年輕,在郡中沒做了幾天奏曹史,好了,偏碰上個麻煩事:郡太守跟州刺史發生了矛盾,都要向朝廷上書告狀。當時東漢末年,朝廷內官僚處理此類地方爭端,常以文書到達的先後判別是非。哎,太史慈環顧四周暮色,長長地嘆了口氣——「那州刺史先把文書發走了,郡太守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讓我拚命追趕。咦,那送信的人怎麼還不來?」太史慈來到城東。四下觀察著。一輛馬車迎面馳來,駕車的正是那個州刺史的送信人。太史慈靈機一動:「何不如此這般!」太史慈馬上搶步上前,「這位客官,您這麼行程匆匆,是想向朝里送奏章嗎?」那人並不認識太史慈,忙點頭道:「是!」太史慈又關心地問:「奏章在哪裡?」那人揩了揩滿頭大汗回答:「藏在車上啊!」太史慈環顧四周,顯出一副神秘之色,「客官,您有所不知啊!」那人打量一下太史慈,見他一副京官派頭,暗暗高興:「本來到京師辦事。怕沒熟人引薦,耽誤了時間,這人準是宮裡的官人,准有門路,何不趁此良機給他一看!」太史慈剛將奏章取到手中,「嗖」地一聲,從懷裡掏出小刀,飛速把它割壞。那人忙大聲叫喊:「有人割壞我的奏章啦!」暮色沉沉,四野無人,有誰聽得見這聲音?太史慈將頭一擺:「如果你不把文書給我,我也不會弄壞它。傳出去,你我都吃罪不起。我看,咱倆一塊逃吧。」那人走投無路,只得跟太史慈一同消失在洛陽城外。借夜色作掩護,太史慈出城後又偷偷甩下那人,繞道返回城裡,送上隨身藏著的郡守的奏章。靠著太史慈的機智聰明,郡守終於打贏了這場官司。祖茂頭巾包樹樁公元191 年,孫堅跟董卓部將徐榮在梁縣(今河南臨汝)東不期而遇。徐榮那邊人多勢眾,孫堅手下兵敗如山倒。孫堅忙帶著幾十人騎馬東沖西殺,突圍西走。董卓兵將當然不會放棄這次能邀功請賞的良機,呼叫著拚命追趕。看樣子,孫堅快要被追上活捉。孫堅往日總愛在頭上包著紅色的頭巾,特別惹人注目,這天恰巧包在頭上。他邊策馬奔跑,邊在心中核計:「這紅頭巾惹人顯眼,別給董卓的賊兵認出呀。」他馬上利索地解下紅頭巾,扔給並排驅馬奔跑的將領祖茂,吩咐他:「包在頭上。你的任務是給敵人造成錯覺,我脫身後你再扔掉。」祖茂剛系好紅頭巾,董卓的大隊人馬就直向他撲來。孫堅覷個空檔,乘機抄近路,一溜煙逃走了。追敵漸漸地形成包圍網,遠遠地圍住了祖茂。祖茂見勢不妙,忙跳下馬來,解下頭上的紅色頭巾。他轉過身子,猛跑幾步,迅速將它包在墳地里一個被火燒斷的樹樁上,自己飛速隱藏在一片濃密的草叢中。董卓的大隊追兵蜂擁趕到,看清紅色頭巾,怕孫堅再乘機逃走,忙排成一列一列,里里外外包圍了好幾層。過了一會兒,他們憋不住了,忙走上前仔細察看。結果發現紅頭巾下包著個樹樁,怎麼也找不到孫堅的影子。他們氣極了,舉起寶劍,將那紅色的頭巾剁得稀巴爛,一陣發泄過後,他們只得悻悻離去。在草叢裡的祖茂這才脫身,踏上追趕孫堅的小路。庄遵放婦擒姦夫東漢時,揚州陵陽縣發生一起殺兄案。一天早晨,一個女子在房中揪住自己的小叔,大呼大叫:「這可怎麼得了啊!小叔子要強姦嫂子,把他哥哥殺死啦!」聞聲來了許多看熱鬧的人。只見她的丈夫果然倒斃在血泊中,小叔子身上沾滿了血跡,面無人色,語無倫次。接著,這女子到縣衙門告官。縣官將小叔抓來,刑訊幾個回合,小叔就供認:自己圖謀奸嫂,殺了哥哥。又有滿身血跡為證,所以立即被打入死牢里。揚州刺史庄遵,這天到陵陽縣察訪,正巧遇上此案。問清了案子的來龍去脈後,升堂重新審問兇犯。在堂上,先是女子照舊哭訴一番,然後庄遵問小叔子有什麼可申訴的。小叔說:「我起早發現嫂子與別人私通,殺害了我的哥哥,我就闖進兄嫂的房間去捉姦,沒想到一進房門就被嫂子揪住,她摸起我哥哥的血就往我身上塗抹,又喊又叫誣賴我要姦汙她殺了哥哥。我一時氣昏,有口難辯。縣衙大堂,刑罰太狠,無法忍受,才招認了奸嫂殺兄,求青天大老爺作主。」庄遵聽罷,覺得案情並不簡單,一時真偽難辨。於是當眾宣布:「這個小叔子真是大逆不道,應依法處置,先監禁起來,可將其嫂子放回。」然後,庄遵密令差役在半夜時分,潛藏在女子窗外牆下偷聽。當夜,果然有姦夫到來。他走進屋子就問:「這位刺史大人審問小叔後,有什麼疑心嗎?」女子笑著說:「一點疑心都沒有。」說罷,兩人大喜,相互嬉戲。差役當即闖進屋去,將姦夫姦婦擒拿歸案。小叔總算免去一場殺身之禍。華佗拜師解難題東漢末年的一天,7 歲的華佗(?—208 年)到一位姓蔡的醫生家去拜師。行過見面禮後,華佗規規矩矩地坐在那裡靜聽老師的吩咐。蔡醫生醫術高明,前來拜師的人很多,他覺得應該收那些智力強的孩子為徒。他指著家門口的一棵桑樹對華佗說:「你瞧,這棵桑樹的最高枝條上的葉子,人夠不著,你說怎麼採下桑葉來?」華佗說:「用梯子唄!」蔡醫生說:「我家沒梯子。」「那我就爬上去采。」「不,我想讓你用別的什麼辦法。」華佗在屋裡找了根繩子,又在繩上系著一塊石頭,往那最高的樹枝上一拋,那根樹枝就被壓了下來。華佗一伸手就把桑葉採下來了。蔡醫生高興地點點頭說:「很好,很好。」過了一會兒,庭院里有兩隻山羊在打架,幾個孩子去勸,可怎麼也拉不開。蔡醫生又對華佗說:「你去想辦法叫那兩隻羊不要打架吧。」華佗在桑樹下轉了一圈,彎腰去拔了一把鮮嫩嫩、綠油油的草,把這草送到兩隻羊的面前。山羊打累了,肚子也餓了,見了草,也就顧不得打架啦。蔡醫生對華佗說:「你真會動腦子,我很高興當你的老師。」這個華佗,後來成了著名的醫生。孔融六歲巧分梨東漢末年的文學家孔融(153—208 年),小時候非常有禮貌,而且聰穎過人。他6 歲讓梨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被後人傳為美談,但孔融巧思分梨的故事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一天吃完午飯,孔融便自覺到書房去讀書寫字了。這時老管家進房傳話說:」小主人,在外地的伯伯、叔叔、嬸嬸和六個堂兄妹都來了,夫人叫你到前庭去見見他們。」孔融高興極了,說實在的,伯伯、叔叔長年在外地做官,孔融長到6 歲還沒見過他們.特別是六個堂兄妹不知長個啥模佯。於是,孔融沒等老管家趕到前庭回話,已飛也似地先到了。在父母的介紹下,孔融一一給伯伯、叔叔、嬸嬸和六個堂兄妹見過了禮,大家都誇孔融有禮貌。這時,母親叫丫環端上一盤梨來,玲瓏剔透的盤中放著六隻又大又香又嫩的鴨梨,母親又叫孔融把鴨梨分給六個堂兄妹吃。孔融正要分梨,卻被父親止住了:「慢!融兒,你把梨子送給堂兄妹,每個人一個,而且盤子里還要留一個,你能分好嗎?」父親知道孔融很聰明,有意想誇耀一下孔融,誰知題目太難,反倒把孔融給問住了。伯伯、叔叔、嬸嬸們,也覺得這事連他們都難以辦妥,何況一個6 歲的稚童呢?六個堂兄妹更是束手無策,面面相覷,心裡在琢磨著:「這樣分梨,我們六個人中總有一個人吃不到梨子呀!」孔融擰著眉頭苦思,他為難地看看母親,母親慈祥地對孔融說:「融兒,動動腦筋呀!梨子分來一個不少,你一定能分好的。」孔融的眼珠子急速地轉動著,他瞧了瞧盤子又望了望梨子,忽然,臉上露出了歡欣的喜悅,他拍著小腦瓜兒說:「有辦法了。」只見孔融拿起盤中五隻梨子分別遞給五個堂兄妹,盤中剩下一隻梨子,可還有一個堂妹沒有分到梨子,這個堂妹感到很委屈。伯伯、叔叔和嬸嬸說這個辦法不靈。孔融微微一笑,把剩下的一隻梨子連同盤子一起遞給了這個堂妹。父親高興地說:「融兒.你分得很對.能不能給大家講講為什麼要這樣分?」孔融脆生生地說:「每人分一個,說明六個堂兄妹都得分著;盤子里還要留一個,這也可理解為只要有一隻梨子放在盤子里就行,所以我這樣分是符合題意的。」大家恍然大悟,連誇孔融聰明過人,父母親也開心地笑了。徐童巧言保大樹東漢末年,南昌有個姓徐的兒童,11歲,聰明伶俐,善於辯駁,大人們很喜歡帶他玩。一次,有個叫郭林宗的老先生邀請徐童到他家作客。徐童剛踏進他的庭院,見老先生在叫一些人砍院中的一棵大槐樹。徐童說,「郭伯伯,你瞧這樹長著圓形的枝蓋,掛滿了墨綠色的葉子,像一把巨大的華蓋,夏日遮掉驕陽,冬天擋住狂風,它顯得那樣生氣勃勃,得天獨厚的樣子,多麼可愛啊!您卻要除掉它,這不是太可惜、太殘忍了嗎?」郭林宗老先生搖頭晃腦地說:「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書中說:『庭院天井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狀,院子當中如有木,木在口中不吉祥。』你想,木在口中,不是一個『困』字嗎?誰願在困境之中生活呢?」徐童覺得老先生的話實在太可笑了,就也一本正經地說:「先生,我最近也看了一本書,書中說,『房屋造得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狀,房屋當中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祥。』您想,人在口中,不是一個『囚,字嗎?誰願囚禁在牢房之中呢?所以說,如果因為『困』字不吉利,就要把庭院中的樹木鋸掉,那麼『囚』字就更不吉利了,房屋之中也就不能住啦!」郭林宗哈哈大笑起來,連連擺手,叫大家不要砍樹了。蒼舒逗山雞跳舞東漢末年的一天,南方有個少數民族派人送給丞相曹操一隻名貴的山雞。那山雞渾身長著艷麗的羽毛,五色斑駁,昂頭挺胸,顯得十分威武。曹操見了大喜,走上前用手指一味地逗弄著。山雞隻是輕輕地「咯咯」叫了兩聲,依然昂頭挺胸。曹操覺得有些遺憾:山雞雖然很美麗,卻過分呆板。他便對左右說:「誰能叫這隻山雞跳舞,我重重有賞。」左右聽了,無不躍躍欲試。有的到山雞面前擠眉弄眼;有的在山雞面前放聲高歌;有的乾脆抱著山雞兜起圈來;有的竟跪在山雞面前,磕頭像搗蒜一般..總之,都想激起山雞的勁兒,叫它翩翩起舞。誰知,辦法都使盡了,那山雞還是不動聲色。曹操見狀,又急又惱,忍不住脫口罵道:「一幫蠢貨!」有個姓蒼的官員急忙趨前說:「丞相,我的孩子小舒,他人很機靈,常常玩弄動物,叫他來保證一逗就靈。」曹操便問:「他有幾歲了?」「7 歲。」曹操沉吟了一下,對那官員說:「諒你也不敢誑我,就傳蒼舒來試一試吧。」蒼舒奉命來到相府,那雙滴溜滾圓的眼睛在山雞身上掃來掃去,過了一會,便說:「請拿面大鏡子來。」一面比人還高的大鏡給扛來了。蒼舒讓家奴把鏡子豎在山雞面前。說也怪,那山雞竟有靈性,見到鏡子里美艷絕倫的山雞模樣忍不住妒心大發,便像孔雀似地張開彩色的翅膀,蹦蹦跳跳地舞蹈起來。它的本意是想藉此壓過鏡子里的山雞,不料後者也不買帳,竟跟它對著干;結果惹得它越發瘋狂地跳著。叫著,舞著..鏡內鏡外一對山雞跳起了節奏極快的「雙雞舞」。曹操和左右忍不住哈哈大笑。曹操連聲誇讚蒼舒,重重地獎賞了他。韓信暗渡陳倉計秦朝被推翻後,企圖獨霸天下的項羽,知道最難對付的敵手是劉邦,便故意把巴、蜀(都在四)和漢中(在今陝西西南山區)三個郡分給劉邦。封為漢王,以漢中的南鄭為都城,想把劉邦關進偏僻的山裡去。而把關中(今陝西一帶)劃作三部分,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以便阻塞劉邦向東發展的出路。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佔領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廣大肥沃的地方,以彭城(今江蘇徐州)為都城。劉邦懾於項羽的威勢,不礙不暫時領兵西上,開往甫鄭,並且接受張良的計策,把一路走過的幾百里棧道(在險峻的懸崖上用木材架設的通道)全部燒毀。一是為了便於防禦,二是為了迷惑項羽,使他以為劉邦真的不打算出來了,以鬆懈他對劉邦的戒備。劉邦到了南鄭,拜蕭何推薦的韓信為大將,請他策劃向東發展、奪取天下的軍事部署。韓信擬定了東征的計劃後,命令樊啥、周勃等帶領大隊人馬去修棧道,限三個月完工。可是燒毀的棧道接連有300 多里,高低不平,地勢險要。修了沒幾天,就摔死了幾十人。修棧道興師動眾,鬧得雞飛狗跳,一下就把興兵東征的警報傳到了關中。守在關中西部地區的雍王章郴,一面派探子去打聽修道的憎況,一面調兵遣將去擋住東邊的棧道口。他聽說漢王拜的大將原來是曾經鑽過人家褲襠的懦夫韓信,漢王的將士們都不服氣,修棧道的士兵和民工天天有逃走的,一年也別想修好,就放鬆了警惕。忽然有一天,傳來急報說:「漢軍已經攻入關中,陳倉(在今陝西寶雞縣東)被占。」咦!棧道還沒修好,漢軍難道是插翅飛過來的嗎!其實,韓信表面上派兵修復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實際上卻和劉邦率領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這叫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僅軍隨即攻佔了雍地、咸陽,章邯兵敗,只得自殺。沒多久,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先後投降。不到三個月時間,關中就變成了漢王劉邦的地盤。韓信背水一戰計公元前204 年,平定了魏地的韓信和張耳率領幾萬大軍,想通過太行山區的井陘(今河北西部,鄰接山西)。趙王歇和成安君陳塗,就把20萬兵力聚集在井陘關的隘口。趙將廣武君李左車對成安君陳餘說:「韓信正攻下魏地,其鋒銳不可擋。但是,我們的井陘關道路非常狹隘,不能使兩輛兵車並行,不能使騎兵排成行列。漢軍從兒百里外而來,他們的糧車一定落在部隊的後面,請您撥給我3 萬奇兵,抄小路去攔截糧車,您深掘戰壕,高築營壘,堅守陣地,不出兵文戰。這樣,他們往前不能進,向後不能退,我再用奇兵切斷他們的後路,叫他們沒有一點吃的、用的,不出十天,我們就可得到韓信和張耳的頭顱。不然,我們就會成為他們的俘虜。」陳餘卻說:「韓信現在的兵力,口頭上號稱有幾萬。其實不過幾千人罷了!像這樣兵力薄弱跋涉千里的疲憊不堪的軍隊,我們反而避開不打,以後遇到強大的敵人怎麼辦呢?那麼其他的諸侯就會笑話我們怯懦,就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了。」且說韓信派人刺探趙軍情況,聽說陳餘沒有按照李左車的計策行事,這才大膽地向那狹長的隘路挺進。在不到井陘口30 里的地方,安營紮寨。半夜裡發出突擊的命令,挑選兩千輕騎,讓他們每人攜帶一面紅色漢旗,從近道沿著山路隱蔽行進到趙軍軍營附近。臨行前,韓信對他們說:「趙軍看到我軍敗退,一定會傾巢出動追擊我軍,到那時你們迅即沖入趙營,把他們的旗幟拔了,換上我軍的旗幟。」接著,韓信派一萬人作先頭部隊,開出營寨,面向趙軍,背向河水,排開了陣勢。趙軍見後,都嘲笑漢軍愚蠢。天亮後,韓信率領部分軍隊開出井陘口隘道。趙軍果然全部拉出軍隊迎擊。雙方交戰了很久,漢軍假裝敗退,趙軍全力追擊,遠離了軍營。韓信事先派出的那2000輕騎,早已埋伏在趙營的附近,這時趁機沖入趙營,把趙國的旗幟都拔了,換上了2000面漢軍的旗幟。再說韓信、張耳率軍退入背水的軍陣之中,因為那裡沒有退路了,個個拚死作戰,趙軍一下子不能取勝。打了一陣拉據戰,趙軍想收兵回營,可是回頭一看,營帳上全是漢軍的紅色旗幟、大為驚恐、以為漢軍已經俘虜了趙王及他們的將領們了。漢軍見趙軍陣勢大亂,趁機兩路夾擊,大破趙軍,殺了陳餘,活捉了趙王歇和李左車。戰鬥結束後,有人問韓信:「兵法上說,作戰時要背山臨水,可是將軍卻背水為陣,反其道而行,這是什麼戰術呀?」韓信說:「兵書上說,『必須把軍隊置於險境,士兵才能奮勇作戰,然後可以絕處逢主,獲得勝利。』如果把這些平素並沒有受我訓練的將士安置在可以逃生的地方,他們就都逃走了,怎麼還能任用他們作戰制敵呢?」諸將都非常佩服他說:「這真是我們想不到的啊!」韓信給仇人賜官秦朝時的一天,在淮陰(今江蘇淮陰縣)的一條大街上,忽然圍了一大群人在觀看什麼把戲——圈中有個宰豬的屠夫,叉著腰,對一個佩著劍的青年人說:「韓信,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你骨子裡卻膽小得很!」韓信生氣地說:「誰說我是膽小如鼠?我可要走南闖北呢!」那個屠夫鼻子里「哼」了一聲,又說:「韓信,你要是不怕死,就用你的佩劍來刺我,要是怕死不敢呢,就從我的褲襠里鑽過去!」他說著,雙手抱在胸前,雙腳叉開,對著韓信冷笑起來。韓信盯著那屠夫看了好一會,按劍忍住氣,低下頭從他的褲襠里鑽了過去。屠夫得意地狂笑起來。滿街的人也跟著嘲笑起來。「看哪,韓信像小狗一樣鑽狗洞!哪像個男子漢大丈夫!」韓信低著頭,一聲不響地從人群中走了出去..幾年以後的一天,淮陰城的某條街上「噠噠噠」地馳來幾輛豪華的馬車,其中一輛車子里坐著一位大將軍,他就是韓信,現在是漢高祖劉邦手下的楚王。此時,他的眼前突然一亮,那個曾使他蒙受「胯下之辱」的屠夫忽然在馬車前路過。「停下!」韓信命令車夫。馬車停下後,韓信從車裡走了下來,來到那個屠夫的面前。屠夫見那位將軍走近,仔細一看。吃驚不小:真是冤家路窄,那不是幾年前從他褲襠里鑽過去的韓信嗎?聽說,他曾被漢高祖劉邦拜為大將軍,身經百戰,立過赫赫戰功,後被封為齊王,現在雖說劉邦不再重用他,可還是個楚王,在淮陰這地方自然有主宰一切的權力。眼看今天要大禍臨頭,不由得臉色變得慘白。韓信看了那人一會,卻笑笑說:「你是個很勇敢的人,我封你當巡城捕盜的武官吧。」那個屠夫愣了半天,直到有人給他送來了官服,他才醒過神來。後來,有人問韓信,為什麼反而要賞那個讓他受辱的屠夫呢?韓信解釋道:「幾年前,那屠夫侮辱我,我開始時真想拔劍殺死他!但殺人要償命,我滿腹的文韜武略便不能施展,日後更談不上當大將軍、封王。忍受一下暫時的胯下之辱又有什麼關係呢?至於現在為什麼要封他為官,這是為了讓天下人看見,對如此侮辱過我的人都這樣寬大為懷,既往不咎,那些過去與我有矛盾的人就會放下心來,從而減少同我的摩擦。」大家都認為韓信確實具有大將風度。劉邦辱罵激曹咎公元前203 年,楚王項羽離開成皋率軍東進。哪知,這正中漢王劉邦(前256—前195 年)下懷:「奪取成皋,鞏固正面戰場,正好牽制楚軍西進呀!」這年十月,秋風瑟瑟。劉邦率領數萬大軍鐵桶似地圍住成皋。成皋城下,戰馬嘶鳴,矛戈閃光耀眼,漢軍將士傲指城上,大聲挑戰。鎮守成皋的楚將曹咎久久不派兵迎戰,城外沸騰,城上寂靜,雙方僵持了好幾天。 劉邦急得一時無法可想,馬上召來謀士商量。一會兒,有個謀士獻計道:「派人辱罵曹咎,激怒他,讓他暴跳如雷喪失理智。」當夜,漢營內一片繁忙。原來,眾將官、眾謀士正在緊鑼密鼓地逐層挑選能說會道的士兵。第二天,天色剛破曉。曹咎上城觀察漢營動靜。突然,城下空曠的戰場上,出現了五個騎馬的漢軍士兵。曹咎他們正疑惑間,那五個騎兵幾乎同時破口大罵:「曹咎小子,敢出來打仗嗎?我看你是嚇破了膽!」曹咎皺起了眉頭,那五個騎兵接下的話罵得更難聽了:「曹咎小子,孬種!你為啥作縮頭烏龜,怕是小娘養的吧!」曹咎氣得哇哇亂叫:「給我打開城門,迎戰漢軍!」手下謀士忙上前勸諫:「大司馬(曹咎在楚軍中的官職),楚王(項羽)帶兵攻打彭越前,曾重託您要嚴守成皋。再三囑咐您,無論漢軍怎樣挑戰,您都萬萬不能應戰。大王還說,您的任務就是拖住漢軍,不讓它東進援助彭越。等大 王攻下樑地,回來再和您大司馬會師。」曹咎恍如醍醐灌頂,慢慢按捺下心頭的怒火。一天,二天,三天..漢軍竟連續派兵辱罵了五六天。而且,參與辱罵的漢軍士兵越來越多,罵的話也越來越下流得不堪人耳。這終於激怒了曹咎:老子偏要出兵,吐出這口惡氣!曹咎帶領士兵衝出城門,渡過汜水,高聲呼喊著沖向漢營。殊不知,這正中了漢軍的計謀。曹咎的士兵剛渡過一半,漢軍強兵壓境,迎頭痛擊,在水上把曹咎打得潰不成軍。曹咎和長史司馬欣被逼到汜水上拔劍自殺。成皋頓成一座空城,被劉邦大軍所破。酈食其智取陳留公元前207 年,劉邦率領軍隊浩浩蕩蕩西進,路過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陳留高陽鄉的酈食其(?—前203 年),滿腹經綸,早想幫著劉邦打天下。幾經周折,酈食其得以進入軍營。正在洗腳的劉邦聽說有謀士前來獻計,光著腳,來不及穿鞋,忙請酈食其坐下:「酈先生,以您之見,如何才能得到天下呢?」酈生朗聲開口:「先要佔領陳留。陳留是天下重鎮,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這裡貯存著幾千萬石糧食,城池堅固易守。我平時和陳留令相處很好,願意為您去勸降。如果他不願意投降,我將設計取他首級,奪取陳留。到那時候,您就可以統領陳留軍民,佔領陳留的城池,食用陳留的糧食。然後,擴大軍隊,橫行天下,沒有哪個人能與您匹敵!」劉邦高興得擊掌大笑:「好,好,我聽您的!」當夜,酈食其潛入陳留城,找到陳留令,勸降道:「秦朝濫殺人民,天下人都背叛它。你如果跟天下人一起造反,一定能幹一番大事業。如今,劉邦軍隊兵臨城下,你卻為快滅亡的秦朝守城,我認為您這麼干太危險啦!」陳留令板起臉說:「秦朝法令嚴酷,亂說會招來殺身之禍。我不會聽你的書生之見,你也別再胡說八道啦!」「好樣的!」酈食其猝然大笑著豎起大拇指。笑罷,他突然哀聲凄切地訴說:「告訴您吧,我剛才是試試您是否忠於朝廷。實不相瞞,我族中親人,有七人被劉邦宰殺。我酈生與劉邦不共戴天,不報此仇在活此生,誓與縣令同守陳留城!」陳留令給感動了:「我想您怎麼會變了?天色已晚,您就在這裡住下。明天,你我同商守城大計!別傷心,我替您報仇!」半夜時分寂靜無聲,陳留令飄進了夢鄉。酈食其躡手躡腳地爬起,把他一刀宰了。酈食其手拎人頭,越過城牆去晉見劉邦。劉邦大喜過望,連夜率軍強攻陳留城。守城士兵正探頭向下瞭望,燈光閃爍處,牆底下冉冉升起一根長竹竿,陳留令的頭血淋淋地掛著。士兵們嚇得魂飛魄散,酈食其在城下大聲嗆喝:「識時務者為俊傑,快下城投降。誰不肯下來,陳留令就是榜樣!」群龍無首,幾萬陳留守兵頓時失去了戰鬥力,紛紛下城,打開城門,向劉邦軍隊舉手投降。力量大大充買的劉邦接著舉兵西攻秦朝。陳平離間逐亞父楚漢戰爭中,漢軍使用的反間計,曾使項羽於不知不覺中損失了許多深有謀略的大將。其中亞父范增就是最有名的一位。這一日,正是劉邦與項羽楚漢成皋之戰進行得白熱化的時候。項羽派了使者到被圍困在榮陽城裡的劉邦軍中探察軍情。漢王劉邦的部將陳平接待了他。「請,請請。您是..」「哦,我是霸王派來的使節。」陳平陪同客人在上等客房坐下,桌上擺滿了上等的美味佳肴。當陳平一聽那人說是項羽的使者,眉頭明顯地皺了起來,臉上的滿面春風不見了。「我還以為你是亞父派來的呢。」陳平說完此話,便示意僕人,把桌上的好菜端了出去。一會兒,侍者換上了下等的素菜。「就這麼吃吧。」陳平顯得不屑一顧的樣子,坐在一旁。飯後,那個使者匆匆地趕回楚軍營中,如實地把當天在漢營中受到的待遇,向項羽作了報告。「這個老傢伙,我尊他為亞父,時時處處對他言聽計從,想不到他竟暗中與漢軍勾結來算計我。好,咱們看著辦吧。」項羽一聽報告便怒髮衝冠, 「來人哪!」命令幾個親信暗中監視范增的行動。一日,對項羽赤膽忠心的亞父范增分析戰局後認為,楚軍已到了急攻滎陽、盪滅漢軍的最佳時機了。於是匆匆趕去向項王建議發兵進攻滎陽。「你急什麼?還有準備工作沒有做好呢。」項羽一反常態,對亞父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大王,戰機一失,追悔不及也。」范增憂心如焚。「你嘮叨什麼?我還有事。」項羽居然開門逐客了。亞父看到項羽在懷疑自己,聯想到近日裡常有人暗中監視自己的行動。氣得跺腳長嘆:「好!好!項王,你也不信任我了,也不需要我這個老朽了。天下大局已定(指劉邦得勝),項王你自個干吧,我要帶著這身老骨頭回家鄉去了。」亞父在還鄉途中因背上毒瘡發作而死去。消息傳到滎陽漢營中,漢軍上下一片歡騰,劉邦特地設了慶功宴。席間,劉邦端著酒樽親自來到陳平跟前說:「先生,您可是立了大功了,為漢翦除了最難對付的勁敵。我敬您一杯!」亞父死後,項羽沒了得力謀士,屢屢戰敗。陳平獻計摘韓信項羽兵敗自殺後,他的大將鍾離昧卻逃了出來,而且居然逃到楚王韓信那裡。原來韓信曾投軍於項羽部下,有一次,項羽要殺他,是鍾離昧救了韓信。韓信素來講義氣,這次見恩人來避難,只得收留了他。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韓信收留鍾離昧的事後來傳到漢高祖劉邦的耳里,這時又有人上書告韓信要造反,劉邦大吃一驚,忙召陳平商議。劉邦說:「韓信覺得自己功勞大,旱就盤踞著齊地,逼我封他為齊王。後來我把他改封為楚王,他很不服氣。現在。他窩藏著鍾離昧想造反。我打算去征伐這小子!您看怎麼樣?」陳平問:「陛下的精兵和楚王的比起來誰的強?」劉邦答:「不及他強。」陳平說:「既然陛下的兵士不如楚王的精銳,陛下的將領用兵不如韓信,如果發兵打他,就是逼他造反,那麼新的漢楚相爭又要造成多麼巨大的動亂。我私下裡為陛下感到危險不安呢。」劉邦問:「那這事怎麼辦呢?」陳平獻計道:「古時的天子有巡行天下、會合諸侯的事。南方有雲夢澤,陛下假裝出遊雲夢澤,在陳州會合諸侯。而陳州在楚地的西界,韓信聽說陛下很愉快地出遊,一定不會戒備,會按禮節出郊歡迎。當他進謁陛下時,只要派幾個衛兵就可以把他拘捕起來。又何必一定要發動戰爭呢?」漢高祖劉邦用了此計,在陳州活捉了前來進謁的韓信。韓信被裝上囚車時長嘆道:「古人說得對:『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現在天下已經定了,我就該死了!」劉邦一聽,心裡軟了,想:韓信究竟還沒造反,再說這次他又交出了鍾離昧的人頭,如果把他拿來辦罪,大家會不服,就把他降了一級,封他為淮陰侯。馮唐妙語救魏尚雲中太守魏尚鎮守邊疆,屢建奇功,在朝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可是在一次向漢文帝報請戰功時,他因為誤差六顆敵軍的頭顱,被漢文帝捉拿下獄。不久,南北邊塞頻頻出事,軍情緊急。當時有個老郎官叫馮唐的,對魏尚遭到如此不公正的處罰心中不服,一心想救出魂尚,苦於沒有機會接近漢文帝。有一天,漢文帝乘著漂亮的宮車在京城裡漫遊,路過郎暑的時候,看見有個老人在迎接他,一問知道他是馮唐,兩人熱乎他說起話來。漢文帝在閑聊中知道馮唐的祖先是趙國人,就誇獎起歷史上的趙將李齊如何勇敢。馮唐認為,李齊的驍勇還比不上廉頗、李收。文帝嘆了一口氣,說:「現在匈奴逞強,屢犯邊塞,如果廉頗、李牧尚在,我以他倆為將,還怕匈奴嗎?」馮唐見來了機會,趕快要為魏尚說幾句公正話,於是大聲說道:「陛下就是得了廉頗、李牧,也不一定就會重用他們..」魏尚的名字未提到,漢文帝就氣呼呼地起身回宮。馮唐感到很沮喪,魏尚救不出來,自己的厄運卻要降臨了。不一會兒,宮中派來一個侍臣,把馮唐帶去了。僅文帝和顏悅色地說:「剛才聽了你說的話,我一時生氣回了宮,這是我的不對。不過,你也得說說我為什麼就一定不能重用廉頗和李牧呢?」馮唐剛被帶進宮殿的時候,是準備受漢文帝處罰的,現在見皇上那副誠心誠意的樣子,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他回答說:「我聽說古時候賢明的君王派遣將帥出征,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親自為將帥推車,並授權給將帥,在行軍作戰中,對軍功的獎勵和處罰,都由將帥們去決定,再向君王報告。就是以前趙國的李牧,在鎮守邊塞的時候,趙王命令規定:邊關的租稅,都由李將軍用來獎勵戰士們,不要向朝廷繳納。可是陛下現在能不能也像當年的趙王那樣信任和器重一個鎮守邊疆的大將呢?舉個例說,雲中太守魏尚在守衛邊疆的時候,他的忠心和才能並不比李牧差,全軍上下都願意為他效力,可是,陛下卻為他報功中敵首相差六個而將他下獄。魏尚的這些過失,同他的功勞相比,算得了什麼呢?所以,我認為陛下即使得了廉頗、李牧,也不一定能重用他們。」漢文帝聽到這裡,懇切地說:「我以前這樣對待魏尚是錯了,你趕快拿了我的命令,到獄中釋放魏尚,讓他官復原職,立即出鎮邊疆。」匈奴畏懼魏尚,不敢冒犯,邊陲又安定起來。周亞夫平叛大戰公元前154 年(漢景帝三年),吳、楚等地諸侯王反叛朝廷。焦急萬分之際,漢景帝劉啟腦中立即閃過父親文帝臨終前的囑咐:「我死後,如果國家有什麼緊急事故發生,你可派周亞夫統率漢兵,平定亂事。」朝廷正用兵當口,漢景帝忙把漢初名將周勃的兒子周亞夫從中尉一下子晉陞為太尉,掌握全國大軍。周亞夫臨行前,漢景帝再三重託:「如今七國叛亂,情況緊急,國家安危全望將軍獨挽狂瀾!」周亞夫受命,統領36位將軍率浩浩蕩蕩的漢兵,向東進攻吳、楚等七國。周亞夫風塵僕僕到達淮陽,察明形勢後,親自向漢景帝呈上一份緊急奏章:「吳、楚的軍隊輕裝簡從,行動極其神速,無法跟他們正面交戰。希望陛下行欲擒故縱之計,暫時放棄保衛梁地,讓叛軍佔領,然後斷絕吳、楚的糧道,才能制服這股叛臣賊子。」漢景帝答應了這個要求。周亞夫率兵雲集滎陽,吳國叛軍正猛攻梁國。梁國吃緊,屢屢向周亞夫求援。周亞夫置之不理,卻偏偏親率軍隊向東北駐紮於昌邑城,挖深城池,堅守不出。梁國諸侯梁孝王急了,天天派員向周亞夫請求。每次,周亞夫耐心地聽完,便「嘿嘿」笑笑,卻仍按兵不動。梁孝王惱了,直接上書漢景帝。他派人將一紙告急文書星夜送到京城,漢景帝仔細攤開展讀:「陛下,梁國危在旦夕,周太尉拒不救援!」漢景帝也有點著急:「周愛卿太過分了,怎能見死不救呢?得馬上派遣使者令太尉發兵救梁。」京城使者到達滎陽軍營,宣讀漢景帝詔書才畢,周亞夫凜然一聲發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不能剷除叛賊,周某一人承擔罪責!」他仍固守壁壘,不出兵救梁,那宣讀詔書的使者只好乾瞪眼。幾乎在同時,周亞夫卻已派遣精幹的輕騎兵,長驅直入,悄悄斷絕了吳、楚軍隊後面的糧道。吳國軍中缺糧,飢餓陰影籠罩,只好強忍著屢屢向漢軍挑戰,漢軍卻仍紋絲不動。有一天晚上,漢朝軍隊內為出兵不出兵的事吵鬧不停,直至嚷嚷到周亞夫帳下。但是,帳內鼾聲正濃,周亞夫並沒有起床。周亞夫曠日持久的不應戰,使吳國軍隊拖累了,他們急著要尋找突破口。吳王劉濞調兵遣將,圍住了昌邑城。一天,叛軍如蟻襲擊城的東南角。聽完軍情彙報,周亞夫「嘿嘿」一笑:「劉濞,你瞞得了我?你在聲東擊西。你佯攻東南,實欲攻西北!」周亞夫調動漢營士兵悄悄加強西北角的防備。不過一袋煙攻夫,吳國精銳部隊果真猛攻西北角。周亞夫手下兵將剎地湧現在城頭,矢石如雨而下,吳軍哪裡攻得進去?劉濞氣得吹鬍子瞪眼,手下將士腹內空空飢餓難當,士氣一落千丈,大敗而走。周亞夫長劍一揮,早就準備好的一支精銳勁旅呼嘯而出,追擊吳兵。吳王劉濞見勢不妙,馬上拋棄大隊人馬,只率數千壯士倉皇逃竄。他們直逃到丹徒縣,建築工事,龜縮自保。一個多月後,吳王被越國人斬下了腦袋。吳國叛逆徹底煙消雲散。歷經三個月大小戰事,吳、楚等七國叛亂終於平定。漢景帝對周亞夫刮目相看,朝廷文武百官更噴噴稱讚:「周太尉當初的棄梁不戰真是為了保漢平叛大戰,確是神機妙算啊!」李廣陣前空城計漢景帝在位時(前156 年——前143 年),匈奴大舉入侵上郡(今陝西省北部及內蒙古自治區部分地區),皇帝派了一個宦官隨「飛將軍」李廣訓練軍隊。一天,這個宦官帶領幾十名騎兵,縱馬奔向前方,遇到三個匈奴人,就和他們打了起來。這三個人轉身射箭,射傷了宦官,並把他帶去的騎兵幾乎都射死。那宦官急忙逃回李廣那裡。李廣說:「這三人一定是匈奴的射鵰能手!」就帶領100 多名騎兵,飛也似地去追趕那三個匈奴人。走了幾十里,追上那三個徒步而行的匈奴人。李廣命令部下左右散開,從兩邊包抄過去。李廣拉開弓,只兩箭就射死二人,剩下的一個被活捉了。一審問,果然是匈奴的射鵰人。李廣喝令把俘虜綁在馬上,正準備回營,遠遠望見幾千個匈奴騎兵飛奔過來,那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但是,那匈奴將領見了李廣他們百來人,以為是漢人的誘敵疑兵,恐怕中了埋伏,立刻上山列下了陣勢。且說李廣的騎兵見了對方,也大吃一驚,都想掉轉馬頭往回撤退。李廣阻止道:「匈奴人不敢攻擊,反而防禦,這說明他們不知我們的虛實。現在我們離開大軍有好幾十里路,如果慌張逃跑,他們追上來一頓亂箭,我們馬上就會被殺光。如果我們留下來不走,敵人一定會認為我們在施誘乓之計,那就絕對不敢來攻擊我們。」李廣接著命令部下向前進發。直到離開匈奴陣地約二里遠的地方停了下來。李廣又命令說:「大家都下馬,把馬鞍也卸下來!」有個騎兵問:「敵人是我們的數十倍,又離我們這麼近,一個衝鋒便到我們眼前,這太危險了。」李廣說:「敵人以為我們會退走,誰想我們偏偏都卸下馬鞍,他們就更相信我們確是誘敵的騎兵了。」部下都提心弔膽地卸下馬鞍。躺在地上休息。匈奴果然不敢攻擊他們。這時,有個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檢查他的部下。李廣飛身上馬,率領十幾個騎兵,向那個匈奴將領衝去。李廣一箭射死了他,又重回隊伍,卸下馬鞍休息。一會兒,天色漸漸暗了下去,匈奴人心裡十分疑惑,始終不敢發起攻擊。到了半夜,匈奴人生怕漢軍會發動偷襲,就悄悄撤走了。第二天天剛亮,李廣見敵軍已不見影蹤,才率隊返回軍營。徐福上書漢宣帝漢宣帝的龍案上放著一封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茂陵的徐福寫來的,信上說:「霍家掌權的時間太長了,他們的子孫人人封侯,連霍家的女婿都掌握了兵權,權勢實在大盛了,連皇上都不放在他們的眼裡。皇上如果不採取措施抑制他們的勢力,說不定霍家要走上反叛滅族之路呀!」漢宣帝雖然對霍家也有成見,可是皇后都是霍家的人哪,如何下得了手呢?再說,自己對霍家恩重如山,他們也不至於會心懷二心謀反篡權。他把書信丟在一邊不予理睬。沒有幾天,徐福的書信又到了漢宣帝的案頭,再次提醒皇上對霍家要提高警惕。漢宜帝仍然把信擱置一邊不理。幾個月後,當漢宣帝第三次收到徐福上書的時候,開始討厭這個人了。事隔不久,霍家果然陰謀政變,幸好被人告發,沒有造成大害。漢宣帝大怒,咬牙切齒地嚴令將霍家消滅,重賞告發的人,唯獨沒有賞賜三次上書的徐福。有人為徐福受到皇上的冷遇忿忿不平,上書漢宣帝說:「我聽過這樣一件事,有個客人到人家去玩,看見這家的煙囪是筆直向上的,旁邊還堆著不少柴草,就勸告他們說,這種狀況很容易發生火災,應該把煙囪砌成彎曲的,把柴草搬到較遠的地方去。那家主人說煙囪已經砌了幾年了,都是這個樣子,從沒有出過事。不久這家真的失火了,附近的人都趕去救火。火災撲滅了,主人請救火的人到他家去吃酒,唯獨沒有請那個提醒注意火災的客人赴宴。後來經人批評後,才把那位客人請到宴席上坐了上位。」漢宣帝看到這裡,覺得那家失火的人把提建議的客人忘了,這是不足取的。接著,他又讀了下去:「茂林徐福三次上書陛下,指出霍家權勢太重,應該防止他們走上謀反的邪路上去。如果皇上採納了徐福的意見,限制了霍家的權力,那麼,霍家就沒有力量謀叛了,也不致遭到滅族之禍,國家也就沒有必要拿出大量的土地和官侯去分封眾人。可是,陛下卻偏偏不賞徐福,這同遭到火災的主人獨獨不請提建議的客人上酒宴一樣,是不公平的。這樣,以後誰還敢冒著危險上書陛下,去揭露你身邊潛伏著的隱患呢?」漢宣帝覺得這個上書人說得合情合理,就把徐福召進宮殿予以重賞,還讓他當了個郎官。張敞宴請眾小偷漢朝,張敞出任京城的行政長官。當時城內小偷很多,擾得人心惶惶。晚上儘管密窗緊門,但無濟於事。就連西域賓客的財物也時常失蹤,嚴重影響了朝廷聲譽。皇帝令張敞限期捉拿小偷。張敞微服私訪,從一些地方鄉官那裡了解到小偷有頭領數人,他們靠不義之財,築高樓、建亭樹、置美器、納麗妾,盡情享樂。張敞按照線索全部把頭領召來。頭領們自知罪行深重,個個磕頭告饒,情願把不義之財全部充公。張敞捋須微笑道:「你們只要協助官府捉拿眾賊,立功自贖,非但既往不咎,而且還可補為小吏。」頭領們聽罷張敞的話,一個個驚喜不已。這下可是因禍得福,遇難呈樣了。可頭領又擔心一旦小偷們知道自己供出他們,刑滿釋放後,不會給自己好果子吃。張敞說如此,道這般,一番交持,幾多謀略,打消了頭領的顧慮。頭領們回到家,馬上準備酒宴,各自邀請本門所有小偷聚餐。小偷聽說有好酒喝,一個個洗腸滌喉,準時赴宴,無一缺席。觥籌交錯,杯盤狼藉,酒酣近醉,小偷吆三喝四,自詡起竊技高超,贓物頗豐。喝到後來,醉態百出。這時,小偷的頭領神不知鬼不覺地用紅土染在他們的衣襟上。喝得醉醺醺的小偷們離開頭領家後,即被吏卒們包圍起來了。小偷們有的突圍逃跑,可到了街上,馬上被捉住了。原來,小偷衣襟上染的紅土成了明顯的標記,他們自己還不知吏卒是如何識破他們的呢。這天,官府共捕到數百人。從此長安市上警鼓稀鳴,市無偷盜。孫寶充稱一見數漢朝時,百姓十分喜愛吃一種叫作油炸饊子的麵食,其細條相連成環形,極易斷碎。由於該食香酥可口,做此生意的挑擔貨郎大街小巷到處可見。一天,有位叫張五的貨郎,挑著賣剩的饊子回家,行至一小弄口,冷不丁被裡面審出的一個小夥子撞翻在地,饊子全部落地而碎,無法再賣。張五急紅了眼,一把拉住小夥子要他賠償。小夥子開始不肯,可圍觀的人都說他的不是,自知理虧,只得認倒霉。他看了看地上的碎饊子說:「這裡有多少枚?」張五由於剛才小夥子的蠻橫無理,心頭尚恨,決計敲他一下,回答說:「300 枚。」小夥子一聽不信,只肯賠50枚的錢。張五不同意,說撞碎多少賠多少。兩人談不攏,又爭吵起來。圍觀者越來越多,可也無法判斷究竟該賠多少為好,因為饊子全碎了,根本搞不清有多少。此時,正逢新任京兆尹的孫寶充途經此處,問清原因後,對張五和小夥子道:「張五賣饊子乃小本經營,被小夥子你無意撞碎,賠償理所當然。可究竟賠多少亦要實事求是。」孫寶充問張五究竟被撞碎多少油饊子,張五心中生怯,自知剛才開口數目較大,便改口說是200 枚。孫寶充看了看地上的碎饊子笑道:「你一會兒說300 枚,一會兒說200枚,自己也搞不確切。這樣吧,今天我來調停判斷吧。」眾人不解,看孫寶充如何處理此事。孫寶充不慌不忙地命人到街上買來一枚油饊子,當眾稱出分量,然後再叫人把撞碎的油饊子全部捧起放入稱盤,分量稱出後又把那一枚完整油饊子的分量加以折算,當即準確得出了原來張五被撞的饊子數量了。張五紅著臉接過小夥子掏出的賠銀,連耿弇佯攻巨里城聲道謝而去。耿弇佯攻巨里城公元29 年(東漢光武帝建武五年),耿弇受光武帝劉秀的命令,去征討東部割據勢力張步。耿弇首先要消滅的敵人是張步的部將費邑。費邑老謀深算,用兵一向謹慎。他屯兵歷下拒敵,歷下城池堅固,守備強實,易守難攻。如果要想強攻取勝的話,肯定是行不通的。耿弇召集部將商議作戰謀略。「將軍,對費邑我們只有引蛇出洞,然後加以圍殲。」一部將說:「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引蛇出洞呢?」「可以用圍魏救趙的戰法,我軍首先..」那位部將侃侃而談,他的觀點和計策,受到大多數將領的贊同。這一戰術恰也與耿彝心裡盤算的不謀而合,因此很快便付諸實施了。在費邑這邊呢,他的策略是,兵屯歷下,待機而發。他知道耿弇是位不可小覷的勁敵。所以一切須得謹慎從事。費邑命令部隊,日夜修築工事,加固營壘,要全體將士作好長期堅守的準備。一日,貧邑正在軍中巡視。忽然,一位偏將趕來稟報說:從耿弇那面逃回了一批俘虜。「將軍,聽那些俘虜回來說,耿弇將攻打巨里。」巨里是費邑的弟弟費敢據守的地方。費邑兄弟倆自幼感情深篤。「這定是耿弇的迷軍之計,妄圖把我們調虎離山。不要輕信這些俘虜的話。關照下屬,不得隨意散布流言。」費邑下達了命令。可是,幾天後,費邑派出去的密探來報:耿弇兵雲集巨里城外。他們看到耿弇每天命令士兵砍伐準備填塞巨里城外塹壕的樹木,積極做著攻城的準備工作。諸如雲梯之類的攻城器械,耿弇軍兵也準備得差不多了。「這些都是耿弇製造的假象,我們不要去理它,我軍的主要任務還是加修工事,屯積糧草。」費邑雖然仍然給下屬下達著這樣的命令,可心裡也確已起疑。難道耿弇真有先攻巨里之意?「報——報告!」一位隱藏在耿弇軍中的坐探趕回來向費邑報告,「將軍,巨里城費敢將軍已情勢危急,今天上午我在耿彝軍中親耳聽到了光武帝命令耿弇三天後攻下巨里的聖旨。」「哦,真有此事?」費邑問。「小的親耳所聞,千真萬確,如有差錯,願受極刑。」坐探急忙回答。「再等等看。」費邑已經在改變自己的看法了。可是,不到三天,費邑又接了弟弟費敢十萬火急求援信,信中說:「巨里若亡,歷下豈能獨存?請兄火速領兵馳援。」至此,費邑才確信巨里確實危在旦夕了。於是,親率3 萬大軍趕去救授。然而,部隊還沒有接近巨里,便陷入了耿弇的重圍之中了。等到費邑幡然省悟時,可畢竟為時已晚。費邑慨然長嘆:「我到底還是上了耿弇的當,我不如他呵!」事實上,耿弇攻打巨里是假,把費邑牽引出來是真。費邑最終還是斷送了3 萬兵卒,也斷送了自己。班超智勇服鄯善公元73 年,東雙假司馬(官職名)班超和從事(官職名)郭恂奉命出使西域,想使那裡的大小國家歸順漢朝。班超帶著36 人來到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若羌一帶)。鄯善王想歸附漢朝,又想歸附匈奴,正處舉棋來定之際,班超他們一行人來臨,鄯善國王恭敬異常,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可是過了一段時間,班超正準備動身西赴別國,忽然覺得鄯善王對他們不如先前熱情了,供給的酒食也不如從前豐富了。班超當即起了疑心:「這裡面一定有鬼!」他馬上跟隨從人員議論:「鄯善王待咱們眼前幾天大不相同,你們看出來了嗎?」隨從們忙連連點點:「可不是嗎?我們也感到有點兩樣,可不知為啥?」班超說:「我猜,一定是匈奴使者到了。鄯善王怕得罪匈奴,特意冷淡咱們了!」說來也巧,鄯善王的手下人正送酒食來。班超眼珠一轉,連詐帶唬地發話:「匈奴的使者已經來了幾天?現住在什麼地方?」那侍從架不住班超這麼一詐,忙不迭如實相告:「不瞞班大人,匈奴人來了三天了。他們住的地方離這兒有30 里地。」班超怕走漏風聲,馬上把這個侍從關押起來。班超接著召集36 個隨從人員喝酒。正喝得酣暢淋漓時,班超雙手捧起酒碗,突然站直身子,沖大家激憤地說:「你們和我都已身處絕境,生死難卜。你我來到西域原是為建功立業。萬萬沒想到,匈奴使者來這兒才幾天,鄯善王就冷淡咱們。如果他欺咱們人少力薄,把咱們捆綁起來送給匈奴,他倒可以向匈奴單于邀功請賞,咱們卻要身首分離、屍骨拋撒異鄉。你們大伙兒說說,該怎麼辦呢?」大夥全慌了神:「生死與共,我們插翅難逃。是死是活,全聽您班大人的!」班超喝了一大口酒,聲音更加高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只有一個辦法最好,就是趁著黑夜,摸到匈奴使館的帳篷周圍,一面放火,一面進攻。他們不知道咱們有多少兵馬,一定心慌。只要殺了匈奴使者,鄯善王就不敢倒向匈奴,這樣,他就不得不歸順大漢朝。」大家小聲嘀咕:「這可是一件大事,要跟郭恂從事商量一下吧。」班超雙目怒睜:「大丈夫立大功,稱英雄,在此一舉。郭從事是個庸俗的文官,膽小如鼠,叫他知道了會泄露出去誤大事。不必跟他去婆婆媽媽了,是男子漢的,干!」話音剛落,班超端起酒碗,仰起脖子,咕嘟咕嘟一飲而盡。眾隨從紛紛端平酒碗,喝個痛快:「干!今夜拼一場!」半夜時分,班超帶著36 個壯士向匈奴的帳篷那邊偷襲過去。那晚,恰巧刮大風。班超指定10個人拿著鼓隱蔽在帳篷後面,吩咐他們:「看到大火燒起,你們都要拚命敲鼓,大聲喊叫造成聲勢。」另外20個壯士手持弓弩埋伏在帳門兩側。準備就緒,班超帶領剩下的6 個人順著風向放火。「呼!」紅色的火焰衝天而起。10個人同時擂鼓、吶喊,其餘的人大喊大叫著衝殺進帳篷里,匈奴兵從夢裡驚醒,急得走投無路。班超打頭「刷」地衝進帳篷,手起刀落,轉眼間,3個匈奴兵的頭顱「撲撲撲」落地。其餘壯士跟著衝進帳篷,殺死匈奴使者和30多個隨從。他們割下匈奴使者腦袋,跑到外邊,立刻高舉火把,將所有帳篷都點著了。火借風勢,舔著火舌席捲帳篷,100 多名匈奴兵被大火燒死,僅剩幾個僥倖者鼠審而去。天漸漸亮了,班超令人請來了鄯善王。鄯善王跨進帳篷,一眼看到漢朝人手中拎著匈奴使者的人頭,嚇得大驚失色。班超話中有話勸他:「從今以後,我們大漢皇朝和你們聯合起來抵抗匈奴,匈奴就再也不敢來侵犯你們啦!」鄯善王臉如土色,忙趴在地下,磕頭髮誓:「願意聽從大漢皇帝的天命!」鄯善王為了表示真心交好,就叫他兒子跟隨班超赴洛陽侍侯漢朝皇帝,徹底歸順了東漢。虞詡示強惑羌軍漢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 年),西北的羌族起兵進攻東漢的武都(今甘肅成縣西)。朝廷委任虞詡為武都太守,叫他領兵征討羌軍。虞詡率領3000兵馬來到陳倉(今陝西省寶雞東)境內的崤谷附近,見這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生怕中埋伏,忙派出探子前往偵察,果然發現崤谷埋伏了大批羌軍。虞詡覺得不易硬攻,決定先用假象分散敵兵,然後再乘機突破崤谷天險,進佔赤亭,直逼武都。於是,虞詡命令部隊紮營待命,並四處聲言說:「我已派人報告朝廷,請求援兵。援兵一到,我們就開始進攻。」羌軍頭目得到這樣的消息後,想,虞詡憑3000 人馬,怎敢進攻險要的崤谷?待漢朝的援兵趕到這裡,還有好多天的路程呢。就留下少數羌軍守崤谷,其餘的分散到各地搶掠去了。虞詡乘機命令部隊立即出發,突破崤谷,日夜兼程,以每天100 多里的速度向赤亭疾進。途中休息,他讓官兵每人壘兩個人的鍋灶,飯後也不毀掉;第二天,又命令每人壘四個人的鍋灶。羌軍見虞詡突破了崤谷,慌忙追趕上來。但發現虞部的鍋灶逐日增多,以為他們有了援軍,嚇得不敢再追了。部下奇怪地問虞詡:「當年孫臏斗龐涓是逐日減灶,你怎麼逐日增灶?兵法上說,軍人日行不能超過30 里,以防意外。而你卻督軍每日行軍將近200 里,這是什麼道理?」虞詡說:「敵軍勢眾我們人少,行軍速度慢了容易被敵人追上,急行軍能使敵人摸不清我們的情況。敵人見我們的鍋灶日益增多,必定認為我們有了援軍,我軍人多而行進速度又快,敵人就肯定不敢輕易追趕了。當年孫臏示弱,今天我虞詡示強,這是因為形勢不同的緣故啊。」大家連連稱是。虞詡率領不到3000 人馬到達武都,卻被一萬多羌兵包圍住了。為了迷惑羌軍,虞詡命令漢軍不準發射強弓,只用小弓箭射擊攻城的羌軍。於是,羌軍以為漢軍弓力弱,射不到他們,便一窩蜂似地急攻而上。這時虞詡命令20 個強弓手集中射擊一個羌軍,每發必中,羌軍大驚,倉惶敗退下去。虞詡見羌兵敗退,率部掩殺過去。第二天,虞詡決定再給羌軍一種假象。他讓所有官兵列成長隊,雄赳赳地從東邊城門出去轉了圈,再從北邊城門進來。進城後更換衣服,又從這個城門出去,那個城門進來,一天反覆好幾次。這樣,羌軍以為漢朝又派來了幾萬援軍,嚇得趕快撤退。太史慈練箭迷敵公元184 年(東漢靈帝中平元年)深秋的一天夜晚。寒風蕭瑟,星疏月淡。都昌城籠罩在一片凄厲的殺氣之中,守城的東漢官軍早已被農民起義軍黃中軍管亥部圍困了近兩個月。曠日持久的兩軍對壘,城中所剩糧草僅能維持守城官兵不到三天的時間了,在城頭巡邏的兵士也日益顯露出疲憊的神情。夜,已經很深了。守軍主帥——北海相孔融,仍站立在窗口,眉頭緊皺,凝視夜色,苦思著破敵之策。孔融心裡明白,繼續這樣長期孤守,終不是辦法,何況軍中糧草將盡,客觀條件不允許。而如若強行突圍,敵人兵力數倍於我,弄不好會招致全軍覆沒,現在唯一可行的辦法是,派人向素與我軍友善的平原相劉備求援。「誰能出城去向平原相求救呢?」孔融正想著,軍中太史慈求見,「恩公,此次出城求援的任務,請交給我吧!」太史慈向曾在患難之機給予他幫助的孔融請戰。如此這般地一通耳語,說得孔融不時點頭。天剛放亮,被圍困以來一直緊閉著的都昌城門,突然打開,弔橋放了下來,隨即從城內衝出三騎射手來,每個人都帶著箭和箭靶,為首的就是那位太史慈。這一舉動立刻引起圍城黃巾軍的注意。他們一邊飛馬報告主帥管亥,一邊調動人馬即刻進入緊急戰鬥狀態。可是,只見三騎射手出城跑不多遠便跳下坐騎,來到城下一處塹壕里,領頭的招呼著另外二人,各自插好箭靶,練起射箭來。練完後又照直回城。自始至終只有他們三個人。第二天早晨,都昌城門一大早又大開。太史慈又帶那兩人騎馬出城來練箭,黃巾軍官兵見了,有些人稍微起起身,立在遠處指指點點議論起他們的箭術來;有些人懶得動,躺在地上閉目養神。太史慈他們練完箭,一如昨天。回到城內去了。兩軍陣前,相安無事。第三天清晨,太史慈他們又騎馬出城了,黃巾軍兵士見他們帶著弓箭,又如前兩日的樣子,眼皮稍微抬一抬就不願多看了。全部躺在那兒打瞌睡,再也沒一人願站起來注意這三名官軍的動向。而這時,太史慈他們卻快馬揚鞭。直朝義軍陣地沖了過來。「哎呀,我們上當了。」等黃巾軍官兵醒悟已經晚了。太史慈他們從城側飛馳過去。太史慈突出重圍,來到平原相劉備處,立即搬來3000 救兵。孫堅笑退幾萬兵公元190 年(東漢獻帝初平元年)冬天,吳郡富春人孫堅(孫權的父親)準備出兵攻打專權的董卓,替天行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孫堅籌劃讓長史(官職名)公仇稱先源源不斷運送軍糧。時值隆冬季節,天寒地裂,外出押運糧草真是太辛苦了。為此,孫堅特意在魯陽(今河南魯山)城東門外拉起帳幕,擺下酒席,歡送公仇稱。簫管齊奏,斗酒不停。眾官員全聚會在台上,眾士兵威嚴地排列在台下。誰知,董卓的步兵騎兵幾萬人突然開到魯陽城前,圍得密密匝匝,擺出一副馬上要攻打孫堅志在必勝的模樣,軍情十萬火急。大敵當前,眾官員呆若木雞,惶惑地看著孫堅;重兵壓境,士兵們驚慌失措,迷茫地翹望孫堅。孫堅似乎沒感到大家的焦急之色,照常跟將領們對飲說笑。他還特意走到公仇稱面前,舉起酒杯微笑祝賀,「長史,如今冰凍三尺天,此行多有辛苦。現在敬你三杯,就算我敬的暖肚酒,祝君一路平安!」若無其事談笑自如。他一邊作樂,一邊暗暗吩咐將領:「整好隊伍,不要亂動!」董卓的人馬越聚越多,孫堅才擱下酒杯,停止飲酒作樂。他緩緩站直身子,揮手示意部隊有秩序地列隊返回城內。董卓的官兵看到這一幕情景,心中沒底,都怕了:大敵壓城,這孫堅還說說笑笑,隊伍軍心不亂。天下哪有這號事?准有埋伏。他們再不敢攻打城池,迅速潮水般沿原路退回去了。事後,一起跟孫堅飲酒作樂的將領們問:「孫將軍,您真胸藏百萬雄兵!我們快嚇破膽了!」孫堅笑了:「剛才,我沒急著站起來跑回城裡,全為了穩定士兵情緒。這關鍵時刻.士兵的眼睛全盯著將帥。我一怕。士兵肯定要大亂.會互相踐踏、堵塞道路。這樣的話,你們各位也沒法進入城裡,哪能再有機會喝酒呢?來,再擺酒宴。我們大家還得為長史敬杯酒呢?大家說對嗎?」說完,他沖公仇稱笑笑。「對!對!再敬一杯送行酒!」眾將官齊聲高喊。孫堅開懷大笑:「剛才給董卓手下不知趣的兵將掃了我們的酒興!現在補上!」周紆和死人說話東漢的周紆在任縣官時,執法嚴明,不畏權勢,深得百姓擁戴,可也得罪了不少官吏。一無清晨。周紆聞報,附近一座寺院的門上掛著一具屍體,且手腳全無。周紆大驚,他治理此地數年,境內太平無事,連偷盜現象亦很少見,今日忽冒出殺人大案,如何了得!周紆立即趕至寺院,見那裡早圍了不少看熱鬧的人。他走上前去,果見一具血肉模糊的屍體掛在門上,手腳被砍。就吩咐眾人散開,自己站在屍體旁細細察看;發現屍體的嘴邊井無多少血跡,好似死去後被砍的樣子。周紆見狀心中閃過一念,便裝作與死屍談話的樣子,不時點頭。眾人遠遠望著,覺得奇怪。半晌,周紆才命兵卒將屍體搬走,又對一個兵卒耳語了一番。回到衙門,周紆便將眾官吏召來,嚴肅地說:「本官來此地多年,從來沒有發生過如此嚴重的兇殺案,我要承擔責任。此案如何破,本官已有眉目。剛才我已詢問了死者,案情已基本掌握,馬上可破。請各位稍等片刻便可揭出真相。」眾官吏心中暗笑:怎麼能與死人談話呢?不多時,外面跑進來一個兵卒,悄悄在周紆耳旁說了幾句。周紆點點頭。微微一笑說:「各位注意了,此案已經水落石出,廷掾(官名)站出來。」廷掾惶恐地站起走到堂中。周紆道:「你很聰明。不過你要說清楚,為何要惡作劇?」廷掾頓時面紅耳赤,口中喃喃道:「小人不知大人所指何事?」周紆臉色一板道:「你不從實招來,便以殺人罪論處!」廷掾知已闖大禍,只得招供:原來他以前在衙門內油水很足,可周紆上任後為官清廉,治下嚴厲,他對此耿耿於懷,想找機會煞一煞周紆的威風。那天他晚上下鄉回城。見荒丘上有個新葬墳墓被盜墓者掘開,屍體拋於荒野,被盜墓者砸得面目全非。他心生歹意,將屍體裝入隨身所帶裝稻子的空口袋,屍體太大無法裝進,便取刀將手腳砍去。進城後,悄悄將屍體掛在衙門近處的寺院門上,製造兇殺樣子,煞一煞周紆的威風。不想被周紆識破。原來,周紆當時觀察屍體,發現稻芒和砍痕有異的情況後,使命兵卒到守城門的士兵處詢問昨夜誰背口袋進城的。答是只有廷掾一人;因此認定是他所為。國淵智查誹謗者東漢末年的一天,內侍給曹操送上一疊公文。曹操逐件審閱,發現其中有一封誹謗他的匿名信,頓時大怒,忙召見京都的太守國淵,令他在短期內查出誹謗者。國淵回家後,仔細審讀了匿名信,發現其中許多段落都引用了《二京賦》的詞句,於是決定從查訪哪些人讀過《二京賦》入手偵破案件。太守對功曹說道:「我們這個魏郡是一個大郡,如今又是京都之所在,然而缺少有學問的人。可以選派一些聰明的年輕人,求師學習。」功曹挑選了三名少年,到太守處引見。太守向他們訓導:「你們沒有學過《二京賦》,這是一本『博物之書』,卻往往為世人所忽略,教這本書的教師已為數不多,可求能讀這本書的人教一教。」又過了十多天,功曹找到一名能讀懂《二京賦》的人,國淵便派這幾個年輕人去向他求學。一天,太守請那位教書先生代筆寫信,等書箋送來後,他把書箋和匿名信放在一起比較,見二者字跡出自一人之手。這充分證明教書先生就是那位匿名投信的人,太守隨即下令將教書先生拘押起來審問,那人在證據面前承認了書寫匿名信的事實。華佗的特殊藥方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不僅擅長內科、外科和婦科。兒科,而且發明了中藥麻醉劑,能給病人動剖腹的大手術,難怪丞相曹操也要召他看病。一次,有個郡太守病了,日不思飯、夜不成眠。整日憂心忡忡。焦躁不安,病人的家屬忙去請華佗診治。華佗給大守按過脈,看過舌苔,斷定太守的病是由於胸中積了淤血引起的,但要清除淤血,不是一般吃藥、針灸所能解決的。華佗自有診治辦法,不過他隻字不提。為防不測,太守要華佗住在府上。每天,太守家美酒佳肴盛情款待華佗。華佗照吃不誤,而且吃罷就睡,享足了清福。過了一天又一天,卻不給太守開藥方。每每太守夫人詢問療法,華佗總是推說:「病情古怪、讓我考慮考慮。」數日後,華佗竟不辭而別了,太守惱怒萬分,連聲罵道:「什麼名醫、神醫,簡直是騙酒騙肉的大騙子!」太守氣勢洶洶地在屋裡來回走著,不時發怒大罵,家人嚇得不敢吭聲。正在這時,管家送來華佗留在住房裡的一封信。信中罵得太守比狗屎還臭,比爛蛋還壞,世上所有糟糕透頂的字眼都用上了。氣得太守暴跳如雷,聲嘶力竭地大吼:「給我快派人追,殺掉那騙子!」喊罷。大口大口地噴出了污血。說來也奇怪,過了一會,那太守竟覺得目明神爽,接著覺得腹中飢餓,竟能有滋有味地吃下好多東西。晚上,一上床便合眼,進入了夢境。後來、太守面謝華佗,問起留信之事、華佗捋須一笑,「那封信、乃是我專為大人開的一劑特殊的『藥方』,你見了氣得口吐淤血,不就好了嗎?」孔融奇辯勝大官孔融在10 歲時,跟隨父親到了洛陽。當時,洛陽有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叫李元禮.官至司隸校尉(相當於太守)。因為他多才多藝,道德高尚,拜訪他的人絡繹不絕。但是,要才華出眾的社會名流和他家的親戚,守門人才給通報。孔融幾次央求父親帶他去見見李元禮,父親生怕他不懂事,得罪人家,所以不肯答應。這一天,孔融瞞著父親一個人來到李家的門口,沖著守門人行了個禮,脆生生地說:「我是李大人的親戚,讓我進去。」守門人見他長得乖模乖樣,知情識禮,是個書香人家子弟,就進去通報李元禮。孔融被請進客廳,李元禮覺得他面生,就問道:「你和我是什麼親戚呀?」孔融答道:「說來話長,過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李聃,春秋時代的思想家、道家學說的創始者)有師生關係,因此我和您自應是老世交了。」見這個孩子這麼從容不迫、能說會道,在座的賓客沒有不感到驚奇的。李元禮更是讚嘆不已:「好口才,真是個神童啊!」這時,看門人通報:大中大夫陳韙到。陳韙大搖大擺來到客廳,聽見大家正在讚揚一個不知名的孩子,就好奇地問是怎麼回事。人們把孔融的話告訴他,陳韙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了不一定有什麼出息。」大家都覺得他說話很粗魯,但又不好回駁他,堂上一陣沉默。孔融不慌不忙地回敬陳韙說:「我想,陳大人在小時候一定是很聰明伶俐的吧。」陳韙想:這不是用我的話來治我嗎?——說我小時候聰明,不就是說我現在是個沒出息的笨蛋嗎?不由得臉色通紅。大家見這位大官竟敗在一個小孩手裡,心中不由得暗笑起來。黃琬巧妙解日食東漢末年,有個當過太尉的高官名叫黃琬,曾與司徒王允共同商量翦除了大惡賊董卓。黃琬在很小的時候就十分聰明,而且能言善辯。東漢桓帝劉志執政的建和元年,黃琬的祖父黃瓊在河北、山東交界的魏郡擔任太守,小琬也跟隨他在該地生活。正月里,氣象有變,天空忽然發生日食。魏郡所轄十來個縣的百姓都清清楚楚地看見了,可是京城的人們卻看不到。消息傳到朝廷,太后立即傳令召見黃瓊。黃瓊不敢怠慢,帶著黃琬,坐上馬車,星夜兼程趕赴京城。進入皇宮後,太后坐在宮女簇擁的華蓋之下接見。黃瓊祖孫兩人俯伏在地,磕了幾個響頭。太后笑問道:「小孩是誰啊?」黃瓊答道:「他是微臣的小孫子,名叫黃琬。」太后問:「年庚幾何?」黃瓊答:「5 歲。」太后說:「哦!小琬,你在魏郡看到日食了嗎?」小琬清清亮亮地回答:「托太后洪福,看到了。」太后轉向黃瓊問道:「日食究竟是怎麼回事呀?」黃瓊一時間想不出用什麼準確形象的語句來解說日食的樣子,臉面不覺發了紅。黃琬何等機靈,他用手肘碰了碰陷於困窘的祖父。祖父向他偏了偏腦袋,黃琬便輕輕說:「您說日食就像月初的上弦月亮。」黃瓊大為驚喜,連忙朗聲將孫子的說法報告太后。太后聽罷笑道:「哦,是這樣!天狗嘴巴太小,吞不了全日呀!」又說:「小孫子跟您說什麼悄悄話,可不要瞞著我啊。」黃瓊吃了一驚,連忙跪伏在地請罪,說:「小琬是教我怎麼具體回答太后的考問啊。」太后笑道:「我早就看出這是個腦瓜聰穎的小孩啦。」說完,吩咐拿出珍貴的禮品獎賞了他。吳佑止父抄經書東漢有個叫吳佑的名士,少年時就能洞察世事;又通曉歷史,對官場中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人事關係有深刻的了解,常常為當官的父親籌劃計謀,使父親安然地避免了禍患。有一年,吳佑的父親吳恢奉旨遠赴南海郡擔任太守。當時只有12歲的吳佑也隨同前去。上任一些日子後,吳恢認為自己治理南海很有政績,就要一邊記載在冊。一邊抄寫經書。吳佑知道了,便急忙勸阻:「父親,萬萬不可。」吳恢聽到很是惱火,厲聲責問道:「你懂個啥?」吳佑從容地問道:「父親,您不遠千里,不辭辛勞,攀越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等五嶺,來到這瀕臨南海的蠻荒之地,您知道其間的利害關係嗎?」吳恢聽到兒子出口不凡,言辭鑿鑿,語氣不免和緩了,驚疑地說:「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吳佑解釋道:「據我觀察和調查,南海郡百姓所受文化教育很少,風俗鄙陋,人情險惡,這是一個很難治理的地方啊。朝廷並不相信您短短時間就有治理的政績,而是懷疑您是否貪污了許多財主;那些權貴顯要人物並不會讚揚你治理的政績,而是日夜盼望您能向他們貢獻一些稀世珍寶,因為它本是盛產黃金、寶石的地方啊。」吳恢覺得兒子有些杞人憂天,便說:「我可以不記政績,但與我抄寫經書又有什麼關係呢?吳佑笑道:「大有關係,如若處理不當,可能有殺身之禍呢!」吳恢說:「你這是危言聳聽!」吳佑說:「父親,就算把六經抄寫一遍,您估計要幾輛馬車才裝載得下?」吳恢說:「抄在竹片上,那需要兩輛哩!」吳佑笑道:「好,兩輛馬車運回京城,人們會怎樣看這件事呢?」吳恢驚問道:「兩車經書嘛!」吳佑嚴肅地說:「恐怕沒有這麼簡單吧!過去馬援將軍曾經把南方薏苡果(葯玉米)帶回一車,原先是準備做種子,在北方推廣種植,不料卻被別人誤認為是珍寶。他死後還遭人揭發,蒙受了不白之冤。王陽平時喜歡駕馭精美的車馬,穿戴華貴的衣服到處炫耀,結果引起別人的妒忌,以至紛紛傳說他撈取了不少黃金,害得他有口難辯。這種遭人懷疑、忌恨和陷害的事,是古時候的先賢時刻警惕的呀!」吳恢恍然大悟,立即打消了抄經書的計劃。他撫摸著兒子的頭說:「好啊。我們吳家也出了一個像古代謙讓豁達的季札一類的賢人了。」治化道人去蠅計東漢末年,廣陵太守夫人一天發現茶杯里有隻蒼蠅,就疑心自己肚裡也喝進了蒼蠅,越思越想,睡不好覺,吃不下飯,漸漸消瘦了。請了一些名醫,都說如果真的吃了蒼蠅,當時就會嘔吐出來,根本滯存不住,連一劑葯也沒開。這時西山瓊林寺來了個治化道人,只投了一劑葯,夫人便真的吐出一隻死蒼蠅來,從此便病體痊癒。其實,治化道人診斷後,知道夫人確實沒病,只是誤認為喝了蒼蠅便憂心忡忡,道人給她吃了一劑嘔吐葯,事先囑咐她的貼身侍女在她吐出來的食物里偷偷放了一隻死蒼蠅,讓她親眼看到蒼蠅已吐出來了,解除了她的疑慮,心病也就好了。美景美圖精品美文音樂空間職場技巧音畫圖文感悟哲理星座運清生活百科史海鉤沉健康常識書畫古玩網頁特效電腦技巧在線書架精美相冊
您已閱覽
分
秒感謝光臨背景音樂:
推薦閱讀:
※論作為儒家:為什麼儒家一定老邁、嚴肅和保守呢? - 學術中華
※與福同行之完結篇:祝福中華
※中華月文化:中秋賞月賞詩篇
※《史記》——中華民族的身份尋回
※中華道藏18_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