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實用的經濟學:送什麼禮物好?
這話不假。且不論古代,在當今,禮物是維繫人際關係的重要媒介,是人們用來傳情達意、締結契約,進行社會交換的重要途徑。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演化生物學家傑伊·費倫在他撰寫一本題為《慾望之源》的書中指出,人際關係中重要的一點便是「多送禮物給別人」。
如何送禮?
人們在送禮的時候,最容易走入一個誤區,就是把自認為最好的東西送給別人,但你覺得最好的東西,別人就一定也覺得好嗎?從常識看,結果無非是兩種:一是對方對此亦非常喜歡,則送禮成功;二是對象不喜歡,則送禮失敗。因此,人們總結說,送禮一定要投其所好,問題是,如果連你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怎麼送人呢?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可施與人,但前提是,他人喜歡。用現代經濟學的術語講,禮品也具有情感價值。比如說,藍毛線衫和紅毛線衫都能創造情感價值,而你喜歡紅色,那麼無疑送你紅毛線衫就是更優選擇。當然,你很喜歡的東西,別人未必喜歡,別人也未必缺乏,那麼,如果將這樣的禮物送人,效果將非常不理想。所以,送禮必須將情感價值與被送禮人的需求充分結合起來。
下面用一個尋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案例進行分析。假如一位姑娘結婚,你送禮,你該送什麼?比如送現金或送等值的禮物,哪種禮物會得到姑娘的喜愛?
一些經濟學家曾做過這方面的研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喬爾·瓦爾德弗格爾在有關「聖誕節無謂損失」的研究中論證說,收禮物的人通常不願意為禮物支付購買者所花費的價錢。例如,一件30英鎊的針織套衫在收禮人那裡的估值是20英鎊,從而產生了10英鎊的「無謂損失」。
據美國零售聯合會估計,人們2007年用於採購聖誕禮物的花銷約為5000億美元,按照10%的比例,那就意味著會有500億美元的「無謂損失」。瓦爾德弗格爾的文章常常被誤解,認為他主張送禮是沒有意義的。這樣想並不正確。他明白無誤地將禮物的情感價值排除在考量之外,而且,情感價值當然是贈送禮物的部分意義所在。送禮法門:最小的損失 最多的情感瓦爾德弗格爾的研究實際上提出了最優送禮策略:你需要將無謂損失最小化,同時將情感價值最大化。
那麼,我想,回到前面提到的那個問題上:給剛結婚的姑娘送禮,你需要考慮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假如你與姑娘之間沒有特別的交情,不清楚她的偏好,且不考慮交易成本(如選購禮物的麻煩等),建議你送紅包。
經濟學的研究發現,人們總希望自購產品的估價能超過100%。那麼禮品呢?如果送禮者了解的信息較少,那麼他能做的肯定沒有收禮者自己選購禮品更好。於是,瓦爾德弗格爾告誡說:「如果你不清楚別人要什麼就去購買禮品,那就等於買了別人不想要的東西。」
那麼,既然你不清楚姑娘的喜好,而姑娘自己很清楚自己,你送2000元的禮物給她,很可能會比你送2000元現金給她差,因為她拿著2000元現金還可以自己選擇買什麼,包括可以買到你買給她的禮物,所以送現金其實是送了更多的選擇給對方。換句話說:如果剛巧對方是想用2000元買那份禮物的話,那你送禮物跟送 2000元的現金是一樣的,但如果不是,那送2000元現金讓她選擇如何用還是比較好的。如果我們用2000元送禮物,但對方覺得禮物只值少於2000元,那便有所謂「無謂損失」了。
第二種情況,你們有一定的交情,你知道對方的偏好,依然不考慮交易成本,你如何選擇禮物呢?
經濟學家的研究發現,越了解收禮者的偏好,所送之禮就會被估值越高。所以,你可以送一些對方不會買,但她很喜歡的東西,這樣送禮物便有可能比送同等價格的現金好。
當然,禮品不在於多麼貴重。或許,買小禮物,並努力獲取情感共鳴,更容易獲勝。只是,你知道被送禮的那個喜歡什麼嗎?
推薦閱讀:
※母親節送什麼禮物可以送到心坎里?
※這樣送禮物實用有貼心
※女子網上曬禮物發現男友劈腿 約小三怒打負心漢
※楊振寧披露婚後生活:上帝恩賜的最後禮物
※你想收到什麼禮物,200塊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