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傳》的內容有哪些

《易傳》是一部解釋《易經》的作品。《易經》本是卜筮之書,只是對一些占卜結果所作的記錄,反映了古人對無法把握的外在世界的一種理解或認識。由於《周易》經文深奧簡古,春秋時期的學者閱讀此書,就已經感到十分困難,於是,解釋經文的文字開始出現,歷史上稱為《易傳》,又稱《周易大傳》。在古代,「傳」有解說之義,凡解說、闡發經典著作意義的文書,皆可稱為「傳」。

《易傳》的創作時間,離經文形成的時間不是很長,大約五六百年。一共有十篇作品,是《彖tuàn傳上》、《彖傳下》、《象傳上》、《象傳下》、《繫辭傳上》、《繫辭傳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這十篇論著「猶如《易經》之羽」,「翼」是「羽翼」的意思,有「輔助」之義,因此儒家稱之為《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但一般認為它可能是戰國或秦漢時期儒家集體創作的作品,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

《易傳》,把儒家的人文主義與道家的自然主義有機結合在一起,從哲學意義上對卦爻符號以及卦爻辭進行全面的闡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最高價值取向。

一、《易傳》對《周易》的巨大貢獻

《易傳》,是現存最原始、最系統、最權威的注釋《周易》的著作,是學習、研究《周易》的必讀之書。

學者們認為,《易傳》對《周易》的巨大貢獻,主要表現在:

1.從抽象意義上,把《周易》卦爻提升到理論高度來進行注釋。《周易》古經本為卜筮之書,其理論水平很低,而《易傳》對《周易》所作的解釋卻非常深刻。例如,《易傳》從宇宙宏觀角度探討《周易》起源,認為《周易》是古代聖人仰觀俯察,對大自然進行模擬、效法的結果,因而,在《周易》中八卦及六十四卦才體現了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對現實人生能夠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經過這樣一解說,使《周易》理論變得博大精深,理論上遠遠超過《周易》古經。《易傳》使《周易》完成了從占筮之學到哲學的過渡。

2.從整體把握上,《易傳》在注釋《周易》卦爻辭時,注意聯繫卦爻畫注釋,把具體的卦爻辭上升到抽象的陰陽關係,從《周易》六十四卦的含義及爻所處的位置加以排列和進行解釋,揭示了卦與卦之間、與爻卦象與卦辭之間、爻象辭之間、卦與爻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使《周易》六十四卦,由原來的散亂不堪、不成體統,變成了一個有機的,具有一定邏輯性的相互聯繫的統一體。《易傳》通過對《周易》舊形式語言的新闡釋,說出了新時代人對宇宙人生的理性思考,證明了先民哲學地把握世界的思維成果。

3.從道德角度上,《易傳》注釋《周易》發揮了儒家倫理傳統,使《周易》變成了一部道德修養的書。《周易》作為占筮之書,本無倫理之說教,但由於《易傳》把儒家道德思想廣泛引進到《周易》中,使《周易》的性質有所變化,使《周易》既具有占筮功能,又有教人修心養性的功能,也就是說,學習《周易》既可以預測吉凶福禍,也可以提高個人修養,凈化個人靈魂。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曾經說過:「善為《易》者不佔」。在荀子看來,學好《周易》可以占卜,也可以修心養性,而主要用於道德修養。

4.從歷史文獻上,《易傳》對《周易》的體例(如卦象、爻象、爻位等)作了詳細說明,還保留了中國古代原始的占筮方法——大衍法。在《易傳》產生之前的春秋時代,雖然用《周易》占問已經非常盛行,但是對《周易》的體例、筮法都沒有詳盡的說明,而《易傳》在這一方面卻作了較為明確的說明。這對研究《周易》體例、筮法的起源,無疑具有很大的意義。若無《易傳》,今人將不會知道古代《周易》體例和占筮的方法。

  二、《易傳》的主要內容

1.《彖傳》(或稱《彖》):分上下二篇,解釋《易經》的卦象、卦名和卦辭,不解釋爻辭。

「彖」字,猶言「斷」,是指「斷定一卦之義」。彖辭也叫卦辭。《彖傳》隨同《周易》上經、下經分為上、下兩篇,共64節。《彖傳》主要闡釋卦名、卦辭、卦義的體例,指出每卦中的為主之爻,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論斷每卦的主旨。《彖傳》是《易傳》中成書時間最早的一篇,大約在戰國初期。

2.《象傳》:也分上下二篇,解釋卦、爻辭之文,《象》又分《小象》和《大象》,解卦辭的為《大象》,釋爻辭的為《小象》。

「象」字,猶言「形象」、「象徵」。卦象取法自然之象。那麼什麼是自然之象呢?自然之象是指自然界事物所呈現的容貌、形態,例如,日月星辰所呈現的象稱為天象,山川草木所呈現的象叫地象。而《周易》中的象,就是對自然界中的物象加以概括整理,並通過卦表現出來的。《象傳》也隨上經、下經分為上、下兩篇,主要闡釋各卦的卦象以及各爻的爻象。闡釋卦象的有64則,稱《大象傳》,闡釋爻象的有386則,稱《小象傳》。《大象傳》,是先闡釋每卦上下象相重的主旨,然而從中推衍出切近人事的象徵意義。《小象傳》,則是根據每爻的位次和性質特點,分析該爻吉凶利弊的原因。

3.《文言傳》:為解釋乾、坤兩卦之文。

《文言傳》的意思,是說「文飾《乾》、《坤》兩卦之言」。《文言》文字不多,該篇分為前後兩節,分別解說《乾》、《坤》兩卦的象徵意義。前節稱《乾文言》,後節稱《坤文言》。《文言》通過注釋《亁》、《坤》卦辭,闡發了天地陰陽變化之理,君臣上下、安邦治國、修心養性之道。它的注釋,無論是從思想內容上,還是在理論深度上,遠遠超過了《乾》、《坤》卦爻辭。

4.《繫辭》:也分上下兩篇,為釋卦、爻辭之文。

系,系屬;辭,文辭。「繫辭」兩字的本義,指系屬在六十四卦的卦爻符號之下的文辭,即卦爻辭。《易傳》以「繫辭」為篇名,專指《繫辭傳》,通稱《繫辭》。其主要內容就是闡述六十四卦的經文要義,闡明卦爻辭的基本義理。可以說,《繫辭傳》是最早的「易經概論」,它從認識論的角度,對《易經》的各方面內容,作了較為全面的辯析、闡發,有助於後人更好地理解《易經》的深刻內涵。

《繫辭》分為上、下兩篇,稱《繫辭》上,《繫辭》下。《繫辭》分章,古代不統一,一般說來,多採用兩種分法。一是,分上篇為13章,分下篇為11章;二是,分上篇為12章,分下篇為12章。

《繫辭》是對《周易》總的說明,內容博大精深,闡述了乾坤在《周易》中的地位以及內在的根據,追述了《周易》起源、形成、作者、成書年代,揭示了《周易》的作用為認識事物規律、預知未來、道德修養、安邦治國、觀卦象製作器具;解釋了十六卦十八辭,以補充《彖》、《象》之不足,說明了《周易》體例,包括卦位、作用、爻位、爻德等;保留了古代原始的占筮方法——大衍筮法,並對其客觀根據作了說明。

《繫辭》章節概要:

  上篇:

  第一章說明乾坤的道理來源於天地變化

  第二章聖人作《易》,君子用《易》

  第三章釋卦爻辭通例

  第四章易道廣大,聖人用之如此

  第五章易道之體用依賴於陰陽

  第六章易道廣大

  第七章易理與修養的關係

  第八章觀物取象及運用

  第九章占筮方法為揲蓍求卦

  第十章易之用有四:「尚辭」、"尚象」、「尚變」、「尚占」

  第十一章占筮的作用及性質

  第十二章筮法的起源及易書創作

第十三章設卦、立象、繫辭的必要性及卦爻辭所含之義

下篇:

  第一章卦爻吉凶,造化功業

  第二章聖人制器觀卦象。

  第三章明《周易》吉凶悔吝產生

  第四章言八卦陽卦陰卦特徵

  第五章引用孔子言論,闡發注釋十一爻大義

  第六章敘卦爻辭特點

  第七章三陳九卦之德,以明作易者憂患意識

  第八章以爻位關係闡發變化之道

  第九章論說六爻位次性質、作用

  第十章六爻含有三才之道

  第十一章推斷《周易》作者、時代及卦爻辭特點

第十二章說明爻象特點及吉凶之辭的依據

5.《說卦》:為解說卦象及卦文之文。

又稱《說卦傳》,是闡述《易經》的來源和卦象的構成以及八卦象徵意義的專論。全文集中說明八卦的取象特點,追述了作《易》者用「蓍草」演卦的歷史,對於理解《周易》卦形符號的構成原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尤其是對八卦象徵意義的廣泛引申,為《周易》預測奠定了理論基礎。

6.《序卦》:是對六十四卦排列順序作解釋之卦。

《序卦傳》分為前後二段,前段從《乾》卦到《離》卦,後段由《咸》卦到《未濟》卦。主要講解《易經》六十四卦的編排次序,以「有天地然後有萬物」說明乾坤居《周易》之首,又以因果聯繫、物極必反、相生相成觀點,解釋卦與卦之間的關係揭示各卦相互依承的意義,含有事物向正面發展或向反面轉化的辯證觀點。可以說,《序卦傳》是一篇頗有深度的哲學論著。

7.《雜卦傳》:是對六十四卦中相反卦義作闡釋之文。

取名為「雜」,猶言「雜糅眾卦,錯綜其義」。就是說打散《序卦傳》所揭示的卦序,把六十四卦重新排成32組兩兩對舉,以簡約語言點明各卦的要義。文中對舉的兩卦之間,卦義多成相反。這種「錯」、「綜」現象,是六十四卦符號形式的重要特徵,體現了正反相對的因素在事物發展中的變化規律,具有一定的哲學意義。

可見,《易傳》的十篇文章,儘管敘述角度各不相同,敘述重點各有不同,但都是為了更好地闡釋《易經》。

《易傳》十篇原來都是單獨刊行,後來被合入六十四卦經文而刊行。現今出版的《周易》中,凡《彖傳》、《象傳》均附於六十四卦卦爻辭之後,《文言傳》分別附於《乾》、《坤》兩卦之後,而《繫辭傳》、《說卦傳》、《雜卦傳》則依次列在六十四卦之後。這種經傳合編的《周易》影響極為廣泛,使《易傳》的學術價值提高到了與《易經》並駕齊驅的地位。


推薦閱讀:

沒錯,短視頻的能量是長視頻的9倍!
《小豬佩奇英文版》是什麼內容?
為什麼連養豬的都在做內容?
李氏全息湯 各論內容講解--------消渴
羅富民《生物信息預測學》前幾集部分內容

TAG:內容 |